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柴胡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施莹莹 张涵硕 +3 位作者 马珊 刘学贵 高品一 李丹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6-734,共9页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柴胡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采用Ellman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活性...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柴胡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采用Ellman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活性。从北柴胡茎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Erigeroflavanone(1),槲皮素(2),槲皮素-3-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4),木犀草素(5),Morin-3-O-α-rhamnopyranoside(6),咖啡酸甲酯(7),焦谷氨酸甲酯(8),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9),香草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苯二酚(12),1,2,4-苯三酚(13),9(Z)-octadecenamide(14)(Z)-21-methyl-8-pentatriacontene(15)。化合物1,4,6,8,12,14,15为首次从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1,13~15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78.92μM、9.60μM、20.15μM、30.99μM、0.76μM、0.17μM、60.25μM、12.70μM、9.53μM。化合物1,3,5,9~12显示出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最高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8.45%、56.88%、60.98%、84.4%、62.50%、60.43%、59.58%,其中化合物9神经保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茎叶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神经细胞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优化LSTM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一夫 孙怀宇 +2 位作者 陈众 李元 马可楠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3-80,共8页
鲸鱼优化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文中针对基本鲸鱼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Tent混沌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来增加种群多样性;融入非洲秃鹫算法的群体最优和次优策略与探索... 鲸鱼优化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文中针对基本鲸鱼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Tent混沌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来增加种群多样性;融入非洲秃鹫算法的群体最优和次优策略与探索阶段位置更新策略,以避免算法早熟以及陷入局部最优;采用一种新的非线性收敛因子替代鲸鱼优化算法原本的线性收敛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引入了非线性自适应增量惯性权重,更好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与局部搜索能力;最终得到一种混合非洲秃鹫算法的改进鲸鱼优化算法(MAWOA)。在对4种基准测试函数进行的对比试验中显示,MAWOA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收敛精度。将MAWOA算法应用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超参数寻优中,构建MAWOA-LSTM故障诊断模型。结合田纳西伊斯曼(TE)化工数据集进行故障诊断,通过与LSTM、WOA-LSTM等模型进行准确率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化工过程 故障诊断 非洲秃鹫优化算法 超参数寻优 非线性收敛因子 田纳西伊斯曼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C/MAX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 路馨语 +1 位作者 许蕊 牛永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80,共8页
将α-Fe_(2)O_(3)@C与钛粉和铝粉一同进行高温煅烧,制备了Fe O@C/MAX(FCM)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表征了FCM复合材料在不同Ti/C与Al/C物质的量比下的结构、组成及形貌变化,采用电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FCM复合材料的赝电容... 将α-Fe_(2)O_(3)@C与钛粉和铝粉一同进行高温煅烧,制备了Fe O@C/MAX(FCM)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表征了FCM复合材料在不同Ti/C与Al/C物质的量比下的结构、组成及形貌变化,采用电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FCM复合材料的赝电容占比,推测可能的电荷储存机理。结果表明,随着Ti/C与Al/C物质的量比的增大,FCM复合材料中MAX相(Ti_(2)Al C和Ti_(3)Al C_(2))的含量随之变化,而α-Fe_(2)O_(3)转变为不稳定的Fe O。当n(Ti)∶n(Al)∶n(C)=3∶1∶2时,制得的FCM-312样品在1 m V/s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最大,为125.09 F/g,约为α-Fe_(2)O_(3)@C的4.76倍。FCM复合材料中部分MAX相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离子间电子快速输运提供了条件,增加了FCM复合材料的赝电容占比。其中,FCM-312样品在10 m V/s扫描速率下的赝电容占比为2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 FEO 煅烧 动力学 电荷存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前驱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单层二硒化钨
