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被引量:110
1
作者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2,共6页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了膜部和肌部VSD的诊断,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可预测的情况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金岩 朱鲜阳 张玉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分析 75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资料 ,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 75例住院患者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并发率、临床特点、心内膜受累、血培养和治疗情况。结果 :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主动脉瓣受累的... 目的 :分析 75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资料 ,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 75例住院患者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并发率、临床特点、心内膜受累、血培养和治疗情况。结果 :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主动脉瓣受累的发生率最高 ;②手术证实心内膜可有多个瓣膜及多种病变的损坏 ;③本组中尿检查改变、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率下降 ,可能是抗生素广泛应用的结果 ;④ 75例患者中手术治疗 45例 ,治愈 44例 ,死亡 1例 ,其余内科治愈 13例 ,因动脉栓塞或心功能恶化而出院 14例 ,死亡 3例。结论 :①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 ,结合临床心功能的状况 ,早期手术根治 ,是减少IE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②赘生物侵犯主动脉瓣的机率高于二尖瓣 ,多起病急 ,短期进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 ,唯有尽早行瓣膜替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3 位作者 张端珍 崔春生 张坡 魏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2-322,共1页
主动脉缩窄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在国内率先使用主动脉覆膜支架治愈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病例报告 血管扩张 血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被引量:174
4
作者 朱鲜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共7页
房间隔缺损(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多见于成人女性。绝大多数ASD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准确测量缺损的位置和大小。本文系统介绍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封堵器选择与并发症防... 房间隔缺损(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多见于成人女性。绝大多数ASD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准确测量缺损的位置和大小。本文系统介绍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封堵器选择与并发症防治。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多孔型,房间隔膨出瘤型及边缘不好等特殊情况下ASD的处理均进行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03
5
作者 张玉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随着国产器材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能治愈。本文系统介绍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弹簧圈和封堵伞的操作方法与...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随着国产器材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能治愈。本文系统介绍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弹簧圈和封堵伞的操作方法与并发症防治,特别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外科手术后再通等各种不同类型PDA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7 位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金岩 全薇 盛晓棠 王琦光 魏明 崔春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评估膜部室间隔缺损 (室缺 )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患者均有运动后心悸气短 ,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分裂。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 17例 ,左心房增大 8... 目的 评估膜部室间隔缺损 (室缺 )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患者均有运动后心悸气短 ,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分裂。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 17例 ,左心房增大 8例。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膜部室缺。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 3~ 10 (4 .9± 1.8)mm ,室缺上缘距主动脉瓣下缘 1~ 5 (2 .3± 0 .9)mm ,3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 ,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和 1例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 ,通过室缺建立轨道 ,82例采用膜部室缺封堵器 6~ 14型号封堵 ,7例选用PDA蘑菇伞封堵 ,合并PDA者先行室缺封堵而后堵闭PDA。结果  88例介入治疗成功 ,6 7例即刻无分流 ,2 1例有少量分流 ,1例室缺术后封堵器脱落 ,经导管取出后行外科手术修复室缺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 1~ 15个月无异常表现。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有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 ,膜部室缺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部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秀敏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玉威 金岩 邓东安 侯传举 全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方法 全组 5 1例 ,肺动脉收缩压 (84 .7± 13.5 ) (70~ 137)mmHg ,肺动脉平均压 (6 5 .0± 11.5 ) (4 2~ 97)mmHg ,PDA最窄处直径 (7.0±...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方法 全组 5 1例 ,肺动脉收缩压 (84 .7± 13.5 ) (70~ 137)mmHg ,肺动脉平均压 (6 5 .0± 11.5 ) (4 2~ 97)mmHg ,PDA最窄处直径 (7.0± 2 .4 ) (3~ 15 )mm。封堵成功后监测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结果 除 1例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能封堵外 ,其他 5 0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 (4 6 .1± 14 .9) (2 4~ 10 9)mmHg ,肺动脉平均压降至 (31.3± 11.6 ) (14~ 6 9)mmHg。