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杨玉红 王晓丹 +1 位作者 康宗利 刘长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
对白色链霉菌B-215进行质粒消除实验,探讨了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的关系。电泳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基因组DNA不含有质粒,质粒消除完全;由质粒消除后菌株ε-聚赖氨酸(ε-PL)产量及抑菌结果可看出:质粒消除后的白色链霉菌B-215... 对白色链霉菌B-215进行质粒消除实验,探讨了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的关系。电泳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基因组DNA不含有质粒,质粒消除完全;由质粒消除后菌株ε-聚赖氨酸(ε-PL)产量及抑菌结果可看出:质粒消除后的白色链霉菌B-215的发酵液没有抑菌效果,且发酵液中不产生ε-聚赖氨酸。由此认为,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其产生菌的质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生物合成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文 赵晶晶 +1 位作者 苏婷婷 王战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3-149,共7页
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在聚苯乙烯(PS)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了PS的微生物降解,详细的阐述了昆虫肠道微生物以及土壤等环境中微生物对PS的降解。还对PS生物降解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亟待通过绿色环保的生物降解方法解决PS... 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在聚苯乙烯(PS)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了PS的微生物降解,详细的阐述了昆虫肠道微生物以及土壤等环境中微生物对PS的降解。还对PS生物降解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亟待通过绿色环保的生物降解方法解决PS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微生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链含量酯化淀粉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文博 唐诗 +1 位作者 苏婷婷 王战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甲酸为酯化剂,分别按一定比例与3种具有不同支链含量的天然淀粉混合,制备得到3种酯化淀粉——木薯酯化淀粉(EM)、玉米酯化淀粉(EN)和蜡质酯化淀粉(EW),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 以甲酸为酯化剂,分别按一定比例与3种具有不同支链含量的天然淀粉混合,制备得到3种酯化淀粉——木薯酯化淀粉(EM)、玉米酯化淀粉(EN)和蜡质酯化淀粉(EW),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等仪器对天然淀粉与酯化淀粉的结构性能表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直链含量的热塑性酯化淀粉与PBS共混后力学性能的改变。实验分析表明,淀粉酯化后显现疏水特性,且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疏水性增强。淀粉晶体结构被酯化淀粉破坏,结晶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成正比,热损失率与支链淀粉含量成正比,具体为EM(237℃)>EN(235℃)>EW(231℃)。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降低,提高了淀粉的热塑性,且支链淀粉含量高的酯化淀粉塑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酯化淀粉 疏水性 结晶度 热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银杏大蚕蛾COI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宝山 候庆君 +4 位作者 王欢 李喜升 姜德富 刘彦群 秦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6-412,共7页
银杏大蚕蛾Caligula japonica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种,既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也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蚕类资源。为了揭示银杏大蚕蛾地理种群间的内在联系,测定了我同分布的12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基因部分序列(G... 银杏大蚕蛾Caligula japonica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种,既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也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蚕类资源。为了揭示银杏大蚕蛾地理种群间的内在联系,测定了我同分布的12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基因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FJ358506-FJ358517),对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大蚕蛾地理种群间的COI序列同源性高达99%~100%,显示出比较小的遗传差异。序列对准后从供试COI序列中仅鉴定出9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元型,其中3种是共享单元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已经按地理位置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格局,AMOVA分析显示北方组和南方组之间已经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478,P〈0.001)。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北方组和南方组之间的遗传分化町能与差异巨大的生态条件有关。研究结果为银杏大蚕蛾的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大蚕蛾 地理种群 COI基因 遗传分化 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种绢丝昆虫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彦群 靳向东 +2 位作者 秦利 鲁成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4,共8页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MEGA3.1进行碱基组成、变异位点的统计和分子进化分析,分别用类平均聚类法((UPGMA)、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重建系统发生树。测定的中国柞蚕野生型的12SrRNA基因序列(427bp)与放养型"豫早1号"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对齐后共鉴定80个变异位点,50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组成分析显示在科属间具有明显差异,AT含量蚕蛾科高于大蚕蛾科;在A和T碱基的使用上,大蚕蛾科偏好使用T,而蚕蛾科则偏好使用A。与动物中常见的以转换为主的碱基替换模式不同,所分析的9种昆虫中除桑蚕属内部为转换与颠换基本一致外,其余物种间均是颠换多于转换。进化分析支持柞蚕属、樗蚕属和桑蚕属的单系。基于UPGMA法的进化树支持琥珀蚕是柞蚕属的较原始类型,而NJ、ME和MP法则支持印度柞蚕是较原始的类型,因此,柞蚕属种间的进化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昆虫 蚕蛾科 大蚕蛾科 12S RRNA基因 碱基组成 替换模式 系统发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病诱导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林丽 张春宇 +1 位作者 李楠 范海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912-5914,共3页
