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农业理论的综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证 被引量:22
1
作者 边振兴 王秋兵 +4 位作者 于淼 董秀茹 孙福军 韩春兰 钱凤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合了区域内的景观基质、斑块和廊道等要素,保证农业景观单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景观系统奠定规划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景观农业理论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农业景观格局对害虫-捕食性天敌食物网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边振兴 张宇飞 +2 位作者 果晓玉 林琳 于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8,共10页
农业集约化导致景观破碎化、均质化程度加深。景观斑块的组成及合理布局带来的农业景观高异质性是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该文选择具有典型低山丘陵地貌的辽宁省建平县为研究区,在食物网水平上探究区域农业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 农业集约化导致景观破碎化、均质化程度加深。景观斑块的组成及合理布局带来的农业景观高异质性是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该文选择具有典型低山丘陵地貌的辽宁省建平县为研究区,在食物网水平上探究区域农业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0个样区,在明晰区域景观特征、分析害虫-捕食性天敌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最优模型筛选确定景观指数与食物网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互作丰度(IR)与景观面积(TA)、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正比,而与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呈反比。即景观优势斑块类型连接性越好,害虫-捕食性天敌食物网关系多样性也越高,结构就越复杂。(2)连接密度(LD)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成正比,而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呈反比。即景观破碎化程度越低、景观多样性越高,单个物种对应的食物网连接数也越多。(3)连接性(Co)与最大斑块指数(LPI)呈反比,而与斑块结合指数(COHESION)呈正比。即不同斑块类型越聚集,连通性越高,食物网中天敌与害虫相互作用就越频繁。(4)普遍性(G)与斑块数量(NP)、香农均匀度指数呈反比,而与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正比。即斑块类型越丰富,数量较少时,天敌群落结构越复杂,多样化生境增加了食物网中捕食性天敌的猎物范围。(5)易损性(V)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呈正比。即农业景观中各类型斑块越均匀分布,天敌捕食行为发生几率也越高,平均每种猎物对应的天敌物种数也越多,导致害虫多样性降低。总体而言,农业景观异质性越高,该区域内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结构越稳定。研究结果为今后从景观角度合理构建农业景观格局,提高生物控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格局 低山丘陵区 食物网 捕食性天敌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景观格局对玉米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边振兴 张宇飞 +1 位作者 杨祎博 于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75-1487,共13页
农业过度集约化带来的农业景观均质化已成为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对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辽宁省昌图县为研究区,选取8个典型田块为样区,在分析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回... 农业过度集约化带来的农业景观均质化已成为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对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辽宁省昌图县为研究区,选取8个典型田块为样区,在分析定性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最优模型确定食物网参数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互作丰度(IR)与各景观指数无显著相关性。2)连接密度(LD)与蔓延度指数(CONTAG,x1)、聚集度指数(AI,x2)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优模型为:LD=-64.621+0.780x1+0.739x2。农业景观中非耕作斑块越聚集,玉米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结构越复杂。3)连接性(C)与CONTAG(x1)、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x3)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x4)呈显著负相关(P<0.05),最优模型为:C=-178.500+1.831x1-106.808x4。景观类型越多样,且同类斑块连接度越好,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相互作用越频繁,也越有利于复杂食物网结构的维持。4)普遍性(G)与景观形状指数(LSI,x5)、斑块结合指数(COHESION,X7)、AI(x2)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斑块密度(PD,x6)呈显著负相关(P<0.05),最优模型为:G=-2994.798+26.891x2+27.090x5-0.491x6+2.851x7。非耕作斑块破碎化程度越低,天敌的搜寻行为和聚集行为越强,越有利于食物网结构的稳定。5)易损性(V)与SHEI(x4)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ONTAG(x1)呈显著负相关(P<0.05),最优模型为:V=8.411+5.351x4。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分布越均匀,害虫多样性越高,群落结构也越复杂。总体而言,农业景观异质性越强越有利于玉米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的构建和抗干扰性的增强。而利用田间数据构建食物网矩阵的方法可以成为研究如何增强农业景观异质性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格局 景观异质性 土壤节肢动物 捕食性天敌 害虫 定性食物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景观组成对玉米螟天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边振兴 龚玲春 +1 位作者 果晓玉 于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1,共12页
