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紫拟青霉·哈茨木霉微胶囊剂的制备及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凯 张开娇 +3 位作者 李洋洋 杨大杰 殷志鹏 何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为延长微生物菌剂货架期,提高其在环境中存活率,保证其药效,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分别制备淡紫拟青霉和哈茨木霉微胶囊剂。微胶囊剂以哈茨木霉菌和淡紫拟青霉菌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包埋条件。淡... 为延长微生物菌剂货架期,提高其在环境中存活率,保证其药效,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分别制备淡紫拟青霉和哈茨木霉微胶囊剂。微胶囊剂以哈茨木霉菌和淡紫拟青霉菌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包埋条件。淡紫拟青霉微胶囊成囊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各2.5%(40 mL)为壁材溶液、孢子浓度1×10^(9)cfu/m L、固化pH和温度分别为:4℃和40℃、搅拌速度500 r/min,最终包埋率达(85.44±0.22)%,中位粒径为23.62μm。4℃下贮存720 d,孢子存活率为95.23%;哈茨木霉成囊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各1.6%(40 mL)为壁材溶液、孢子浓度1×10^(9)cfu/mL、固化pH和温度分别为:4.2℃和40℃、搅拌速度500 r/min,包埋率达92.17%,中位粒径为27.19μm。25℃下的存活率为92.11%。4℃下贮存720 d后,孢子存活率为96.25%。将制备的复合微胶囊剂用于苹果轮纹病的室内离体测试,当哈茨木霉微胶囊与淡紫拟青霉微胶囊以浓度6:4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抑制效果可达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淡紫拟青霉 哈茨木霉 苹果轮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伏颖 赵秀香 +2 位作者 赵艳琴 陈建光 吴元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9,共4页
采用室内离体叶片针刺接种的方法对烟草靶斑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anamorph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可侵染烟草幼苗茎基部引起立枯病的症状,也可在成株期侵染烟株近土表... 采用室内离体叶片针刺接种的方法对烟草靶斑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anamorph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可侵染烟草幼苗茎基部引起立枯病的症状,也可在成株期侵染烟株近土表的茎基部引起椭圆形凹陷斑,又称之茎基腐症;病菌易侵染烟草各个生长期的叶片引起靶斑症状,也可侵染主脉及侧脉引起凹陷斑。光镜下观察病菌在接种6h即可侵入烟草叶片组织,接种24~48h菌丝迅速在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病菌适宜的侵染温度为25℃~30℃,高湿及连续黑暗都有利于病菌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瓜亡革菌 侵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2 位作者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分别基于7个烟草靶斑病菌株基因组中ITS-5.8S r D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进行验证;建立检测体系并对接种烟草靶斑病菌的叶片和土壤中的烟草靶斑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对R.solani AG-3具有特异性... 分别基于7个烟草靶斑病菌株基因组中ITS-5.8S r D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进行验证;建立检测体系并对接种烟草靶斑病菌的叶片和土壤中的烟草靶斑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对R.solani AG-3具有特异性,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烟草叶片及土壤样品中的烟草靶斑病菌。接种烟草叶片的检测表明,接种后6h就可检测到强致病力菌株YC-9,12h后能检测到弱致病力菌株LF-2;获得了烟草靶斑病菌DNA质量的对数与添加菌丝量的对数之间的回归曲线方程,对不同月份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靶斑病菌在土壤中呈周年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菌 AG-3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SRAP-PCR体系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2 位作者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1,共6页
采用烟草靶斑病菌YC-9,LJT-8和QYS-7为DNA模板,初步筛选SRAP引物组合;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烟草靶斑病菌的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DNA模板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共筛出13对扩增条... 采用烟草靶斑病菌YC-9,LJT-8和QYS-7为DNA模板,初步筛选SRAP引物组合;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烟草靶斑病菌的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DNA模板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共筛出13对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烟草靶斑病菌的最佳SRAP反应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dNTP浓度200μmol/L、Taq DNA聚合酶0.8 U、引物浓度140 mmol/L、模板DNA 20 ng及1×PCR buffer,反应总体积为20μL;各因素对SRAP-PCR扩增反应结果影响的差异较大,依次为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dNTPs=模板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菌 正交试验设计 反应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