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测算与效应检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珊珊 高铭阳 吕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以及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农村产业融合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但对本地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地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融合 农业产业链韧性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
作者 秦琳贵 刘松岐 +1 位作者 王琬植 谢凤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4,32,共10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之一,探究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辨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之一,探究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辨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其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且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2)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3)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性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新质生产力 耦合协调度 时空特征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能否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载体——基于S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旭 张子琦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将成熟度模型引入到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中,二者结合获得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基于多位专家打分法应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确定权重,构建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熟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S国家示范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成... 本文将成熟度模型引入到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中,二者结合获得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基于多位专家打分法应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确定权重,构建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熟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S国家示范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成熟度等级,通过四象限改进法,分析合作社农产品管理优先改善次序,在有效规范农业高质量发展时期合作社管理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监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合作社管理 成熟度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Yaahp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堪重负”会使人“铤而走险”吗?——基于经济压力与职务舞弊关系的检验
4
作者 陈艳 黄诗华 陈邑早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0,共15页
在全球范围内,职务舞弊事件的普遍性和危害性造成巨大经济后果,如何从源头缓解舞弊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细化拓展经典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视角分析职务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揭示经济压力对于职务舞弊行为影响的内在逻辑。实证结... 在全球范围内,职务舞弊事件的普遍性和危害性造成巨大经济后果,如何从源头缓解舞弊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细化拓展经典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视角分析职务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揭示经济压力对于职务舞弊行为影响的内在逻辑。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压力越大,行为人职务舞弊倾向越高;自我损耗在经济压力与职务舞弊行为的正向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心理资本越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经济压力与职务舞弊行为倾向的正向关系会减弱,以缓解行为人的职务舞弊倾向。从调查方法角度克服了职务舞弊压力的识别和度量障碍,丰富了从心理学视角剖析舞弊决策的研究文献;从行为人压力管理的角度为职务舞弊行为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弥补传统外部监管方式的治理盲点,完善现实情境下舞弊行为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压力 职务舞弊 舞弊三角理论 自我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天阳 谢立勇 +4 位作者 邓天乐 祖天时 赵洪亮 郭李萍 王鑫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投入指标松弛量;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分解农业碳排放主要的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计算其贡献值并探究其碳排放的效益值。结果表明:1)22年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在前11年持续增长,后11年波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波动降低。2)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畜禽养殖导致的农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依次为36.72%、0.23%、11.36%、5.12%和46.58%。3)22年间,农业碳排放效率由0.19提升至1.04,主要因为投入指标的持续优化,具体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等松弛量均逐渐减少。4)农业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8712.01万和266.98万t,其占比分别为46.02%和1.41%;碳减排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9596.30万、−238.09万和−116.33万t,占比分别为50.69%、1.26%和0.61%。建议通过减少种植业化肥使用、优化畜禽养殖管理、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辽宁省农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驱动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美雯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0,共3页
提高农业经济韧性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2013-2022年13个粮食主产省91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测评县域农业经济韧性现状及特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政策的效... 提高农业经济韧性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2013-2022年13个粮食主产省91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测评县域农业经济韧性现状及特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政策的效果,进而提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业经济韧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数字乡村建设 县域经济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分工参与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调研数据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雨萱 吕杰 +1 位作者 王珊珊 薛莹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基于生计韧性理论,利用辽宁省1082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农业分工参与对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参与显著影响农户生计韧性,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展现出“拉动性”与“... 基于生计韧性理论,利用辽宁省1082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农业分工参与对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参与显著影响农户生计韧性,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展现出“拉动性”与“削弱性”特征。具体来看,农业横向分工参与显著提升农户生计韧性,农业纵向分工参与对农户造成不稳定影响,显著降低韧性水平;户主年龄对生计韧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参保情况、组织治理等生产经营特征对生计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兼业化程度显著弱化农业分工参与产生的作用力,农户的生计稳定性随着收入渠道的增多而得到加强,不易因参与农业分工而受到影响。据此,建议优化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经营活动,增强兼业农户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提升农户整体生计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分工 纵向分工 生计韧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生产要素配置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威 朱应雨 +1 位作者 白冰 张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4,共3页
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被视为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思路。本文基于2010-2021年的市级农业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施用的... 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被视为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思路。本文基于2010-2021年的市级农业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施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了化肥减量施用,主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生产要素配置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化肥减量施用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提升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了化肥减量施用。建议持续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多措并举、扎实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化肥减量 要素配置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9
作者 秦琳贵 刘松岐 +1 位作者 王琬植 耿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共4页
