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d掺杂Ce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晓倩 孙卓 +3 位作者 燕萍 刘凡 刘苗苗 姚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e1-xGdxO(4-x)/2系列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谱仪(XRD)对纳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产物为棒状材料,直径约为20 nm,表现为典型Ce O2的立方萤石结构,由...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e1-xGdxO(4-x)/2系列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谱仪(XRD)对纳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产物为棒状材料,直径约为20 nm,表现为典型Ce O2的立方萤石结构,由XPS结果可见Gd完全掺杂到氧化铈中。将上述材料与壳聚糖混合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个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无酶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I^t曲线法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0.9Gd0.1O1.95-CHIT/GCE修饰电极表现出较灵敏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修饰电极对H2O2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5~1.1×10-2mol/L,检出限(S/N=3)为1.7×10-6mol/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成本低,灵敏度虽然不理想,但为复合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1-xGdxO(4-x)/2纳米复合材料 水热法 修饰电极 H2O2 无酶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慧 李小红 刘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 PF6)为粘合剂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石墨粉相混合制备新型碳糊电极,并在该电极表面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新型碳糊酶电极(HRP-MWCNTs... 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 PF6)为粘合剂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石墨粉相混合制备新型碳糊电极,并在该电极表面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新型碳糊酶电极(HRP-MWCNTs-CILE).应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pH 6.0的0.05 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其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为HRP中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在最佳条件下,修饰电极对H2O2的测定线性范围为7.0×10-6~3.0×10-3 mol/L,检出限(S/N=3)为2.5×10-6mol/L.该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响应快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糊电极 多壁碳纳米管 辣根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明胶-碳纳米管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在离子液体中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姚慧 王燕 +2 位作者 董元 孙迪 张严化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6-1241,共6页
制备了明胶(Gel)-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纳米复合物,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得明胶-多壁碳纳米管-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Gel-MWCNTs-HRP/GCE)。该修饰电极在PBS中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了一对峰形良好、几... 制备了明胶(Gel)-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纳米复合物,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得明胶-多壁碳纳米管-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Gel-MWCNTs-HRP/GCE)。该修饰电极在PBS中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了一对峰形良好、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为-0.356 V(vs.SCE),表明包埋在Gel-MWCNTs中的HRP与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电子传递。当扫速在20~180 mV/s时,氧化峰电流(Ipa)与还原峰电流(Ipc)均与扫速成正比,表明电极过程是受电子传递速率控制的表面传质过程。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探讨了工作电位、pH值、干扰物质等对修饰电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RP在修饰电极表面能有效和稳定地进行直接电子转移,并保持了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生物催化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含有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M]BF4)的溶液中,修饰电极对H2O2显示出更灵敏的催化活性,其线性范围为2.0×10-7~0.13 mol/L,检出限(S/N=3)为2.3×10-8mol/L。该电极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及稳定性好、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同时还显示了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明胶 辣根过氧化物酶 离子液体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秀兰 田松涛 孟凡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吡啶偶氮类试剂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络合滴定指示剂和光度显色剂,迄今已合成了200余种,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各种金属离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类试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分析性能,近年深入研究了吡啶偶氮类试剂的结构与性... 吡啶偶氮类试剂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络合滴定指示剂和光度显色剂,迄今已合成了200余种,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各种金属离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类试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分析性能,近年深入研究了吡啶偶氮类试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而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吡啶偶氮类试剂。