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旭 曹宁 +1 位作者 韩敬明 王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6-788,共3页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左卡尼汀1.0g,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左卡尼汀、血钙、血磷、红细胞压积水平及促红素的用量。心脏超声检测间隔舒张期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治疗组血浆左卡尼汀由(49.3±8.2)μmol/L增加至(95.3±22.2)μmol/L(P<0.01),左室重量指数由(151.8±21.2)g/m2降至(134.3±16.2)g/m2(P<0.01),而对照血浆左卡尼汀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促红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和血压在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多见,左卡尼汀可以减轻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 左心室 肾透析 左卡尼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宁 李旭 +3 位作者 韩敬明 崔宁 杜育阳 李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51-4053,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现状,讨论其对策,为其心理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透析组,同期未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现状,讨论其对策,为其心理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透析组,同期未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并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分和总症状指数,采用1~5级评分。评估标准,单项因子分及总症状指数达到2分以上定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在测试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测试的目的及意义,让患者对照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真实的自我评定,独立完成。心理检测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评定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透析组抑郁、恐怖、焦虑、躯体化各因子等各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组患者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症状和抑郁等的检出率较高。进行血液透析者,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心理社会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透析 社会支持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性激素水平及性功能状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旭 范连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95,共2页
检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男性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及透析后3,6,12个月的性激素(包括睾酮、泌乳素、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性功能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长期透析后不能改善男性尿毒症患者的性功能... 检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男性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及透析后3,6,12个月的性激素(包括睾酮、泌乳素、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性功能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长期透析后不能改善男性尿毒症患者的性功能,其性激素紊乱及性功能下降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尿毒症 性功能 性激素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存肾功能对高通量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郝峻烽 任凯明 +3 位作者 张晓玲 魏学婷 白久旭 曹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8-1392,共5页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1])。合适的透析方式和剂量可改善预后-([2])。对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的选择对预后影响较大,高通量透析器对比低通量者有着更大的膜孔径,能清除更多以β2微球蛋白(β2-MG)为代表...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1])。合适的透析方式和剂量可改善预后-([2])。对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的选择对预后影响较大,高通量透析器对比低通量者有着更大的膜孔径,能清除更多以β2微球蛋白(β2-MG)为代表的中分子毒素-([3])。尽管高通量透析器的优势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高通量透析对生存期等临床预后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4-6])。两项大型研究HEMO及MPO的研究结论均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残存尿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通量透析 Β2微球蛋白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景华 周凡 +5 位作者 刘彦琴 郭步云 白清宇 王吉刚 白颖 张晓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10-421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偶氮偶联法对66例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外周血中NAP的监测,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增高,T...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偶氮偶联法对66例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外周血中NAP的监测,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增高,T细胞淋巴瘤NAP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细胞淋巴瘤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增高(P<0.05)。(2)各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间NAP差异无显著性,伴巨大包块的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减低(P<0.01)。(3)各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间NAP差异无显著性。(4)骨髓侵犯组B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减低(P<0.01),骨髓侵犯组T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T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增高(P<0.01)。(5)随疾病进展,B细胞淋巴瘤NAP呈下降趋势,T细胞淋巴瘤NAP呈上升趋势;随疾病好转,B细胞淋巴瘤NAP呈上升趋势,T细胞淋巴瘤NAP呈下降趋势。结论: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病理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D基因修饰对小鼠P388白血病的体内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千里 王健民 +4 位作者 温丽敏 张雨生 江汕 胡晓霞 周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以P388/DBA小鼠白血病模型 ,探讨新型自杀基因YCD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YCD基因导入 ,筛选P388 YCD eGFP细胞克隆 ,以P388 eGFP和野生性 (wt)P388细胞为对照。 (1) 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 (n =5 ) ,5×... 目的 :以P388/DBA小鼠白血病模型 ,探讨新型自杀基因YCD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YCD基因导入 ,筛选P388 YCD eGFP细胞克隆 ,以P388 eGFP和野生性 (wt)P388细胞为对照。 (1) 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 (n =5 ) ,5× 10 6/只 (下同 ) ,观察致病性 ;(2 ) 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 (n =5 ) ,分别以 5 FC治疗 2周 ,观察疗效 ;(3) 2组× 5只小鼠腹腔接种P388 YCD eGFP ,5 FC 5 μmol/L·d-1× 2d或PBS治疗 ,根据小鼠存活时间推算杀伤效率。以流式细胞仪、冰冻切片和HE切片检测各脏器中白血病细胞的分布和变化。结果 :基因导入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不显著 ;5 FC治疗 2周 ,YCD组小鼠存活 (17.8± 1.89)d ,而eGFP组和wtP388组分别存活 (7.8± 1.10 )d和 (7.7± 1.15 )d (P <0 0 5 ) ;5 FC治疗 2d的杀伤率达 99.6 %。结论 :YCD转基因细胞在体内可被 5 FC有效杀灭 ,该系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CD基因 修饰 小鼠 P388 白血病 体内治疗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涂片结合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艳平 周凡 +4 位作者 郭步云 刘彦琴 刘景华 王吉刚 白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47-4149,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步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MM患者,骨髓样本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同步法取材,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组织学分期、浆细胞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结果:MM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步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MM患者,骨髓样本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同步法取材,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组织学分期、浆细胞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结果:MM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骨髓活检中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骨髓涂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期,本组10例(6.5%)骨髓瘤负荷处于Ⅰ期,37例(24.2%)处于Ⅱ期,106例(69.3%)处于Ⅲ期。67.3%患者处于临床Ⅲ期,23.5%和9.2%分别处于Ⅱ期和Ⅰ期。MM骨髓活检中浆细胞以簇片-间质型、结节-间质型、结节型及塞实型为主,以结节状浆细胞瘤出现为阳性诊断标准。96例(62.7%)显示骨髓涂片与活检内浆细胞的浸润度相符,53例(34.6%)患者的骨髓涂片浆细胞浸润度较活检低,4例(2.7%)患者的骨髓涂片浆细胞浸润度较活检高。两种方法检出浆细胞浸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骨髓涂片结合骨髓活检对于MM的诊断、肿瘤负荷的判断有较大作用,对MM的诊断及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miR-200b-200a-429启动子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敬明 白久旭 +3 位作者 张晓玲 崔汉民 李旭 曹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miR-200b-200a-429簇表达的影响,对其调控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miR-200a、miR-200b和miR-429表达的影响。PCR方法扩增出miR-200b-200a-429簇启动子序列...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miR-200b-200a-429簇表达的影响,对其调控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miR-200a、miR-200b和miR-429表达的影响。PCR方法扩增出miR-200b-200a-429簇启动子序列,构建miR-200b-200a-429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转染至HK-2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观察TGF-β对miR-200b-200a-429转录的表达调控。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作用细胞24h后下调了miR-200a、miR-200b和miR-429的表达。成功构建miR-200b-200a-429启动子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测序正确,然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启动子具有活性,发现TGF-β可以抑制miR-200b-200a-429启动子活性(P<0.05)。结论 TGF-β可以调控miR-200b-200a-429启动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0b-200a-429 转化生长因子G 转录调控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淋巴瘤尸检病例心脏播散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嗣青 黄文臣 +3 位作者 刘丽梅 刘彦琴 周凡 张雪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4,28,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心脏播散的病理特点,以了解淋巴瘤心脏播散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死亡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尸体解剖,通过大体及镜下观察其心脏病理变化。结果:42例中发生心脏播散8例,占19.5%,包括心包、心壁播散,播散表现为结节型、... 目的:探讨淋巴瘤心脏播散的病理特点,以了解淋巴瘤心脏播散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死亡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尸体解剖,通过大体及镜下观察其心脏病理变化。结果:42例中发生心脏播散8例,占19.5%,包括心包、心壁播散,播散表现为结节型、弥漫型和混合型,并可形成瘤性心肌炎。结论:淋巴瘤心脏播散的特征具有多样性,不同形式的播散对心脏功能可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尸体解剖 心脏 播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刘景华 +3 位作者 刘彦琴 王吉刚 白颖 周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46-3948,共3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年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照使用利妥昔单抗与否分为R-CHOP组和CHOP组;R-CHOP组按照性别分... 目的:探讨性别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年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照使用利妥昔单抗与否分为R-CHOP组和CHOP组;R-CHOP组按照性别分为R-CHOP-M组和R-CHOP-F组;CHOP组按照性别分为CHOP-M组和CHOP-F组;无进展生存采用Kaplan-Meier方法并描绘生存曲线。结果:5年无进展生存率,R-CHOP组比CHOP组高,R-CHOP-F组比R-CHOP-M组高;CHOP-M组和CHOP-F组无明显差异;R-CHOP-M组比CHOP-M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HOP-F组比CHOP-F高。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女性患者获益要比男性患者大,这对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男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时,药物剂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性别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景华 周凡 +6 位作者 张晓琳 张素芬 宋福林 刘彦琴 王吉刚 李喜梅 唐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9-1412,共4页
