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气造影--一种肝门部胆管癌ERCP检查治疗的新方法(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麻树人 张宁 +5 位作者 杨卓 赵云峰 赵志峰 高飞 宫照洁 杨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肝门部胆管癌(HCC)造影的新方法。方法选择CT、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术(MRCP)诊断明确的HCC患者36例,随机分为注气造影组和碘造影剂组,每组18例。两组均正常插入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在透视观察下,利用导...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肝门部胆管癌(HCC)造影的新方法。方法选择CT、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术(MRCP)诊断明确的HCC患者36例,随机分为注气造影组和碘造影剂组,每组18例。两组均正常插入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在透视观察下,利用导丝技术经乳头插管成功后,顺导丝送导管入左(或右)肝内胆管,行造影观察。碘造影剂组按常规注入35%安碘醇,调整导丝至左(或右)肝内胆管主干,置入7Fr或8.5Fr一体式塑料内支架,抽出造影剂后释放支架;注气造影组注入空气,透视下观察,调整导丝至左(或右)肝内胆管主干,置入7Fr或8.5Fr塑料内支架,抽出注入气体后释放支架。重新插管至另一侧肝内胆管,分别注入碘造影剂或空气透视观察后置入8.5Fr塑料内支架。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黄疸消退、发热、腹痛等情况。结果36例HCC患者行内镜逆行胆总管胰腺造影术(ERCP)塑料内支架置入术均一次成功。碘造影剂组中6例术后出现发热,其中3例黄疸未消退患者再次行ERCP,调整支架引流位置,引流出脓性胆汁后体温降至正常、黄疸消退,另3例发热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黄疸消退。注气造影组中未出现术后发热和化脓性胆管炎病例,黄疸消退理想。结论经十二指肠镜注气造影并支架引流治疗HCC更加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镜检查 注气造影术 胆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去甲肾上腺素、靛胭脂混合溶液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高飞 麻树人 +6 位作者 张宁 宫照杰 孙亚男 杨卓 赵志峰 赵云峰 韩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时应用玻璃酸钠、去甲肾上腺素、靛胭脂混合溶液黏膜下注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收治的16例经电子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癌前病变...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时应用玻璃酸钠、去甲肾上腺素、靛胭脂混合溶液黏膜下注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收治的16例经电子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和黏膜下肿物的病例。注射溶液包括0.2%靛胭脂10ml、去甲肾上腺素10mg、玻璃酸钠20mg和生理盐水200ml。于病变处黏膜下注射混合溶液形成液体垫后,利用海博刀行ESD。记录注射溶液用量、切割满意度、剥离成功率、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随访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有无复发。结果本组患者切除标本最长径0.84.5cm,平均2.2cm;ESD操作时间45240min,平均95.4min;黏膜下注射总量平均为102.4ml。剥离成功率87.5%。切割满意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孔,仅2例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术中发生较难控制的出血,经热活检钳止血后出血停止。所有病例创面喷洒磷酸铝凝胶,部分创面利用金属夹缝闭。ES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d。结论黏膜下注射玻璃酸钠、去甲肾上腺素和靛胭脂混合液行ESD的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玻璃酸钠 去甲肾上腺素 靛蓝二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志明 徐凤玲 +7 位作者 赵志峰 麻树人 杨卓 张宁 韩笑 艾美娜 孙亚男 张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1-993,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内镜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经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8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经超声内镜检查评估,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8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内镜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经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8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经超声内镜检查评估,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8例Brunner腺瘤包括结节型16例,蚓型1例,盘型1例,均经内镜下切除,治疗成功率100%,术中创面渗血2例,均经内镜下热凝止血成功,无穿孔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均提示Brunner腺瘤,超声内镜诊断实质型12例,囊实混合型3例,多囊分隔型3例。随访时间12~45(25.6±10.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内镜检查是有效的Brunner腺瘤术前诊断方法,Brunner腺瘤的内镜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BRUNNER腺瘤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志峰 麻树人 +7 位作者 张宁 杨卓 赵云峰 高飞 韩笑 高峰 宫照洁 杨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特点与策略。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急诊救治的10岁以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数据。结果32例患儿治疗均取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其...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特点与策略。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急诊救治的10岁以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数据。结果32例患儿治疗均取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其中2~4岁小儿病例数占53.1%(17/32)。取出异物及相应患儿例数分别为:5角硬币7例,1元硬币10例,项链坠4例,戒指4例,钢钉1例,口腔科根管治疗针1例,桂圆核1例,铁拉锁头1例,铜钱币1例,鱼刺1例,指甲刀配件1例。32例患儿中应用水合氯醛灌肠法镇静麻醉10例,应用安定镇静1例。食管异物嵌顿18例,包括食管第一狭窄处5例,第二狭窄处7例,第三狭窄处6例;胃内异物14例。在患者配合良好的情况下,内镜下取出异物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2~5min;胃内异物取出因受食物干扰,所需时间达8min。