术后 10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30例 (6 0 % )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2 0例 (4 0 % )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 2 4h及 1个月后仅 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6个月后未见残余分流、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PDA 合并症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腱索断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3 位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杨军 李春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寻二尖瓣腱索断裂(RM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0例RM-CT,寻找CDE特征和规律性,7例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表现对所有RMCT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R... 目的:探寻二尖瓣腱索断裂(RM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0例RM-CT,寻找CDE特征和规律性,7例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表现对所有RMCT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RMCT的CDE特征和规律性: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显示断裂的二尖瓣腱索呈"梿枷样"改变,称2DE"梿枷征"。②M型超声显示二尖瓣曲线附加线性回声。③合并二尖瓣脱垂患者,M型超声同时显示脱垂的二尖瓣叶呈"吊床样"改变,2DE于收缩期显示脱垂的二尖瓣叶凸向左心房内。④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在二尖瓣口可记录到收缩期湍流频谱。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收缩期显示过二尖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⑥RMCT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部分断裂明显多于完全断裂。结论:RMCT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CDE对RMCT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需与二尖瓣脱垂和二尖瓣赘生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心脏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尖瓣血流速度图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丹丹 侯颖 +5 位作者 侯传举 袁丽君 刘禧 尚福军 庚靖淞 段云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对比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三尖瓣反流速度诊断肺动脉高压2种方法,评价应用三尖瓣血流速度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收... 目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对比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三尖瓣反流速度诊断肺动脉高压2种方法,评价应用三尖瓣血流速度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以及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并拟行封堵术的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患者80例。经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峰值。结果以导管测量的MPAP≥25 mm Hg为诊断标准,使用三尖瓣反流估算的PASP>30 mm Hg诊断肺动脉高压时,假阳性率为62.96%、假阴性率为0。使用三尖瓣反流速度诊断肺动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分别以320 cm/s和340 cm/s为诊断界值时,假阳性率分别为14.81%和7.41%,假阴性率为15.91%和20.45%。结论对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并根据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直接诊断肺动脉高压可有效克服估算法存在较高假阳性率的问题,更适合基于MPAP为标准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脏导管插入术 肺楔压 肺动脉 血压测定 血流速度 三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8kg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琦光 朱鲜阳 +7 位作者 张端珍 崔春生 陈火元 韩秀敏 张坡 侯传举 盛晓棠 顾俊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8妇小儿动脉导管末闭(PDA)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3年8月确诊为PDA的102例体质量均≤8kg患儿,通过经皮封堵术介入治疗,6min后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h、1、3、6个月行... 目的探讨体质量≤8妇小儿动脉导管末闭(PDA)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3年8月确诊为PDA的102例体质量均≤8kg患儿,通过经皮封堵术介入治疗,6min后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h、1、3、6个月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儿中漏斗型58例,管型39例,窗型1例,不规则型4例,PDA肺动脉端最窄处直径为2~10[nin,平均(4.8±1.6)mm,选择Amplatzer公司生产的蘑菇伞型封堵器25例,新型ADO—II封堵器5例,Plug1例.国产蘑菇伞型PDA封堵器69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所选择蘑菇伞型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16mm。术前肺动脉平均压≥25mmHg者87例,其中43例≥50mmHg,封堵后10min测量肺动脉平均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符合动力型肺动脉高压。102例患儿均治疗成功,成功率100%。结论低体质量PDA患儿由于自身特点有其特殊性,介入治疗存有一定风险,如果术前准备充份,术中操作谨慎、细致,封堵器选择适当,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婴幼儿 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引下多发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东安 侯传举 +1 位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79-380,共2页
目的:本文报告1998年10月~2005年3月应用超声导引介入治疗11例多发性ASD体会。方法: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4~60(26.1±4.2)岁。11例中8例2处缺损,2例3处缺损,1例4处缺损。2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1例合并心房纤颤和心包积液。使用... 目的:本文报告1998年10月~2005年3月应用超声导引介入治疗11例多发性ASD体会。方法: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4~60(26.1±4.2)岁。11例中8例2处缺损,2例3处缺损,1例4处缺损。2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1例合并心房纤颤和心包积液。使用仪器日本东芝6000型和美国惠普1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和食道超声(TEE),探头频率为2.5MHz和5MHz。术前用体表超声TTE诊断,必要时配合TEE诊断,术中均用TEE配合,术后第2天及随诊均应用TTE。TTE常选择切面为胸骨旁、心尖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剑突下两房心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TEE常选择切面为房间隔长轴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及四腔心切面。结果:应用TEE和TTE选择11例多发性ASD介入治疗,其中9例应用一个闭合器功闭合,闭合器型号12~40mm,2例应用两个闭合器闭合缺损,2例超声证实术后残余分流。