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05
1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2 位作者 徐正进 李磊鑫 周淑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对59个水稻品种剑叶净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后发现 ,叶绿素各组分及叶绿素a/b比值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叶绿素a含量决定总叶绿素含量水平 ,叶绿素b的含量主导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 对59个水稻品种剑叶净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后发现 ,叶绿素各组分及叶绿素a/b比值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叶绿素a含量决定总叶绿素含量水平 ,叶绿素b的含量主导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 ,叶绿素b含量与剑叶净光合速率的正相关关系接近显著水平。叶绿素a/b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无直接相关关系 ,但在品种间叶绿素含量由少增多的过程中 ,叶绿素含量状况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由总量的增加转向叶绿素a/b比值的降低。同时发现 ,在高光强、低叶绿素含量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光合作用 剑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龙步 杨守仁 韩显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并重。实践证明,通过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中间材料或特异种质资源,经回交或复交进行优化性状组配,是选育超高产品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株型 特点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超级杂交稻辽优3225根系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彦荣 华泽田 +5 位作者 陈温福 代贵金 王岩 郝宪彬 张忠旭 苏玉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粳型杂交稻辽优 32 2 5及其亲本和常规品种为材料 ,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粳型杂交稻根系粗壮 ,在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合成氨基酸和吸收无机磷的能力等方面都表现明显的优势 ,尤以生长前... 以粳型杂交稻辽优 32 2 5及其亲本和常规品种为材料 ,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粳型杂交稻根系粗壮 ,在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合成氨基酸和吸收无机磷的能力等方面都表现明显的优势 ,尤以生长前期优势表现更为明显。杂交稻根系衰老较早较快 ,抽穗后虽然其根系 SOD活性较强 ,但 MDA含量迅速上升 ,衰老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杂交稻 根系 生理特性 辽优3225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叶气孔性状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温福 程红卫 +2 位作者 刘丽霞 徐正进 侯秀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3-626,T001,共5页
在对观测植物叶片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探索出专用于水稻叶片气孔性状观测的“脱硅刮制法”。该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固定、脱硅、刮制、染色和透明 ,最终做成可永久保存的封藏片。用该方法研究稻叶气孔性状 ,具有图像清晰 ,观... 在对观测植物叶片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探索出专用于水稻叶片气孔性状观测的“脱硅刮制法”。该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固定、脱硅、刮制、染色和透明 ,最终做成可永久保存的封藏片。用该方法研究稻叶气孔性状 ,具有图像清晰 ,观测结果准确等优点 ,并可通过显微摄影直接在照片上观测气孔大小、密度及排列方式 ,使原本麻烦的稻叶气孔性状观测变得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 观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杂交分类性状遗传研究初报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金泉 姜健 +2 位作者 徐正进 张龙步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粳×籼F1为偏籼型,F2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为籼粳中间型。粳×爪F1为偏粳型, F2为偏粳型和粳型。粳×粳F1与F2均为粳型。程氏指数法叶毛、稃毛、 穗壳色、i...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粳×籼F1为偏籼型,F2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为籼粳中间型。粳×爪F1为偏粳型, F2为偏粳型和粳型。粳×粳F1与F2均为粳型。程氏指数法叶毛、稃毛、 穗壳色、i~2穗节长、籽粒长宽比、酚反应6个分类性状间相关密切,对总分均有较大贡献,适于分析籼粳交F2以后各世代。粳×籼F2代各性状的分离除酚反应为双峰曲线外,其它5个性状均呈单峰曲线分布;除穗节长性状具有超亲现象外,其它5个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为部分显性。抽穗期与亲本及F1程氏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实率与F2程氏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杂交 籼粳亚种分类 程氏指数 性状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丽霞 程红卫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31-533,共3页
采用改良刮制法对水稻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的叶片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的大小顺序均为籼稻>粳稻 ,两种类型水稻叶片的气孔长度的差异和气孔宽度的差异均不显著。气孔性状间的... 采用改良刮制法对水稻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的叶片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的大小顺序均为籼稻>粳稻 ,两种类型水稻叶片的气孔长度的差异和气孔宽度的差异均不显著。气孔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气孔长度与宽度 ,气孔宽度与密度间的相关不显著 ,而气孔长度与密度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改良刮制法 叶片 气孔长度 气孔宽度 气孔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丽霞 程红卫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叶片的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结果表明 :稻叶下表面气孔的分布不是随机的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气孔在脉间区纵向排列成行 ;叶缘和主脉附近气孔分布较均匀 ;其他脉间区气孔行可分为两组 ,组内气孔行数因品种、叶... 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叶片的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结果表明 :稻叶下表面气孔的分布不是随机的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气孔在脉间区纵向排列成行 ;叶缘和主脉附近气孔分布较均匀 ;其他脉间区气孔行可分为两组 ,组内气孔行数因品种、叶位和叶片上的具体部位而有差异。同一叶片气孔行数的顺序是 :基部>中部>尖部。