高比例和多样的非耕作生境带来的农田景观高异质性是维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推测提高非耕作生境组成能够促进农田中玉米螟天敌数量和种类增加。为揭示不同非耕作生境组成对玉米螟天敌数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东北平原玉米种植典型县——... 高比例和多样的非耕作生境带来的农田景观高异质性是维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推测提高非耕作生境组成能够促进农田中玉米螟天敌数量和种类增加。为揭示不同非耕作生境组成对玉米螟天敌数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东北平原玉米种植典型县——辽宁省昌图县,按照5个非耕作生境比例(0~10%、10%~20%、20%~30%、30%~40%和40%~50%)选取20个直径为600 m的样区。陷阱法采集玉米螟天敌,并用体视显微镜鉴别到科。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主要非耕作生境类型,逐步回归模型对非耕作生境组成(比例和类型)与玉米螟天敌数量进行拟合。并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模型筛选,评估不同非耕作生境组成对玉米螟天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玉米螟天敌数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时天敌数量达最大值。非耕作生境比例20%~30%时,非耕作生境组成与玉米螟天敌数量关系最优模型(AIC=4.24,为最小值)是Y=b_0-b_1D+b_2PC2,最优模型表明PC2(β=3.787,P=0.005)代表以林地为主的非耕作生境组成与玉米螟天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D(β=-3.173,P=0.005)与玉米螟天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该比例的非耕作生境组成与玉米螟天敌数量关系的其他模型表明,以草地和村落为主(PC1)的非耕作生境与玉米螟天敌呈显著正相关(β=1.957,P=0.000)。而其他比例下,所有关系模型说明农田周边林地生境和其他作物耕地有利于提高农田中天敌数量。最适宜玉米螟天敌聚集的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以林地为主或村落、草地为主的非耕作生境,以及分布有其他作物的耕作生境能够提高玉米螟天敌数量。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从景观生态角度构建适宜非耕作生境组成来防治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非耕作生境 玉米田 玉米螟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葡萄褐斑病流行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春浩 于舒怡 +3 位作者 李海春 臧超群 赵奎华 刘长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130,共5页
通过对沈阳地区‘香悦’葡萄褐斑病流行规律进行初步研究,认为葡萄褐斑病发生和流行与生育期、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经过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沈阳地区‘香悦’葡萄褐斑病病情指数增长情况。经Logistic模型推导,该... 通过对沈阳地区‘香悦’葡萄褐斑病流行规律进行初步研究,认为葡萄褐斑病发生和流行与生育期、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经过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沈阳地区‘香悦’葡萄褐斑病病情指数增长情况。经Logistic模型推导,该病指数增长期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期时间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时间为9月中旬以后,其中指数增长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该病指数增长期积温为0~994.2℃;逻辑斯蒂期积温为994.2~3 159.2℃;指数增长期累积湿度为0~3 344.03%,逻辑斯蒂期累积湿度为3 344.03%~10 4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褐斑病 流行规律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姚龙泉 富岩 王建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隐孢子虫感染 感染情况调查 沈阳地区 鸭场 寄生性原虫 哺乳动物 肠上皮细胞 人畜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经验和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于中涛 张燕之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4-37,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法国、前西德、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以美国为例,1950年,全国农场年用工总量为151亿工时.1977年减至52亿工时。而且只用原来大约三分之一的劳动量,生产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法国、前西德、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以美国为例,1950年,全国农场年用工总量为151亿工时.1977年减至52亿工时。而且只用原来大约三分之一的劳动量,生产出了相当于原来1.6倍的产品。1977年与1950年比,谷物产量从2,814亿斤增加到5,230亿斤;棉花从4,342万担增加到6,314万担;肉类从1,220万吨增加到2,565万吨。按每工时产量计算,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倍多。1820年,美国一个农民所生产的产品只能供另外4个人消费。此后用了100年时间,即到1920年,才将供养人数翻了一翻,达到8个人。再后,只用30年时间,即到1950年,又把供养人数增加一倍,达到16个人。而到1978年,供养人数已达59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成果 生产力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自然气候条件下拔节和抽雄期水分胁迫玉米的生长模拟研究
8
作者 李波 赵子龙 +3 位作者 王铁良 丰雪 姚名泽 邢经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75,共9页