结论急诊内镜是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安全、可靠。简单麻醉和特殊技巧的应用是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异物 胃肠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迎春 麻树人 +6 位作者 杨琳 孙亚男 施阳 张莉 丁晓红 石戈 田浩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患者23例,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管及胰管支架,再应用尼龙绳将肿物完... 目的评价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患者23例,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管及胰管支架,再应用尼龙绳将肿物完全套扎。内镜定期随访观察肿物有无复发。结果 23例患者胆胰管支架放置及尼龙绳套扎均一次成功,2周内复查内镜肿物均完全脱落;术后并发胆管炎1例(4.3%),胰腺炎2例(8.7%),无出血、穿孔及死亡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2例腺瘤局部复发。结论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瘤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尼龙绳套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志峰 张宁 +4 位作者 麻树人 杨卓 宫照杰 孙亚男 张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内镜下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行内镜治疗的9例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超声内镜和术前...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内镜下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行内镜治疗的9例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超声内镜和术前病理诊断并行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内镜下切除,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并随访。结果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45~78(59.6±11.5)岁。病变均位于降部,大小1.8~2.5(2.03±o.24)cm.9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成功率100%。术前及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样变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4例;局灶癌变未侵及黏膜肌层1例。癌变患者行PET-CT检查未见异常核素浓聚。术中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平均随访观察6~58(25.6±16.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腺瘤 绒毛状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治疗Roux-en-Y术后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新方法——经腹壁小肠造瘘逆行进镜ERC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卓 麻树人 +7 位作者 程广明 刘国平 李顺明 韩磊 赵志锋 赵云峰 高飞 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无法经口完成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时经腹壁入路小肠造瘘ERC的价值。方法 2例胆管癌根治术后再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因无功能空肠襻迂曲、过长,无法完成经口ERC,先行腹壁切开找到输入襻小肠造...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无法经口完成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时经腹壁入路小肠造瘘ERC的价值。方法 2例胆管癌根治术后再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因无功能空肠襻迂曲、过长,无法完成经口ERC,先行腹壁切开找到输入襻小肠造瘘,自瘘口送入胃镜,沿无功能空肠襻逆行进镜找到胆肠吻合口,行ERC并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结果行腹壁切开并成功于无功能空肠襻小肠造瘘,经造瘘口沿空肠襻逆行进镜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可见大量脓性黏液,遂扩张吻合口行ERC,并于扩张的肝内胆管主要分支内置入支架,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胆管癌根治、Roux-en-Y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罹患胆管疾病无法经口完成ERC时,经腹壁入路小肠造瘘逆行进镜行诊断及治疗性ERC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肠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炎合并感染性假性囊肿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的治疗(附18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峰 麻树人 +4 位作者 张宁 杨卓 韩笑 高峰 宫照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感染性假性囊肿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18例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CT诊断...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感染性假性囊肿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18例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CT诊断。常规性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鼻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ENPPD),选择性应用胰管取石、探条及球囊导管狭窄扩张等手段进行治疗。治疗后复查ERCP、CT并行鼻胰引流管造影。结果治疗过程中应用胰管取石术6例,胰管狭窄扩张9例,胰管内支架置放8例。1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引流出大量脓性胰液。感染症状于治疗48h后明显缓解,1周内得到控制。治疗后假性囊肿消失16例,明显缩小2例,胰腺功能均明显恢复。结论内镜在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十二指肠乳头内镜引流术安全、创伤小、费用低、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峰 张迎春 +7 位作者 杨卓 张宁 赵志峰 高飞 赵云峰 刘宝军 麻树人 李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高龄(≥75岁)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拟行ERCP治疗的75岁以上胆囊炎患者。本次急性发作时间为1~5 d,均经影像学(包括腹部超声、CT及磁共振)确诊为急性...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高龄(≥75岁)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拟行ERCP治疗的75岁以上胆囊炎患者。