文章综述了1990—2010年以来常见的吡啶偶氮类试剂及其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从反应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为此类试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偶氮类试剂 分光光度法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法在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关瑾 何传昌 +3 位作者 任丽艳 牛秋玲 阎峰 石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774,共8页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各行业的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色谱技术以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成为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文章总结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各行业的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色谱技术以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成为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文章总结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色谱法在稀土元素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其中,纸色谱法因展开时间过长,分离效果不理想已很少应用;薄层色谱法因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优点,可用于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初步检测;气相色谱法由于对样品热稳定性的限制,以及因常用的β-二酮类稀土螯合物配体存在分辨率差和吸附等问题也很少应用;超临界色谱法在分离稀土元素络合物中分离效果较好,但是仪器难以普及,限制了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毛细管电泳法具有高效、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操作模式灵活等优点,在稀土元素分离分析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分离分析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chiff碱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于秀兰 郝登越 施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6,共7页
介绍了各类Schiff碱的结构特征、Schiff碱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对Schiff碱进行结构修饰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各类Schiff碱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在配位化学、分析化学、光学、电化学、超分子化学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Schiff碱... 介绍了各类Schiff碱的结构特征、Schiff碱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对Schiff碱进行结构修饰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各类Schiff碱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在配位化学、分析化学、光学、电化学、超分子化学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Schiff碱研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合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克银汉霉属微生物模型在体外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任丽艳 关瑾 +1 位作者 陈星 王慧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0-492,共3页
药物代谢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用微生物转化为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则具有很多优势。小克银汉霉属的许多菌株具有与人体类似的Ⅰ相和Ⅱ相药物代谢酶,其微生物模型能对多种底物进行高效转化。本文对其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药物代谢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用微生物转化为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则具有很多优势。小克银汉霉属的许多菌株具有与人体类似的Ⅰ相和Ⅱ相药物代谢酶,其微生物模型能对多种底物进行高效转化。本文对其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生物转化 小克银汉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于秀兰 田松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1年第2期31-38,共8页
综述了1995-2010年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分别评述了苯基荧光酮(PF)、4,5-二溴苯基荧光酮、9-取代苯基荧光酮和2,3,7-三羟基-9-[(取代基)偶氮]苯基荧光酮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并从反应体系、最大吸... 综述了1995-2010年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分别评述了苯基荧光酮(PF)、4,5-二溴苯基荧光酮、9-取代苯基荧光酮和2,3,7-三羟基-9-[(取代基)偶氮]苯基荧光酮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并从反应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10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荧光酮 光度分析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稀土制备过程中的脱氟与资源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秀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氟污染具有强穿透性和不可逆性,对环境易造成危害。现行氟碳铈矿分解工艺中,氟以气相形式逸出,即浪费氟资源,又污染环境。随着国家对氟碳铈矿资源和环境安全的重视,建立清洁的氟碳铈矿分解工艺势在必行。介绍了氟碳铈矿冶炼生产氯化稀... 氟污染具有强穿透性和不可逆性,对环境易造成危害。现行氟碳铈矿分解工艺中,氟以气相形式逸出,即浪费氟资源,又污染环境。随着国家对氟碳铈矿资源和环境安全的重视,建立清洁的氟碳铈矿分解工艺势在必行。介绍了氟碳铈矿冶炼生产氯化稀土过程中氟的脱除和资源化方法,旨在为开发新型绿色稀土冶炼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脱氟 稀土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锌共掺杂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枫 王林军 石中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4-121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无水乙醇、冰乙酸、正硅酸四乙酯及醋酸锌为原料制备硅、锌共掺杂二氧化钛凝胶,凝胶经烘干、450℃焙烧2h得Si、Zn共掺杂介孔TiO_2光催化剂。对所制得的样品采用XRD、BET、SEM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无水乙醇、冰乙酸、正硅酸四乙酯及醋酸锌为原料制备硅、锌共掺杂二氧化钛凝胶,凝胶经烘干、450℃焙烧2h得Si、Zn共掺杂介孔TiO_2光催化剂。对所制得的样品采用XRD、BET、SEM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锐钛矿相,未掺杂时材料比表面积为90.9 m^2·g^(-1),掺杂Si、Zn后材料比表面积为219 m^2·g^(-1),孔径分布均匀。考察了硅-锌掺杂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硅、锌共掺杂介孔二氧化钛的最佳制备条件,确定组成为Zn_(0.1)Si_(1.0)/TiO_2时,掺杂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好,达到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共掺杂 介孔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偶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红 于秀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从试剂结构、合成方法、显色体系特点及试剂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喹啉偶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喹啉偶氮类试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偶氮化合物 喹啉 分光光度法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兰素与邻位香兰素 被引量:30
12
