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表面Si-SiC-TaB_(2)抗烧蚀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原 姜岩 付琬璐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了提高碳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以石墨块作为基体,SiC(d50=10μm)、B4C(d50=50μm)、TaC(d50=3μm)为主要原料,采用料浆法结合反应熔渗Si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了Si-SiC和Si-SiC-TaB_(2)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考察... 为了提高碳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以石墨块作为基体,SiC(d50=10μm)、B4C(d50=50μm)、TaC(d50=3μm)为主要原料,采用料浆法结合反应熔渗Si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了Si-SiC和Si-SiC-TaB_(2)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考察了Si-SiC-TaB_(2)复合涂层在室温至1600℃的抗热震性能,并通过等离子火焰烧蚀试验(2350℃分别烧蚀120和1980 s)测试了涂层对石墨材料高温下的抗烧蚀防护性能。结果表明:Si-SiC-TaB_(2)复合涂层结构致密,涂层中SiC和TaB_(2)陶瓷颗粒与Si无明显界面;在1600℃热震循环20次后,涂层试样的质量基本逐渐增加,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Si-SiC-TaB_(2)复合涂层试样烧蚀1980 s后质量增加,表面覆盖了含有Ta_(2)O_(5)和SiO^(2)的Ta-Si-O氧化保护层,有效防止了高温火焰对石墨内部的侵蚀。Si-SiC涂层试样烧蚀后质量减少,表面形成了破损的SiO_(2)氧化层,出现了清晰可见的烧蚀凹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iC-TaB_(2)涂层 Si-SiC涂层 石墨 抗烧蚀性 反应熔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玄武岩纤维/聚氨酯阻尼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景芳达 韩松 +3 位作者 葛晶 秦野 王娜 管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69-1375,1456,共8页
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改性玄武岩纤维(MBF),以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主链含有环氧基团的EHTPB基聚氨酯(EPU),通过环氧开环反应连接... 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改性玄武岩纤维(MBF),以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主链含有环氧基团的EHTPB基聚氨酯(EPU),通过环氧开环反应连接MBF与EPU制备了阻尼材料MBF@EPU。采用SEM、FTIR和XPS对BF和MBF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对MBF@EPU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KH550的改性使MBF表面含有大量的C元素,粗糙程度显著增加,MBF与EPU主链通过化学键进行了连接。MBF的引入能提高EPU的阻尼与力学性能。由MBF用量为EHTPB质量20%制得的聚氨酯阻尼材料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有效阻尼温域达到140.0℃,拉伸强度为8.68MPa,断裂伸长率为329.04%,比EPU分别提高了7.7%和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聚氨酯 改性 阻尼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A/PBAT共混体系结晶行为及低温成型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士闯 宋立新 +3 位作者 葛晶 史颖 王影 刘立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1,共5页
己二酸丁二酯(BA)摩尔分数为30%的聚(丁二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SA)具有室温成型材料的应用潜力。但PBSA熔体强度低,熔融温度以上不易成型加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BSA共混,利用PBAT来增强PBSA的熔体... 己二酸丁二酯(BA)摩尔分数为30%的聚(丁二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SA)具有室温成型材料的应用潜力。但PBSA熔体强度低,熔融温度以上不易成型加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BSA共混,利用PBAT来增强PBSA的熔体强度。通过对不同组分PBSA/PBAT共混物进行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及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研究,分析了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变化及相容性。结果表明:PBSA与PBAT具有相容性,且PBAT质量分数小于30%时,PBSA和PBAT不产生强烈相分离;PBAT质量分数超过30%时,则发生明显的相分离。通过测试PBSA/PBAT共混物的熔体硬度、拉伸伸长率和加热到90℃的硬化时间,发现共混物中PBSA/PBAT质量比为80/20和70/30时,PBAT在提高PBSA熔体强度的同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变形能力及成型时间,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 室温成型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含量对POE/EPDM复合材料相容性、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臣臣 宋立夫 +5 位作者 白楠 于帅 史颖 王元霞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6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相容性,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少量的POE-g-MAH时复合材...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相容性,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少量的POE-g-MAH时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略微增大,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体系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并且复合材料结晶峰半峰宽呈减小的趋势,晶体结构分布变窄。同时小角X射线散射(SAXS)结果说明,POE-g-MAH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层状堆积结构影响较小;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POE-g-MAH增加而降低,然而,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大,EPDM(包含POE)的转变峰略微向低温方向移动,且峰强有所增大,POE的α转变峰的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当加入7份的POE-g-MAH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在拉伸强度没有降低的条件下,断裂伸长率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 部分结晶型三元乙丙橡胶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相容性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天然沸石对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欣宇 刘艳吉 +3 位作者 李政 付琬璐 姜岩 王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3-1480,共8页
