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植保机械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明宇 王英姿 +1 位作者 邱立春 何凤宇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8,共2页
阐述了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过程、生产及使用现状,结合我国国情并参照国外先进水平,提出了我国植保机械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 植物保护机械 标准化 拖拉机 机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萍 王洪平 +1 位作者 董辉 王小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380-381,共2页
根据农业昆虫学的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教学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内生细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进荣 段玉玺 +1 位作者 陈立杰 薛春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从辽宁、吉林、山东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400 株大豆根瘤内生细菌,通过测定细菌菌悬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和对二龄幼虫(J2)的毒性作用,筛选出4 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有强烈抑制性的菌株,1 株对J2 有一定毒性的菌株。... 从辽宁、吉林、山东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400 株大豆根瘤内生细菌,通过测定细菌菌悬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和对二龄幼虫(J2)的毒性作用,筛选出4 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有强烈抑制性的菌株,1 株对J2 有一定毒性的菌株。其中r030060、r030121、r030260、r030398对胞囊的孵化相对抑制性分别达62.20%、67.50%、67.50%、5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内生细菌 大豆根瘤 毒性作用 二龄幼虫 抑制性 孵化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对田间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海燕 段玉玺 +1 位作者 陈立杰 刘维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对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的田间动态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对田间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均有较大的影响。感病品种辽豆 10根际中J2 含量在 5月 2 4日达高峰 ,每 10 0ml土壤中 6 0 .4条 ,而抗病品种Peking根... 对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的田间动态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对田间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均有较大的影响。感病品种辽豆 10根际中J2 含量在 5月 2 4日达高峰 ,每 10 0ml土壤中 6 0 .4条 ,而抗病品种Peking根际与休闲地中J2 的变化趋势相似 ;胞囊量在 6月 6日有一高峰 ,为 2 3.3个 /10 0ml土 ;抗病品种PI90 76 3、哈尔滨小黑豆、应县小黑豆、Franklin根内的J2 数量在 5月 2 4日达高峰 ,但从J2 、J3、J4 整体动态变化结果来看 ,可初步认为辽K8910 2为抗侵入品种 ,PI90 76 3为抗发育品种 ,辽豆 10和开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抗性 大豆 胞囊线虫 群体动态 胞囊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细菌B8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菌株鉴定 被引量:37
5
作者 赵秀香 吴元华 李晔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烟草黑胫病菌及其它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8,平板对峙培养抑菌带内菌丝畸形、原生质凝集或外渗。其发酵原液和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均能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烟草...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烟草黑胫病菌及其它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8,平板对峙培养抑菌带内菌丝畸形、原生质凝集或外渗。其发酵原液和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均能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预防作用达100%。室内盆栽试验表明B8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预防作用可达78.1%,优于治疗作用。该菌菌体杆状,芽孢侧生、椭圆形,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测定,将其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侧孢短芽孢杆菌 烟草黑胫病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对蝗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董辉 苏红田 +3 位作者 高松 农向群 丛斌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 蝗虫 捕食性天敌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肖淑芹 胡远富 +2 位作者 薛春生 段玉玺 王斌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威胁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措施,本文就和品种合理布局密切相关大豆疫霉根腐病菌遗传多样性、无毒基因标记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定位和抗性资源的分子鉴定等最近研...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威胁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措施,本文就和品种合理布局密切相关大豆疫霉根腐病菌遗传多样性、无毒基因标记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定位和抗性资源的分子鉴定等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大豆生产 抗病品种 合理布局 基因标记 分子鉴定 抗性资源 抗病基因 病害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和超声波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郑静 常逎滔 +1 位作者 林英 程晖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1期48-57,共10页
