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4,5]-癸烷和螺[5,6]-十二烷燃料热解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王鸿燕 孙欣悦 +3 位作者 周雨柔 刘国柱 王宇桐 曹景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1034,共15页
采用B3LYP/6-311++G(d,p)和反应性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螺[4,5]-癸烷(C_(10)H_(18))和螺[5,6]-十二烷(C_(12)H_(22))的热解机理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碳环结构和尺寸效应对燃料初始分解反应活性及小分子和芳烃产物生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 采用B3LYP/6-311++G(d,p)和反应性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螺[4,5]-癸烷(C_(10)H_(18))和螺[5,6]-十二烷(C_(12)H_(22))的热解机理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碳环结构和尺寸效应对燃料初始分解反应活性及小分子和芳烃产物生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螺环烷烃燃料初始分解路径相似,均通过单分子碳碳键解离发生开环异构反应和小分子自由基进攻燃料母体的氢提取反应而消耗。相较于C_(10)H_(18),C_(12)H_(22)中分子张力更大的七元环使速控步碳碳键及碳氢键能更低,导致燃料呈现出更低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更高的反应活性。两种螺环燃料初始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进一步影响了C1−C7小分子烃类和环烯产物的生成。其中,乙烯的生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螺环尺寸效应的影响,链烃和环烯烃的生成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差异性。对于C_(10)H_(18)分解而言,生成大量的五元环烯产物,包括环戊二烯、环戊烯、富烯、甲基环戊二烯和甲基环戊烯;而C_(12)H_(22)中更大的七元环结构,将生成对应的七元环烯产物(环庚烯、亚甲基环庚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环烷烃高密度燃料 热解机理 反应动力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锌粉水解高效旋流反应器转化率和颗粒停留时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季锦林 汤立新 +1 位作者 李琛 李成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将高效旋流反应器应用于纳米锌粉水解制氢实验系统中,在反应器内化学反应与气固分离同时进行,节省分离所需设备投资.研究表明:旋流反应器内固体颗粒在气流的强旋转力作用下,形成三维两相湍流旋转流场,颗粒的随机运动提高了传热、传质速... 将高效旋流反应器应用于纳米锌粉水解制氢实验系统中,在反应器内化学反应与气固分离同时进行,节省分离所需设备投资.研究表明:旋流反应器内固体颗粒在气流的强旋转力作用下,形成三维两相湍流旋转流场,颗粒的随机运动提高了传热、传质速率;颗粒随着尺度的减小,反应速度加快,转化率提高;颗粒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随着入口处气速雷诺数的增加而延长,当雷诺数过小,流体达不到湍流状态,停留时间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反应器 纳米锌粉 转换率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WO3纳米立方块的制备及在甲醛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伞晓广 巩晓辉 +3 位作者 陆一鸣 乔桐桐 游宇 孟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3-1210,共8页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NiO-WO 3纳米立方块,以WO 3为主体,引入p型半导体NiO构建NiO-WO 3 p-n异质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表明产物为单斜相WO 3,由尺寸大小均匀的纳米立方块组成...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NiO-WO 3纳米立方块,以WO 3为主体,引入p型半导体NiO构建NiO-WO 3 p-n异质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表明产物为单斜相WO 3,由尺寸大小均匀的纳米立方块组成,平均粒径100 nm左右,引入NiO后WO 3纳米立方块的形貌基本保持不变。将NiO-WO 3纳米立方块制成气敏元件并测验了其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气敏测试结果表明,构建NiO-WO 3异质结可显著地提高WO 3传感器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特别是5%NiO-WO 3异质结纳米立方块结构传感器,其在200℃下对0.134 mg/L甲醛的灵敏度达到18.5,且具有快速响应-恢复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及对甲醛的良好选择性。传感器性能提升的原因主是界面处p-n异质结的形成和NiO的高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WO 3 纳米立方块 甲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在HDPE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曹笑宁 马亚丽 +4 位作者 岳岩 邓晓阳 衣思敏 刘伟强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通过蒸氨-沉镁改性-水热过程制备改性氢氧化镁[KH570-Mg(OH)_(2)],改性剂在Mg(OH)_(2)生成体系中加入。采用吸油值、活化指数、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通过蒸氨-沉镁改性-水热过程制备改性氢氧化镁[KH570-Mg(OH)_(2)],改性剂在Mg(OH)_(2)生成体系中加入。采用吸油值、活化指数、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在改性时间为60min,改性剂用量为2%,并进行水热处理工艺制备的Mg(OH)_(2)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Mg(OH)_(2)活化指数达到了98.75%,吸油值为53.05 mL/100g,接触角为149°。整个工艺连续且可循环,为制备疏水性Mg(OH)_(2)工业生产提供实验基础。并将改性前后的Mg(OH)2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测试其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KH570-Mg(OH)_(2)添加量为40%时,HDPE/KH570-Mg(OH)_(2)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为29.5%,达到阻燃级别,拉伸强度为18.40 MPa,断裂伸长率为217.11%,验证了改性后的Mg(OH)2与HDPE有较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线型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