本次急性发作时间为1~5 d,均经影像学(包括腹部超声、CT及磁共振)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所有手术患者均给予留置鼻-胆囊引流(ENGBD),术后观察腹部体征、体温、C反应蛋白(CRP),腹部影像学及记录胆囊引流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共有24名患者,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75~88岁,平均(81.0±3.2)岁接受ERCP检查,其中术前诊断18例为结石性胆囊炎(75.0%),6例为非结石性胆囊炎(25%),13例(54.2%)合并胆总管结石。所有患者均成功留置鼻胆引流管,21例(87.5%)于术后腹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CRP于术后6 d内均降至正常。2例(8.3%)术后出现高淀粉酶,3 d后降至正常。无ERCP相关穿孔、出血、术后胰腺炎、死亡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12个月,23例(95.8%)症状长期缓解,1例因症状反复出现行腹腔镜手术。结论对于无法行急诊手术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行ERCP留置鼻-胆囊引流管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囊炎 急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麻树人 赵志峰 +5 位作者 张宁 杨卓 赵云峰 张迎春 韩笑 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内镜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26例患者均通过CT、MRI、超声等检查手段诊断,均采用内镜取石方法治疗。结...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内镜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26例患者均通过CT、MRI、超声等检查手段诊断,均采用内镜取石方法治疗。结果26例患者内镜诊断为Ⅰ型23例,Ⅱ型2例,Ⅲ型1例。21例内镜治疗成功,5例经内镜引流术后择期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为0%。合并胆道结石患者8例,伴有胆囊多发结石7例。9例应用鼻胆囊引流,16例应用鼻胆管引流,13例应用胆道内支架引流。内镜取石术后24h患者腹痛缓解有效率为83.3%(15/18),完全缓解率66.7%(12/18),内镜引流术后患者黄疸和发热体征均明显改善,术后至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内镜治疗并发症。结论对Ⅰ、Ⅱ型Mirizzi综合征患者,内镜取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Ⅱ和Ⅲ型Mirizzi综合征患者,内镜胆管引流术对于缓解梗阻性黄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内窥镜检查 胆囊结石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ehendra取架器在胆、胰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迎春 麻树人 +8 位作者 张宁 杨卓 高飞 赵志峰 高峰 宫照杰 孙亚男 金晓龙 田浩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Soehendra取架器在胆、胰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镜科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均经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后发现胆管或胰管狭窄,首先常规采用扩张探条扩张,如扩张探... 目的探讨Soehendra取架器在胆、胰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镜科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均经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后发现胆管或胰管狭窄,首先常规采用扩张探条扩张,如扩张探条不能通过狭窄段,则使用Soehendra取架器进行扩张。结果共有554例患者经造影后诊断为胆管或胰管狭窄,48例(8.7%)因扩张探条扩张失败改用Soehendra取架器扩张狭窄段。ERCP造影考虑胆总管狭窄8例,肝总管狭窄6例,肝门部狭窄5例,胰头颈部狭窄18例,胰体狭窄4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金属支架堵塞3例。治疗过程中均使用Soehendra取架器扩张胆、胰管狭窄段,再通堵塞的金属支架,成功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Soehendra取架器扩张胆、胰管狭窄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ehendra取架器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胆胰疾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技巧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卓 麻树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通过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涵盖诊断和治疗两方面多种手段的一个代名词,国外已将其称之为"ERCP相关手技(ERCP re-lated operation)"。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类癌内镜治疗27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志峰 李金平 +5 位作者 张宁 麻树人 杨卓 宫照杰 杨林 胡馨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超声内镜(EUS)诊断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EUS结果高度怀疑直肠类癌且病变〈1.0cm的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后明确病变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完整后于病变切除...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超声内镜(EUS)诊断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EUS结果高度怀疑直肠类癌且病变〈1.0cm的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后明确病变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完整后于病变切除创面边缘取材4~6块同时送检。术后病理评价EUS诊断准确率,分析病变侵袭性状况,以及内镜完整切除率。随访观察每半年1次,复查肠镜及肝脏超声。结果共纳入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27例,均为采用EUS筛查高度怀疑类癌且具有内镜切除指征的患者。内镜切除均取得成功,病理证实类癌符合率92.6%(25/27),1例考虑为间质瘤,1例考虑为颗粒细胞瘤。25例类癌患者随访观察33.7±12.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 EUS在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在评价内镜切除指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治疗1.0cm以下直肠类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瘤 腔内超声检查 直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空肠襻内镜处理胆肠吻合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平 程广明 +1 位作者 麻树人 朱闻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总结经空肠襻内镜处理胆肠吻合后胆道并发症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05年12月-2011年7月9例(共12次)以输胆空肠襻为入路,通过内镜处理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2/12);... 