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马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4-799,共6页
历经多年发展,机械通气的理论和技术均已取得长足进步,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大,有创机械通气则在病情危重、痰液引流不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气道疾病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 历经多年发展,机械通气的理论和技术均已取得长足进步,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大,有创机械通气则在病情危重、痰液引流不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气道疾病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呼吸衰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故本文主要围绕这两种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讨论。COPD所致呼吸衰竭以Ⅱ型呼衰为主,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均可出现,机械通气是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支气管哮喘重度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是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急症,机械通气的首要目标是使患者达到充足的氧合及通气,最大程度减少过度充气。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能够配合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可取得良好疗效,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实施,但对于严密观察下仍未在短期内获得缓解的患者,则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气道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寒区作训官兵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亮 赵海涛 +5 位作者 孙丽 张志远 张俊丽 杨慧英 刘岩 马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了解东北寒区作训官兵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护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沈阳军区部分入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度新兵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对疑诊哮喘的官兵行肺功能检查进行确诊。第一轮调查在新... 目的了解东北寒区作训官兵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护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沈阳军区部分入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度新兵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对疑诊哮喘的官兵行肺功能检查进行确诊。第一轮调查在新兵入伍集训时进行,第二轮调查在入选新兵入伍2年的冬训后进行,第三轮调查在入选士兵退伍前进行。结果在第一轮调查中,新入伍官兵的哮喘患病率为3.55‰,第二轮发现可疑患病人员1067人,第三轮确诊26人,发病率为1.73‰。哮喘官兵首次发作症状最常见的是咳嗽(88.5%)和喘息(56.3%)。哮喘官兵发作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76.9%)和接触冷空气(65.4%),哮喘好发时间为凌晨(30.8%)和清晨(23.1%)。26例哮喘患者中有19例(73.1%)发生在冬季,10例(38.5%)发生在春季,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劳累、个人过敏史、接触冷空气、慢性支气管炎、吸烟、训练中吸入弹药气味和情绪不良等均能增加哮喘的发病率。结论劳累对官兵哮喘发病率的影响最大,个人过敏史、接触冷空气、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吸入弹药气味、情绪等是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发病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时不同黏稠度模拟痰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俊丽 卜金龙 +1 位作者 孙文武 柴若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黏稠度模拟痰液的流动状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1只巴马小猪,将配制的相当于Ⅰ度、Ⅱ度、Ⅲ度黏度模拟痰液经气管镜导管注射至段支气管。将猪翻转180°后,观察模拟痰液向气管流动的速度,观察1min,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黏稠度模拟痰液的流动状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1只巴马小猪,将配制的相当于Ⅰ度、Ⅱ度、Ⅲ度黏度模拟痰液经气管镜导管注射至段支气管。将猪翻转180°后,观察模拟痰液向气管流动的速度,观察1min,然后向段支气管注入2mL生理盐水进行湿化,10s后将猪翻转180°,观察痰液向气管流动的速度,流至隆突时停止。结果Ⅲ度痰液黏附于支气管壁不流动;Ⅱ度痰液集中于段支气管开口,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不流动;Ⅰ度痰液流动速度2mm/min。Ⅲ度痰液用生理盐水湿化后,痰液的流动速度为120mm/min,15s流至隆突。结论机械通气条件下,Ⅲ度和Ⅱ度痰液几乎不流动,Ⅰ度痰液流动缓慢,应注意加强气道湿化。气道内注射生理盐水湿化后,翻转180°体位后吸痰应在15s内进行,以避免痰液流向对侧肺导致感染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痰液 黏稠度 体位 流变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素(Rhamnetin)对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安罗替尼(Anlotinib)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秦萌萌 马德宾 +2 位作者 李昕玲 冯帆 张志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3-219,共7页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从鼠李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作用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确定鼠李素是否具有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亚型)、以及H460(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细胞肺癌亚型)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皮下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以及H460经由肝门静脉接种进入肝脏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肝脏转移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在肝脏形成肿瘤的影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确定肝脏肿瘤病灶所占肝脏面积的比例。在肿瘤组织中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确定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安罗替尼具有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明确的杀伤作用,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发挥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鼠李素 安罗替尼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类毒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诱导肺耐药蛋白表达和抗肿瘤药物耐受 被引量:2
5
作者 车向前 马菲菲 +1 位作者 张云 林育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189,共5页