主要介绍了植物抗病诱导剂的种类及其对植物诱导抗病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诱抗剂 诱导抗病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土壤镉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展 张良 +1 位作者 党秀丽 张玉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选择东北地区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人工控温方法进行冻融处理(冻-融时间为12h-12h,冻-融温度为-30℃-30℃),进行不同含水量和冻融频次处理下土壤镉的静态等温吸附试验和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并选择不同模型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研究冻融作... 选择东北地区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人工控温方法进行冻融处理(冻-融时间为12h-12h,冻-融温度为-30℃-30℃),进行不同含水量和冻融频次处理下土壤镉的静态等温吸附试验和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并选择不同模型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镉吸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冻融和冻融处理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冻融作用会增加土壤镉的吸附量,加快土壤镉的吸附速率;Henry模型和Temkin方程可以较好拟合土壤镉静态等温吸附曲线,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和型曲线方程则可以很好拟合土壤镉动力学等温吸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葛江丽 姜闯道 +3 位作者 石雷 谷卫彬 张金政 任大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815-5816,5892,共3页
总结了甜高粱栽培、育种、生理特性和常见病虫害等方面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甜高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vC复合涂膜对草莓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杨玉红 康宗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vC复合,对草莓进行涂膜处理,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和vC可以提高草莓的优果率,降低失重率,提高vC、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降低vC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关键词 壳聚糖 VC 草莓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子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波 李宝聚 +2 位作者 范海延 苗青 程国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通过对湿度、温度、光等物理因子对植物抗病性影响研究的综述 ,总结了物理因子诱导植物抗病性类型、特点和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并展望了物理因子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前景。
关键词 植物抗病性 诱导抗病性 物理因子 湿度 温度 类型 特点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的表达及其催化功能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敏 刘建忠 +3 位作者 冯红茹 杨建明 苏思正 曹玉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分别克隆来自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过量表达,验证其催化功能,并考察其对β-胡萝卜素和异戊二烯合成的... 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分别克隆来自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过量表达,验证其催化功能,并考察其对β-胡萝卜素和异戊二烯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枯草芽孢杆菌的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对β-胡萝卜素和异戊二烯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酶的异源表达使β-胡萝卜素的产量由1.08mg/L提高到3.25mg/L,异戊二烯的产量由0.80mg/L提高到2.9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 大肠杆菌 异戊二烯 Β-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果胶降解工艺优化及降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振宇 吴优 +3 位作者 赵奕彭 邢尧 康宗利 杨玉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为研究软枣猕猴桃果胶降解产物的活性,选用软枣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设计对果胶降解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抗氧化试验对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选取料液比、果胶酶活力、果胶降解时间及果胶降解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 为研究软枣猕猴桃果胶降解产物的活性,选用软枣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设计对果胶降解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抗氧化试验对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选取料液比、果胶酶活力、果胶降解时间及果胶降解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软枣猕猴桃果胶降解的最佳条件组合为:料液比为1∶5g·mL-1、果胶酶活力为5000U·g-1、果胶的降解时间为2.5h、果胶的降解温度为45℃,此条件下果胶降解产物的降解率为57.6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胶的降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0.14±1.2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5.39±1.82)%,对烷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3.98±1.95)%,还原力可达1.229±0.14。响应面优化的降解工艺切实可行,软枣猕猴桃果胶的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果胶降解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木霉菌防治蔬菜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晓丽 苗青 范海延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木霉菌 研究进展 蔬菜病害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应用 植物病原真菌 哈茨木霉 防治作用 拮抗作用 田间实验 木霉制剂 病原菌 商品化 以色列 寄生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彦群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8-574,共7页
柞蚕是起源于中国的大型绢丝昆虫,保护和开发其基因资源对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enBank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从能量相关蛋白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神经肽类基因、昼夜节律相关基因、气味结合蛋白基因、表皮蛋白基因、代谢... 柞蚕是起源于中国的大型绢丝昆虫,保护和开发其基因资源对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enBank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从能量相关蛋白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神经肽类基因、昼夜节律相关基因、气味结合蛋白基因、表皮蛋白基因、代谢相关酶类基因等方面介绍柞蚕功能基因分离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有关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基因资源 功能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欢 丛斌 +3 位作者 栾军波 于娟娟 董辉 钱海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1期33-36,41,共5页
