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不同点眼频次兔眼组织药代动力学比较
1
作者 王小桐 赵欣 +3 位作者 祖薇 沈旭 陈世超 杨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1-62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兔眼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点眼后在眼组织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94只健康新西兰兔。任意选取10只新西兰兔不给予任何药物用于空白组织获取,将剩余84只按照随机数...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兔眼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点眼后在眼组织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94只健康新西兰兔。任意选取10只新西兰兔不给予任何药物用于空白组织获取,将剩余8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单次给药组36只和多次给药组48只,雌雄各半,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单次给药组左眼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分别于点眼后0.5、1、3、5、7、10 h收集泪液后进行心脏取血并处死,分别取房水、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多次给药组左眼每次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每天3次,分别于连续给药第4和第6天首次给药后0.5 h,第7天首次给药后0.5、1、3、5、7、10 h进行心脏取血和眼组织收集。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预处理各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计算实验兔血浆及眼组织中加替沙星的达峰浓度(C_(max))、达峰时间(T_(max))、曲线下面积(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流动相采用甲醇-0.1%乙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采用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以环丙沙星为内标物,并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对方法的选择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稳定性进行验证。结合加替沙星对眼部常见感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90)),计算各组织和血浆C_(max)/MIC_(90)和AUC/MIC_(90)值。结果加替沙星在各眼组织和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角膜组织中的日间准确度为-1.5%~6.0%,日间精密度≤15%;角膜组织中的提取回收率为92.0%~94.8%,经内标归一化计算得到的低、中、高浓度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均不大于3.3%,单次给药后加替沙星在眼前节和后节组织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分布,AUC 0-t从高到低分别为泪液、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房水、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和玻璃体,C_(max)分别为94.90μg/g、7.34μg/g、3.65μg/g、1.81μg/g、1.75μg/g、1.31μg/ml、0.86μg/g、0.53μg/g、0.13μg/g、0.07μg/ml,除晶状体、脉络膜和玻璃体液中的T_(max)为0.5 h,其余各组织T_(max)均为1 h。多次给药第4、6、7天的0.5 h各眼部组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角膜、结膜和巩膜中AUC_(0-t)约为单次给药的2.04、2.12和2.32倍。单、多次给药后进入体循环的加替沙星浓度均低于25.00 ng/ml。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连续用药后在眼前节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房水和脉络膜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均可满足C_(max)/MIC_(90)≥10且AUC/MIC_(90)≥30。结论成功构建快速灵敏的眼组织加替沙星浓度测量方法。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以每天3次点眼连续用药3 d后眼组织可达到稳态浓度,且比单次给药在眼组织浓度升高。局部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可实现眼部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常见感染细菌的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眼用凝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大鼠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秉文 胥静 +1 位作者 谢立科 杨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大鼠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雌性Wistar大鼠150只,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25只,右眼为实验眼: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康柏西普组、Art高浓度(50.0 mg&#...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大鼠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雌性Wistar大鼠150只,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25只,右眼为实验眼: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康柏西普组、Art高浓度(50.0 mg·L^(-1))组、Art中浓度(25.0 mg·L^(-1))组、Art低浓度(12.5 mg·L^(-1))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未造模大鼠进行实验,其他各组采用BRVO模型大鼠进行实验。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大鼠BRVO模型。模型建立后行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注药后1 d、3 d、7 d及14 d行眼底照相观察血管阻塞、视网膜水肿情况;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测量视网膜内层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玻璃体内注药后1 d,模型对照组,康柏西普组,Art高、中、低浓度组大鼠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迂曲扩张及视网膜出血水肿表现。玻璃体内注药后7 d,康柏西普组和Art高、中、低浓度组大鼠视网膜静脉再通,仅有小部分静脉血管阻塞;而康柏西普组和Art高、中、低浓度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表现差异不明显。玻璃体内注药后7 d,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水肿,其中神经纤维层与内丛状层水肿明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见空泡样变性。康柏西普组和Art高、中、低浓度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基本消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明显改善。玻璃体内注药后3 d、7 d、14 d,康柏西普组,Art高、中、低浓度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药后1 d、3 d,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升高(均为P<0.05);注药后7 d,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则降低(P<0.05)。注药后1 d、3 d,康柏西普组,Art高、中、低浓度组大鼠视网膜组织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均降低(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药后7 d、14 d,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升高(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Art高、中、低浓度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Art可以减轻BRVO大鼠视网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抗炎能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婷 李春艳 +1 位作者 肖海雯 李晓敏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36-39,59,共5页
主要是以尾叶香茶菜为原料,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SD法)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再对此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进行成分鉴定,并检测其抗炎作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温度60℃1 h,蒸馏6 h,得油率0.267%。通过气质联... 主要是以尾叶香茶菜为原料,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SD法)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再对此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进行成分鉴定,并检测其抗炎作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温度60℃1 h,蒸馏6 h,得油率0.267%。通过气质联用鉴定出70个峰中的35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52.76%。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对挥发油抗炎作用进行研究,针对小鼠耳朵涂抹二甲苯导致的肿胀,挥发油给药组剂量为0.030 mL·kg^(-1)时,抑制率是34.88%,剂量为0.070 mL·kg^(-1)时,抑制率分别为42.29%,挥发油为这两种剂量时,抑制效果最好,因此,香茶菜挥发油存在很好的消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香茶菜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抗炎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