采用单因子分析和正交试验,以灵芝提取物中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为指标,分别对超声波法和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中影响多糖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酶法中各因素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酶解温度,pH,酶解... 采用单因子分析和正交试验,以灵芝提取物中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为指标,分别对超声波法和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中影响多糖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酶法中各因素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和酶量。最佳提取条件是酶解温度50℃,pH6.0,酶量2.0%(%对底物),酶解时间20min。该方法与超声波法相比多糖提取率稍低,但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相对高出20%以上;此外,该方法还能缩短提取周期,是1种值得借鉴的提取灵芝多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多糖 超声波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桑海旭 王井士 +3 位作者 刘郁 李运动 马晓慧 刘志恒 《北方水稻》 CAS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纹枯病只是一种隐性减产,并不被大多水稻生产者所重视,使该病目前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本试验针对水稻纹枯病害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水稻纹枯病不同病害级别、不同病...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纹枯病只是一种隐性减产,并不被大多水稻生产者所重视,使该病目前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本试验针对水稻纹枯病害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水稻纹枯病不同病害级别、不同病情指数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得出水稻纹枯病不但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水稻的稻米品质,以此引起水稻生产者对水稻纹枯病的重视。在生产上加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确保水稻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产量 米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S11_(700)特异性抗性基因标记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惠 段玉玺 +1 位作者 陈立杰 薛春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黑豆品种小粒 黑豆为父本,以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辽豆10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BSA)对辽豆10号×...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黑豆品种小粒 黑豆为父本,以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辽豆10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BSA)对辽豆10号×小粒黑豆杂交组合的F2代大豆材料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供试的143个随机引物有92 个产生了RAPD扩增产物,其中产生RAPD多态性的随机引物有25个。筛选到一个与抗大豆胞囊线虫基因相关的特异 性DNA片段S11700,此RAPD标记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优良的抗大豆胞囊线虫新品种的辅助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 胞囊线虫病 杂交组合 抗性基因 随机引物 品种 特异性 分组分析法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生育期、接种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5 位作者 李海春 薛腾 刘博 李阳 薛彩云 林天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151,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病斑数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并随接种浓度呈直线增长。当叶面保湿时间大于8 h时,叶面保湿时间越长病斑数越多,其变化呈逻辑斯蒂模型趋势。温度对病害的潜育期有重要影响,在10-35℃时,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不同接种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发展动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下接种,病害的病情发展曲线近似为直线,增长较为平缓;高接种量条件下,病情增长较为迅速,接近S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生育期 接种浓度 叶面保湿时间 潜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2
作者 邱永春 张书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已定名抗白粉病基因31个,其中对20个基因位点的25个...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已定名抗白粉病基因31个,其中对20个基因位点的25个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和作图。本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来源、评价利用及其分子标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染色体定位 抗病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黄腐酸及其系列产品对小麦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桂珍 暴增海 +2 位作者 杨文兰 袁静 吕国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1,共3页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黄腐酸 -稀土螯合物和黄腐酸复合物 -双抗剂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 ,对小麦根腐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中也表现了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生化黄腐酸单用 ,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 ,在人工培养...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黄腐酸 -稀土螯合物和黄腐酸复合物 -双抗剂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 ,对小麦根腐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中也表现了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生化黄腐酸单用 ,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 ,在人工培养基上对小麦根腐病菌无抑制作用 ,与三唑酮混配使用 ,提高了杀菌剂的防病效果 ,弥补了三唑酮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黄腐酸 防病增产效果 小麦 根腐病 复合黄腐酸-双抗剂 黄腐酸-稀土螯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药剂防治持效期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4 位作者 李海春 周如军 薛腾 刘博 贾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12-3112,3130,共2页
通过田间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防治持效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持效期较长,可达10 d以上,施药后15 d,保护作用效果仍在48%以上;甲基托布津、百可得和百菌清3种药剂的持效期较短,可维持7 d。