本研究总结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1953-1990年剖检的4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白血病临床缓解状态9例,未缓解状态32例;... 本研究总结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1953-1990年剖检的4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白血病临床缓解状态9例,未缓解状态32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2例,败血症4例;白细胞≥100×109/L 19例,血小板<20×109/L 2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凝血酶原时间INR≥1.5 10例。病理检查显示,多灶性颅内出血26例,单发颅内出血7例,弥散点状出血8例。检查还显示,41例中共计84个出血灶,其中出血病灶位于脑叶皮质下46个,小脑23个,基底节区6个,桥脑5个,丘脑2个,脊髓2个。结论:颅内出血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临床应予重视,综合分析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颅内出血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喃阿霉素临床应用20例观察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丽梅 周凡 +2 位作者 冯嗣青 徐星 刘艳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吡喃阿霉素 抗癌药 临床应用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后脾细胞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景华 周凡 +4 位作者 窦立萍 王莉莉 王新荣 李鲤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13-1016,共4页
本研究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监测移植后脾细胞的动力学变化,了解移植后外周免疫器官的免疫重建。供鼠为C57BL/6小鼠,受鼠为BALB/c小鼠。将受鼠分为单纯照射组(R组)、照射+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B组)、照射+输骨髓单个核细胞... 本研究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监测移植后脾细胞的动力学变化,了解移植后外周免疫器官的免疫重建。供鼠为C57BL/6小鼠,受鼠为BALB/c小鼠。将受鼠分为单纯照射组(R组)、照射+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B组)、照射+输骨髓单个核细胞+输脾单个核细胞组(S组)。移植后观察小鼠体重、体位、活动性、毛发、腹泻及生存期,每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于移植后第2、7、14、27、60天计数S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数,检测S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B220+及CD11c+细胞的相对计数,濒死前行肝、小肠、皮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S组小鼠中89%于移植后第6-78天死于aGVHD。移植后脾脏单个核细胞迅速下降,于移植后第2天降至最低点,持续至第7天,之后逐渐回升,第14天升至移植前水平;CD8+细胞和B220+细胞于移植后第2天基本降至最低点,CD8+细胞恢复最快,在第7天接近移植前水平,且大多为供者型,而B220+细胞恢复最慢,从第2-14天持续低水平,之后逐渐回升,但直至第60天仍未恢复至移植前水平;CD3+细胞和CD4+细胞降低缓慢,于第7天开始出现少量供者型细胞,总的比例逐渐下降,至14天降至最低点,之后逐渐回升,第60天时均恢复至移植前水平;CD11c+细胞移植后除第14天升高外,其它时间点比例变化不明显,也是由受者型逐渐向供者型转化。结论:C57BL/6为供体,BALB/c为受体并给予7.5Gy60Coγ清髓的预处理条件下,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1×107,脾单个核细胞1×107建立同种异基因移植模型,移植后脾细胞呈明显的动力学变化,CD8+细胞重建最快,其次为CD3+、CD4+细胞,B220+细胞重建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脾细胞 免疫重建 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mi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长岭 蔺迪 +4 位作者 邢思宁 赵松 陈惠鹏 周凡 马东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4-538,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mi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二甲双胍抑制Dami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Dami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2、4、8、16和32mmol·L-1二甲双胍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后D...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mi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二甲双胍抑制Dami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Dami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2、4、8、16和32mmol·L-1二甲双胍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后Dami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分析Cdc2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以及Cdc2蛋白的磷酸化修饰。结果:MTT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2mmol·L-1二甲双胍处理组0、24、48、72和96h Dami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35.1±2.3)%、(49.7±5.1)%、(78.8±0.9)%、(79.1±3.0)%和(85.2±3.2)%](P<0.01);在二甲双胍处理72h后,1、2、4、8、16和32 mmol·L-1处理组Dami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3.8±1.3)%、(51.9±2.2)%、(59.4±1.6)%、(65.5±2.0)%、(75.5±0.9%)和(79.1±3.0)%,二甲双胍对Dam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和4mmol·L-1二甲双胍处理组G2/M期细胞比例从(26.0±0.5)%升高至(38.5±1.5)%、(48.4±1.1)%和(58.2±2.7)%,4mmol·L-1二甲双胍处理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印迹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mmol·L-1二甲双胍处理组Cdc2和Cyclin B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dc2在Try15位点磷酸化明显上调,而在Thr161位点的磷酸化明显下调。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Dami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G2/M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Cdc2/Cyclin B1复合物的活化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白血病 原始巨核细胞 急性 细胞周期 Dam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凡 王吉刚 +5 位作者 雷畅 刘景华 白颖 刘彦琴 郭步云 吴丹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3-1124,共2页