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多发性ASD介入治疗,必用TEE监测,确定ASD数目、直径和间距,尽量用1个闭合器闭合多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成形术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端珍 朱鲜阳 +3 位作者 崔春生 韩秀敏 王琦光 张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V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共对44例2~35个月的重度PVS患儿进行PBPV治疗,并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2个月,n=18)、幼儿一组(12~23个月,n=1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V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共对44例2~35个月的重度PVS患儿进行PBPV治疗,并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2个月,n=18)、幼儿一组(12~23个月,n=13)、幼儿二组(24~35个月,n=13)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PBPV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实施PBPV,术后右心室压力和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显著下降,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3例(29.5%),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11.4%)。婴儿组术前右心室收缩后和术后右心室收缩后、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与幼儿一组、二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显示,患儿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基本保持稳定,仅1例患儿再次升高。结论 PBPV治疗重度婴幼儿PVS安全可靠,能有效解除肺动脉瓣狭窄。与幼儿一组、二组比较,婴儿PBPV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瓣膜成形术 婴儿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东安 朱鲜阳 +1 位作者 侯传举 韩秀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本文报告1998年10月-2006年11月13例多发性ASD介入治疗体会。方法13例中男3例,女10例。年龄4~60岁,平均(26.1±4.2)岁。13例中9例2处缺损,3例3处缺损,1例4处缺损。合并房间隔膨出瘤2例,1例合并心房纤颤和心包积液。结... 目的本文报告1998年10月-2006年11月13例多发性ASD介入治疗体会。方法13例中男3例,女10例。年龄4~60岁,平均(26.1±4.2)岁。13例中9例2处缺损,3例3处缺损,1例4处缺损。合并房间隔膨出瘤2例,1例合并心房纤颤和心包积液。结果13例中11例应用一个闭合器功闭合,闭合器型号12~40mm,2例应用两个闭合器闭合缺损,型号均为18/8mm,2例术后残余分流。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多发性ASD介入治疗,必用TEE监测,确定ASD数目、直径和间距,尽量用1个闭合器闭合多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心脏黏液瘤及肺动脉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岩 王辉山 +2 位作者 邓东安 侯传举 于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黏液瘤的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以及肺动脉压的价值。方法采集132例(男47例,女8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临床症状、术中所见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症状:心慌、气短84例(...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黏液瘤的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以及肺动脉压的价值。方法采集132例(男47例,女8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临床症状、术中所见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症状:心慌、气短84例(63.64%),栓塞12例(9.09%),晕厥11例(8.33%),发热5例(3.79%),贫血2例(1.52%),胸腔积液2例(1.52%),心房颤动9例(6.82%),肾炎3例(2.27%)。②术中所见:左心房黏液瘤121例(91.67%),右心房黏液瘤11例(8.33%)。起源于房间隔左心房面81例(61.36%),左心房后壁19例(14.39%),左心房顶部16例(12.12%),靠近二尖瓣环5例(3.79%);起源于房间隔右心房面5例(3.79%),下腔静脉开口附近5例(3.79%),冠状静脉窦内1例(0.76%)。本组中2例复发。③根据是否有肺动脉压力增高将121例左心房黏液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源于左心房顶部者瘤蒂明显长(P<0.05),伴有肺动脉压力增高的例数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其他黏液瘤(P<0.05),该黏液瘤质量也明显大于其他黏液瘤(P<0.01)。结论黏液瘤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与肺动脉压有一定关系,超声心动图应作为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3 位作者 盛晓棠 庚靖淞 朱鲜阳 韩秀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方法选择老年PDA患者2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流束血流信号估测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对比判断其准确性;连续波多普勒测量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峰值...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方法选择老年PDA患者2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流束血流信号估测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对比判断其准确性;连续波多普勒测量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峰值,与心导管对比判断其准确性。结果 M型超声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100%)、左心室(88.0%)内径不同程度增大,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增大。所有患者CDFI均显示过动脉导管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呈正相关(r=0.71,P<0.01);连续波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与心导管呈正相关(r=0.63,P<0.01)。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占88.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占80.0%、三尖瓣关闭不全占60.0%、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占28.0%。老年PDA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明显增多,占60.0%。女性(96.0%)明显多于男性(4.0%)。结论老年PDA患者的CDE特征明显,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术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三尖瓣 肺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霞 朱鲜阳 +5 位作者 王琦光 张端珍 盛晓棠 崔春生 张玉威 全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年龄≥40岁)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的改变。方法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的305例ASD患者,每例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均常规行12导联ECG各1次,其中19例术前有各种心律失常行24 h动... 目的探讨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年龄≥40岁)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的改变。方法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的305例ASD患者,每例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均常规行12导联ECG各1次,其中19例术前有各种心律失常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介入封堵前后ECG变化。结果封堵术后QRS电轴由术前(79.1±36.1)°转变为(76.