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杀草谱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2 位作者 张杨 王英姿 魏松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病斑面积6.53mm2。粗毒素杀草谱和对作物安全性测试结果为:鸭跖草和藜对毒素最敏感,伤害反应为4级;反枝苋和虎尾草伤害反应分别为3级和1级;玉米和高粱对粗毒素敏感,小麦、大豆和花生对粗毒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毒素 除草活性 杀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纪明山 王毅婧 +2 位作者 吴德财 刘畅 刘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3-427,共5页
从全国14个地区多种作物田采集土样5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有拮抗作用的16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DYT-79,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37mm。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 从全国14个地区多种作物田采集土样5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有拮抗作用的16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DYT-79,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37mm。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DYT-79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达58.4%。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黄瓜褐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无菌滤液及1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黄瓜褐斑病菌孢子在100倍、1000倍稀释无菌滤液中虽能萌发,但芽管形态异常。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带在19.9~41.9mm之间。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地衣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 被引量:9
3
作者 纪明山 刘畅 +3 位作者 李修伟 刘聃 吴德财 王毅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麦二叉蚜 提取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DYT-79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纪明山 王毅婧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DYT-7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DYT-79菌株...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DYT-7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DYT-79菌株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蔗糖3.0%、蛋白胨0.3%、酵母膏2.0%、氯化钠0.3%,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9.0、培养温度24℃、培养时间36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20mL、接种量体积分数0.5%~1%。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SDYT-79菌株抑菌能力提高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子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1 位作者 李兴海 祁之秋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58,共4页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露水持续时间至少需要48h。保湿期的光照时间与病害发生程度成反比,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鸭跖草 侵染力 影响因子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体和叶龄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800,共6页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防真菌的接种体和杂草的发育阶段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以浓度为1.03×109 cfu/m L菌丝体悬浮液接种,鸭跖草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1.16%、74.26和...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防真菌的接种体和杂草的发育阶段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以浓度为1.03×109 cfu/m L菌丝体悬浮液接种,鸭跖草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1.16%、74.26和53.35%;相同浓度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接种引起鸭跖草发病率为56.62%和41.58%,病情指数25.76和21.02,鲜重抑制率为15.39%和11.96%。菌丝体的接种浓度要高于107 cfu/m L,培养时间控制在7~9 d,寄主植物鸭跖草处于3叶期前,可以利用草茎点霉菌SYAU-06成功控制鸭跖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鸭跖草 侵染力 影响因子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2 位作者 李兴海 魏松红 王英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1.35%、38.53%和3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叶点霉 致病力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轮纹病菌拮抗细菌R8菌株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杨 韦松 +2 位作者 杨华 谷祖敏 纪明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1374,共4页
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剂、崩解剂、黏结剂、稳定剂及载体的筛选,确定苹果轮纹病菌拮抗细菌R8菌株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为拮抗细菌1×1010cfu.g-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0%、木质素磺酸钠8.0%、丙烯酸胺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1.0%... 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剂、崩解剂、黏结剂、稳定剂及载体的筛选,确定苹果轮纹病菌拮抗细菌R8菌株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为拮抗细菌1×1010cfu.g-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0%、木质素磺酸钠8.0%、丙烯酸胺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1.0%、尿素3.0%、聚乙二醇2.0%、磷酸氢二钾3.0%,填料硅藻土与膨润土按质量比4∶1加至100%,所得制剂悬浮率为76%,润湿时间52 s,崩解时间108 s,(54±2)℃、14 d后的热贮稳定性合格,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质量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水分散粒剂 最佳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VL17急性毒性及致敏试验
9
作者 黄溢 纪明山 +3 位作者 丁维成 高伟 谷祖敏 王英姿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9-1630,1639,共3页
对生物农药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进行了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1;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 500 mg·kg... 对生物农药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进行了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1;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 500 mg·kg-1;对试验兔急性眼刺激的平均指数为0;对大鼠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是一种低毒,对兔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性的安全的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VL17 急性毒性试验 致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