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涛 刘跃华 +5 位作者 尹佳 连石 李明 郑志忠 曾凡钦 张士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通过奥洛他定5 mg,每日2次口服,共2周,评价奥洛他定治疗中国人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目的:通过奥洛他定5 mg,每日2次口服,共2周,评价奥洛他定治疗中国人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取得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的患者174例,随机进入奥洛他定组86例,西替利嗪组88例。入组时以及各次随访时,评估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后,奥洛他定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640±0.274,西替利嗪组为0.603±0.289,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82)。奥洛他定组的总有效率为90.6%(n=85例,77/85)(95%CI:84.4%;96.8%),西替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80.0%(n=85例,68/85)(95%CI:71.5%;88.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率)奥洛他定组为38例(44.7%),与西替利嗪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洛他定治疗国人皮肤瘙痒症能够改善瘙痒症的症状,同时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症 皮肤 H1受体阻断剂 奥洛他定 西替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Bcl-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许静 林俊萍 +3 位作者 路平 张士发 梁再赋 顾绍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Bcl-2蛋白产物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10例SCC均表达Bcl-2蛋白,而且肿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强度与表皮Bcl-2蛋白表达强度及肿瘤B... 目的:研究Bcl-2蛋白产物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10例SCC均表达Bcl-2蛋白,而且肿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强度与表皮Bcl-2蛋白表达强度及肿瘤Broder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1和0.919,P分别<0.001)。结论:支持皮肤SCC起源于表皮,表明Bcl-2蛋白与皮肤SCC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治疗银屑病药物对PAF致皮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宝军 郑茂荣 周鼎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2-64,共3页
研究局部应用蒽林、地塞米松、氮芥对豚鼠皮肤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致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蒽林、地塞米松均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致皮肤炎症反应,以蒽林作用更强,氮芥则对皮肤炎症细胞浸润无抑制作用。提示,蒽林、... 研究局部应用蒽林、地塞米松、氮芥对豚鼠皮肤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致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蒽林、地塞米松均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致皮肤炎症反应,以蒽林作用更强,氮芥则对皮肤炎症细胞浸润无抑制作用。提示,蒽林、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可能是其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活化因子 皮肤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纤维脂肪瘤1例报告
4
作者 孙玉红 张士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8-,共1页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纤维脂肪瘤,该病十分罕见且外形奇特,经手术切除后治愈。
关键词 纤维脂肪瘤 先天性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L-10及IFNγ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宝军 王青 +2 位作者 刘超 赵凯 张士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为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23例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IL-10及IFNγ水平。结果表明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水平... 为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23例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IL-10及IFNγ水平。结果表明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产生IL-10及IFNγ水平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P>0.05)。IL-4在Ⅰ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4 IL-10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士发 梁再赋 +3 位作者 周丽娟 许静 冯永山 顾绍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T细胞亚群 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法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林俊萍 张士发 +4 位作者 王良明 梁再赋 岳辉 顾绍裘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2 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 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 CD45 RA、CD45 RO及 C...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2 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 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 CD45 RA、CD45 RO及 CD43阳性浸润细胞 ,阳性率分别为 (5 .8± 1.8) %、(86 .6± 12 .5 ) %及 (93.4±14.5 ) %。 2 2 / 2 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 CD43(+~ )。结论 :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 T细胞亚群为主 ,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 CD43分子 ,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 ICAM- 1结合 ,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CD45RA CD45RO CD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HLA-DR、LFA-1、ICAM-1、CD4和CD8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许静 狄正鸿 +2 位作者 郭英军 张士发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LFA-1+及ICAM-1+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LFA-1+、ICAM-1+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人白细胞DR抗原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分化群抗原4 分化群抗原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5RA及CD45RO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静 梁再赋 +2 位作者 张士发 狄正鸿 郭英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及其与M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结果(1)MF患者外周血CD3+、CD3+C...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及其与M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结果(1)MF患者外周血CD3+、CD3+CD8+细胞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MF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低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3)MF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CD3+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01)。(4)MF患者外周血CD45RA+细胞低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45RO+细胞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5)MF患者外周血CD45RO+/CD45RA+比值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6)MF患者外周血CD4+CD45RA+细胞低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7)MF患者外周血CD4+CD45RO+细胞及CD8+CD45RO+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均P<0.001)。(8)MF患者外周血CD4+CD45RO+/CD4+CD45RA+比值及CD8+CD45RO+/CD8+CD45RA+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1及P<0.001)。结论MF患者外周血中,不仅存在CD4+亚群失调和CD4+/CD8+比值降低,而且在CD4+和CD8+亚群中也存在CD45RA+、CD45RO+亚群失调和CD45RO+/CD45RA+比值升高,从而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MF的发病或病情加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CD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
10
