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花下针期干旱-复水对花生根系发育、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王诗语 李仍媛 +8 位作者 艾鑫 马鑫磊 于洋 雷婧娜 赵新华 王婧 赵姝丽 张鹤 于海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9-1338,共10页
为探究干旱-复水条件下花生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影响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生理生态机制,以耐旱品种NH9和HY22,旱敏感品种NH16和NH21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于花生开花下针期进行中度干... 为探究干旱-复水条件下花生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影响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生理生态机制,以耐旱品种NH9和HY22,旱敏感品种NH16和NH21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于花生开花下针期进行中度干旱胁迫,并在胁迫后21天进行复水),探究了花针期干旱-复水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花生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针期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4个花生品种的根系干物质积累,且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增大,NH9、HY22、NH16和NH21的降幅分别为11.22%~21.01%、11.83%~14.68%、38.78%~44.40%和31.94%~40.16%。干旱胁迫下,4个花生品种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明显降低,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绿素含量有所回升,与NH16和NH21相比,NH9和HY22的Gs和Ci相对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值Fv/Fm、Φ_(PSII)、Rfd和qP受影响较小,NPQ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NH9、HY22、NH16和NH21的产量构成因素测定指标分别下降了3.67%~13.04%、4.32%~13.04%、18.19%~36.61%和14.53%~39.25%,其中导致耐旱品种减产的主要因素为单株饱果数,导致旱敏感品种减产的主要因素为单株荚果数。复水后,NH9和HY22的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等均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产生超补偿作用;而NH16和NH21的受抑制程度虽有所减弱,但与对照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根干重、根表面积、Pn和Rfd等指标。综上,不同基因型花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其中NH9和HY22较强的抗旱性主要得益于其发达的根系发育形态和适应干旱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旱胁迫 开花下针期 根系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种幼苗耐低温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筛选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小姝 赵跃 +6 位作者 蒋春姬 刘海龙 吕永超 宁洽 张鹤 王绍伦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9-657,共9页
为鉴定筛选耐低温花生品种,建立花生耐低温评价方法,构建花生耐低温综合数学评价模型,以11个花生品种为材料,5℃低温胁迫72 h,通过测定胁迫前后花生幼苗叶绿素(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 为鉴定筛选耐低温花生品种,建立花生耐低温评价方法,构建花生耐低温综合数学评价模型,以11个花生品种为材料,5℃低温胁迫72 h,通过测定胁迫前后花生幼苗叶绿素(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15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各单项指标的耐低温系数作为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进行花生耐低温综合评价,并利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花生耐低温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本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有5个主成分入选,可将15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5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将11个花生品种划分为:耐低温型(山花8号、吉花1954Z和吉花1955Z)、中间型(吉花1953Z、狮头企、冀油6、粤油92和中花8)及敏感型(伏花生、开农53和吉花11)3类;利用逐步回归方程建立花生幼苗耐低温评价数学模型,精度大于99.00%,筛选出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7个耐低温鉴定指标。耐低温的花生品种(系)低温胁迫后,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较大,光系统受到的伤害较低,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能更好地清除花生体内细胞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类物质,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较低。在相同低温处理时可以通过测定7个指标对花生品种耐低温能力进行快速鉴定和预测,为东北花生耐低温品种选育及大规模品种耐低温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低温 生理生化指标 多元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耐冷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耐冷种质筛选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鹤 蒋春姬 +6 位作者 殷冬梅 董佳乐 任婧瑶 赵新华 钟超 王晓光 于海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53-1767,共15页
早春低温主要发生在萌发期和幼苗期2个阶段,是限制我国东北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在农业生产上,耐冷品种的选育是解决低温冷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68个东北地区主栽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室内萌发期、幼苗... 早春低温主要发生在萌发期和幼苗期2个阶段,是限制我国东北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在农业生产上,耐冷品种的选育是解决低温冷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68个东北地区主栽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室内萌发期、幼苗期及田间对其耐冷性进行了评价。在萌发期,通过对10℃、8℃、6℃和4℃处理7 d后各花生品种的种子活力进行综合隶属函数分析和标准正态分布检测发现,6℃处理7 d适合作为大批量花生种质耐冷性鉴定的条件。在幼苗期,经6℃处理7 d后,以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耐冷等级作为评价指标,对各花生品种的耐冷性进行鉴定。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耐冷等级与花生的耐冷性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作为花生苗期耐冷性鉴定的主要评价指标。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提前播期和分期播种的方式,以相对出苗率、相对出苗能力及产量构成因素为评价指标对室内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基于多重表型分析方法,最终鉴定出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均耐冷的花生品种农花5号,以及冷敏感型花生品种阜花18号。本研究为我国高寒地区的花生种植提供了品种参考,为花生耐冷机制研究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冷性 综合评价 种质资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鹤 史晓龙 +4 位作者 任婧瑶 董佳乐 赵新华 蒋春姬 于海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4,共9页
低温冷害是限制我国东北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主要环境因素,鉴定花生耐寒的关键功能基因,并揭示其调控机制是创制耐寒花生种质,提高花生耐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耐寒型花生品种农花5号为试验材料,对6℃低温胁迫下的花生叶片进行RNA... 低温冷害是限制我国东北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主要环境因素,鉴定花生耐寒的关键功能基因,并揭示其调控机制是创制耐寒花生种质,提高花生耐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耐寒型花生品种农花5号为试验材料,对6℃低温胁迫下的花生叶片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共有3910个基因持续差异表达;GO功能注释将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43个功能组,其中生物学过程中的代谢过程富集到的基因数目最多;KEGG代谢通路分析将持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116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病原菌互作、植物昼夜节律和α-亚麻酸代谢途径富集到的基因数目最多,且大部分为上调表达,在低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转录组数据库中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表达趋势与高通量测序结果相一致,证明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将为揭示花生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秸秆还田配套深松对土壤肥力及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鹤 蒋春姬 +5 位作者 董佳乐 赵新华 王晓光 赵姝丽 刘喜波 于海秋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共8页
为明确寒地玉米秸秆还田和深松对土壤肥力、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农花5号为试材,设置旋耕(T1)、旋耕+深松(T2)、旋耕+秸秆还田(T3)、旋耕+深松+秸秆还田(T4)4个处理,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测定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土壤养分、根系形... 为明确寒地玉米秸秆还田和深松对土壤肥力、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农花5号为试材,设置旋耕(T1)、旋耕+深松(T2)、旋耕+秸秆还田(T3)、旋耕+深松+秸秆还田(T4)4个处理,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测定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土壤养分、根系形态和产量。结果表明,深松和秸秆还田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与T1处理相比,T3和T4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尤以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而T2处理的养分变化不显著;T2和T4处理下花生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高于其他处理,且T4处理下的根系干质量和根系活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T3和T4处理下的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荚果产量均显著增加,且T4处理产量增加幅度较大,而T2处理下各产量指标变化不显著。由此可见,在秸秆还田配套深松措施中,秸秆还田可以增加以氮素为主的土壤养分含量,深松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维持根系活力,从而实现花生增产,而仅冬前25 cm深松措施并不能显著促进花生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秸秆还田 深松 土壤肥力 花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