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商全玉 张文忠 +4 位作者 韩亚东 荣蓉 徐海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分化期不同土壤水势叶温及生理性状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晓彤 韩亚东 +3 位作者 高继平 陈佳 孔宪巍 张文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水稻开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下不同胁迫时间及复水处理对叶片温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不同测定时间内,各土壤水分胁迫下,随土壤水势的降低,叶片温度升高,但在试验处理梯度内,叶温均低于气温,各处理复水... 以水稻开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下不同胁迫时间及复水处理对叶片温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不同测定时间内,各土壤水分胁迫下,随土壤水势的降低,叶片温度升高,但在试验处理梯度内,叶温均低于气温,各处理复水7 d后叶温基本相同,且仍低于气温;在控水期间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复水7 d后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轻度水分胁迫(-0.02~-0.05MPa)处理高于控水14 d水平,重度水分胁迫(-0.06~-0.08MPa)高于控水7 d水平,表现为补偿现象,15∶00时叶温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负相关;丙二醛(MDA)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先降低,复水后升高,但仍与控水初期水平相当,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先升高,复水后降低,但仍高于控水初期,13∶00时丙二醛含量与叶温呈极显著正相关,14∶00时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水势 叶温 叶绿体色素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模式下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史鸿儒 张文忠 +5 位作者 解文孝 杨庆 张振宇 韩亚东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85-1993,共9页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施氮模式的群体叶蘖建成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模式均表现14.5kg667m-2施氮水平产量显著高于12.5kg66...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施氮模式的群体叶蘖建成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模式均表现14.5kg667m-2施氮水平产量显著高于12.5kg667m-2施氮水平的产量,且14.5kg667m-2施氮水平各施氮模式增产都是因为增加了穗外因素(穗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单位面积实粒数),降低了穗内因素(穗重、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在相同施氮总量下,"三段五次"和"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产量显著高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但"三段五次"模式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实粒数等穗外因素来增产,而"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以增加穗重、千粒重等穗内因素来获得高产,前两者产量都显著高于后两者,主要是因为前两者抽穗后新增同化产物(同化物直接供应量)和抽穗前营养器官储存物质的二次利用量(同化物间接供应量)均高,营养器官的物质输出率和对产量的贡献率均高。此外,在2种施氮水平下,前两者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施氮模式。在14.5kg667m-2施氮水平下,前两施氮模式都获得了超高产量(>11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施氮模式 超高产量 物质生产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杂草稻深覆土条件下出苗动力源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殿荣 王楠 +2 位作者 王莹 贾德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轴的伸长顶土发芽;当覆土较深时(5cm),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更加明显,伸长长度加大,同时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明显伸长,中胚轴和芽鞘节间的共同伸长为深覆土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提供了动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中胚轴 芽鞘节间 伸长 出苗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佳 张文忠 +3 位作者 赵晓彤 韩亚东 徐正进 陈温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4-285,314,共3页
在水稻灌浆结实期进行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该时期水稻冠-气温差(冠层-空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水稻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总体来说,土壤含水量越低,冠层温度越高,冠-气温差的... 在水稻灌浆结实期进行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该时期水稻冠-气温差(冠层-空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水稻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总体来说,土壤含水量越低,冠层温度越高,冠-气温差的算术值越大,而且冠层温度一般来说都低于气温,灌浆前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冠层温度与气象因子中的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天中,不同水分处理间冠-气温差差别最大的时间在各灌浆时期表现不同,但基本集中于12:00~1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层温度 气温 温差 土壤水分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程氏指数分析两系杂交粳稻亲本籼粳成分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于亚辉 孙滨 +8 位作者 夏明 阙补超 王莹 郑英杰 刘郁 李振宇 陈广红 唐亮 徐正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为了研究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及组合为材料,利用程氏指数法对亲本和杂种进行籼粳分类比较。结果表明,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程氏指数为16.92,偏粳;杂种的籼粳成... 为了研究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及组合为材料,利用程氏指数法对亲本和杂种进行籼粳分类比较。结果表明,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程氏指数为16.92,偏粳;杂种的籼粳成分与父本呈极显著正相关;父本的籼粳成分与杂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母本的籼粳成分与产量杂种优势和穗粒数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亲本籼粳成分差异与产量及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父母本的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杂种优势呈二次曲线关系,存在临界极值。因此,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要获得产量杂种优势,父母本的籼粳成分要适度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 籼粳成分 程氏指数 产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剑叶气孔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睿 赵姝丽 +2 位作者 毛艇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62,共4页