关键词 玉米弯抱菌叶斑病 杀菌剂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保护地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秋 吴元华 于基成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3-575,共3页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蔬菜保护地3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543株,采用活体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19株,将其中抑菌圈直径超过15mm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叶霉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蔬菜保护地3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543株,采用活体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19株,将其中抑菌圈直径超过15mm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叶霉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测定各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其中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超过15mm的菌株有5株。对编号为MY02、MY04的菌株,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试验,测得其对叶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 mm、23 mm。同时进行了这两个菌株的抑菌谱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其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番茄叶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菌株MY02除茄子黄萎病菌外,对试验的其他10种病原真菌抑制率均接近或超过90%。同时菌株MY02、MY04对植物病原细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番茄溃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果树根癌病菌、烟草野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20mm、16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拮抗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细辛挥发油对二斑叶螨的毒性及其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俊艳 王军 +1 位作者 韩雪 纪明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528,共4页
采用气相/质谱分析了北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了北细辛挥发油对二斑叶螨的薰蒸毒性,以及对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与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9种含量大于1%的化学成分占北细辛挥发油总量的86.1%,其中甲基丁香酚含... 采用气相/质谱分析了北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了北细辛挥发油对二斑叶螨的薰蒸毒性,以及对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与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9种含量大于1%的化学成分占北细辛挥发油总量的86.1%,其中甲基丁香酚含量最高(22.9%),其次为黄樟醚(19.8%);北细辛挥发油在8μg/mL时对二斑叶螨的熏蒸毒性最强,其24和48 h的螨死亡率分别为72.6%和100%;以4μg/mL北细辛挥发油薰蒸,在24 h内螨Na+,K+-ATP酶活性下降、GSTs活性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北细辛挥发油有开发为农业用杀螨剂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细辛 挥发油 二斑叶螨 薰蒸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寡聚酸碘水剂对黄瓜灰霉病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士奎 刘志恒 +1 位作者 刘卫萍 胡雪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8X期90-92,共3页
20%寡聚酸碘水剂(AS)的有效成分为氨基寡糖素与碘的络合物,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以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WP)1000倍液为对照药剂,评价了20%寡聚酸碘AS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0%寡聚酸碘AS100... 20%寡聚酸碘水剂(AS)的有效成分为氨基寡糖素与碘的络合物,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以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WP)1000倍液为对照药剂,评价了20%寡聚酸碘AS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0%寡聚酸碘AS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的抑菌率分别为97.30%、45.90%、14.00%,均低于50%乙烯菌核利WP1000倍液(100.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寡聚酸碘AS1000倍液、1500倍液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1.66%、74.80%,均高于50%乙烯菌核利WP1000倍液(7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灰霉病 20%寡聚酸碘水剂 抑菌率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宁 段玉玺 陈立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共6页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在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获得具有抗药性的线虫生防菌;同时,阐述了选择所兼容化学药剂的原则,客观地分析了线虫抗药性生防菌的意义及问题,并如何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在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获得具有抗药性的线虫生防菌;同时,阐述了选择所兼容化学药剂的原则,客观地分析了线虫抗药性生防菌的意义及问题,并如何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生物防治 抗药性生防菌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糖类物质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邱驰 李宝聚 +1 位作者 石延霞 纪明山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寡糖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与黄瓜花叶病毒互作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颖颖 王凤龙 钱玉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包括由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抗病性和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病性两种。作物对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的抗病性属于数量抗病性,即有多个微效抗性基因同时起作用控制黄瓜花叶病毒病的感染,其中研究最精细的是其数量主基因RCY1,... 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包括由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抗病性和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病性两种。作物对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的抗病性属于数量抗病性,即有多个微效抗性基因同时起作用控制黄瓜花叶病毒病的感染,其中研究最精细的是其数量主基因RCY1,该基因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编码一套具有卷曲螺旋-核苷酸结合位点-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CCNBLRR)结构的抗性蛋白;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外壳蛋白基因与RCY1基因共同作用决定作物对黄瓜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反应。但是在其它的互作体系中,可能存在另外的诱发子和抗性基因,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学 黄瓜花叶病毒病(CMV) 植物抗病性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