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钾胁迫对不同钾营养效应型大豆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伟 曹敏建 +1 位作者 王晓光 李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四种钾营养效应型大豆品种(系)(铁丰31号、沈农6 号、铁95068-5、GD16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钾浓度处理,研究低钾胁迫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 以四种钾营养效应型大豆品种(系)(铁丰31号、沈农6 号、铁95068-5、GD16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钾浓度处理,研究低钾胁迫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的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出现最晚。从敏感型来看,耐性系数高的不敏感型品种(系)CAT与POD的活性差异明显高于耐性系数低的敏感型品种(系),SOD活性差异则不甚显著。由此,本文认为大豆钾营养敏感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保护酶系统活性差异得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酶系统 低钾胁迫 营养效应 大豆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品种(系) 耐性系数 SOD活性 敏感型 沈农6号 试验材料 钾浓度 生育期 钾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萌发特性与芽、苗期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42
2
作者 孙彩霞 沈秀瑛 谷铁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33,35,共3页
利用 PEG高渗溶液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萌发特性 ;同时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了其干旱后幼苗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分亏缺条件下 ,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各性状上表现受抑程度不同 ,具有较强根、芽生长能力的玉米基因型 ,芽、苗期... 利用 PEG高渗溶液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萌发特性 ;同时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了其干旱后幼苗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分亏缺条件下 ,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各性状上表现受抑程度不同 ,具有较强根、芽生长能力的玉米基因型 ,芽、苗期的抗旱性较强。玉米在高渗溶液中的种子萌发耐旱指数是评价其芽期抗旱性的综合指标 ;而苗期抗旱性评价应以干旱后幼苗存活率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渗透胁迫 萌发特性 幼苗存活率 抗旱性 芽期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乙烯释放和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玉米耐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凤斌 戴俊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5-352,共8页
水分胁迫导致玉米叶片乙烯(C2H4)释放和多胺的含量发生变化,轻度和中度胁迫下。玉米叶片的乙烯释放先缓慢增加而后下降,多胺的含量先降后升;重度水分胁迫下,乙烯的释放先是大幅度增加而后迅速下降,多胺则是大幅度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叶... 水分胁迫导致玉米叶片乙烯(C2H4)释放和多胺的含量发生变化,轻度和中度胁迫下。玉米叶片的乙烯释放先缓慢增加而后下降,多胺的含量先降后升;重度水分胁迫下,乙烯的释放先是大幅度增加而后迅速下降,多胺则是大幅度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叶面喷施乙烯合成抑制剂AOAA(Amino oxiacetic acid)时,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片乙烯释放量受到明显抑制,低于对照水平,多胺含量转降为升;重度水分胁迫下,乙烯释放量和多胺的含量均接近对照水平。外源多胺预处理降低了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叶绿素、DNA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乙烯加速了水分胁迫下玉米植株的衰老速率,而多胺则有一个相反的效应。从而可增强玉米的耐旱性。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存在乙烯和多胺的相互制约关系,多胺可能参与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叶片 乙烯释放 多胺含量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伟东 沈亨理 +1 位作者 王绍斌 沈剑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63-267,共5页
本研究采用调查、实验、模型相结合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干旱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农业干旱评价、监测及对策分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干旱指标P/E(p-降水量,E-潜在蒸发量)不能准确表达农业干旱状况,本研究所建立的农业干... 本研究采用调查、实验、模型相结合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干旱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农业干旱评价、监测及对策分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干旱指标P/E(p-降水量,E-潜在蒸发量)不能准确表达农业干旱状况,本研究所建立的农业干旱模型经验证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农业干旱的评价、监测与实际相符,对农业于旱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的饰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守钧 马鸿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50,共6页
在正常群体结构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高粱品种在同一生育进程中 ,其对应的同一叶序单叶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 ,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 ,也无相同趋势。当单株按叶序分别仅留一片叶时 ,两品种对应叶序叶片的光合速率... 在正常群体结构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高粱品种在同一生育进程中 ,其对应的同一叶序单叶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 ,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 ,也无相同趋势。当单株按叶序分别仅留一片叶时 ,两品种对应叶序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依然存在 ,但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则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且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r =0 86 2 )。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 ,受限于光合产物的分配去向及数量 ,当光合产物主要分配于子粒中时 ,相关必显著 ,若茎鞘有截流或向根中分配较多时 ,相关则不显著。当品种改型成上部叶片直立而下部叶片披散时 ,其不同叶序叶片光合速率与正常株型相比 ,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型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耐低钾胁迫品种(系)的筛选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伟 曹敏建 +2 位作者 周春喜 李植 张辉 《大豆通报》 2005年第4期7-8,共2页