苯胺类毒物(aniline poison)是一类常用化工原料和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或饮水污染进入体内后能够干扰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endocrinium)稳态,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最终导致细胞DNA突变增加癌变或畸变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苯胺类毒... 苯胺类毒物(aniline poison)是一类常用化工原料和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或饮水污染进入体内后能够干扰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endocrinium)稳态,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最终导致细胞DNA突变增加癌变或畸变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苯胺类毒物还有可能影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选取代表性的三个苯胺类毒物:对苯二胺(p-phenylene diamine,p-PDA)、间苯二胺(m-phenylene diamine,m-PDA)、邻苯二胺(o-phenylene diamine,o-PDA),考察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诱导肺耐药蛋白(human 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表达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培养NSCLC细胞系A549,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对苯二胺(p-phenylene diamine,p-PDA)、间苯二胺(m-phenylene diamine,m-PDA)、邻苯二胺(o-phenylene diamine,o-PDA)处理细胞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LRP的mRNA表达;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olt,WB)检测LRP的蛋白表达;进一步使用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A549细胞中AHR的表达,确定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LRP的诱导作用是否依赖于AhR;在此基础上,使用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预处理A549细胞后,再分别使用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吉西他滨(Gemcitabine)处理A549细胞,利用MTT实验检测上述抗肿瘤药物对A549细胞存活的抑制率(inhibitory rate,IR),并计算药物作用的半数抑制率(IC50值)。q PCR实验与WB实验结果显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刺激A549细胞能够剂量依赖地诱导LRP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干扰AhR表达后,该三种苯胺类毒物不能诱导LRP的mRNA与蛋白表达。MTT实验结果表明,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能够下调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吉非替尼作用于A549细胞的IC50值从(1.20±0.25)μmol/L上调为(5.67±0.44)μmol/L、(6.07±0.30)μmol/L与(7.51±0.28)μmol/L,其耐药指数(resistance folds)分别为4.73、5.06与6.26;吉西他滨作用于A549细胞的IC_(50)值从(0.44±0.10)μmol/L上调至(1.55±0.25)μmol/L、(1.88±0.19)μmol/L与(2.33±0.40)μmol/L,其耐药指数分别为3.52、4.27与5.30。3种代表性苯胺类毒物能够在肺癌细胞中通过AhR诱导LRP表达,并且能够引起A549对抗肿瘤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苯胺类毒物 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腺病毒载体过表达Meis 1基因能够上调化疗药对NSCLC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娜 马德宾 +1 位作者 高蕊 刘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25-29,43,共6页
新型肿瘤抑制基因Meis 1(Myeloid 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最近被证实可能具有肿瘤增殖抑制活性,是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的潜在指示分子,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尚需深入分析。考察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Meis 1蛋白对抗肿瘤药物杀伤N... 新型肿瘤抑制基因Meis 1(Myeloid 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最近被证实可能具有肿瘤增殖抑制活性,是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的潜在指示分子,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尚需深入分析。考察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Meis 1蛋白对抗肿瘤药物杀伤NSCLC细胞的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A549感染Meis 1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后,使用MTT、和软琼脂成集落实验验证其对NSC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别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抗肿瘤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紫杉醇(Paclitaxel)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处理A549、Calu3、H460以及H358细胞,检测其抑制率,计算IC_(50)值。最后,利用耐药细胞系A549/ADR检测Meis 1逆转NSCLC化疗药多药耐药的作用。MTT和软琼脂成集落实验结果显示,Meis 1过表达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与锚定非依赖性生长。抑制率实验显示Meis 1过表达能够上调抗肿瘤药物对NSCLC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下调其IC_(50)值。此外,Meis 1还具有逆转NSCLC细胞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作用。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MEIS1蛋白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型的作用,具有逆转肺癌细胞MD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耐药 MEIS 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iR-17的腺病毒载体抑制肺癌细胞系增殖
7
作者 刘佳 刘欣 林育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141-145,共5页
miR-17是肺癌的新型调节因子,有可能在肺癌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但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构建miR-17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miR-17对A549细胞体外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利用miR-17的腺病毒载体(Ad-miR-17)在A54... miR-17是肺癌的新型调节因子,有可能在肺癌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但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构建miR-17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miR-17对A549细胞体外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利用miR-17的腺病毒载体(Ad-miR-17)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miR-17后,使用MTT实验检测miR-17对NSCLC细胞系A549增殖作用的影响;软琼脂成集落实验检测miR-17对A549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的作用,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作用(in vitro invasion/in vitro migration);在此基础上共转染miR-17的inhibitor确定miR-17作用的特异性。结果表明,miR-17能够显著下调A549细胞的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体外侵袭/转移作用;共转染miR-17的inhibitor能够阻断miR-17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iR-17 增殖 锚定非依赖性生长 转移和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