为了探讨DSSAT软件在模拟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适用性,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玉米生长模型DSSAT-CERES-Maize模拟了水分胁迫条件下辽宁地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并确定了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的最优方案。试验将玉米整个生育期划... 为了探讨DSSAT软件在模拟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适用性,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玉米生长模型DSSAT-CERES-Maize模拟了水分胁迫条件下辽宁地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并确定了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的最优方案。试验将玉米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拔节、抽雄、灌浆和成熟5个主要生长阶段,选择其中的拔节期(J1、J2、JCK)和抽雄期(T1、T2、TCK)进行水分胁迫控制,分别采用田间持水量的60%~65%(轻度水分胁迫)、45%~50%(中度水分胁迫)和30%~35%(重度水分胁迫)3个水分胁迫水平,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随机排列。利用DSSAT-GLUE参数估计模块得到不同的参数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玉米物候期、单粒质量、产量、叶面积指数(LAI)、以及土壤水分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以确定该模型模拟辽宁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的精度。结果表明:遗传参数P2的估计值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为59.03%。在模型应用过程中应选用轻度水分胁迫以及在生育后期受到水分胁迫影响的观测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可以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误差可以减小到6.7%~9.9%。在对作物LAI和水分动态模拟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同一生育期水分胁迫程度越低模型模拟精度越高;同一水分胁迫条件下抽雄期处理模拟精度高于拔节期处理。从留一交叉验证法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总体模拟误差在12%~15%之间。说明DSSAT-CERES-Maize模型在模拟辽宁地区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CE+ES-Maize模型 留一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显章 许泳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本文对植物的一些生物技术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和预测。预计10年内农业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增加的收入就将超过1000亿美元。未来的21世纪将是生物的时代。
关键词 植物生物技术 诱导萌发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I数据挖掘在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的应用——以东北三省养猪企业数据挖掘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淼 于海玲 宋贽 《养猪》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广泛应用于商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领域。本文基于POI数据挖掘构建市场调查方法,通过核密度和最邻近距离分析,利用POI数据分析东北三省养猪企业的分布特征,从而了解地区优势产业,...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广泛应用于商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领域。本文基于POI数据挖掘构建市场调查方法,通过核密度和最邻近距离分析,利用POI数据分析东北三省养猪企业的分布特征,从而了解地区优势产业,并结合人口分布、企业分布等数据进行校核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OI数据挖掘为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市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挖掘 市场调查 养猪企业 核密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细菌Sneb2010的鉴定及其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际 朱晓峰 +6 位作者 王媛媛 刘晓宇 赵迪 杨宁 段玉玺 范海燕 陈立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1346,共16页
甜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porum f.sp.melonis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从688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Sneb2010,抑制率为78.45%。经形态学、生理生化... 甜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porum f.sp.melonis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从688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Sneb2010,抑制率为78.45%。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和gyr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Sneb2010显著抑制甜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使病菌菌丝出现干瘪、皱缩、不规则突起及断裂等畸形现象,促进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蛋白酶且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对多种病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neb2010对甜瓜枯萎病防效达64.29%,病原菌数量降低47%。综上所述,贝莱斯芽胞杆菌Sneb2010可有效防治甜瓜枯萎病,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潜在生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枯萎病 生防细菌 筛选 鉴定 贝莱斯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根结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菲 武小斌 +7 位作者 朱晓峰 王媛媛 赵迪 杨宁 刘晓宇 段玉玺 范海燕 陈立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0,125,共10页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植物的寄生线虫,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本研究筛选到一株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较强毒杀能力并能有效抑制卵孵化的真菌Snef2766。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因苏特曲霉Aspergill...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植物的寄生线虫,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本研究筛选到一株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较强毒杀能力并能有效抑制卵孵化的真菌Snef2766。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因苏特曲霉Aspergillus insuetus。