稻叶气孔密度是籼稻普遍大于粳稻 ,且籼稻、偏籼稻、粳稻和偏粳稻4种类型气孔密度的大小顺序为 :籼稻>偏籼稻>偏粳稻>粳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孔密度 叶片 气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荆彦辉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对近年水稻维管束性状的遗传、解剖结构、微细解剖结构和运流机能及亚种分类、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流”限制因子问题 ,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水稻 维管束性状 遗传 解剖结构 微细解剖 运流机能 亚种分类 生长发育影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育种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魏树和 《辽宁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阐述了株型育种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从茎、叶、穗、分蘖、根 5个方面与水稻株型育种有关的各种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株高增加、叶片直立、分蘖力适中、根系发达不早衰是株型育种目标的共同点 ,而... 阐述了株型育种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从茎、叶、穗、分蘖、根 5个方面与水稻株型育种有关的各种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株高增加、叶片直立、分蘖力适中、根系发达不早衰是株型育种目标的共同点 ,而北方粳稻区穗子直立更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认为通过籼粳稻杂交、水陆稻杂交 ,并进行多次回交或复交 ,将非F1优势固定或通过籼粳杂交转育广亲和材料采用“架桥”的方法 ,是实现优化性状组配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实现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育种 生理生态特性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直立穗型基因多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雪花 王嘉宇 +3 位作者 徐正进 张文忠 陈温福 张龙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2-335,共4页
以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杂交后代来自同一F4 单株的F5 世代不同穗型植株为试材 ,对其茎叶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测定 ,分析直立穗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1)直立穗型植株较矮 ,叶片短而宽 ,叶鞘长且上部节间短 ... 以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杂交后代来自同一F4 单株的F5 世代不同穗型植株为试材 ,对其茎叶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测定 ,分析直立穗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1)直立穗型植株较矮 ,叶片短而宽 ,叶鞘长且上部节间短 ,而弯曲穗型则相反 ;(2)不同穗型植株2次枝梗、2次枝梗籽粒、2次枝梗空秕率在穗轴上的分布趋势很相近 ,但是直立穗型2次枝梗空秕率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 ,而1次枝梗空秕率在不同穗型间差异不明显 ,选育1次枝梗籽粒比率高 ,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上部的直立穗型品种,有利于改善结实性 ;(3)直立穗性状有可能是不完全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立穗型 品种 辽粳5号 茎叶性状 穗部性状 选育 结实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与常规稻叶绿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高峰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5期18-21,共4页
通过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各个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变异较大 ,杂交稻品种前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常规品种 ,但灌浆后期则低于常规稻 ,并影响到干物质的积累速度。插秧量和配置方式对叶... 通过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各个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变异较大 ,杂交稻品种前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常规品种 ,但灌浆后期则低于常规稻 ,并影响到干物质的积累速度。插秧量和配置方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在生育前期 ,表现为幼穗分化期插单苗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插三苗的 ,后期由品种特性决定。而叶绿素A/B值受栽培条件影响较小 ,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由此认为 ,以叶绿素A/B值为定量指标 ,选育叶绿素A/B值合适、后期叶绿素含量能保持较高水平的组合 (或品种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常规稻 叶绿素含量 变化规律 高光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乳苗抛栽研究概况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殿荣 陈温福 +3 位作者 李磊鑫 王佳 王庆祥 苏芳莉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对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的研究概况、操作程序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乳苗抛栽是介于水稻直播和抛秧之间的一种新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效益优势。
关键词 水稻乳苗 抛栽 栽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艳东 郭晓红 +1 位作者 郑桂萍 陈书强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2期3-7,共5页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育种形态 生态性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剑叶气孔长、宽度与气孔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丽霞 程红卫 陈温福 《垦殖与稻作》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剑叶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 ,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线性 )。结果表明 :( 1)籼稻品种IR2 4剑叶的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分别是2 3 86μm、 18 2 5μm和 667个·mm- 2 ,而且不同部位间存在着显著... 采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剑叶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 ,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线性 )。