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14
1
作者
孙景玲
魏丹
+4 位作者
马星竹
刘德志
郭文义
刘晓莉
鹿文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6,共5页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推荐施肥量,通过多年多点的"3414"田间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碱解氮)以相对产量75%、80%、85%和90%,磷素(有效磷)和钾素(速效钾)以相对产量...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推荐施肥量,通过多年多点的"3414"田间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碱解氮)以相对产量75%、80%、85%和90%,磷素(有效磷)和钾素(速效钾)以相对产量75%、85%、90%和95%为界限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肥力等级;(2)各肥力等级的最佳施肥量:N为41.7~43.4,36.3~41.7,28.4~36.3,26.1~28.4和0~26.1 kg.hm-2;P2O5为51.0~62.0,47.7~51.0,38.9~47.7,33.9~38.9和0~33.9 kg.hm-2;K2O为55.4~64.1,51.2~55.4,43.2~51.2,35.4~43.2和0~35.4 kg.hm-2;(3)各肥力等级最佳施肥量比不施肥分别增收:N为1 270.6~1 387.6,681.9~1 270.6,357.3~681.9,279.9~357.3和0~279.9元.hm-2;P2O5为856.9~1 101.3,729.3~856.9,347.6~729.3,221.2~347.6和0~221.2元.hm-2;K2O为444.1~739.5,382.1~444.1,266.2~382.1,184.6~266.2和0~184.6元.hm-2;(4)最佳施肥量农学利用率:N为9.5~9.9,6.3~9.5,4.7~6.3,4.2~4.7和0~4.2;P2O5为6.1~6.3,5.6~6.1,3.9~5.6,3.3~3.9和0~3.3;K2O为4.0~4.9,3.8~4.0,3.4~3.8,3.2~3.4和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3414”肥料试验
施肥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谷思玉
李欣洁
+6 位作者
魏丹
李玉梅
金梁
赵富阳
郭文义
徐猛
赵赛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500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500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平均提升24.08%,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37%、34.56%和9.16%;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19.05%、21.18%和25.90%;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1.95、1.65和1.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大豆
微生物
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炭制备及其稳定性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3
作者
金梁
魏丹
+5 位作者
李玉梅
郭文义
徐猛
张磊
李一丹
常本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生物炭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的理想热解产物,投入土壤后可以存留成百上千年,其正效应表现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和土壤持水性能等方面。本文从近期国内外生物炭研究文献出发,研究筛选关于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特殊稳定性的文献资料...
生物炭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的理想热解产物,投入土壤后可以存留成百上千年,其正效应表现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和土壤持水性能等方面。本文从近期国内外生物炭研究文献出发,研究筛选关于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特殊稳定性的文献资料,最终从各异的环境条件、生产原料角度推出估算生物炭(生物炭碳素)稳定性3种方法,即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和分子特性法。指出生物炭源因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和缺氧程度的广泛性,生产出来各种生物炭类型的稳定性需要建立新机制评估,以便多角度去评价生物炭生产和改良土壤的前景和限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稳定性
改良
定量评价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14
1
作者
孙景玲
魏丹
马星竹
刘德志
郭文义
刘晓莉
鹿文成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
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东农副业生产基地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6,共5页
基金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度重点任务(CARS-04-CES01)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26)
黑龙江省科技支撑计划(GC12B102)
文摘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推荐施肥量,通过多年多点的"3414"田间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碱解氮)以相对产量75%、80%、85%和90%,磷素(有效磷)和钾素(速效钾)以相对产量75%、85%、90%和95%为界限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肥力等级;(2)各肥力等级的最佳施肥量:N为41.7~43.4,36.3~41.7,28.4~36.3,26.1~28.4和0~26.1 kg.hm-2;P2O5为51.0~62.0,47.7~51.0,38.9~47.7,33.9~38.9和0~33.9 kg.hm-2;K2O为55.4~64.1,51.2~55.4,43.2~51.2,35.4~43.2和0~35.4 kg.hm-2;(3)各肥力等级最佳施肥量比不施肥分别增收:N为1 270.6~1 387.6,681.9~1 270.6,357.3~681.9,279.9~357.3和0~279.9元.hm-2;P2O5为856.9~1 101.3,729.3~856.9,347.6~729.3,221.2~347.6和0~221.2元.hm-2;K2O为444.1~739.5,382.1~444.1,266.2~382.1,184.6~266.2和0~184.6元.hm-2;(4)最佳施肥量农学利用率:N为9.5~9.9,6.3~9.5,4.7~6.3,4.2~4.7和0~4.2;P2O5为6.1~6.3,5.6~6.1,3.9~5.6,3.3~3.9和0~3.3;K2O为4.0~4.9,3.8~4.0,3.4~3.8,3.2~3.4和0~3.2。
关键词
大豆
“3414”肥料试验
施肥量
产量
经济效益
Keywords
Soybean
'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
Fertilizer rate
Yield
Economic efficiency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谷思玉
李欣洁
魏丹
李玉梅
金梁
赵富阳
郭文义
徐猛
赵赛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东农副业生产基地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C12B102)
公益性行业专项(200305)
文摘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500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平均提升24.08%,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37%、34.56%和9.16%;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19.05%、21.18%和25.90%;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1.95、1.65和1.69倍。
关键词
生物炭
大豆
微生物
根际
Keywords
Biochar
Soybean
Microorganism
Rhizospher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制备及其稳定性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3
作者
金梁
魏丹
李玉梅
郭文义
徐猛
张磊
李一丹
常本超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东农副业生产基地
出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23-42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4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202)
+1 种基金
农业部行业专项(201303095
210303126)
文摘
生物炭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的理想热解产物,投入土壤后可以存留成百上千年,其正效应表现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和土壤持水性能等方面。本文从近期国内外生物炭研究文献出发,研究筛选关于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特殊稳定性的文献资料,最终从各异的环境条件、生产原料角度推出估算生物炭(生物炭碳素)稳定性3种方法,即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和分子特性法。指出生物炭源因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和缺氧程度的广泛性,生产出来各种生物炭类型的稳定性需要建立新机制评估,以便多角度去评价生物炭生产和改良土壤的前景和限制性。
关键词
生物炭
稳定性
改良
定量评价
气候变化
Keywords
biochar
stability
melior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孙景玲
魏丹
马星竹
刘德志
郭文义
刘晓莉
鹿文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谷思玉
李欣洁
魏丹
李玉梅
金梁
赵富阳
郭文义
徐猛
赵赛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物炭制备及其稳定性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金梁
魏丹
李玉梅
郭文义
徐猛
张磊
李一丹
常本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