为剖析水稻叶片气孔性状的遗传机理,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F10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用该群体包括12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水稻齐穗期剑叶气孔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控制气孔相关性状的QTL。包括4个控制... 为剖析水稻叶片气孔性状的遗传机理,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F10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用该群体包括12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水稻齐穗期剑叶气孔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控制气孔相关性状的QTL。包括4个控制气孔密度的QTL(qSD-1、qSD-4、qSD-7和qSD-8),分别位于第1、4、7和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2%、8.1%、9.1%和5.9%;2个控制气孔长度的QTL(qSL-4和qSL-6),位于第4和6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6.6%和10.5%;3个控制气孔宽度的QTL(qSW-5、qSW-7和qSW-10),位于第5、7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4%、9.7%和5.6%。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除qSD-1外,其余8个QTL过去均未曾报道过,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上控制气孔密度的qSD-4与前人检测到的控制光合速率的QTL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 气孔密度 气孔长度 气孔宽度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学性状的吉林省杂草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巍 马殿荣 +3 位作者 李金英 吴云艳 陈温福 徐正进 《北方水稻》 CAS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秆黄色,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黄褐色和银灰色;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易落粒;易倒伏。通过分层聚类将33份供试材料分为了5类。利用程氏指数法对19份杂草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杂草稻主要以粳型为主,少部分为偏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性状 吉林 杂草稻 分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模式对北方粳型超级稻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丽丽 史鸿儒 +4 位作者 张文忠 韩亚东 徐海 徐正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模式下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施氮量关系密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与施氮模式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后期施氮可能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提升。&q...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模式下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施氮量关系密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与施氮模式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后期施氮可能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提升。"三段五次"和"稳前、攻中、优后"模式的稻米白度值较高,为35.7~37.9,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模式,在高氮水平下差距更加明显,垩白粒率最大相差3.1%,垩白度最大相差2.0%。施氮与不施氮的空白相比,蛋白质含量升高,而食味值降低。在低氮水平下,"三段五次"和"稳前、攻中、优后"模式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模式,食味值则均低于后者;在高氮水平下,不同模式间的营养和食味品质规律性不明显。显著性测验表明,在2个施氮水平下,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施氮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所有施氮处理的相对经济效益均高于不施氮肥的空白处理,不同施氮模式中"三段五次"、"稳前、攻中、优后"模式的稻谷产值、产投比和相对经济效益均优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模式,且在高氮水平下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施氮模式 稻米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角度对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亚辉 刘郁 +7 位作者 夏明 郑英杰 阙补超 王莹 李振宇 陈广红 唐亮 徐正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1,共4页
为研究水稻分蘖角度的变化对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蘖角度较大的水稻品系在分蘖高峰期和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至主栽品种水平(23°左右)。结果显示:干物质积累总量以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的处理最高,其次是分蘖高峰期控制角度的处... 为研究水稻分蘖角度的变化对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蘖角度较大的水稻品系在分蘖高峰期和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至主栽品种水平(23°左右)。结果显示:干物质积累总量以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的处理最高,其次是分蘖高峰期控制角度的处理;产量以分蘖高峰期控制角度的处理最高,为579.96kg/667m2,显著高于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角度 物质生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杂交后代倒二节间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11
作者 李质斌 徐海 徐正进 《北方水稻》 CAS 2010年第3期4-8,共5页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倒二节间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倒二节间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节间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和大维管束面积与一、二枝梗结实率和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多的前提下,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等性状的优良,有利于改善穗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二节间 维管束性状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超级稻沈农265田间优适配置及其群体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振宇 张文忠 +4 位作者 党姝 史鸿儒 韩亚东 徐正进 陈温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8-561,共4页
以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采用5种不同田间行穴配置,研究北方粳型超级稻田间优适配置及其群体特征。结果表明,宽窄行稀植(40.0+26.6)cm×13.3cm是粳型超级稻沈农265相对优适的田间配置方式,其群体特征表现为茎蘖生长稳健、无效分... 以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采用5种不同田间行穴配置,研究北方粳型超级稻田间优适配置及其群体特征。结果表明,宽窄行稀植(40.0+26.6)cm×13.3cm是粳型超级稻沈农265相对优适的田间配置方式,其群体特征表现为茎蘖生长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实粒数,同时拥有适宜叶面积指数下的高粒叶比、高位平衡下的库源结构和较高生物产量下的高收获指数,其营养器官的物质转运率和对产量的贡献率也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此外,成穗率和粒叶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高成穗率和高粒叶比二者谐同成为高产群体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粳稻 田间配置 宽窄行栽植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