本文在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对象和农业劳动资料三个方面构建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等权重法、熵值法和CRITIC法对2011—2021年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 本文在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对象和农业劳动资料三个方面构建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等权重法、熵值法和CRITIC法对2011—2021年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①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总指数和子系统指数在研究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业劳动对象系统发展水平最高,农业劳动资料次之,农业劳动者最低。②淘宝村数、农村创业活跃度和人均农业科技专利数是阻碍辽宁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演变特征 障碍因子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迁移模式下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差异研究——基于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80,共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群体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暂时迁移者,其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且在居住方式上显著优于暂时迁移农民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模式 农民工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用论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红 王绪龙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8,共4页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英文简称:CSA模式)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模式,其中消费者是关键利益者。CSA模式的发展对地缘、土地质量、农户和消费者等都有要求,其运行涉及成立、劳动生产管理、配送等环节。CSA...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英文简称:CSA模式)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模式,其中消费者是关键利益者。CSA模式的发展对地缘、土地质量、农户和消费者等都有要求,其运行涉及成立、劳动生产管理、配送等环节。CSA模式有利于消除市场和政府双失灵、方便农民获取信息、对接城乡经济和促进市民与农户共赢,起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和农户等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CSA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CSA模式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林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长霞 贺超 +1 位作者 吴成亮 陈思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41-7542,7545,共3页
以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例,从学习动机、学习设置和自我调节3个方面对农林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大学生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象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翔宇 兰庆高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8期65-67,共3页
近年来,农业巨灾频发,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成为了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传统农业巨灾风险应对手段的缺陷后,阐述了利用气象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风险的优势,并介绍了墨西哥利用降雨量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的案例,最后提出我国... 近年来,农业巨灾频发,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成为了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传统农业巨灾风险应对手段的缺陷后,阐述了利用气象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风险的优势,并介绍了墨西哥利用降雨量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的案例,最后提出我国发展农业巨灾气象指数保险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风险管理 传统农业 保险管理 气象 利用 关注焦点 指数保险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指数保险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武翔宇 兰庆高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68,共3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农业巨灾风险应对手段的缺陷,阐述了利用气象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风险的优势,并通过墨西哥利用降雨量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巨灾气象指数保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气象指数保险 农业巨灾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下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研究——基于沈阳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素琼 李杨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6-494,共9页
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通过对沈阳地区农业流动人口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地区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农业流动人口对待"二孩&qu... 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通过对沈阳地区农业流动人口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地区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农业流动人口对待"二孩"的态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但当前阶段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较高的养育成本是农业流动人口不愿意生育"二孩"最主要的原因,具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农业流动人口生育间隔时间多选择在0~3年。进一步对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6~30岁这一年龄段、现居住地为乡镇、流动时间对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在沈阳的时间则对其"二孩"生育意愿产生负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农业流动人口 “二孩”生育意愿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肖丽 赵玉娜 +1 位作者 王秋兵 孟可心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2,共3页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加,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社区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社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以防范式管理为主;社区没有执法权,管理权能小;部分...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加,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社区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社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以防范式管理为主;社区没有执法权,管理权能小;部分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社区管理者对外来流动人口在环境卫生、治安等方面存在负面评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改善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状况,加快流动人口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流动人口 社区管理 防范式管理 人性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企业绩效管理的逻辑构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大兵 孟凡博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农业企业 企业绩效管理 逻辑构架 社会生产力 社会分工 经济形式 生产关系 认识发展 理论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结构效益指数的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凤丽 吕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4,共5页
沈阳经济区构建以后进行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运用产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和结构贡献份额指标,分别从八市联合和三次产业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经济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结果发现经济区构建以后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出现... 沈阳经济区构建以后进行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运用产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和结构贡献份额指标,分别从八市联合和三次产业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经济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结果发现经济区构建以后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出现了下降趋势,各市、各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制约结构效益的不同因素。所以,经济区应正确确定各市各产业投资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以最终提高经济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结构综合效益指数 结构贡献份额 沈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集群经济主体技术学习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景再方 吕杰 刘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18,共2页
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发展决定于其经济主体的学习动力,在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针对产量提高型、品质提高型和成本降低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经济主体的动力机制也不相同。要提高其学习动力,要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完... 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发展决定于其经济主体的学习动力,在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针对产量提高型、品质提高型和成本降低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经济主体的动力机制也不相同。要提高其学习动力,要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本文结合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针对三种不同类型技术的学习,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经济主体技术学习的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经济主体学习动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技术学习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谢长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3,共3页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道路交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农村公路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强化城乡公路的综合功能,建立科学...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道路交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农村公路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强化城乡公路的综合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公路 综述 农业产业化 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