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劲松 王辉山 +2 位作者 韩宏光 尹宗涛 李新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685-687,共3页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 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 %.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根据主动脉瓣脱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劲松 尹宗涛 +4 位作者 王辉山 韩宏光 李新民 宋恒昌 刘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对20例重度AS患者因瓣膜置换术后出现LCOS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IABP置...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对20例重度AS患者因瓣膜置换术后出现LCOS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IABP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尿量变化及多巴胺用量情况.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尿量明显增加(P〈0.01),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LCOS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外科手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主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围术期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朝晖 孙久华 +5 位作者 王虹 王丽慧 王玉虹 刘彤 刘洁 李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围术期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韩劲松 尹宗涛 +5 位作者 王辉山 韩宏光 祝岩 宋恒昌 金岩 陈朝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64-466,476,共4页
目的 评价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应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60例.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应用的... 目的 评价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应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60例.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应用的手术方法:人工腱索23例、后瓣叶楔形切除34例、Sliding技术2例、前叶三角形切除11例、瓣叶折叠5例、单纯人工瓣环植入13例.住院时间(14±3)d.并发症情况: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均存活.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症状,NYHA心功能正常.复查超声指标(术前比术后)左房内径[(46.5±7.5)mm比(40.6±5.4)mm,P<O.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5±1.6)mm比(48.6±1.2)mm,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4.4±7.2)mm比(29.9±7.6)mm,P<0.01]和肺动脉收缩压[(42.8±8.5)mm Hg比(34.6±7.9)mm Hg,P<0.01]均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53.8士6.4)%比(59.9±7.3)%,P<0.01]和心输出量[(4.8±1.3) ml/min比(5.7±1.5)ml/min,P<0.01]显著升高;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39.7±7.8)%比(3.8±6.5)%,P<0.01];跨瓣压差均<3 mm Hg.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法处理瓣叶和瓣下结构和正确的瓣环植入技术,应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 生理环 马鞍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朝晖 王虹 +3 位作者 孙久华 毕娜 刘英楠 尚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5期43-44,共2页
对 2 6 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 (房缺 )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 41.6 %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占5 1.2 %、房颤 2 4%、室性早搏 16 .8%、窦性心动过速 7.2 %、室颤 0 .8%。发生时间多在术后 2~ 7h。是否发生心律... 对 2 6 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 (房缺 )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 41.6 %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占5 1.2 %、房颤 2 4%、室性早搏 16 .8%、窦性心动过速 7.2 %、室颤 0 .8%。发生时间多在术后 2~ 7h。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与患者的年龄、心胸比值 (C/ T)、房缺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等密切相关。连续监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针对上述发生因素进行预防 ,及时正确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收到良好效果。因此 ,护士应熟悉疾病的特点 ,掌握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吸人性损伤 呼吸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浓度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殊 张建 +4 位作者 徐银丽 吴海波 金岩 薛晓东 王辉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检测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的OPCABG手术病例,仅纳入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检测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的OPCABG手术病例,仅纳入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共154例.收集围术期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OPCABG-PoA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吸烟、总胆固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术前血清Apelin值与OPCABG-PoAF具有相关性,其中总胆固醇(B=0.874,Wald=8.506,P=0.004,OR=2.396,95%CI 1.332~4.310)、左室舒张末期容积(B=0.017,Wald=6.305,P=0.012,OR=1.018,95%CI1.004~1.031)和术前血清Apelin值(B=0.000,Wald=4.107,P=0.043,OR=1.000,95%CI 0.999~1.000)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pelin值降低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Apelin值检测对OPCABG-PoAF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东升 柳云恩 +1 位作者 赵科研 侯明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5-877,共3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是21世纪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正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1]。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展的基础,与心力衰竭的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是心力衰竭临床结局的重要决定因素。近...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是21世纪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正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1]。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展的基础,与心力衰竭的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是心力衰竭临床结局的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延缓或减慢心室重构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半乳糖凝集素3 心室重构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3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红岩 韩劲松 +1 位作者 王辉山 尹宗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 总结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305例,男性167例,女性138例,年龄43~78(50.28±10.50)岁,术前超声心... 目的 总结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305例,男性167例,女性138例,年龄43~78(50.28±10.50)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返流量中度136例、中-重度108例、重度61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根据二尖瓣病变Carpentier功能分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8例、三尖瓣成形术156例、Ⅲ型迷宫术18例.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返流程度.