目的总结经空肠襻内镜处理胆肠吻合后胆道并发症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05年12月-2011年7月9例(共12次)以输胆空肠襻为入路,通过内镜处理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2/12);术中见吻合口狭窄发生率88.9%(8/9);术后胆管炎缓解及无发作者7例,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者6例;胆结石取净率100%(3/3);放置胆道金属支架2例,塑料支架5例,鼻胆管2例;术后肠瘘1例,肝脓肿1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经空肠襻内镜处理胆肠吻合后胆道并发症是一项切实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 内窥镜 胆管肠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胃底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笑 赵志峰 匡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超声内镜诊断与分型的方法。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贲门胃底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患者102例,均经内镜或外科治疗获得确切病理结果,其中行内镜下微创剥离...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超声内镜诊断与分型的方法。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贲门胃底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患者102例,均经内镜或外科治疗获得确切病理结果,其中行内镜下微创剥离切除83例,外科手术切除19例。对所有病例的超声内镜及术后完整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39例,女63例,年龄56.2±12.0(25-85)岁。病变大小3.72±2.18(0.4-10.4)cm。术前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81例,间质瘤21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5例平滑肌瘤术前误诊为间质瘤,误诊率为4.9%(5/102)。平滑肌瘤患者中孤立结节型29例,蚓型21例,多结节型36例。结论超声内镜是贲门胃底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安全有效的诊断和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胃底部 固有肌层起源肿物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80岁以上胆胰疾病患者的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麻树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53-1254,共2页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80岁)患者日益增多,根据高龄患者胆胰疾病的特点,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为治疗高龄患者胆胰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高龄胆胰疾病患者行治疗性ERCP,除了术前积极评估和紧急治疗内、外科合并症外...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80岁)患者日益增多,根据高龄患者胆胰疾病的特点,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为治疗高龄患者胆胰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高龄胆胰疾病患者行治疗性ERCP,除了术前积极评估和紧急治疗内、外科合并症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治疗方案。治疗性ERCP的应用为高龄胰胆疾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使复杂的手术简单化,具有应用安全、方便灵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老年人 80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的内镜治疗
17
作者 麻树人 赵志峰 +6 位作者 张宁 赵云峰 杨卓 高峰 韩笑 宫照杰 杨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患者的内镜治疗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03年6月-2008年12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临床均为梗阻性黄疸入... 目的探讨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患者的内镜治疗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2003年6月-2008年12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临床均为梗阻性黄疸入院,并在内镜治疗中明确诊断为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部分病例CT诊断提示乳头嵌顿性结石。内镜取石治疗主要采用还纳法和非还纳法,不能还纳的结石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辅助插管和取石,结石常在乳头括约肌切开后自行脱出。结果90例患者中50、70、80岁以上患者的百分比分别是44.4%(40/90)、18.9%(17/90)、8.9%(8/90),内镜取石治疗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还纳取石17例,非还纳取石73例。非还纳法患者先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其中弓形刀切开36例,针状刀切开23例,两刀联合应用14例。术后鼻胆管引流59例,胆道内支架引流8例,应用胰管内支架12例。结论乳头嵌顿性胆源性结石的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无法还纳的嵌顿性结石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治疗的关键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窥镜检查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亚男 刘俊丽 +6 位作者 林一帆 杨卓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雷春红 盛天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26-262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抗感染、抑酸、抑酶和补液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抗感染、抑酸、抑酶和补液治疗基础上及针刺及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死亡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主排便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值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恢复正常值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的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外科手术率与死亡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的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好,且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 胆总管结石 ERCP术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