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11种蒲公英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宁伟 贾庆飞 +1 位作者 朱丹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5-598,共4页
比较东北地区不同种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m),以甲醇-水(含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3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5℃。绿原酸Y=11892X+0.0291,r=0.9991,平均回收率... 比较东北地区不同种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m),以甲醇-水(含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3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5℃。绿原酸Y=11892X+0.0291,r=0.9991,平均回收率(n=6)为98.9%,RSD为1.53%。回归方程:咖啡酸Y=17993X-4.6433,r=0.9996,平均回收率(n=6)为99.5%,RSD为2.58%;11种蒲公英咖啡酸和绿原酸差异较大,丹东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含量最高,戟片蒲公英咖啡酸含量低于药典标准,为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 蒲公英 绿原酸 咖啡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及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邢艳萍 张建 +2 位作者 吴杰 陈倩倩 宁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以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为试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其花粉数量以及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丹东蒲公英、亚洲蒲公英、蒙古蒲公英和朝鲜蒲公英的单花花粉数量分别为5028粒、2948粒、3184粒、2460粒和3017粒。花粉在含有PEG和ME... 以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为试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其花粉数量以及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丹东蒲公英、亚洲蒲公英、蒙古蒲公英和朝鲜蒲公英的单花花粉数量分别为5028粒、2948粒、3184粒、2460粒和3017粒。花粉在含有PEG和ME3培养基上才能萌发,萌发率为2.8%~16%;蔗糖对蒲公英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活力不同,柱头为Y字状时活力最强;相同开放阶段的花粉在9:00~10:00时活力最强。此外,各种蒲公英花粉的离体萌发均有多重花粉管现象,二重花粉管的比例为9.8%~24%,三重花粉管的比例为0~13.8%。试验蒲公英花粉需要PEG和ME3互作才能萌发,花粉数量与活力无明显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花粉 离体培养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7种蒲公英花粉形态比较与分类问题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宁伟 贾庆飞 +3 位作者 李海娟 宋文婵 吴杰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8-662,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在分类学类上存在的种归并问题。结果表明:蒲公英花粉为近球形或近扁球形;花粉粒极轴(P)大小为19.6~31.7μm,赤道轴(E)...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在分类学类上存在的种归并问题。结果表明:蒲公英花粉为近球形或近扁球形;花粉粒极轴(P)大小为19.6~31.7μm,赤道轴(E)长为24.5~36.4μm,P/E变化范围不明显;萌发孔孔型为圆形凹陷、扁圆形凹陷和近圆形凹陷;外壁纹饰均为刺状雕纹,条脊宽和条脊距因种各异,内部穿孔的有无也存在差异;脊上突起的小刺密度不同,最大的为斑叶蒲公英,最小的为蒙古蒲公英。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差异支持《中国植物志》的分类结果:将卷苞蒲公英(T.antungense Kitag)和丹东蒲公英(T.urbanum Kitag)归为一种,红梗蒲公英(T.erthropodium Kitag)和斑叶蒲公英(T.variegatum Kitag)归为一种,蒙古蒲公英(T.mongolicum Hand.-Mazz.)和辽东蒲公英(T.liaotungense Kitag)归为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特性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波 吴志刚 +3 位作者 刘文毅 董文轩 赵鑫 宁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以丹东蒲公英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对去雄切柱头和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丹东蒲公英胚珠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二倍体,人工去雄切柱头后的丹东蒲公英子房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二... 以丹东蒲公英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对去雄切柱头和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丹东蒲公英胚珠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二倍体,人工去雄切柱头后的丹东蒲公英子房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二分体的形成,一个退化,另一个经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卵细胞逐步发育为成熟胚,表明丹东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类型为二倍体孢子生殖。此外,丹东蒲公英去雄切柱头后的结籽率高达90.34%,发芽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无融合生殖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