试验选用不同基因型的新、老大豆品种(系)总计80份,于低钾土壤上种植,通过对施钾和不施钾两种处理下大豆各品种(系)的生长状况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系)对低钾胁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耐性不同的品种... 试验选用不同基因型的新、老大豆品种(系)总计80份,于低钾土壤上种植,通过对施钾和不施钾两种处理下大豆各品种(系)的生长状况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系)对低钾胁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耐性不同的品种(系)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在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大豆始花期是判断其对低钾耐性的关键时期。田间两种处理条件下产量变化较为明显,根据产量高低及耐性系数将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系)分为高产敏感型、高产不敏感型、低产敏感型、低产不敏感型等四种钾营养效率型。以此为依据筛选出耐低钾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典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系) 低钾胁迫 大豆 筛选 处理条件 叶绿素含量 钾营养效率 耐低钾能力 敏感型 基因型 统计分析 田间观察 生长状况 关键时期 产量变化 耐性系数 差异性 始花期 产量高 施钾 低产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术 王伯伦 +2 位作者 刘新安 李勇 张洪钧 《垦殖与稻作》 1996年第4期6-7,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及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及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结合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低温对玉米籽粒的伤害作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戴俊英 苏正淑 张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5,T001,共6页
在灌浆期(抽雄后20天),玉米植株经10℃低温处理5天(120小时),籽粒超氧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对生物膜系统产生直接伤害,电解质外渗率增大。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质膜,线粒体破坏;胞间连丝膨大变形,甚至于断裂;粗糙内质网... 在灌浆期(抽雄后20天),玉米植株经10℃低温处理5天(120小时),籽粒超氧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对生物膜系统产生直接伤害,电解质外渗率增大。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质膜,线粒体破坏;胞间连丝膨大变形,甚至于断裂;粗糙内质网损伤或卷曲;淀粉粒破裂、变形或相互融合。进而引起生理代谢紊乱,使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蛋白质含量下降。阻碍籽粒灌浆,降低粒重,引起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玉米 籽粒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期干旱及复水对植株补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关义新 戴俊英 +1 位作者 徐世昌 黄成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40-745,共6页
研究了花期干旱对盆栽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复水后植株的补偿生长。花期干旱使雌穗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复水后被干旱所延迟的雌穗发育可以部分恢复,存在着明显的补偿生长。复水后产量的补偿表现为百粒重的增加,但这... 研究了花期干旱对盆栽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复水后植株的补偿生长。花期干旱使雌穗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复水后被干旱所延迟的雌穗发育可以部分恢复,存在着明显的补偿生长。复水后产量的补偿表现为百粒重的增加,但这种补偿不足以弥补由于穗粒数的减少而导致的产量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及胁迫强度的增加,叶片气孔阻力迅速增加,复水后气孔阻力迅速减小,胁迫强度愈大,恢复速率愈快,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基本上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下叶片细胞的光合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叶片短时暗中复水可部分恢复叶片细胞的光合活性。复水后植株的补偿生长是抵御短期干旱的一种适应,而复水后气孔阻力及光合活性的恢复可能是雌穗补偿生长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复水 补偿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洒有效微生物群(EM)对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寿松 戴俊英 +2 位作者 刘江 顾宜晴 徐福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小麦植株喷洒有效微生物群制剂(EM),显著提高了旗叶衰老期间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了籽粒生长速率并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 小麦 衰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棉花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彩霞 齐华 +2 位作者 孙加强 张丽莉 缪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以3种不同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光合作用及有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棉花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且不同抗虫棉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 以3种不同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光合作用及有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棉花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且不同抗虫棉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仅有转Bt基因棉Z30与其对照Z16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所有供试转基因棉花叶片中的RuBP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上升,但叶绿素a、b和总含量以及叶绿素a/b无显著变化。推测转基因抗虫棉花叶片RuBP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参与调控的光合及呼吸代谢过程可能发生了改变。随着转入基因的多样化,其可能引发转基因作物产生的非预期效应更加不确定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BT CPTI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果肉乙醚相中发芽抑制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耀阁 李向高 +3 位作者 崔树玉 杨继祥 刘人菘 杨守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2-98,共7页
本文首次报道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果肉中分离鉴定4种发芽抑制物质——乙酸、丁酸、异丁酸和苯乙酮,同时利用标准品测定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0、10、100和100μl/L.从而明确西洋参种子成熟时,种胚尚不能成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首次报道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果肉中分离鉴定4种发芽抑制物质——乙酸、丁酸、异丁酸和苯乙酮,同时利用标准品测定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0、10、100和100μl/L.从而明确西洋参种子成熟时,种胚尚不能成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果肉中存在着多种抑制活性较强的发芽抑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果肉 种子 抑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营养及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耐冷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慰连 戴俊英 +3 位作者 苏正淑 沈秀英 郑波 张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3-98,共6页
