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O管理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曲虹 孟威宏 +1 位作者 周丽娟 梁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1期1931-1933,共3页
目的分析运用MBO管理法(目标管理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带教方法。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理学员96名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 目的分析运用MBO管理法(目标管理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带教方法。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理学员96名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按照传统带教方法,随机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观察组:采用MBO模式,根据神经外科特点、总目标和护理实习的大纲要求,结合学员的实际考核情况,制定针对个人的带教目标和培训内容,制定日、周计划。4周内每周都要达到预定的目标。4周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观察并比较两组理论、操作、健康教育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学员实行目标管理后,理论、操作、健康教育考评成绩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将MBO法运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学员带教中,对新护理学员和带教老师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强化了老师带教意识,促进了学员的自控管理能力,提高了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学员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胃管与鼻肠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联合应用的护理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晓红 刘丽颖 李媛媛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总结3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后,鼻胃管与鼻肠管联合应用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置管后两种管道护理措施,以及各种易出现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结果35例患者... 目的总结3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后,鼻胃管与鼻肠管联合应用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置管后两种管道护理措施,以及各种易出现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结果35例患者均置管顺利,得以早期行肠内营养。应激性溃疡出血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3~7d。结论根据昏迷患者病情特点优化置管程序,加强鼻肠管、鼻胃管及呼吸道、口腔护理,采取积极主动对应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 鼻肠管 联合应用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曲虹 王枫 +5 位作者 薛洪利 周丽娟 于春泳 陶英群 王丹玲 赵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能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9例采用"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术前疏导及... 目的探讨"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能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9例采用"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术前疏导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提供相关信息,完成术前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术中保持情绪稳定,术后病情动态观察,科学合理治疗,功能锻炼指导,强调术后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出院后定期复诊。结果 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骨孔技术 颅内窝肿瘤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附27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关长群 王仲秋 +2 位作者 李爱娟 郭平 刘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提高三叉神经瘤的CT、MRI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7例三叉神经瘤行CT及MRI检查。结果 :颅后窝型 12例 ,颅中窝型 6例 ,跨颅窝型 5例。位于颅中窝、颅后窝的肿瘤呈椭圆形 ;跨颅窝生长者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 目的 :提高三叉神经瘤的CT、MRI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7例三叉神经瘤行CT及MRI检查。结果 :颅后窝型 12例 ,颅中窝型 6例 ,跨颅窝型 5例。位于颅中窝、颅后窝的肿瘤呈椭圆形 ;跨颅窝生长者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CT扫描显示稍高密度区、混合密度区、囊性低密度区 ,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MRI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 ,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 ,有显著占位效应。结论 :CT、MRI定性诊断困难时 ,应结合临床三叉神经受损表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瘤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微创联合脊柱后正中切口切除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滕洪 王述民 +4 位作者 童向东 孔敏 张成作 梁勇 项良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65-766,共2页
关键词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 哑铃形 正中切口 椎管内生长 脊柱 微创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126例术后康复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石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 对126例听神经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采用药物及早期康复等各种手段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角膜保护、防治肺炎,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结果...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 对126例听神经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采用药物及早期康复等各种手段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角膜保护、防治肺炎,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1例因肺炎死亡,其余病例均获痊愈。结论 重视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治疗 听神经瘤 术后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技术平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关靖宇 张亚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45-84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技术 技术平台 外科领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效果对比 被引量:19
8
作者 陶英群 李智勇 +3 位作者 许峰 闻亮 张佑迁 蒋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37-39,4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一2013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对冲式颅脑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1例)首次手术采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B组... 目的探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一2013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对冲式颅脑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1例)首次手术采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B组(31例)采用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33例)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根据各组患者血肿及挫伤的具体情况,决定对侧血肿清除的时机(即刻或稍后),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7d对侧血肿厚度、Glasgow评分、中线位移程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3d三组患者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Glasgow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10.07±0.89)、(10.39±1.00)分]高于B组[(8.8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B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1.85±0.37)cm]及血肿厚度[(3.67±0.68)cm]最大,A组次之[(1.63±0.25)、(3.25±0.52)cm],A、B两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及血肿厚度均显著高于C组[(O.78±0.19)、(1.04±0.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原发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变化显著,对脑组织造成二次压迫,及早处理明显呈进展趋势的硬膜外血肿。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对冲式颅脑损伤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护理评估准确性的对策 被引量:18
9
作者 毕娜 宋利群 +3 位作者 黄津芳 刘玉莹 谭敬华 张莉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6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护理评估 准确性 对策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的做法及体会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世英 李敏 +2 位作者 陈春花 吴蓓君 王进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8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研究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的做法,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提高出院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方法对特需病房400例出院患者进行延续健康教育,并与前期400例未行延续健康教育的出院患者进行综合满意度对比。结果经过延续健康... 目的研究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的做法,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提高出院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方法对特需病房400例出院患者进行延续健康教育,并与前期400例未行延续健康教育的出院患者进行综合满意度对比。结果经过延续健康教育后,出院患者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延续健康教育与出院患者的综合满意度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以提高出院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健康教育 出院患者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患者3H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2 位作者 杨晓艳 张宇琼 吴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破裂动脉瘤后3H(hypertensiv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triple,3H)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Hunt-Hess I^III级并在发病后72 h...