4
作者 安博星 王雅洁 +1 位作者 肖永厚 楚飞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55,共6页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实现二维(2D)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制备的简单有效方法。晶核位置的随机分布和生长可控性差是当前实现大面积高质量制备TMDs的一项巨大挑战。本工作以单层二硒化钨的生长为例,采用液态前驱体并调控其浓度使微量...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实现二维(2D)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制备的简单有效方法。晶核位置的随机分布和生长可控性差是当前实现大面积高质量制备TMDs的一项巨大挑战。本工作以单层二硒化钨的生长为例,采用液态前驱体并调控其浓度使微量金属前驱体高度均匀地分散在生长衬底表面,可有效诱导低过饱和度,从而降低成核密度,最终得到组分分布均匀、高质量的单层二硒化钨。这种液态前驱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可以推广到其他2D材料的生长,为大面积、均匀的高质量2D材料的生长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前驱体 化学气相沉积 可控生长 二硒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垂直电场作用下壁面约束比对气泡运动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于佳 王宗勇 +3 位作者 李雅侠 张静 龚斌 张丽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59,94,共7页
为弄清电场条件下壁面效应对气泡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均匀垂直电场作用下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和破碎特性的影响。利用相场方法捕捉气泡形状变化,考察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速度、形变及破碎时间的影响。... 为弄清电场条件下壁面效应对气泡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均匀垂直电场作用下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和破碎特性的影响。利用相场方法捕捉气泡形状变化,考察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速度、形变及破碎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越大,气泡越容易发生破碎;在电邦德数Bo e=1.0的条件下,壁面约束比r_(c)<2时,壁面力对气泡破碎起主要作用,气泡发生颈缩破碎,产生1大2小的子气泡,而当壁面约束比r_(c)≥3时,电场力对气泡破碎起主要作用,气泡发生中心破碎,产生等大的2个子气泡。对不同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下气泡发生破碎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得出能够导致气泡破碎的临界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垂直电场 气泡 破碎 壁面约束比 气液两相流 相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化合物热解反应机理综合分析平台构建研究
6
作者 饶硕雯 任春醒 +5 位作者 郑默 徐立环 牛诗尧 曲文刚 高红旭 李晓霞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3-1134,共12页
面向利用ReaxFF MD模拟研究含能化合物热解燃烧机理共性规律的需求,构建了含能化合物热解反应机理数据综合分析平台ReaxMDDB-EMs。提出和建立了预处理与批量导入相结合的自动导入策略,测试结果表明含有百万物种和百万反应数据的导入耗... 面向利用ReaxFF MD模拟研究含能化合物热解燃烧机理共性规律的需求,构建了含能化合物热解反应机理数据综合分析平台ReaxMDDB-EMs。提出和建立了预处理与批量导入相结合的自动导入策略,测试结果表明含有百万物种和百万反应数据的导入耗时减少为26.8 h、性能提升了约18倍,为解决海量反应数据导入耗时过长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研发的多层次的反应机理分析方法可多角度对汇集的海量反应数据进行统一检索、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利用ReaxMDDB-EMs对4种硝胺含能化合物热解特性的研究应用表明:建立的ReaxMDDB-EMs可在汇集了多种含能材料热解反应空间内综合分析获得其反应机理的共性规律、揭示材料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望为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含能材料按需设计的新研究范式提供一种高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信息学 含能材料 热解反应机理 多层次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烷菌剂微胶囊制备及性能分析
7
作者 陶余东 陈乐 +3 位作者 李双双 孙永明 闫淼 李颖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0-226,共7页