为了提高沸石在橡胶中的分散效果,增强沸石与橡胶的界面相互作用,采用硝酸和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对天然沸石(NZ)进行复合改性,制得复合改性沸石(S-HNZ)。然后,将改性沸石与天然橡胶(NR)混炼制备沸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 为了提高沸石在橡胶中的分散效果,增强沸石与橡胶的界面相互作用,采用硝酸和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对天然沸石(NZ)进行复合改性,制得复合改性沸石(S-HNZ)。然后,将改性沸石与天然橡胶(NR)混炼制备沸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沸石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接触角测量仪及SEM对改性前后的NZ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橡胶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硝酸处理后天然沸石(HNZ)骨架脱铝,且硅烷成功接枝到天然沸石表面。添加S-HNZ的橡胶复合材料(NR/S-HNZ)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缩短,硫化反应速率加快;另外,与NR相比,NR/S-HNZ的300%定伸应力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46.7%和10.8%;NR/S-HNZ储能模量(E')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NR,表明经复合改性后,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增加,形成较强的交联网络,极大提高了沸石与橡胶大分子链间的界面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酸处理 硅烷化 复合改性 橡胶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旋多巴-SiO_(2)复合材料在1 M HCl中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魏佳煜 邱诗惠 +1 位作者 赵海超 杨凤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2,共8页
随着缓蚀剂的广泛应用,传统缓蚀剂对环境和生物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开发高水溶性、健康无毒、绿色环保的高效缓蚀剂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纳米胶体SiO_(2)在水中良好的分散性、无毒等特性,通过左旋多巴(L-DOPA)在纳米胶体SiO_(2)表面接枝聚... 随着缓蚀剂的广泛应用,传统缓蚀剂对环境和生物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开发高水溶性、健康无毒、绿色环保的高效缓蚀剂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纳米胶体SiO_(2)在水中良好的分散性、无毒等特性,通过左旋多巴(L-DOPA)在纳米胶体SiO_(2)表面接枝聚合,实现聚左旋多巴(Poly-(L-DOPA))在纳米胶体SiO_(2)上的负载,制备低细胞毒性、良好分散性的聚左旋多巴-SiO_(2)(Poly-(L-DOPA)-SiO_(2))缓蚀剂,并探究1 M HCl中Poly-(L-DOPA)-SiO_(2)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证实了Poly-(L-DOPA)-SiO_(2)的合成。电化学结果表明,缓蚀效率随Poly-(L-DOPA)-Si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oly-(L-DOPA)-SiO_(2)的浓度为500 mg/L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85.9%。添加Poly-(L-DOPA)-SiO_(2)使极化曲线的阴阳极斜率发生明显改变,说明阳极的金属氧化反应和阴极O_(2)/H+的还原反应和均被抑制,是一种混合型抑制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发现,Poly-(L-DOPA)-SiO_(2)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抑制酸性溶液对碳钢的腐蚀。该缓蚀剂以生物质L-DOPA为原料,纳米SiO_(2)为载体,是绿色高效缓蚀剂合成的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体SiO_(2) 表面接枝聚合 聚左旋多巴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改性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马驰 赵晓文 +4 位作者 张晓玉 翟凤洋 刘紫婷 姜岩 王英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55,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和超分散技术制备了氧化锆改性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微相结构、摩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加入可以使复合材料微相分离程度增加,从而使材料阻尼温域显著增加,材料的摩... 通过熔融共混法和超分散技术制备了氧化锆改性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微相结构、摩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加入可以使复合材料微相分离程度增加,从而使材料阻尼温域显著增加,材料的摩擦去除率也随之提升。当氧化锆质量分数达到3.0%时,材料的阻尼温域达到69℃,与纯聚合物基体相比去除率提升了19.5%,且抛光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氧化锆 复合材料 微相分离 阻尼性能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包覆三聚磷酸钠微胶囊-可膨胀石墨协同阻燃天然/杜仲并用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艳吉 程欣宇 +3 位作者 李政 付琬璐 李庆鹏 王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0-1256,共7页
