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玉米骨干自交系对瘤黑粉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姜晓颖 薛春生 +3 位作者 高颖 薛玉梅 石磊 滕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58,共2页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1个自交系中,沈139、沈137、沈151、丹340、84-7、C 8605-2、543、昌7-2和408-3表现为高抗;沈152表现为抗病;沈135、330、旅9宽、59...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1个自交系中,沈139、沈137、沈151、丹340、84-7、C 8605-2、543、昌7-2和408-3表现为高抗;沈152表现为抗病;沈135、330、旅9宽、598、丹599、K 12和营851表现为中抗;Lx 9801、Mo 17和A801为感病;910为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自交系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对防御反应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3 位作者 王国英 高增贵 刘限 陈捷3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非亲合性互作中PAL活性始终高于对照,整个互作过程中形成两个较大的峰,亲合性互作中除96 h高于对照外,其它时间均比对照低;非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先升后降,形成1个明显的峰值,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144 h形成1个明显酶活高峰;非亲合性互作体系中多元酚氧化酶除24 h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形成1个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酶活与对照相比没有较大变化;非亲合性互作中CAT活性始终低于对照,亲合性互作中在接种24~120 h内形成两个酶活高峰均高于对照;非亲合性互作中SOD活性先降后升,72 h达到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变化趋势与非亲合性互作相似,酶活高峰出现在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作 亲合性 玉米 POD活性 矮化 株系 矮花叶病毒 对照 防御反应 高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诱导抗性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2 位作者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 病菌毒素 防御酶系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诱导玉米TPT基因cDNA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1 位作者 王国英 陈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260-260,共1页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毒 玉米 TPT基因克隆 植物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