作者 金海涛 马健瑜 +4 位作者 王晓珣 陈星 任丽艳 关瑾 李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4,228,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柱温等因素对分析效率的影响。在流动相为5%乙酸-乙腈(60:40,体积比),流速1.0mL/min,柱温25℃的优化条件下,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可在5min内实现分离。... 建立了同时测定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柱温等因素对分析效率的影响。在流动相为5%乙酸-乙腈(60:40,体积比),流速1.0mL/min,柱温25℃的优化条件下,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可在5min内实现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在10~24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7;方法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06、0.02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2%~0.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香兰素 邻位香兰素 同分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姚淑华 陈爽 +2 位作者 邹沛宸 石磊 石中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56-3461,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钨酸掺杂二氧化钛(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DRS等对掺杂前后二氧化钛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光催化实验初期的暗反应之后,发现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的吸附效果... 以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钨酸掺杂二氧化钛(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DRS等对掺杂前后二氧化钛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光催化实验初期的暗反应之后,发现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的吸附效果很好。对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平衡。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与纯TiO2相比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时间为70min的条件下H3PW12O40-TiO2对亚甲基蓝(MB)的脱色率可达90%以上。通过自行设计的光催化反应器考察了光催化剂用量、磷钨酸掺杂量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3PW12O40-TiO2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对MB溶液具有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而且该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循环回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 二氧化钛 亚甲基蓝 吸附 催化 光催化活性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载体对Pt-Sn-K/γ-Al2O3催化剂上异丁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罗沙 吴楠 +3 位作者 周波 何松波 邱介山 孙承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1-1487,共7页
采用盐酸回流法和氨水沉淀法合成了氧化铝载体,并通过络合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来源氧化铝负载的Pt-Sn-K/γ-Al2O3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CO脉冲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热重等手段对Pt-Sn-K/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 采用盐酸回流法和氨水沉淀法合成了氧化铝载体,并通过络合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来源氧化铝负载的Pt-Sn-K/γ-Al2O3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CO脉冲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热重等手段对Pt-Sn-K/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异丁烷脱氢为探针反应研究了氧化铝载体对该催化剂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由盐酸回流法合成的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相比,采用氨水沉淀法合成的氧化铝载体制备的Pt-Sn-K/γ-Al2O3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小的Pt颗粒和较弱的酸性分布,其脱氢活性及异丁烯选择性更优。14 d的连续运行数据显示,由氨水沉淀合成的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其抗积炭能力更强,反应后催化剂的积炭石墨化程度更低,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该催化剂上,异丁烷初始转化率为56.67%,14 d后仍能达到34.71%,异丁烯初始选择性为80%,7 d后维持在9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载体 Pt-Sn-K Γ-AL2O3 异丁烷 脱氢 盐酸回流法 氨水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薄膜扩散梯度装置定量测量水环境中重金属形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隋殿鹏 李晶 +3 位作者 张岗 刘金秀 范洪涛 孙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采用以纤维素透析膜为扩散相,0.05 mol/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DGT)装置(CMC-DGT)定量累积和测量水溶液中Cu2+,Cd2+和Pb2+的有效态;考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CMC-DGT累积Cu2+,Cd2+和Pb2+的影响以及不同配体(乙... 采用以纤维素透析膜为扩散相,0.05 mol/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DGT)装置(CMC-DGT)定量累积和测量水溶液中Cu2+,Cd2+和Pb2+的有效态;考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CMC-DGT累积Cu2+,Cd2+和Pb2+的影响以及不同配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单宁酸和黄腐酸)对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测量了外加标的天然水和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并比较了不同结合相DGT装置对同一水体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实验结果表明,0.05 mol/L CMC溶液对Cu2+,Cd2+和Pb2+累积容量分别为0.24,0.11和0.45 mg/mL;定量累积的最佳pH值范围分别为3.7~8.0,4.7~9.0和4.7~8.0;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CMC-DGT对Cu2+,Cd2+和Pb2+的累积容量下降;CMC-DGT能够定量地累积配制水中的游离Cu2+,Cd2+和Pb2+,回收率分别为92.1%,100.6%和96.4%;当有配体存在时,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大,CMC-DGT测量的Cu2+,Cd2+和Pb2+有效态的浓度随之下降;在过滤工业废水、河水和湖水中,不同结合相DGT装置对重金属有效态的测量值不同.结果表明,CMC可作为DGT技术新的液态结合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 羧甲基纤维素钠 有效态 CU2+ Cd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水中Cu^(2+)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宏 王冬梅 +3 位作者 刘永生 范洪涛 董佳 孙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4-1039,共6页