结果表明 :( 1)籼稻品种IR2 4剑叶的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分别是2 3 86μm、 18 2 5μm和 667个·mm- 2 ,而且不同部位间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气孔长度和宽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气孔宽度与气孔密度的相关不显著 ,而气孔长度与气孔密度间则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 2 )粳稻品种秋光的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分别是 2 6 2 9μm、2 0 55μm和 4 4 5个·mm- 2 ,与籼稻品种IR2 4不同的是 ,各部位间气孔长度和宽度的差异不显著 ,而气孔密度的分布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 气孔长度 气孔宽度 气孔密度 改良刮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进民 杨庆云 张晓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用40g/m^2无纺布代替塑料软盘育苗,秧苗素质好于塑料软盘苗,同常规床土苗相比具有出苗率高,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等优点。秧苗能带土全根移植到本田,植伤轻,缓苗快,低位分蘖多,促进了水稻早熟、穗大、粒多,可提高产量6.3%。育苗营养±... 用40g/m^2无纺布代替塑料软盘育苗,秧苗素质好于塑料软盘苗,同常规床土苗相比具有出苗率高,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等优点。秧苗能带土全根移植到本田,植伤轻,缓苗快,低位分蘖多,促进了水稻早熟、穗大、粒多,可提高产量6.3%。育苗营养±pH<5,最适播量500~600g/m^2,铺底±2.5cm,复土厚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水稻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生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16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2 位作者 张龙步 董克 王进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115-123,共9页
高产历来是水稻栽培和育种及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来说,高产更有其特殊重要性。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水稻单产都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如何使水稻单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高产历来是水稻栽培和育种及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来说,高产更有其特殊重要性。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水稻单产都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如何使水稻单产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稻作理论与实践上一个亟待探索研究的问题。杨守仁等(1987)指出水稻育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理想株形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即形态与机能兼顾是一步提高单产——超高产的必由之路。嗣后又进一步提出优化性状组配等观点。日本学者也认为从株形与光合特性两方面入手,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此外,还有生态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生理
全文增补中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基础研究及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守仁 张龙步 +3 位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王进民 董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1-5,共5页
1 本研究的性质和用途作物理想株形的研究是本世纪中叶以来新开拓的应用基础研究。本研究旨在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深入探索,为创建这一水稻育种新途径奠定科学依据。水稻理想株形育种是水稻矮化育种的发展... 1 本研究的性质和用途作物理想株形的研究是本世纪中叶以来新开拓的应用基础研究。本研究旨在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深入探索,为创建这一水稻育种新途径奠定科学依据。水稻理想株形育种是水稻矮化育种的发展,着重从形态和从形态可以兼顾的生理、生态和解剖等各方面全面提高光能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株型 理论
全文增补中
水稻高产的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龙步 董克 王进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16-22,共7页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产量的突破是水稻进一步高产的物质基础,实现这一目的除应通过株形改良和高产栽培来提高最适叶面积指数和延长冠层持续时间外,还应考虑提高品种的单叶光合速率。比叶重、含氮量、气孔密度和气体扩散阻力等叶片质量性...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产量的突破是水稻进一步高产的物质基础,实现这一目的除应通过株形改良和高产栽培来提高最适叶面积指数和延长冠层持续时间外,还应考虑提高品种的单叶光合速率。比叶重、含氮量、气孔密度和气体扩散阻力等叶片质量性状既与单叶光合效率有关,又便于在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实践中应用,在目前尚无简单实用的单叶光合速率测试方法情况下,这些性状作为培育高单叶光合速率品种的间接指标是切实可行的。此外,本文还就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和源库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生理学
全文增补中
水稻群体特性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龙步 王进民 +3 位作者 董克 曹洪印 孙继祥 李国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45-52,共8页
用熟期和株高各不同的9个粳稻品种在沈阳田间进行2年试验。分析了产量因素、抽穗期、株高、叶片性状、干物重、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与产量和产量因素间的相关。结果是饱满粒率和千粒重与产量有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期的干物重和群... 用熟期和株高各不同的9个粳稻品种在沈阳田间进行2年试验。分析了产量因素、抽穗期、株高、叶片性状、干物重、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与产量和产量因素间的相关。结果是饱满粒率和千粒重与产量有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期的干物重和群体生长率及成熟期的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与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抽穗期、倒2片叶、倒3片叶面积和倒3片叶总面积与产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倒3片叶的长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株高与千粒重有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沈阳地区的大面积主栽品种,应选用茎秆较粗的偏矮秆、叶片质量较好的穗粒兼顾型的中熟类型,比较容易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特性 净同化率 生长率
全文增补中
四十年来在水稻育种基础研究中的思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守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6-10,共5页
我从1951年自美归国以来,忽忽已四十年。先是在青岛的山东大学执教,1953年奉调支援边疆,到了沈阳农业大学。所教的课程有多种,所研究的对象则一直是水稻。在弘扬我国传统种稻经验的同时,也想为我国水稻育种探索一些问题。很早我想到的... 我从1951年自美归国以来,忽忽已四十年。先是在青岛的山东大学执教,1953年奉调支援边疆,到了沈阳农业大学。所教的课程有多种,所研究的对象则一直是水稻。在弘扬我国传统种稻经验的同时,也想为我国水稻育种探索一些问题。很早我想到的是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籼粳稻都很重要的水稻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株型 遗传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