结果 全组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5例(4.92%),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9.84%),延迟性心脏压塞1例(0.03%),永久起搏器植入1例(0.03%).术后随访272例,随访率89.2%(272/305),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随访期间,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270例均存活.1例患者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复发于术后36个月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于术后45个月行二尖瓣置换术.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心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7.21±8.65)mm比(45.68±7.24)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8.08±6.25)mm比(62.30±6.56)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5.16±6.37)mm比(40.24±5.12)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0.64±0.05比0.52±0.07,P<0.05).结论 根据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Carpentier分型,合理应用相应的成形方法,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手术技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劲松 王辉山 +3 位作者 汪曾炜 尹宗涛 韩宏光 陈朝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 目的 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 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 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劲松 尹宗涛 +4 位作者 王辉山 韩宏光 李新民 宋恒昌 刘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总结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经验及早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在58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中使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45~78(55.4... 目的 总结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经验及早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在58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中使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45~78(55.4±7.6)岁.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体外循环下进行,均采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加固,共行单纯瓣环置入10例、人工腱索移植28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矩形切除3例、后叶矩形切除12例、后叶矩形切除+Sliding 5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5±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8)min.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住院时间平均(14±2)d.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术后随访56例,随访率96.55%(56/58),随访时间1~2年.56例中,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塞,余55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随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直径明显减小(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明显减小(P<0.01),左室收缩末直径明显减小(P<0.05),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明显减小(P<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P<0.01),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二尖瓣无明显反流35例,微量反流20例.结论 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应用于二尖瓣成形术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马鞍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效民 顾雁 尤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9期67-68,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11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资料,结合护士CR IES疼痛评价方法和家长疼痛问卷调查,正确评估患儿疼痛,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创造好的休养环境,用药物及安抚法、注意力转移和催眠术减少患...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11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资料,结合护士CR IES疼痛评价方法和家长疼痛问卷调查,正确评估患儿疼痛,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创造好的休养环境,用药物及安抚法、注意力转移和催眠术减少患儿疼痛,为小儿术后顺利康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心病术后 疼痛评估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房肌Cx43和Cx40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劲松 历志 +2 位作者 王辉山 尹宗涛 薛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和缝隙连接蛋白40(Cx40)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或对照组,n=5):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和缝隙连接蛋白40(Cx40)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或对照组,n=5):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给予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min;早期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5):行IPC处理后,余处理同I/R组;延迟IPC组(L-IPC组,n=5):在IPC处理24h后,余处理同I/R组;早期远程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5):给予RIPC后,余处理同I/R组;延迟RIPC组(L-RIPC组,n=5):RIPC处理24h后,余处理同I/R组.测量心房组织Cx40、Cx43的mRNA表达,Cx40、Cx43蛋白表达,以及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x40、Cx43的分布.结果 I/R组Cx43和Cx40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布无规律且侧面分布相对增加.而各种IPC方式(IPC、L-IPC、RIPC、L-RIPC)在I/R后,心房Cx43和Cx40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其分布多于心肌细胞闰盘处,仅少量分布于心肌细胞侧面.结论 IPC能维持I/R后心房肌Cx43和Cx40的较高表达,并维持其空间分布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缝隙连接蛋白 心房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体温监护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丽芳 王效民 王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6期54-55,共2页
总结122例心内直视术后婴幼儿的体温监护体会,提出应针对婴幼儿体温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使其体温维持在有利康复的水平。同时总结了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儿体温变化的特点。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后 体温变化 监护 婴幼儿 低心排综合征 康复 体会 水平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eNOS的MSCs对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科研 郭晓东 +4 位作者 李红岩 佟昌慈 张玉彪 王辉山 侯明晓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 观察过表达eNOS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构建过表达eNOS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左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吻合法建立模型36只,分3组,即Shunt组、MSCs组和MSCs+eNOS组,每组12... 目的 观察过表达eNOS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构建过表达eNOS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左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吻合法建立模型36只,分3组,即Shunt组、MSCs组和MSCs+eNOS组,每组12只;正常大鼠12只为Control组.由中心静脉注入细胞,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肌质量变化及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测定肺组织表达eNOS的变化.结果 细胞移植2周后肺组织中有eNOS表达;转染eNOS组表达eNOS mRNA和蛋白明显增加.MSCs组右心室收缩压较分流组下降[(31.9±2.4)mm Hg比(35.6±3.9)mm Hg],MSCs+eNOS组下降更明显[(28.2±2.8)mm Hg比(35.6±3.9)mm Hg](P〈0.05).