利用液态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DGT)装置,研究了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丙烯酸钠(PAAS)溶液为结合相的DGT装置(PAAS DGT)对Cu2+测量的有效性,测量了不同聚合度的PAAS DGT对Cu2+的饱和累积容量,考察了不同聚合度PAAS(Mw—5×104,PAAS-5E4;M... 利用液态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DGT)装置,研究了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丙烯酸钠(PAAS)溶液为结合相的DGT装置(PAAS DGT)对Cu2+测量的有效性,测量了不同聚合度的PAAS DGT对Cu2+的饱和累积容量,考察了不同聚合度PAAS(Mw—5×104,PAAS-5E4;Mw—105,PAAS-E5;Mw—4×106,PAAS-4E6;Mw—2×107,PAAS-2E7)与Cu2+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和pH值、离子强度对PAAS DGT累积Cu2+的影响.PAAS-5E4、PAAS-E5、PAAS-4E6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0050 mol·L-1,PAAS-2E7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0030 mol.L-1;以PAAS-5E4、PAAS-E5、PAAS-4E6和PAAS-2E7为结合相的DGT装置对Cu2+的饱和累积容量分别为2.34、2.48、2.40、1.42μmol.mL-1(20℃,101.3 kPa);pH值在4—7和离子强度在0.0001—0.1 mol·L-1范围内基本不影响PAAS DGT对Cu2+的累积.PAAS-5E4、PAAS-E5、PAAS-4E6和PAAS-2E7与Cu2+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分别为7.90、8.62、8.17、8.01(20℃,101.3 kPa);以PAAS-5E4、PAAS-E5、PAAS-4E6和PAAS-2E7为结合相的DGT装置对Cu2+的累积量与时间均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8、0.9996、0.9983和0.9963,Cu2+的回收率分别为103.1%、98.2%、94.5%和92.9%.结果表明,PAAS-E5 DGT和铜离子选择性电极(Cu-ISE)对水中游离Cu2+的测量是等效的,PAAS-E5 DGT能够选择测量水中游离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 薄膜扩散梯度 结合相 离子选择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印迹法制备钴(Ⅱ)离子印迹硅胶及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洪涛 隋殿鹏 +4 位作者 赵立兴 任泽岩 袁自云 周勤 孙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02-2907,共6页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分子,硅胶为支撑物,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制备Co(Ⅱ)离子印迹硅胶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平衡吸附法研...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分子,硅胶为支撑物,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制备Co(Ⅱ)离子印迹硅胶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印迹硅胶材料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印迹硅胶材料和非印迹硅胶材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2和6.5 mg/g;印迹硅胶材料对Co(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当pH=3.9~7.8时,印迹硅胶材料保持了较好的吸附容量;印迹硅胶材料对Co(Ⅱ)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吸附 离子印迹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Fe(Ⅲ)氧化物去除水中的磷酸根(英文) 被引量:22
18
作者 石中亮 刘富梅 姚淑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6,共8页
利用活性炭负载铁氧化物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用于水中磷酸根的去除。采用BET,SEM及XRD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吸附磷酸根的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 利用活性炭负载铁氧化物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用于水中磷酸根的去除。采用BET,SEM及XRD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吸附磷酸根的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具有快的吸附速度和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磷酸根的性质受溶液pH值、铁含量及阴离子浓度的影响。在pH=3.0时,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98.39mg/g,而活性炭为78.90mg/g。相比之下,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对磷酸根的吸附过程;而Lagergren二级方程却能很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水合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吸附磷酸根为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铁氧化物 磷酸根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清洁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晓丹 范洪涛 +1 位作者 崔天放 邓伟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81-83,96,共4页
以氨基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3种氨基酸离子液体,将其代替浓H2SO4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清洁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合成阿司匹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 以氨基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3种氨基酸离子液体,将其代替浓H2SO4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清洁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合成阿司匹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于合成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水杨酸20mmol、乙酸酐40mmol、谷氨酸硫酸盐离子液体([Glu]HSO4)2mmo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阿司匹林分离产率可达84.8%。增大投料量,产率还会进一步升高,并且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氨基酸 催化 合成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尾矿中钙的提取及硫酸钙晶须的制备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丽清 赵玲燕 +1 位作者 周华锋 袁本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溶解稀土尾矿,稀土尾矿中难溶的稀土矿物和钙的溶解产物硫酸钙存在于硫酸不溶物中,固液分离后用稀盐酸进一步溶解硫酸不溶物,使固态的硫酸钙溶解在稀盐酸中。尾矿中的稀土富集于盐酸不溶物中,盐酸不溶物中稀土氧化物质...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溶解稀土尾矿,稀土尾矿中难溶的稀土矿物和钙的溶解产物硫酸钙存在于硫酸不溶物中,固液分离后用稀盐酸进一步溶解硫酸不溶物,使固态的硫酸钙溶解在稀盐酸中。尾矿中的稀土富集于盐酸不溶物中,盐酸不溶物中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为43.60%。采用乙醇结晶的方法制备硫酸钙晶须,确定结晶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室温下,硫酸钙的初始浓度为0.009 mol/L左右,pH为1.0-1.5,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静置时间为2 h。在此最佳条件下,稀土尾矿中钙的回收率大于85%,产品硫酸钙晶须纯度达98%以上,晶须平均直径为1μm,平均长径比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矿 稀硫酸 稀盐酸 乙醇 硫酸钙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