1951年Dameshek提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组以造瓶十细胞过度造血为特点的疾病,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疾病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丛丛 刘彦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NHL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分布与正常组有差异,NHL患者的分期以及细胞来源对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不大,而不同分组、不同起源部位以及有无骨髓浸润之间血清25(OH)D3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可以单独或联合作为NHL的肿瘤负荷指标,并可辅助NHL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25-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后NK-T细胞激活剂α-GalCer加速免疫和造血重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景华 周凡 +5 位作者 窦立萍 刘彦琴 王吉刚 白颖 郭步云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542-1547,共6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如感染、GVHD及疾病复发等均与免疫重建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一种特异的NK-T细胞激活剂α-galactosyleramide(α-GalCer)是否有加速移植后免疫和造血重建的作用。供鼠为C57BL/6小鼠,受鼠为BALB/c小鼠。实验组...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如感染、GVHD及疾病复发等均与免疫重建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一种特异的NK-T细胞激活剂α-galactosyleramide(α-GalCer)是否有加速移植后免疫和造血重建的作用。供鼠为C57BL/6小鼠,受鼠为BALB/c小鼠。实验组在骨髓移植后立即腹腔注射α-GalCer,对照组在骨髓移植后立即腹腔注射DMSO。移植后观察小鼠体重、体位、活动性、毛发、腹泻及生存期;于第2、7、14、27、70天检测供者细胞嵌合体、脾单个核细胞数及CD3+、CD4+、CD8+、B220+、CD11c+、CD40+、CD86+、CD80+细胞的相对计数,并每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红蛋白。结果表明:在移植后早期第2天,用药组脾脏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细胞、CD4+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高,此时检测供者细胞嵌合体两组均完全为受者型,之后逐渐转变为供者型,在移植后第7-14天用药组供者细胞嵌合体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移植后第27天,两组均完全为供者型,此后至第70天用药组脾脏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CD4+、CD8+、B220+、CD40+、CD86+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用药组造血重建较对照组加速。结论: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后α-GalCer的应用加速免疫和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重建 造血重建 骨髓移植 NK-T细胞激活剂 Α-GAL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ER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颖 刘彦琴 +3 位作者 郭步云 王吉刚 刘景华 周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检测DICER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AML预后的关系。方法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ML患者中DICE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L患者中DICER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相关分析DICER1表... 目的检测DICER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AML预后的关系。方法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ML患者中DICE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L患者中DICER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相关分析DICER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ICER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人AML骨髓标本中DICE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ICER1 mRNA高表达与初诊时高白细胞数、初次化疗效果差相关(OR值分别是7.51、0.058;P分别为0.032、0.003)。DICER1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7.9个月)较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29.3个月)总生存期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ER1在AML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是AML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ER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胃肠道损害的临床及病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素芬 王海林 +3 位作者 郭步云 黄文臣 唐谊海 孙文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23-325,共3页
作者就沈阳军区总医院1953~1990年收治的白血病中104例剖检病例,对其胃肠道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损害进行探讨。104例中仅11例病程中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48例查便,仅6例有便的异常。其病理特点有出血、糜烂、溃疡、白血病细... 作者就沈阳军区总医院1953~1990年收治的白血病中104例剖检病例,对其胃肠道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损害进行探讨。104例中仅11例病程中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48例查便,仅6例有便的异常。其病理特点有出血、糜烂、溃疡、白血病细胞浸润及淤滞,其出血为点状或片状出血,出血区多半平坦、不规则,部分出血区隆起,部分有粘膜上皮脱落,表面有渗出,少数有坏死形成糜烂或溃疡,特点为多发性。病理特征和一般消化性溃疡病不同,白血病细胞浸润率以固有层高,而浸润程度以粘膜下层及血管周围为重。一般病例白血病细胞胃肠道浸润本身往往缺乏临床症状,胃肠道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因糜烂、溃疡、继发感染、出血等继发性病变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胃肠道损害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吉刚 陈幸华 +3 位作者 周凡 刘彦琴 白颖 刘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32-4234,共3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μmol/L DNR作用24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μmol/L DNR作用24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及48h时Jurkat细胞总蛋白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与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4h即观察到XIAP表达的上调,24h和48h尤为明显,但survivin表达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Jurkat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Jurkat细胞XIAP表达上调和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抗药性 骨髓基质细胞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