以三聚磷酸钠(STPP)为芯材,壳聚糖(CS)为壁材,通过离子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微胶囊CS@STPP。采用SEM、FTIR及TG对所制备的微胶囊形貌、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将CS@STPP与可膨胀石墨(EG)以一定比例添加到天然/杜仲(NR/EUG)并用胶中,探... 以三聚磷酸钠(STPP)为芯材,壳聚糖(CS)为壁材,通过离子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微胶囊CS@STPP。采用SEM、FTIR及TG对所制备的微胶囊形貌、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将CS@STPP与可膨胀石墨(EG)以一定比例添加到天然/杜仲(NR/EUG)并用胶中,探究CS@STPP与EG之间的协同作用对NR/EUG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测试(UL-94)、锥形量热仪、拉曼光谱、S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NR/EUG并用胶的阻燃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m(CS@STPP)∶m(EG)=4∶1时,制备的NR/EUG并用胶(记为FRBR-5)阻燃效果最优,这归因于CS@STPP与EG的协同作用使形成的炭层结构更稳定致密、连续性更好。此外,FRBR-5的燃烧性能显著降低,其LOI达到28.4%,UL-94达到V-0等级,最大热释放速率为471.7 k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三聚磷酸钠 微胶囊 天然橡胶 杜仲橡胶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程佳慧 王影 +3 位作者 徐秀志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2,65,共6页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PP-PE中,两组分存在于材料中并且可以独立结晶。充分降温结晶条件下,两组分不发生相分离。从纳米结构的表征上来看,iPP-PE有一个平均的长周期,PP先于PE结晶。使用iPP-PE增容改性PPR与POE共混物,添加少量增容剂(5%),提高POE含量,断裂伸长率增大,增容剂可以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样品中POE含量不变(10%),提高样品中增容剂的含量,断裂伸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共混物相容性更优异。添加增容剂与POE后,样品冲击强度变大,改善了PPR本身的脆性,引入增容剂可以增加POE含量来提高共混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增容剂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过程结构演变及与碳纤维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华夏 崔野 +3 位作者 郭万元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0,共6页
聚丙烯腈(PAN)在预氧化过程中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碳纤维的性能。通过模拟连续产线上保持牵引张力的PAN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阶梯升温的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保持张... 聚丙烯腈(PAN)在预氧化过程中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碳纤维的性能。通过模拟连续产线上保持牵引张力的PAN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阶梯升温的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保持张力可以使PAN大分子链发生环化反应的温度升高,预氧化前期(240℃以下),PAN原丝较好地保持了晶体结构和取向,纤维内微孔呈尖细形态,并沿着纤维轴方向取向;预氧化后期(270℃),PAN晶体熔融和分子链转化成梯形结构同时发生,使纤维在晶体熔化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取向。预氧化处理后的纤维微孔长径比有所下降,受解取向影响,微孔形态略微变圆,但微孔取向有所提高,纤维整体保持了较好的取向度。通过预氧化过程,使纤维在进一步高温碳化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取向,使得到的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因此,预氧化过程高温阶段的取向调控是得到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碳纤维 预氧化 晶体取向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E嵌段共聚物和PE弹性体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凯敏 史颖 +3 位作者 刘立志 王影 邵文君 宋立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降温原位实验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嵌段共聚物(PP-OBC)/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在降温过程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的关系。降温过程中,第一次散射信号的出现,散射矢量的右移对应PP产生结晶...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降温原位实验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嵌段共聚物(PP-OBC)/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在降温过程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的关系。降温过程中,第一次散射信号的出现,散射矢量的右移对应PP产生结晶,出现新的散射信号,散射矢量第二次右移时对应PE结晶的产生。结果表明:POE中PE组分的加入使PP-OBC中PP的结晶温度降低,更多的PE组分对PE的结晶也有抑制作用;当共混体系中POE组分增多时,PP开始结晶时的长周期增大,PE开始结晶时的长周期减小;PP-OBC与POE兼容性良好,PPOBC/POE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显著高于两个纯组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 结晶行为 片晶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POE/EPDM二元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臣臣 白楠 +4 位作者 于海舒 史颖 王元霞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7,101,共7页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和转矩流变仪共混)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结晶的三元乙丙橡胶(POE/EPDM)二元共混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小角X射线散射(SAXS)、万能拉伸试验机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晶结...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和转矩流变仪共混)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结晶的三元乙丙橡胶(POE/EPDM)二元共混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小角X射线散射(SAXS)、万能拉伸试验机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晶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POE与EPDM的共混比为50∶50时,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两个熔融峰和两个结晶峰,产生两相分离结构。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的POE/EPDM共混体系只有一个结晶峰和熔融峰,两相的相容性更好;POE与EPDM的共混比为70∶30时,采用双螺杆制备的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更大,而共混比为50∶50时,双螺杆和转矩流变仪制备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差别不大。因此,采用转矩流变仪共混更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的永久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 部分结晶型三元乙丙橡胶 结晶行为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