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聚乳酸己内酯载药静电纺丝膜的抗兔眼滤过泡瘢痕化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郑玉强 王卓实 +3 位作者 徐玲 吴建国 赵军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5-590,共6页
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局部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的方法来保持滤过道的开放,但药物可引起并发症。研究证实,聚乳酸己内酯(PLCA)材料制作的静电纺丝膜可作为负药载体以达... 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局部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的方法来保持滤过道的开放,但药物可引起并发症。研究证实,聚乳酸己内酯(PLCA)材料制作的静电纺丝膜可作为负药载体以达到药物缓释的目的,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负载曲安奈德(TA)静电纺丝膜在兔眼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其表面超微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采用前房注射卡波姆法制备单眼青光眼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新西兰白兔均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眼。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PLCA静电纺丝膜组和羊膜组在术中于巩膜瓣下分别植入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PLCA静电纺丝膜或羊膜。TA组术眼术毕在结膜下注射40mg/mlTA溶液而术中不植入任何植片,单纯小梁切除术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248和12周测量术眼眼压,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变化;于术后12周制备术眼滤过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检查各组术眼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制备的PLCA静电纺丝纤维直径为0.5~1.5p,m,呈空间立体网状结构,而TA/PLCA静电纺丝膜结构与PLCA静电纺丝膜相近,可体外缓释药物14d。单纯小梁切除组术眼滤过泡于术后8周前全部消失,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8只眼均存在功能性滤过泡,PLCA静电纺丝膜组中维持功能性滤过泡者5只眼,羊膜组和TA组中分别为4只眼。术后12周各组术眼的眼压明显不同,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眼压最低,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术眼眼压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滤过道存在,滤过腔表面上皮化;PLCA静电纺丝膜组、羊膜组、TA组术眼滤过腔存在微小空隙,可见周围组织增生,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滤过腔消失,组织增生呈瘢痕化。结论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具有纳米级微观结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较好。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植入可明显抑制手术区滤过腔瘢痕化,可能是TA抑制瘢痕作用与静电纺丝膜支架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小梁切除术 聚乳酸己内酯/化学 曲安奈德/药物 增生 药物缓释系统 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中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安阳 李威 +2 位作者 郑春晖 何伟 卢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评价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中使用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方法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均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58眼)及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使用不含... 目的评价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中使用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方法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均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58眼)及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使用不含防腐剂的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戴摘眼镜,对照组使用舒润液(博士伦)。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进行视力(log MAR)、TMS-4角膜地形图、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戴镜后1 d的视力(log MAR)为0.20±0.15,高于对照组0.26±0.20(P<0.05);1周后两组视力均恢复平稳,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log MAR)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1周后两组等效球镜度数趋于平稳。观察组戴镜后1 d角膜表面规则指数(0.49±0.22)明显低于对照组(0.64±0.32,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平均曲率值、角膜偏心率(e值)、基础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分别为(6.86±1.82)s、(6.04±1.57)s、(6.30±1.41)s、(6.61±1.49)s,对照组分别为(5.50±1.72)s、(5.35±1.41)s、(5.44±1.03)s、(5.32±1.71)s,观察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级别在戴镜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1 g·L-1玻璃酸钠眼液(不含防腐剂)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使角膜塑形更规则,从而改善角膜光滑度。在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可以稳定泪膜,对角膜上皮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玻璃酸钠滴眼液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表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晶 赵明威 +8 位作者 姚涛 崔红平 王勇 金学民 韩琪 刘芳 李秋明 陈雪艺 戴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409,共6页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受试者术眼对侧眼作为受试眼。试验组在受试眼6:00位角膜缘后约5 mm处点入2滴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点入空白凝胶。用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0.3 mm无齿显微镊夹持结膜进行疼痛测试,受试者依据自身感觉报告“疼痛”或“不疼痛”。主要有效性指标为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的眼数和百分比;次要有效性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眼表麻醉持续时间;药物安全性评价包括眼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受试眼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104眼,占94.55%,对照组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29眼,占26.36%,试验组麻醉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48,P<0.001);试验组受试眼中位麻醉起效时间为40.0(20.0,61.0)s,短于对照组的300.0(224.0,3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7,P<0.001);试验组有效麻醉的104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860.5(577.5,1180.0)s,对照组有效麻醉的29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6.0(280.0,1401.