NP作种肥以及0.1%Zn^(++),BR(油菜素内酯)浸种均可提高玉米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NP、Zn^(++)及BR处理均能降低叶细胞质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阻力,使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单株籽粒产量增加.晚播玉米开花期叶面喷施0.5%PK、20ppmG... NP作种肥以及0.1%Zn^(++),BR(油菜素内酯)浸种均可提高玉米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NP、Zn^(++)及BR处理均能降低叶细胞质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阻力,使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单株籽粒产量增加.晚播玉米开花期叶面喷施0.5%PK、20ppmGA_3、0.05%Zn^(++)、1ppmBR皆有缓解低温影响,增加可育粒,减少秕粒和秃尖,以及增加百粒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调节剂 耐冷性 矿质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冬麦北移种植中品种筛选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贺芹 侯立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5-179,共5页
自1991年在辽宁省引种试种冬小麦。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品种筛选是冬麦北移种植初期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品种的要求应该是抗寒、耐旱、早熟及高产。品种来源应该是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相结合以及对引进品种的改良。筛选方法是通... 自1991年在辽宁省引种试种冬小麦。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品种筛选是冬麦北移种植初期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品种的要求应该是抗寒、耐旱、早熟及高产。品种来源应该是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相结合以及对引进品种的改良。筛选方法是通过多年多点试种鉴定,在高胁迫环境下,对引进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筛选 引种 北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NA微阵列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金娟 赵开军 徐正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型工具 ,以分子杂交为基本原理 ,在检测植物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基因表达图谱、特异基因检测以及发现新基因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已成为植物功能... 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型工具 ,以分子杂交为基本原理 ,在检测植物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基因表达图谱、特异基因检测以及发现新基因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已成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微阵列技术 分子生物学 植物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冠限制及其引发的根冠互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守钧 马鸿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3,共1页
利用同一种基因型 ,分别进行不同的冠限制处理 ,分析其根与冠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单株按叶序仅留一片叶和不留叶时 ,有限的光合产物能在根、茎与穗间协调分配 ,只是穗与根有轻微竞争 ,且两品种均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本研究用根容重指... 利用同一种基因型 ,分别进行不同的冠限制处理 ,分析其根与冠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单株按叶序仅留一片叶和不留叶时 ,有限的光合产物能在根、茎与穗间协调分配 ,只是穗与根有轻微竞争 ,且两品种均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本研究用根容重指标来反映物质在根中的积累量 ,留不同叶序叶片其所对应的根容重不同 ,根活力也不同 ,但根容重与根活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所以已往用根重指标反映根活力大小有局限性。在灌浆末期刈冠结果显示 ,根是高粱的一个具有较高活性的库器官 ,即使停止冠供给光合产物也不会很快死亡 ,相反生理活动更加活跃 ,并消耗存贮的物质而再生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冠限制 根冠互作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强小林 曹广才 +6 位作者 许毓英 冬梅 吴东兵 寇嗥 侯立白 张乾舫 次珍 《西藏农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 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 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 上改进栽培技术、...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 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 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 上改进栽培技术、科研上加快优质品种选育以期最终实现西藏小麦优质生产的 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影响因子 环境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节间维管组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刚 刘风霞 陈志斌 《新疆农垦科技》 1992年第5期8-10,共3页
1989~1990年观察了14个小麦品种、品系地上部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小维管束数目以及其面积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品种内节间之间单个大维管束数目与小维管束数目及单个大维管束面积与小维管束面积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_数=-0.4606~... 1989~1990年观察了14个小麦品种、品系地上部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小维管束数目以及其面积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品种内节间之间单个大维管束数目与小维管束数目及单个大维管束面积与小维管束面积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_数=-0.4606~*,r_面=-0.4026~*),而品种间单个大维管束数目与小维管束数目及单个大维管束面积与小维管束面积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r_数=0.5301~*,r_面=0.8579^(**)),作为“流”——总的维管束面积主要受大维管束面积和数目的影响。观察结果还证明熟相、类型不同相关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维管束数目 维管束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19
作者 杨业圣 侯立白 +3 位作者 张雯 李宏骄 王丹 曹萍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2期7-8,共2页
试验以农大108为试材,用不同剂型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考察了种子吸水规律和抗逆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的条件下种衣剂能明显延缓种子的吸胀时间4-12h。经过低温逆境后,种衣剂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大根冠比,壮苗,并... 试验以农大108为试材,用不同剂型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考察了种子吸水规律和抗逆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的条件下种衣剂能明显延缓种子的吸胀时间4-12h。经过低温逆境后,种衣剂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大根冠比,壮苗,并且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诱导玉米苗体产生潜在的抗性抑制膜质过氧化作用。而包衣处理脱氢酶活性的差异性表明种衣剂在低温条件下能延缓种子的衰老,提高种子活力,同时能延长种子的储藏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衣处理 玉米 种子萌发 种子吸水速度 抗逆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有效微生物群应用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烈 戴俊英 《耕作与栽培》 1999年第5期45-46,共2页
本试验以玉米为试材,对固体有效微生物群合理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有效微生物群中起作用的是活性菌群;用量以150 kg/hm2 较合适,施用方法以基施更佳;不同品种的增产幅度在5 .9 % ~19 .6 % 。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 玉米 产量 固体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