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破裂动脉瘤后3H(hypertensiv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triple,3H)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Hunt-Hess I^III级并在发病后72 h内进行GDC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63例。其中,13例(20.6%)发生血管痉挛。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对13例患者实施系统的3H治疗及护理。结果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致残3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3H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生命指标监测及加强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3H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理念在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陶英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0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膜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脑膜瘤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舒适护理模...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膜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脑膜瘤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焦虑标准分[(41.18±4.54)分]、抑郁标准分[(41.29±4.4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脑膜瘤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脑膜瘤 围术期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护理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高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PDCA护理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 目的:探讨PDCA护理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恶性、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占28.6%,骨髓抑制占7.2%,血液系统反应占14.3%,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57.1%、21.4%、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71.3±6.0)、(78.1±6.4)、(68.6±6.5)、(80.2±7.3)、(76.5±5.5)、(78.8±6.7)、(68.1±6.5)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等生存质量评分[(63.2±5.5)、(69.8±6.2)、(60.3±6.2)、(73.1±7.0)、(65.7±5.4)、(67.4±6.2)、(57.9±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PDCA程序护理,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放疗 替莫唑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英群 李智勇 +3 位作者 许峰 闻亮 张佑迁 蒋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意义,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患者27例.所有患...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意义,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为年龄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15例患者于受伤24~72 h后进行ICP监测,作为A组,平均时间(5.4±1.5)d.12例患者未进行ICP监测,作为B组.A组患者ICP监测持续升高>20 mm Hg(1 mm Hg=0.133 kPa),甚至>25 mm Hg,应用脱水药物控制不理想,且患者意识进行性下降、连续头部CT平扫提示脑内血肿增加或脑水肿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B组未应用ICP监测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比较AB两组的预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预后情况采用GCS评分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A组预后良好8例,中残4例,病死3例.B组预后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2例,病死5例.A组较B组预后良好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ICP检测可判断和预测病情变化、提高早期手术的机会,值得在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检测 高龄 对冲性额叶挫裂伤 脑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高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8期125-128,共4页
目的对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如体温、外周血象、脑脊... 目的对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如体温、外周血象、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60例患者中患者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患者体温由治疗前的(38.0±0.5)℃降至(3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WBC及脑脊液WBC各比例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治疗后CNS评分为(33.46±4.20)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7.40±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后患者满意率结果:非常满意45份,基本满意10份,未见不满意者。结论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可有效地治疗患者颅内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引流 灌注给药 腰大池引流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陶英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9期149-150,153,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入组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9.65±5.38)分和(52.44±5.46)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9.86±5.47)分和(52.50±5.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1.61±4.55)分和(42.45±4.42)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8.80±4.72)分和(50.62±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100.00%)和方式(100.00%)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小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呼唤对昏迷患者连续脑电图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曲虹 周丽娟 +4 位作者 梁英 赵丽萍 李晓红 王莹 张汝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9期1783-178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呼唤对昏迷患者脑电图的改善程度。方法将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呼唤式护理各40例,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亲情呼唤和音乐呼唤。应用美国Nicolet全数字化视频脑电图系统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 目的探讨早期呼唤对昏迷患者脑电图的改善程度。方法将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呼唤式护理各40例,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亲情呼唤和音乐呼唤。应用美国Nicolet全数字化视频脑电图系统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脑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呼唤式护理组患者较常规护理组患者脑电图改善明显(P<0.01)。结论早期呼唤式护理能促进昏迷患者的脑电图改善,对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唤式护理 昏迷患者 脑电图 意识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复杂血管畸形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曲虹 梁国标 +3 位作者 李志清 高旭 王丹玲 赵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53-2155,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化学栓塞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陶英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2期156-157,160,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上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探究并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上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护理风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术后护理并发症情况,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定工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数据。结果围术期间采取护理风险干预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20.7±7.8)分]及SDS[(21.5±5.9)分]评分较护理前SAS[(40.9±4.9)分]及SDS[(41.7±5.6)分]评分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护理措施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明显减少了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的监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虹 周丽娟 +4 位作者 梁国标 李志清 高旭 王丹玲 赵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监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伤后72 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非监护组和监护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非监护组采取常规治疗;监护组中...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监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伤后72 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非监护组和监护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非监护组采取常规治疗;监护组中伤后<24 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9.33 kPa)和B组(CPP<9.33 kPa),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MABP、PaO2、体温、PaCO2等)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伤后24 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为(8.33±1.08)kPa、血液PaO2为(7.88±2.78)kPa,明显低于A组的MABP(12.68±1.13)kPa和PaO2(12.22±2.33)kPa,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CP)为(4.04±0.12)kPa,较A组(2.55±0.09)kPa明显增高(P<0.05)。监护组与非监护组疗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动态CPP监护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灌注压 监测 护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