盆栽条件下,菌株Snef2766灌根能显著减少番茄植株根结数和卵囊数,减退率分别为64.22%和58.70%,并且促进番茄生长。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nef2766包衣和灌根处理均能有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效分别为60.69%和63.55%,同时促进番茄生长。综上,因苏特曲霉Snef2766具有显著的促生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效果。本文首次报道因苏特曲霉能有效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为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因苏特曲霉 番茄 鉴定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因子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迪 鞠睿 +3 位作者 李丽梅 王煜倩 陈瑞 王新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5,共12页
转录因子是一类在细胞中通过引导RNA聚合酶与特定DNA序列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转录因子是生物体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的一类重要调节性蛋白,可专一性的感知环境介质中的配体分子。利用转录因子作为识别元件构建生物传感体系并与不... 转录因子是一类在细胞中通过引导RNA聚合酶与特定DNA序列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转录因子是生物体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的一类重要调节性蛋白,可专一性的感知环境介质中的配体分子。利用转录因子作为识别元件构建生物传感体系并与不同的信号转导和放大系统耦合,可在细胞、无细胞和体外等不同反应体系构建信号输出形式灵活多样的传感策略。基于转录因子构建的生物传感器(TFBBs),因其灵敏度高、体积小、价格低廉以及可应用于现场监测等优势,在环境分析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文中着重介绍了TFBBs的传感体系类型、核心元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列举了其在重金属离子、芳香族化合物及抗生素等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TFBBs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促进TFBBs人工设计和传感性能提升,使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生物传感 环境分析 重金属离子 芳香族化合物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短梗五加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路巽然 李喜霞 +4 位作者 臧健 陈水森 高英旭 耿丽娟 郭志富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短梗五加是典型的药食兼用特色林下生物资源,目前已有一定的人工栽培规模,但仍存在苗木质量差、繁育和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短梗五加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林分类型、郁闭度、坡向和坡度、栽植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短梗... 短梗五加是典型的药食兼用特色林下生物资源,目前已有一定的人工栽培规模,但仍存在苗木质量差、繁育和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短梗五加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林分类型、郁闭度、坡向和坡度、栽植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短梗五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林下,短梗五加栽植密度为6600株·hm^(-2),林分郁闭度为0.5~0.6,坡度为5°的南坡立地条件,9年生的短梗五加生长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短梗五加林下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环境因子 林下栽培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价值评价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丽锋 惠淑荣 +1 位作者 宋红丽 苏芳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4-1458,共5页
依据能值分析理论对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根据双台河口湿地具体情况,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供给服务(包括水产品、植物资源)、调解服务(包括大气组分调解、供水蓄水、生物栖息地、降解污染)、文化服务(包... 依据能值分析理论对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根据双台河口湿地具体情况,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供给服务(包括水产品、植物资源)、调解服务(包括大气组分调解、供水蓄水、生物栖息地、降解污染)、文化服务(包括科研文化).计算得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能值每年382.52×1019sej,能值价值1019.51亿元,其中供给服务43.77×1019sej,能值价值116.65亿元,调解服务334.17×1019sej,能值价值890.65亿元,文化服务4.58×1019sej,能值价值12.21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栖息地>供水、蓄水>植物资源>大气组分调节>科研文化>水产品>降解污染.双台河口湿地生态价值主要表现为生物栖息地和供水蓄水,占总价值的8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双台河口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安辉 刘鸣达 +2 位作者 王厚鑫 郝旭东 王耀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86,共6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M1~M4)、常规稻蟹(MNP)与单作水稻(CK)生产对水稻产量、河蟹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NP和CK相比,有机稻蟹各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尤其以M1处...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M1~M4)、常规稻蟹(MNP)与单作水稻(CK)生产对水稻产量、河蟹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NP和CK相比,有机稻蟹各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尤其以M1处理增加最为明显,但有效穗数却显著减少;2009年M1处理稻谷产量显著高于CK;有机稻蟹各处理的稻米品质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显著提高趋势,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稻米的蛋白质、胶稠度、食味值明显提高。