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RG2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国强 刘新平 +6 位作者 王立峰 张文红 张健 李开宗 窦科峰 张雪峰 药立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探讨NDRG2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用RT PCR获取NDRG2基因。测序判断正确后 ,将其克隆入含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 EGFP中 ,并转染NDRG2表达阴性的HepG2细胞。用光镜观察转染细胞的形态变化 ... 目的 :探讨NDRG2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用RT PCR获取NDRG2基因。测序判断正确后 ,将其克隆入含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 EGFP中 ,并转染NDRG2表达阴性的HepG2细胞。用光镜观察转染细胞的形态变化 ;荧光显微镜观察NDRG2蛋白的定位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 ;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获得了NDRG2基因 ,成功地构建了 pIRES2 EGFP NDRG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 ,细胞生长受抑 ,结构破坏并死亡。荧光显微镜观察到NDRG2在胞质中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G1期阻滞和凋亡峰 ,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 :NDRG2基因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RG2 HEPG2 GFP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2、VEGF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成 高广荣 +4 位作者 李达 吕晨光 蒋会勇 李瑾 张雪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探讨PAR-2、VEGF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PAR-2、VEGF和CD34的表达,并分析PAR-2与VEGF、CD34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42例(52.5%)PAR-... 目的:探讨PAR-2、VEGF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PAR-2、VEGF和CD34的表达,并分析PAR-2与VEGF、CD34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42例(52.5%)PAR-2表达阳性,52例(65.0%)VEGF表达阳性,51例(63.8%)CD34表达阳性;PAR-2蛋白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而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中;PAR-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远隔转移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AR-2的表达与VEGF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AR-2可能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酶激活受体-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结直肠重复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迟源 郭一君 +1 位作者 孙巍 卢再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结直肠重复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CT检查的17例中15例诊断为结直肠重复癌,2例直肠及横结肠重复癌患者分别漏诊直肠癌及横结肠癌。行肠镜检查的16例中12例... 目的:探讨CT对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结直肠重复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CT检查的17例中15例诊断为结直肠重复癌,2例直肠及横结肠重复癌患者分别漏诊直肠癌及横结肠癌。行肠镜检查的16例中12例肠镜抵达回盲部,11例术前准确诊断,1例患者其中1处病变术前病理为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患者因远端病变造成肠腔狭窄未抵达回盲部,近端肠道病变未发现,其中包括1例CT漏诊横结肠癌。结论:在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中,C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认真把握结直肠癌的影像学特征,培养医生对于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意识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低温对失血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峰 张成 +6 位作者 高广荣 蒋会勇 吕晨光 张宝磊 谢名双 张智丽 余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环境低温对失血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巴马香猪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室温(22℃)休克组、低温(-10℃)休克组和保温休克组(室温下观察,并维持肺动脉温度为38.5~39.5℃),每组8只。休克组动物放血... 目的探讨环境低温对失血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巴马香猪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室温(22℃)休克组、低温(-10℃)休克组和保温休克组(室温下观察,并维持肺动脉温度为38.5~39.5℃),每组8只。休克组动物放血(40%血容量)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建模前(0min)至建模后4h内不同时间点实验猪的核心体温(肺动脉温度、直肠温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血红蛋白(Hb)、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计算氧摄取率(O2ER)、氧供指数(DO2I)和氧耗指数(VO2I)。结果保温休克组实验期间共有4只动物死亡,其余3组动物均存活(P<0.05)。与保温休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室温休克组、低温休克组核心体温明显下降(P<0.05),从休克后120min开始低温休克组核心体温下降更明显,与室温休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休克组和低温休克组在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及预后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保温休克组的心率及氧耗指数明显高于低温休克组和室温休克组(P<0.05),其余指标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环境下失血性休克猪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并未出现恶化趋势,麻醉引起的诱导性低温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温度 血液动力学现象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时经门静脉营养对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雪峰 陈宪英 +4 位作者 蒋会勇 金红旭 吴国强 宗修锟 景在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后不同途径静脉营养对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 )、门静脉营养组 (Ⅰ组 ,n =10 )、中心静脉营养组 (Ⅱ组 ,n =10 ) ,行部分肝切除后给予胃肠外营养(PN) 6天 ,分别测定周...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后不同途径静脉营养对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 )、门静脉营养组 (Ⅰ组 ,n =10 )、中心静脉营养组 (Ⅱ组 ,n =10 ) ,行部分肝切除后给予胃肠外营养(PN) 6天 ,分别测定周围静脉和门静脉的胰岛素、高血糖素及血糖。 结果 :Ⅰ组、Ⅱ组周围静脉和门静脉的胰岛素均升高 ,但Ⅱ组门静脉胰岛素升高更明显 (P <0 .0 1) ;经门静脉营养组门静脉高血糖素明显升高 (P <0 .0 1) ;Ⅰ组与对照组比胰岛素与高血糖素比值 (I ∶G)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Ⅱ组I ∶G明显降低 ,Ⅱ组血糖明显升高。 结论 :肝再生时 ,经门静脉营养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改变有利于肝再生和减轻肝脂肪变及淤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经门静脉营养 胰岛素 高血糖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明 赵凤华 +3 位作者 满建英 杨鸿雁 殷辛贞 赵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通过对54例高龄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认为掌握高龄急胆症的特殊性、重视连续性的观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观察的重点包括病情、药物不良反应、伴发疾病、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反应等。
关键词 高龄 急腹症 患者 临床观察 病情 临床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 重要环节 特殊性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联合根治结直肠重复癌1例
7
作者 张雪峰 金红旭 +2 位作者 吴国强 李瑾 宗修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05-905,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联合根治 重复癌 结直肠 LAPAROSCOPIC 腹腔镜联合手术 手术中 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大容量组织微阵列的制作方法
8
作者 蒋会勇 赵彤 张雪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8-819,共2页
传统的制作绀织微阵列方法是将待检的组织排列于同一受体蜡块内,因蜡块大小有限,所能排列组织芯的数目有限;正常在l张组织芯片上做200~400个点,如果增加点数,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 病理学诊断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探讨
9
作者 张雪峰 宗修锟 +1 位作者 曲化远 陈源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报告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者197例,术后持续性发热达2周以上者34例,占17.3%。其中由各种并发症引起发热者25例,占73.5%,不明原因发热者9例,占26.5%,为脾切除者的4.6%。25例中出现33例次并发症,以膈下及胸腔积... 本文报告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者197例,术后持续性发热达2周以上者34例,占17.3%。其中由各种并发症引起发热者25例,占73.5%,不明原因发热者9例,占26.5%,为脾切除者的4.6%。25例中出现33例次并发症,以膈下及胸腔积液最多,占57.6%(19例次)。各种感染次之,占33.3%(11例次),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最少,占9.1%(3例次)。不明原因的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有关(P<0.01),而发热原因明确者主要由并发症引起,与肝功能分级无关。发热与术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术后持续性发热主要由各种并发症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 高血压 脾切除术 发热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