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8,P>0.05);2个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和4.55%(5/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用于眼部表面麻醉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眼科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麻醉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麻醉 利多卡因 眼用凝胶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卓实 张倩茹 +2 位作者 朱平利 安良宝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背景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晶状体中沉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AGEs与晶状体自发荧光有关,且晶状体蛋白为长寿蛋白,其中AGEs的蓄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关系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并分析晶状体中AGE... 背景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晶状体中沉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AGEs与晶状体自发荧光有关,且晶状体蛋白为长寿蛋白,其中AGEs的蓄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关系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并分析晶状体中AGEs自发荧光强度变化是否对糖尿病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5年9—12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进行分析,按照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40例40眼和糖尿病组60例60眼,糖尿病组患者再根据眼部并发症情况分为非DR组(NDR组)、非增生期DR组(NPDR组)和增生期DR组(PDR组),每个亚组均为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评估接受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前血糖(FBG)测定,并采用晶状体荧光显微镜(Clearpath DS120)测定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分析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HbA1c水平和糖尿病程度的关系。 结果 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87、2.899,均P〉0.05);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F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分别为(0.159±0.032)、(0.256±0.024)、(0.319±0.013)和(0.394±0.035) 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65,P=0.000),其中NDR组、NPDR组和PDR组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NDR组、NPDR组和PDR组随着病情的加重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血HbA1c水平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0.654,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DR严重程度和血HbA1c水平均有一定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DR早期评估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代谢 糖尿病/并发症 晶状体自发荧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茜 吴尚操 +15 位作者 谢汉平 贾卉 周奇志 任毅 姚涛 张立军 姜宏 王丛香 周鸿雁 杨燕宁 潘雪菲 袁静 郝继龙 马华锋 陈建辉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华北制药那他霉素滴眼液和爱尔康公司那特真滴眼液局部滴眼治疗。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包括症状、视力、裂隙灯检查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28 d、结束时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85±3.14)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35±2.12)分、(3.01±1.62)分、(2.65±1.35)分、(1.86±1.48)分、(1.15±1.21)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78±3.42)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42±2.51)分、(2.98±1.91)分、(2.57±1.36)分、(1.76±1.35)分、(1.17±1.29)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37例(66.1%)痊愈,18例(32.1%)有效,1例(1.8%)无效,有效率98.2%;对照组32例(61.5%)痊愈,18例(34.6%)有效,2例(3.9%)无效,有效率96.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与那特真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相当,无眼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我国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那他霉素 药物治疗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卓实 杨霞霞 +1 位作者 徐玲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背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是糖尿病(DM)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DM相关眼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有待研究。目的探讨DM性与非DM(NDM)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AGEs含量的变化,研究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之间的关系。... 背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是糖尿病(DM)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DM相关眼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有待研究。目的探讨DM性与非DM(NDM)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AGEs含量的变化,研究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8—12月从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中获取40例40眼的晶状体核,核硬度为Ⅲ-Ⅳ级(Emery分级方法)。按照患者是否患有DM分为NDM组(10例)和DM组(30例),然后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期DR(NPDR)组和增生期DR(PDR)组,每个组均为10例。采用ELISA法对各组患者晶状体中AGEs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结果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1.90±5.00)、(35.83±4.22)和(38.59±5.11)pg/ml,CML质量浓度分别为(18.82±3.84)、(19.65±2.12)和(23.77±4.73)μg/L,咪唑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2±2.71)、(14.48±2.01)和(15.37±2.74)pg/ml,均明显高于NDM组的(27.69±1.53)pg/ml、(11.36±1.47)μg/L和(10.21sO.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和羧甲基赖氨酸(CML)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晶状体中咪唑酮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患者晶状体核中CML质量浓度与戊糖苷素质量浓度间、CML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和戊糖苷素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均呈中等正相关(r=0.623、0.717、0.669,均P=0.000)。结论DM组晶状体中戊糖苷素、CML、咪唑酮含量显著高于NDM组。晶状体AGEs的水平或可作为评估DR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代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静电纺丝膜对兔球结膜损伤的促修复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玉强 王卓实 +2 位作者 徐玲 王连嵩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评价壳聚糖/明胶静电纺丝膜对球结膜损伤后组织的促修复作用及抗瘢痕化作用。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明胶静电纺丝膜,采用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膜纤维表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评价壳聚糖/明胶静电纺丝膜对球结膜损伤后组织的促修复作用及抗瘢痕化作用。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明胶静电纺丝膜,采用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膜纤维表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羊膜修复组和静电纺丝膜修复组,每组10只。