右心室肥厚指数分流组下降0.3411±0.0314,MSCs组下降0.3095±0.023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s+eNOS组下降0.2868±0.0167,与MSCs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MSC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小动脉中层变薄,而MSCs+eNOS组最明显.结论 MSCs可定植于肺组织并表达eNOS;MSCs移植对高血流量的肺动脉高压发挥治疗作用,联合转染eNOS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性 动物模型 肺动脉高压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止痛方案对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患者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毕娜 姚梅芳 +2 位作者 黄津芳 蔡小红 王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芬太尼经静脉自控止痛(PCA)对二尖瓣置换术(MVR)术后患者应激状态的缓解作用。方法60名MVR 患者随机分为 2组,CAT组为常规止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吗啡 0.10~0.20 mg/kg静脉注射;PCA组为... 目的 探讨芬太尼经静脉自控止痛(PCA)对二尖瓣置换术(MVR)术后患者应激状态的缓解作用。方法60名MVR 患者随机分为 2组,CAT组为常规止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吗啡 0.10~0.20 mg/kg静脉注射;PCA组为术后使用 PCA给药装置持续输入芬太尼 50 μg/ml,持续背景输入速度 25 μg/h,单次给药剂量 25 μg,锁定时间 15 min。术后 48 h内观察止痛效果,术前 24 h、术后 24h,48 h测定血糖水平和尿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PCA组术后止痛效果明显好于 CAT组,术后 24 h血糖水平 CAT组明显高于PCA组(P<0.05),术后24 h,24~48 h CAT组尿NA水平均明显高于PCA组(P<0.05)。结论 芬太尼经静脉PCA用于MVR术后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术后应激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止痛 术后应激反应 止痛方法 PCA MVR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毕娜 孙久华 +2 位作者 蔡晓宏 陈朝晖 谭丽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1.0%[1].主动脉弓的某个部位离断或闭锁引起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之间血流中断.我院1993年1月至2001年3月在心内直视下对8例IAA患者实施左...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1.0%[1].主动脉弓的某个部位离断或闭锁引起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之间血流中断.我院1993年1月至2001年3月在心内直视下对8例IAA患者实施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吻合手术,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患者 术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并存心内畸形患儿一期修复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月华 周黎黎 方敏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39-40,共2页
总结了经胸骨正中切口和降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弓下缘端侧吻合术一期修复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43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除手术死亡1例外,42例随访3个月至5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吻合口无明显再缩窄发生。提出术前完善... 总结了经胸骨正中切口和降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弓下缘端侧吻合术一期修复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43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除手术死亡1例外,42例随访3个月至5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吻合口无明显再缩窄发生。提出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前准备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注意保障护理安全是其护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中断 心内畸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右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辉山 汪曾炜 +5 位作者 朱洪玉 姜辉 陶登顺 王镇龙 孙承函 张铁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应用连续心排血量测定的方法,观察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右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178例,均为2~3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心功能Ⅱ级72例,Ⅲ级84例,Ⅳ级22例.左心室射血分... 目的应用连续心排血量测定的方法,观察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右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178例,均为2~3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心功能Ⅱ级72例,Ⅲ级84例,Ⅳ级2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82,平均搭桥数3.3根.所有病人均行Swan-Ganz漂浮导管,用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容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饱和度(SvO2),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收缩末容量(RVESV),右室舒张末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容量指数(RVESVI),右室舒张末容量指数(RVEDVI).设定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准备搬动心脏前(T1),吻合前降支前(T2),吻合回旋支或对角支前(T3),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前(T4),心脏回位后,关胸前(T5).结果 4例死亡,其中2例为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术后3天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7天死于严重呼吸衰竭,1例于术后4天死于急性肺栓塞.与T1相比,T2时,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3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SvO2明显降低,CI,SVI,RVEF明显下降,SVRI明显增加;T4时,HR,RAP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5时未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在进行纯缘支吻合时,右心功能有所下降,主要是CI及RVEF有明显的变化,而在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对右心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因此,在OPCABG中监护右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右心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路移植术 右心室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云 刘宇 +2 位作者 高妍 姜辉 王辉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1-4月间8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65.27±8.41)岁,体重(61.22±9.7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1-4月间8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65.27±8.41)岁,体重(61.22±9.74)kg,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液血栓弹力图进行分析,记录R时间、K时间、d角、NA值、INH。及INHAA等指标变化。结果手术前后R时间、K时间、a角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MA值显著降低(56.6±12.1比60.8±9.7),INHADP(61.2±17.7比30.7±12.4)及IN—HAA(31.6±13.9比16.9±9.8)显著增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造成患者血小板损伤,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云 刘宇 +1 位作者 吴海波 王辉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必要性.方法 2015年2~3月40例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自体血回输)和对照组,收集围术期输血及肝肾功能等临床资料,确定自体血回输在OPCAB术中是否必须应用.结...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必要性.方法 2015年2~3月40例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自体血回输)和对照组,收集围术期输血及肝肾功能等临床资料,确定自体血回输在OPCAB术中是否必须应用.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输血,自体血回输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红细胞压积(35.93±3.68比32.29±4.67),同时引起术后早期肝功能指标升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血回输可以显著提高术后早期的红细胞压积,但对围术期输血影响有限,并且可能造成术后肝功能损伤,因此并非全部患者术中均需应用自体血回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液回输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