自28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离体培养得到152株共生细菌菌株,筛选出高毒力菌株并提取杀虫粗提物,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线虫品系5的共生菌及其杀虫粗提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有较高的胃毒活性,对未死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 自28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离体培养得到152株共生细菌菌株,筛选出高毒力菌株并提取杀虫粗提物,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线虫品系5的共生菌及其杀虫粗提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有较高的胃毒活性,对未死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图2,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 杀虫粗提物 亚洲玉米螟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鸡禽杆菌感染对鸡鼻区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玉智 李淑芳 +2 位作者 张培君 龚玉梅 王宏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0,共5页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细胞因子 SIGA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辰昊 宋力 +1 位作者 苏婷婷 王战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9,共6页
以1,4-丁二醇及不同比例的己二酸、丁二酸为原料,制备一系列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co-BA)]共聚酯,借助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核磁共振仪(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分析仪(... 以1,4-丁二醇及不同比例的己二酸、丁二酸为原料,制备一系列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co-BA)]共聚酯,借助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核磁共振仪(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分析仪(TG)等对共聚酯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角质酶降解结果表明,在经过16 h后,4种共聚酯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2种均聚酯均仅为40%左右。其中聚酯酶降解速率为P(BS-co-40%BA)>P(BS-co-60%BA)>P(BS-co-80%BA)>P(BS-co-20%B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综合可知P(BS-co-40%BA)热稳定性相比于PBA更好,降解性能较PBS更好,为最佳共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基塑料的昆虫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晶晶 冯雅郡 +3 位作者 朱潇婷 朴金雪 苏婷婷 王战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7-2211,2217,共6页
综述了目前可取食塑料的昆虫种类,及取食塑料的类型,并对常见的3种昆虫,黄粉虫、大麦虫和大蜡螟幼虫取食不同塑料的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昆虫取食塑料后的自身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有关昆虫对塑料... 综述了目前可取食塑料的昆虫种类,及取食塑料的类型,并对常见的3种昆虫,黄粉虫、大麦虫和大蜡螟幼虫取食不同塑料的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昆虫取食塑料后的自身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有关昆虫对塑料的降解能力能够被合理利用,并实际应用于解决全球废弃塑料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昆虫 生物降解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链含量热塑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诗 赵晶晶 +1 位作者 苏婷婷 王战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2,共6页
利用转矩流变仪,以丙三醇为增塑剂对不同来源的淀粉进行改性制备热塑性淀粉(TP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水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获得的热塑性淀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利用转矩流变仪,以丙三醇为增塑剂对不同来源的淀粉进行改性制备热塑性淀粉(TP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水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获得的热塑性淀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热塑性淀粉均含有颗粒状和颗粒状碎片,并且在热塑性木薯淀粉中所含比例更高;淀粉在增塑过程中达到稳态的扭矩依次为木薯淀粉(23 N·m)>玉米淀粉(21 N·m)>马铃薯淀粉(17.8 N·m)>蜡质玉米淀粉(15.2 N·m),这与不同种类来源淀粉的直链淀粉比例差异直接相关;不同类型的淀粉与增塑剂形成氢键的能力存在差异,蜡质玉米淀粉的能力最强;4种热塑性淀粉的亲水性依次为热塑性木薯淀粉(75.9°)>热塑性玉米淀粉(69.2°)>热塑性马铃薯淀粉(67.9°)>蜡质玉米淀粉(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淀粉 直链淀粉 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酸乙二醇/丁二酸丁二醇酯比例对聚(丁二酸乙二醇-co-丁二酸丁二醇酯)物理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荆晶 苏婷婷 王战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9,共8页
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它们的共聚酯——聚(丁二酸乙二醇-co-丁二酸丁二醇酯)(P(ES-co-BS)_(s)),对所合成的聚酯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性能及酶水解研究。结果表明,在纯PES中掺入BS单元改... 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它们的共聚酯——聚(丁二酸乙二醇-co-丁二酸丁二醇酯)(P(ES-co-BS)_(s)),对所合成的聚酯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性能及酶水解研究。结果表明,在纯PES中掺入BS单元改变了PES的晶体结构、微晶尺寸和结晶度,其中,ES/BS摩尔比为54/46的P(ES-co-BS46)具有最大的微晶尺寸和最低的结晶度。P(ES-co-BS)_(s)共聚酯的断裂伸长率均高于纯PES和PBS。所合成的P(ES-co-BS)_(s)共聚酯的热分解温度均高于29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利用角质酶对所合成的聚酯进行酶水解测试,水解速率依次为P(ES-co-BS46)>P(ES-co-BS56)>P(ES-co-BS65)>PES>PBS。其中,P(ES-co-BS46)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结晶度和较高的亲水性能,酶水解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酯 羟基单体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