2年间河蟹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M1>M2>M3>MNP>M4。因此,有机稻蟹生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蟹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为优质稻米的生产以及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蟹 常规稻蟹 单作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安辉 刘鸣达 +1 位作者 王耀晶 闫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53-4761,共9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中活性有机碳(MLOC)、高...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中活性有机碳(MLOC)、高活性有机碳(HLO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或者极显著提高,且有机肥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有机稻蟹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量有机肥稻蟹模式(M3)的LOC和MLOC含量增幅最高,分别达10.11%和5.14%;低量有机肥稻蟹模式(M4)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分别达80.25%和46.62%;常规稻蟹模式各指标的变化也有其类似的规律,但均明显低于有机稻蟹模式。相关分析表明,TOC、LOC、MLOC与4种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低为0.584*(P<0.05),最高可达0.940**(P<0.01)。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能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蟹 常规稻蟹 单作水稻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中补充耕地质量等别确定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边振兴 于淼 +1 位作者 王秋兵 张美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8-323,共6页
针对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补充耕地质量无法保证的现状,该文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构建了"事先(专项规划环节)—事中(实施规划环节)—事后(归还环节)"3个环节的补充耕地等别评定程序;并针对"挂钩"不同环... 针对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补充耕地质量无法保证的现状,该文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构建了"事先(专项规划环节)—事中(实施规划环节)—事后(归还环节)"3个环节的补充耕地等别评定程序;并针对"挂钩"不同环节中补充耕地的"状态"不同,构建补充耕地等别不同评定方法。诸如:在专项规划环节构建运用相邻地域法、最低限值法来"模拟"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属性值,并计算相应自然质量等别,最后利用各等别面积权重值计算出全部拆旧地块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综合等别的评定方法;在实施规划环节构建利用复垦方案中复垦工程标准,采用目标值法给拆旧地块补充耕地自然质量属性赋值,并计算相应的自然质量等别。最后利用构建的"挂钩"中补充耕地评定程序和方法,对沈北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并取得了较好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等 评定方法 城乡建设 补充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5
19
作者 边振兴 于淼 王秋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236,共5页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探讨,即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耕地等级评定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作用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等级指数进行修订。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涵,建立了适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等级评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并通过大石桥市虎庄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用地分等 耕地等级评定 补充因素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鸣达 郝旭东 +2 位作者 安辉 闫颖 王耀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和单作水稻3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团聚体含量均随粒级的减小表现为先升高...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和单作水稻3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团聚体含量均随粒级的减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5mm为优势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高达46.73%~51.56%;与常规稻蟹模式和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可明显提高各级团聚体内有机碳以及胡敏酸碳(HAC)和富里酸碳(FAC)的含量。有机稻蟹模式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较单作水稻模式分别提高59.40%、64.44%、23.46%和15.88%;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2~0.25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中HAC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31.10%和30.82%;有机稻蟹模式和常规稻蟹模式2~0.25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中FAC含量较单作水稻模式均显著提高,分别为56.26%、17.80%和27.58%、22.47%;有机稻蟹模式各级团聚体中胡敏酸(HA)的Δlog K值最高,标志着HA分子向新成化方向发展。因此,有机稻蟹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数量,而且能够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 团聚体 腐殖质 胡敏酸 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