针对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中甲烷含量低、反应器运行过程生物量损失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海藻酸钠(SA,sodium alginate)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SB,corn stover biochar)协同固定氢型产甲烷菌,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效生物转化CO_(2)为CH_(4)的微生... 针对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中甲烷含量低、反应器运行过程生物量损失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海藻酸钠(SA,sodium alginate)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SB,corn stover biochar)协同固定氢型产甲烷菌,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效生物转化CO_(2)为CH_(4)的微生物胶囊。通过分析微生物胶囊的传质、固定化及转化能力,确定了构建微生物胶囊的最佳SA及CSB含量,并揭示了微生物胶囊高效转化CO_(2)为CH_(4)的机制。结果表明:4%SA、2%CSB制备的微生物胶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固定化能力和传质能力,相较于未添加CSB微胶囊CO_(2)转化率提高1.2~2.1倍,促进CO_(2)转化为CH_(4)。微生物胶囊有效提高了微生物的固定化效率,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和代谢,加入CSB可以有效保护微生物、降低微生物胶囊的质量损失率和提高辅酶F_(420)浓度,进而提升甲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水凝胶 产甲烷菌 生物炭 微生物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改性气化渣活化过硫酸盐降解高盐废水中双酚A的研究
8
作者 司文豪 王康军 +2 位作者 齐菲 曾泽泉 黄张根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65,共14页
本研究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中双酚A(BPA)难降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硼改性气化渣(GS-B)活化过硫酸盐(过二硫酸钠(PDS))的绿色高效处理方法。通过非自由基途径实现了对双酚A的高效脱除,显著提升了催化剂在高盐体系中... 本研究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中双酚A(BPA)难降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硼改性气化渣(GS-B)活化过硫酸盐(过二硫酸钠(PDS))的绿色高效处理方法。通过非自由基途径实现了对双酚A的高效脱除,显著提升了催化剂在高盐体系中的活性和抗盐性能。实验采用硝酸改性气化渣与硼酸混合,经不同高温煅烧制得硼改性气化渣(GS-B300,GS-B600,GS-B900)。表征结果显示,GS-B900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579 m^(2)/g)和稳定的B掺杂位点(C—B和BCO_(2)键)。GS-B900/PDS体系在高盐环境(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10 g/L)下活性稳定,但过高盐度会抑制PDS活化能力。研究表明,该体系主要通过单线态氧(^(1)O_(2))主导的非自由基途径降解污染物,辅以少量自由基(·OH,SO_(4)^(-)·和O_(2)^(-))协同作用,使其在高盐环境下仍保持优异催化活性(70 min内BPA完全去除)。本研究为高盐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解决方案,同时实现了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高盐废水 过硫酸盐 非自由基氧化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料电池式直接空气捕获CO_(2)分离器性能研究
9
作者 巩刘振 张翔宇 +5 位作者 任志伟 韩杨凯 付金辰 张本贵 赵云 邵志刚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3-1050,共8页
为了解决空气中的CO_(2)对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性能的负面影响,开发了一种燃料电池式直接空气捕获CO_(2)技术,可用于对AEMFC汽车电池堆中阴极空气中的CO_(2)进行预先脱除,保护AEMFC性能免受C... 为了解决空气中的CO_(2)对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性能的负面影响,开发了一种燃料电池式直接空气捕获CO_(2)技术,可用于对AEMFC汽车电池堆中阴极空气中的CO_(2)进行预先脱除,保护AEMFC性能免受CO_(2)带来的损失。研究了CO_(2)分离器在不同电流密度、阴阳极流量、背压和使用不同气体扩散层下的CO_(2)捕获率,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运行电流密度,能够显著提升CO_(2)捕获效率,从1 mA/cm^(2)时的47.2%提升至20 mA/cm^(2)时的97.5%;并分析了提升电子效率对降低氢气消耗的关键作用。通过优化气体扩散层改善传质,提升了CO_(2)捕获效率。探讨了CO_(2)分离器对阴极流量变化的动态响应及时性,验证了其在AEMFC汽车空气预处理领域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CO_(2)捕获 直接空气CO_(2)捕获 阴离子交换膜 碱性燃料电池 电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多元化产品耦合工艺优化设计
10
作者 郭明钢 杨晓航 +5 位作者 代岩 米盼盼 马世鑫 贺高红 肖武 崔福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1-2261,共11页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除杂提氦策略,生产氦气、燃料电池氢和二氧化碳多元化产品,实现贫氦管输天然气经济性提氦。运用Aspen HYSYS软件对1.00×10^(5) m^(3)/h贫氦管输天然气耦合提氦工艺模拟优化,考察了回收率、膜性能和氦气浓度对工艺经济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典型管输压力4.0 MPa和0.04%(体积分数)He时,采用中渗透性中选择性气体分离膜,且氦气回收率为50%70%时,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耦合工艺经济性较好,氦气盈亏平衡价格为115.5~123.2 CNY/m^(3),且随着氦气浓度增加盈亏平衡价格逐渐减小,为贫氦资源经济性利用提供极具工业前景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优化设计 氦气 电化学氢泵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磷钨酸铬催化乙酰丙酸甲酯酯交换制备乙酰丙酸己酯
11