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正常心电图比例增加,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右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厚例数虽然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窦性心动过缓例数显著增加(P<0.01),但年龄、缺损直径和封堵器大小与心率≥60次/min的非窦性心动过缓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房颤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年龄、缺损直径和封堵器大小与非心房颤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心律失常封堵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老年ASD患者封堵治疗后短期内即可使与右心容量负荷有关的部分心电图指标有所改善,封堵治疗术后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对于已经形成的持续心律失常短期内不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单心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3 位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杨军 李春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寻孤立性单心房(IS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0例ISA,寻找ISA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14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27例ISA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寻孤立性单心房(IS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0例ISA,寻找ISA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14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27例ISA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0.0%,另外3例误诊为部分房室隔缺损。ISA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右心室内径增大,左心室流出道变窄延长。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回声全部失落,收缩期二、三尖瓣关闭,正常心内“十字交叉”图像消失,呈“倒T形”改变。胸骨旁二尖瓣水平心室短轴切面显示二尖瓣前叶呈“断桥样”改变。②M型超声显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左室流出道内径变窄,二尖瓣前叶呈双曲线回声。③连续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均大于30mmHg。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收缩期显示过二、三尖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于舒张期显示过肺动脉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结论:ISA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CDE对I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需要与部分房室隔缺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造影定位法制作比格犬卵圆孔未闭模型
18
作者 王琦光 朱鲜阳 +3 位作者 孙仕怀 盛晓棠 黄曜 张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制作比格犬卵圆孔未闭(PFO)模型的介入造影定位穿刺方法。方法15只健康比格犬通过介入造影定位法制作PFO模型。全身麻醉下穿刺右股静脉,在右前斜30°X线投照角度下,于上腔静脉边推对比剂边回撤导管至有房底部...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制作比格犬卵圆孔未闭(PFO)模型的介入造影定位穿刺方法。方法15只健康比格犬通过介入造影定位法制作PFO模型。全身麻醉下穿刺右股静脉,在右前斜30°X线投照角度下,于上腔静脉边推对比剂边回撤导管至有房底部作造影,结合改良右心房造影穿刺(Inoue法)定位法作房间隔穿刺,用14F扩张鞘管扩张房间隔,制作犬PFO模型。结果与犬房间隔穿刺相关生理与解剖:静息心率快,左右心房内径小,伴有奇静脉开放,下腔静脉在右心房开15位置高,下腔静脉长轴与其入右心房口处均有明显成角,且与房间隔平面成角大。15只比格犬右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14只犬房间隔穿刺成功,且均制成PFO模型,1只犬穿破心包放弃进一步操作,成功率为93.3%(14/15);PFO模型制成后即刻超声测量显示,PFO大小为2.5~4.1(3.2±0.7)mm。结论介入造影定位法制作比格犬PFO模型,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穿刺术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价值
19
作者 侯传举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端珍 王琦光 邓东安 韩秀敏 盛晓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老年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SD患者64例,封堵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ASD位置,测量ASD大小和残余边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过房间隔分流束血流信号和过心脏瓣膜反流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老年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SD患者64例,封堵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ASD位置,测量ASD大小和残余边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过房间隔分流束血流信号和过心脏瓣膜反流束血流信号,连续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合并心房颤动和多发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筛选ASD封堵术适应证。ASD封堵术中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监视封堵器位置,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视有无过房间隔残余分流。ASD封堵术后应用CDE判断疗效。结果 64例老年ASD患者实施ASD封堵术全部获得成功,ASD封堵术后CDE判断疗效满意。结论 CDE在老年ASD封堵术中有重要价值。ASD封堵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ASD位置、大小和残余边缘,连续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合并心房颤动和多发ASD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筛选老年ASD封堵术适应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房间隔缺损 心房颤动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波多普勒与心电图对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程度的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巍 高健 +5 位作者 于飞 李剑白 王阳 肖莉 杨洋 侯传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376,382,共4页
目的对于儿童肺动脉狭窄(PS)程度的准确评估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探讨应用无创连续波多普勒(CW)和心电图(ECG)分别估测儿童PS程度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PS患儿。... 目的对于儿童肺动脉狭窄(PS)程度的准确评估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探讨应用无创连续波多普勒(CW)和心电图(ECG)分别估测儿童PS程度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PS患儿。通过CW测量跨肺动脉压力阶差估测右心室压力;通过ECG测量V1R波振幅高度估测右心室压力。分别与心导管测量右心室压力进行比较。结果采用CW测量跨肺动脉压力阶差估测所得右心室压力与心导管测量值呈正相关(r=0.88,P<0.05);采用ECG V1R波振幅高度估测所得右心室压力与心导管测量值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 CW与ECG分别估测右心室压力与心导管测量结果均密切相关,CW及ECG估测右心室压力与心导管测量右心室压力一致性较好,均可作为估测儿童PS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缩窄 病理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电描记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