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实验犬外科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贺
王承利
王洋
-
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科
-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5-17,共3页
-
文摘
目的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实验犬外科手术,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3只,雌雄不限。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吗啡10 mg,进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氯胺酮50 mg,静脉注射丙泊酚首次剂量5 mg/kg体重,维持剂量1 mg/kg。结果丙泊酚复合麻醉,平均麻醉起效时间40 s,首次剂量平均维持17.3min,重复给药平均维持13.6 min,无死亡。丙泊酚有较强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恢复快速平稳,而且无副作用。结论丙泊酚复合麻醉适合于犬的外科手术实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关键词
丙泊酚
氯胺酮
复合麻醉
外科手术
犬
-
Keywords
Propofol
Ketamine
Combined anesthetic
Surgery
Dog
-
分类号
R-33
[医药卫生]
-
-
题名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贺
王承利
王洋
-
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科
-
出处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7期59-62,共4页
-
基金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06MB053)
-
文摘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将已知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使其得以表达的技术。此技术将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统一起来,标志着基因工程已由离体操作发展到离体与载体相结合的新阶段。目前,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反转录病毒感染法、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和精子载体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转基因动物技术主要应用在人类疾病模型、生物反应器、异体器官移植和改良动物品种与性状等方面。同时转基因动物技术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和安全性问题,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疾病模型
生物反应器
异种移植
-
Keywords
transgenic animal
disease model
bioreactor
xenotransplantation
-
分类号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
题名蚓激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王承利
张贺
王洋
孙建广
-
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科
海军
-
出处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90,共5页
-
基金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项目(06MB053)
-
文摘
蚓激酶作为中药地龙(即蚯蚓)的主要抗凝、溶栓成分,经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具有良好的纤溶、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流变等药理作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蚓激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较显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论文综述了蚓激酶的分离纯化、理化及酶学特性、纤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蚓激酶
纤溶酶
酶学特性
临床应用
-
Keywords
lumbrokinase
fibrinolysin
enzymological characteristis
clinical application
-
分类号
S858.94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中的应用
被引量:9
- 4
-
-
作者
王洋
王承利
张贺
-
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科
-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38-40,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头巴马小型猪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监测。结果麻醉20例,无麻醉意外情况或死亡,成功率100%。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型猪实验,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异氟醚
吸入麻醉
-
Keywords
Bama minipigs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
-
题名犬体外循环模型建立及麻醉处理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贺
王承利
王洋
张仁腾
-
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科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44-47,共4页
-
文摘
目的建立CPB实验动物模型,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探索肺功能保护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法 20只实验犬全部用于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丙泊酚复合麻醉后,开胸;全血肝素化后,连接体外循环管道开始体外循环,微量泵入丙泊酚50~150μg/(kg·min)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CPB前即刻(T2)、降温至32.0℃(T3)、阻断主动脉前即刻(T4)、阻断主动脉后2min(T5)、开始复温即刻(T6)、停CPB即刻(T7)及停CPB后15min(T8)9个时间结点的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鼻咽温度均低于T0及T2(P<0.05);T1、T2及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T0(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低于T2(P<0.05);T4的HR明显低于T0及T2(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成败与手术技术和麻醉管理密切相关。
-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模型
动物
麻醉
丙泊酚
犬
-
Keywords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Model
animal
Anaesthetizing
Propofol
Dog
-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