作者 陈卓 周轶然 +3 位作者 贾松岩 马亚丽 郑强 李雪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以磷钨酸和金属氯化物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非均相磷钨酸盐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子能谱(EDS)等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及酸性强弱。将这些... 以磷钨酸和金属氯化物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非均相磷钨酸盐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子能谱(EDS)等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及酸性强弱。将这些催化剂用于乙酰丙酸甲酯(ML)催化酯交换制备乙酰丙酸正己酯(HL),结果表明:合成的非均相磷钨酸盐催化剂没有改变H_(3)PW的主体结构,仍保留了Keggin型结构;Cu1.5PW的酸强度与H_(3)PW相当,而CrPW、FePW的酸强度相比H_(3)PW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种磷钨酸铬(Cr_(0.33)H_(2)PW)的催化活性最强,当正己醇与ML物质的量比为5∶1、Cr_(0.33)H_(2)PW催化剂用量为30%(以ML的质量计)时,在120℃反应120 min,ML转化率为100%,HL收率最高可达71%。Cr_(0.33)H_(2)PW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循环使用3次时,HL收率仍维持在59%。初步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催化剂先与醇发生作用,再与ML进行酯交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酯 磷钨酸盐 酯交换 非均相催化剂 生物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如病毒GⅡ.2和GⅡ.17型RNA假病毒标准物质制备及逆转录数字PCR方法建立
12
作者 刘明伟 李会杰 +2 位作者 马成 杨佳怡 董莲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7-924,共8页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对于免疫缺陷的人群危害更加明显。针对诺如病毒GⅡ.2和GⅡ.17,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开发了含有ORF2 RNA的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建立并优化基于逆转录-数字PCR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2种标准物质具有较好的均...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对于免疫缺陷的人群危害更加明显。针对诺如病毒GⅡ.2和GⅡ.17,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开发了含有ORF2 RNA的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建立并优化基于逆转录-数字PCR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2种标准物质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标准量值与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25±0.54)×10^(3) copies/μL,(3.33±0.74)×10^(3) copies/μL。标准物质可用于诺如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逆转录-数字PCR 标准物质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系液流电池用聚苯并咪唑共混膜的设计
13
作者 曹海燕 王昭琪 +4 位作者 高嘉明 谢烜煜 张林娟 王建强 周明东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1,共9页
以具有刚性结构的聚苯并咪唑(PBI)为基体,通过物理共混法将醋酸纤维素(C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至基体中,制备了不同CA/PVP(CP)含量的新型PBI基共混膜。结果表明,以PVP作为造孔剂,提高了膜的孔隙率,而CA的加入会降低膜的溶胀率并... 以具有刚性结构的聚苯并咪唑(PBI)为基体,通过物理共混法将醋酸纤维素(C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至基体中,制备了不同CA/PVP(CP)含量的新型PBI基共混膜。结果表明,以PVP作为造孔剂,提高了膜的孔隙率,而CA的加入会降低膜的溶胀率并增强膜的机械性能。综合分析不同CP添加比例的膜的相关性能(如机械性能、吸水溶胀率、面电阻和离子电导率等),CP添加比例为2.5%的PBI共混膜在化学性能上最为优异,综合性能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以2,6-二羟基蒽醌(2,6-DHAQ)和亚铁氰化钾{K_(4)[Fe(CN)_(6)]}为活性物质的碱性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AORFBs)中,组装有2.5%CP PBI膜的AORFB最大功率密度可达159 mW/cm^(2),在80 mA/cm^(2)电流密度下能量效率达82.8%,优于组装有商用Nafion117膜的AORFB。此外,该系统在500次充放电循环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容量衰减率仅为0.0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咪唑 醋酸纤维素 共混膜 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类离子液体分离乙酸正丁酯-正丁醇:COSMO-RS预测、汽液平衡实验及机理探讨
14
作者 王超 张亲亲 +3 位作者 辛华 刘嘉欣 王文俊 张志刚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3-1271,共9页