作者 张士发 梁再赋 +3 位作者 许静 赵丽萍 王良明 顾绍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单个核细胞 HLA-DR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粘附分子与炎性细胞浸润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张士发 王良明 +5 位作者 梁再赋 许静 岳辉 林俊萍 顾绍裘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 :探讨银屑病炎性细胞浸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 1)及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euk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antigen- 1,L FA -... 目的 :探讨银屑病炎性细胞浸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 1)及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euk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antigen- 1,L FA - 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9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ICAM- 1,7例真皮内浸润炎性细胞表达 L FA - 1。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内炎性细胞的 ICAM- 1表达强度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 (r'S分别等于 0 .72 4和 0 .744 ,P均小于 0 .0 5 ) ,血管内皮上 ICAM- 1的表达强度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不相关 (r'S=0 .375 ,P >0 .0 5 ) ,炎性细胞上 L FA - 1表达强度与炎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r'S=0 .713,P <0 .0 5 )。结论 :ICAM- 1与 L FA- 1相互作用 ,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炎性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皮损c-erbB-1及c-erbB-2原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刘宝军 张海涛 +2 位作者 李素琴 陈伟 李润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用抗c-erbB-1(EGFR)及c-erbB-2(Neu蛋白)原癌基因表达蛋白单抗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20例银屑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结果表明:(1)在正常人皮肤表皮中,EGFR基因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基底细胞层... 用抗c-erbB-1(EGFR)及c-erbB-2(Neu蛋白)原癌基因表达蛋白单抗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20例银屑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结果表明:(1)在正常人皮肤表皮中,EGFR基因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基底细胞层,Neu蛋白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棘层上部及颗粒细胞层。(2)银屑病活动性皮损表皮棘层及颗粒层EGFR表达增强,而Neu蛋白表达减弱。银屑病皮损表皮两种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对皮损形成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癣 c-erbB-1 C-ERBB-2 癌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的研究
13
作者 许静 张士发 +1 位作者 梁再赋 顾绍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0,62,共3页
目的:探讨CD28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MF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28分子。结果:MF病人外周血CD28+淋巴细胞为(25.06±5.89)%,... 目的:探讨CD28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MF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28分子。结果:MF病人外周血CD28+淋巴细胞为(25.06±5.89)%,低于正常对照组(70.62±7.8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D28+淋巴细胞数与MF临床分期呈显著直线负相关(r=-0.785,P<0.05);MF病人外周血CD—CD28+淋巴细胞为(5.85±0.52)%,低于对照组(13.26±4.6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D8+—CD28+淋巴细胞与MF的临床分期呈显著直线负相关(r=-0.939,P<0.001)。结论:MF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流式细胞术 CD28分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FA-1及ICAM-1分子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许静 梁再赋 +1 位作者 张士发 顾绍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对10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进行检... 目的:研究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对10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MF患者外周血LFA-1+单个核细胞为(79.31±6.99)%,高于正常对照的(68.03±8.62)%,差异非常显著(P<0.01);患者外周血ICAM-1+单个核细胞为(46.16±3.23)%,高于正常对照的(31.69±11.56)%,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MF患者体内粘附机制存在异常,与其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流式细胞术 LFA-1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
15
作者 高奎斌 刘继峰 +4 位作者 王雅坤 宋芳吉 陈洪铎 赵雨杰 张士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及其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及 1 6例正常对照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人皮肤...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及其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及 1 6例正常对照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人皮肤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无表达 ;银屑病皮损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高表达。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TNFα受体的异常上调表达可能是造成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并发单心室1例
16
作者 王静 牛军 +2 位作者 王艳红 李树良 张士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576,共1页
患者男,34岁。因双侧耳郭、双手及双足出现白色结节伴破溃7年,于2015年7月来我科就诊。7年前患者双侧耳郭出现数个淡红色小结节,针头至花生米大,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此后类似皮疹渐多,并波及双侧手指及双侧足跟,多发结节渐渐由淡红色... 患者男,34岁。因双侧耳郭、双手及双足出现白色结节伴破溃7年,于2015年7月来我科就诊。7年前患者双侧耳郭出现数个淡红色小结节,针头至花生米大,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此后类似皮疹渐多,并波及双侧手指及双侧足跟,多发结节渐渐由淡红色变为白色或黄白色,部分皮肤破溃流出白垩样物质。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畏寒、体重下降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单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和分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莉丽 张士发 +3 位作者 宋丽新 王良民 赵丽萍 刘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分泌型TNF-Α 外周血单核细胞 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患者 细胞合成 LPS sTNF-α 膜结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激光治疗机及临床应用小结
18
作者 嘉颖(摘)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33-33,共1页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试制成多种运用激光器。我院制成一台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将该激光器的器械构造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用该机治疗的100例常见病作了小结,认为效果较为满意。
关键词 激光治疗机 临床应用 CO2 二氧化碳 临床治疗 构造特点 激光器 常见病 制成 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激光对霉菌作用的初步探讨
19
作者 嘉颖(摘)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43-43,共1页
CO2激光对不少皮肤病有较好的效果,扩束照射具明显的止痒作用,作者用CO2激光治疗浅部霉菌病,并对某些霉菌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实验性观察。本文分成实验部份和临床治疗部份,实验性部份包括材料和方法的介绍及实验结果报导,临床治疗部... CO2激光对不少皮肤病有较好的效果,扩束照射具明显的止痒作用,作者用CO2激光治疗浅部霉菌病,并对某些霉菌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实验性观察。本文分成实验部份和临床治疗部份,实验性部份包括材料和方法的介绍及实验结果报导,临床治疗部份包括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本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激光对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大脑状癣菌有一时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霉菌病 二氧化碳激光 激光治疗 临床治疗 实验性 治疗结果 实验证明 抑制作用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一例头部疣状痣不伤毛囊的体会
20
作者 鲁直(摘)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25-26,共2页
我们用二氧化碳激光,功率50瓦,聚焦治疗泛发疣状痣一例。
关键词 激光治疗 毛囊 头部 二氧化碳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