在制备乙酸正丁酯(BAC)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BAC和正丁醇(BUOH)的共沸混合物,通过常规蒸馏难以实现二者的分离。采用COSMOthermX 19.0软件,以选择性为主要指标,考虑离子液体(ILs)的物化性质,筛选出三乙基丁基膦醋酸盐([P_(2444)][A... 在制备乙酸正丁酯(BAC)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BAC和正丁醇(BUOH)的共沸混合物,通过常规蒸馏难以实现二者的分离。采用COSMOthermX 19.0软件,以选择性为主要指标,考虑离子液体(ILs)的物化性质,筛选出三乙基丁基膦醋酸盐([P_(2444)][AC])和四丁基膦醋酸盐([P_(4444)][AC])作为分离BAC和BUOH的萃取剂。在101.3 kPa下,测量了二元(BAC-BUOH)和三元(BAC-BUOH-ILs)体系的汽液平衡(VLE)数据,并使用NRTL模型对VLE数据进行关联。模拟结果表明,这两种ILs均能增加BAC对BUOH的相对挥发度,且随着ILs含量的增加,分离效果更加显著;两种ILs的分离性能大小顺序为[P_(2444)][AC]>[P_(4444)][AC]。超额焓分析结果表明,两种ILs与BUOH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且以氢键为主,可提高BAC对BUOH的相对挥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正丁酯 正丁醇 离子液体 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掺杂Cu/SiO_(2)催化剂制备及其甲醇和乙醇合成异丁醛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文玉 王馨艺 +1 位作者 王康军 刘蝈蝈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5,共8页
异丁醛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甲醇和乙醇一步合成。目前异丁醛合成催化剂还不能实现甲醇和乙醇高效转化,且催化剂异丁醛选择性偏低,严重限制了甲醇和乙醇一步合成异丁醛工业化的发展,亟需开发高效稳定的异丁醛合成催化剂。采用蒸... 异丁醛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甲醇和乙醇一步合成。目前异丁醛合成催化剂还不能实现甲醇和乙醇高效转化,且催化剂异丁醛选择性偏低,严重限制了甲醇和乙醇一步合成异丁醛工业化的发展,亟需开发高效稳定的异丁醛合成催化剂。采用蒸氨法制备了Cu/SiO_(2)和xCuMg/SiO_(2)催化剂,通过N2吸/脱附、H_(2)-TPR、CO_(2)-TPD、XRD、XPS和TEM等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Mg掺杂量对xCuMg/SiO_(2)催化剂一步合成异丁醛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的掺杂不仅增大了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点及Cu颗粒活性位点数量,还提高了活性组分Cu颗粒分散度,进而提高了乙醇转化率和异丁醛选择性。在常压、还原温度为320℃、反应温度为360℃、液时空速为1.42 h^(-1)和V(甲醇):V(乙醇)为10:1的条件下,1CuMg/SiO_(2)催化剂性能较好,乙醇转化率可达97.26%,异丁醛选择性为89.03%,且连续反应200 h后未见明显失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g/SiO_(2)催化剂 甲醇 乙醇 异丁醛 Mg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三氯化锡催化合成抗氧剂618的工艺
16
作者 汤善普 袁诚威 苏畅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进一步改善抗氧剂618的合成工艺条件,从有机锡催化剂当中选择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催化剂,并对其催化合成抗氧剂618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而后进一步探究化合物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三氯化锡的综合性能最好,其优化后所... 为进一步改善抗氧剂618的合成工艺条件,从有机锡催化剂当中选择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催化剂,并对其催化合成抗氧剂618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而后进一步探究化合物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三氯化锡的综合性能最好,其优化后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n(季戊四醇)∶n(亚磷酸三乙酯)∶n(十八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2.15∶2;催化剂的添加量是季戊四醇质量的4%,第1步的反应温度为120℃,第2步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总时间为5h。丁基三氯化锡作为反应的催化剂,氯原子的吸电子效应使得中心锡原子所处位置的电子云密度较低,其Lewis酸性较强,催化活性较高。且氯化锡类化合物当中取代基团的吸电子效应越强,其化合物的Lewis酸性越强,相应的催化性能越好;同时取代基的空间位阻越小,其催化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有机锡 丁基三氯化锡 LEWIS酸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双十八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精制液可控制备高长径比碳酸钙晶须的研究
17
作者 于丰 郑强 +4 位作者 齐婷玉 张郁柏 马亚丽 贾松岩 李雪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8-908,共11页
以高浓度的白云石精制液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高长径比文石型碳酸钙晶须。采用XRD、SEM、TEM等对碳酸钙晶须样品进行表征,主要考察碳化温度、搅拌速率、CO_(2)通气速率、陈化时间对碳酸钙分散程度和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碳... 以高浓度的白云石精制液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高长径比文石型碳酸钙晶须。采用XRD、SEM、TEM等对碳酸钙晶须样品进行表征,主要考察碳化温度、搅拌速率、CO_(2)通气速率、陈化时间对碳酸钙分散程度和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碳酸钙晶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化温度为80℃,CO_(2)通气速率为25 mL/min,搅拌速率为200 r/min,陈化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产率为95%、晶须长径比为30~35、晶须含量为99.7%、白度为99.9%且分布均匀的晶须状碳酸钙。并对碳酸钙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化过程中Mg^(2+)抑制方解石型碳酸钙生长,促进文石型碳酸钙生长,并沿着(120)晶面方向优先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碳酸钙晶须 碳化法 高长径比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3)N_(2)粉末的高效制备和表征
18
作者 李胜楠 康珍 +6 位作者 徐成瑜 李晓月 董杨 孙恩琪 范天博 张福群 郭洪范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6,340,共8页
以金属锌粉为原料,氨气为氮源,甘油为添加剂,利用高温直接氮化法制备Zn_(3)N_(2)粉末。研究了甘油含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中Zn_(3)N_(2)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 以金属锌粉为原料,氨气为氮源,甘油为添加剂,利用高温直接氮化法制备Zn_(3)N_(2)粉末。研究了甘油含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中Zn_(3)N_(2)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元素分布以及样品表面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甘油分子内部的键在加热后开始断裂,产生的还原性物质可以还原锌粉表面的ZnO,减少了ZnO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后期Zn与NH_(3)之间的反应,提高产物中Zn_(3)N_(2)含量,改善Zn_(3)N_(2)粉末分散性。当甘油与锌粉比例(体积/质量,mL/g)为0.20时,经600℃加热3 h,可以制备出Zn_(3)N_(2)质量分数为95.72%的粉末,获得Zn_(3)N_(2)粉末的光学带隙为2.60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N_(2)粉末 甘油 光学带隙 高温氮化 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Ni/Al_(2)O_(3)中镍含量对2-甲基呋喃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金鼎 张金玉 +4 位作者 李天宇 孙锟 刘蝈蝈 张雅静 王康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2,I0004,共12页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前驱体,碳酸钠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含量分别为5%、10%、15%和20%的Ni/Al_(2)O_(3)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2-甲基呋喃(2-MF)气相加氢制2-甲基四氢呋喃(2-MTHF)的反应性能.通过N_(2)吸附-脱附、XRD、TEM...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前驱体,碳酸钠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含量分别为5%、10%、15%和20%的Ni/Al_(2)O_(3)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2-甲基呋喃(2-MF)气相加氢制2-甲基四氢呋喃(2-MTHF)的反应性能.通过N_(2)吸附-脱附、XRD、TEM和H_(2)-TPR对催化剂结构和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镍含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规律,探索了结构与2-MF加氢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镍含量的增加,催化剂镍颗粒尺寸逐渐增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在90℃、2MPa、n(H_(2)/2-MF)=6.4、空速为2.7h^(-1)的条件下进行2-MF气相加氢反应,随着镍含量增加,反应活性位增多,2-MF的转化率增加,2-甲基四氢呋喃(2-MTHF)的选择性逐渐降低,10%Ni/Al_(2)O_(3)催化剂上2-MTHF的收率最高,可以达到98.6%.该催化剂连续运行140h性能保持稳定,表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_(2)O_(3) 共沉淀 气相加氢 2-甲基呋喃 2-甲基四氢呋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五配位Al^(3+)的γ-Al_(2)O_(3)载体的合成及蒽醌加氢制H_(2)O_(2)催化性能评价
20
作者 黄丹颖 杨卫亚 +3 位作者 程栖桐 白红鑫 周明东 陈阳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3-1078,共6页
以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富含五配位Al^(3+)的γ-Al_(2)O_(3)载体,采用XRD、SEM、STEM-HAADF、27Al MAS NMR、N_(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采用该载体制备的Pd/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蒽醌加氢... 以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富含五配位Al^(3+)的γ-Al_(2)O_(3)载体,采用XRD、SEM、STEM-HAADF、27Al MAS NMR、N_(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采用该载体制备的Pd/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蒽醌加氢制H_(2)O_(2)的初步性能评价。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载体中的五配位Al^(3+)相对含量可达40.88%(w),微观粒子呈棒状,棒的长度1~4μm,直径0.1~0.3μm,BET比表面积可达494 m^(2)/g;所制备的Pd/Al_(2)O_(3)催化剂中Pd纳米粒子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3.51 nm,且分布较窄。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相对于参比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五配位Al^(3+) Pd/Al_(2)O_(3)催化剂 活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