各组实验兔右眼均接受手术切除6 mm×8 mm的球结膜,用弱酸灼伤损伤部位和角膜缘,制备兔球结膜损伤动物模型,羊膜修复组和静电纺丝膜修复组均于术中在伤口处结膜与巩膜之间平铺生物膜。分别于术后4、8、14、28 d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兔眼手术伤口炎症反应及球结膜修复情况。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静电纺丝膜纤维呈立体网状结构,与生物羊膜空间结构相似,纺丝直径均匀,为0.1~0.5 μm。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术后4 d各组兔实验眼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术后8 d模型组兔眼球结膜水肿、糜烂,黏性分泌物较多,羊膜修复组和静电纺丝膜修复组兔球结膜轻度充血;术后14 d模型组兔球结膜水肿、充血,羊膜修复组和静电纺丝膜修复组兔球结膜均未见炎症反应;术后28 d模型组兔球结膜可见新生血管,羊膜修复组和静电纺丝膜修复组兔球结膜完全修复。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兔眼在术后4 d时伤口处球结膜组织游离,术后8 d球结膜根部贴附巩膜,术后14 d球结膜组织增厚,术后28 d大量纤维组织填充伤口,结膜上皮化。羊膜修复组兔眼术后4 d羊膜贴附于巩膜与球结膜之间,术后8 d羊膜开始消融,术后14 d纤维组织生长且球结膜上皮化,术后28 d球结膜组织修复,瘢痕组织填充较少。术后4 d静电纺丝膜修复组可见静电纺丝膜孵育于结膜与巩膜之间,静电纺丝膜消融,术后8 d球结膜上皮沿巩膜长入损伤部位,术后14 d结膜下组织生长,术后28 d结膜完全修复。结论与单纯球结膜损伤缝合相比,羊膜或壳聚糖/明胶静电纺丝膜修补对损伤的球结膜有促进修复的作用,且可减轻组织瘢痕化,壳聚糖/明胶静电纺丝膜的促组织修复作用优于羊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结膜损伤 结膜重建 生物材料 壳聚糖 明胶 静电纺丝膜 羊膜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钦 周丽颖 +4 位作者 赵明春 安良宝 马建萍 吕鑫 何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积液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程度与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蔺云霞 夏阳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6岁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95例(190眼)。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眼轴、医学验光屈光度(等效球镜)、GCIPL的厚度,包括平均、最小、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共8个参数。根据屈光度分为A组(-0.25^-3.00 D)、B组(-3.25^-6.00 D)、C组(>-6.00 D)。根据眼轴长度分为A1组(22~24 mm)、B1组(>24~26 mm)、C1组(>26 mm),进行所有参数的比较。各组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各组平均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963,P=0.000;F=57.452,P=0.000)。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GCLIP厚度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屈光度、眼轴长度与GCIP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00)。不同屈光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1~16.500,均为P<0.05)。不同眼轴长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4~19.999,均为P<0.05)。GCIPL厚度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419^-0.153,均为P<0.05),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407^-0.241,均为P<0.05),随着屈光度增大及眼轴增长,GCLIP厚度逐渐变薄。结论近视人群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GCLIP厚度也逐渐变薄。采用GCLIP厚度评估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时要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眼轴长度 Cirru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厚度在判断青光眼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伟 聂素珍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1,26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厚度不同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各项分析指标,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和青光眼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6例患者以中央角膜厚度≥550μm和<550μm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Goldmann压...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厚度不同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各项分析指标,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和青光眼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6例患者以中央角膜厚度≥550μm和<550μm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Goldmann压平眼压计)、视野及垂直杯盘比与中央角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的生存曲线中,2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48、0.5410);而视野和垂直杯盘比与中央角膜厚度的生存曲线中,中央角膜厚度≥550μm组患者视野垂直杯盘比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71±0.28)a、(3.66±0.56)a,中央角膜厚度<550μm组视野、垂直杯盘比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1±0.58)a、(1.43±0.33)a,2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5、0.0030)。结论中央角膜厚度可能成为预测青光眼进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中央角膜厚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高眼压与TIGR/MYOC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玲 蔺云霞 何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41,共5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术后使用激素类滴液引起眼压升高的患者和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trabecularmeshwork induced glucocorticoid response protein,TIGR/MYOC)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情况并初步探讨这类疾病在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方...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术后使用激素类滴液引起眼压升高的患者和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trabecularmeshwork induced glucocorticoid response protein,TIGR/MYOC)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情况并初步探讨这类疾病在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术后常规使用激素类滴眼液导致眼压升高患者3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用酚-氯仿法提取全基因组DNA,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TIGR/MYOC基因3个外显子(7对引物)的各个片段;采用ABI-3730自动测序仪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对PCR产物测序结果及突变片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例发现MYOC基因致病突变Arg342Lys,即2271G→A;6例发现有2271杂合突变;5例发现有同一种同义突变Glu352Glu即2302G→A。PCR产物测序共发现2个序列突变即编码区突变点Arg342Lys和同义突变点Glu352Glu。结论初步实验结果显示,MYOC基因编码区突变点Arg342Lys和此处杂合突变可能与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高眼压 TIGR/MYOC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单凭吸入麻醉法用于糖尿病大鼠玻璃体注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小煦 宋文静 +1 位作者 苏畅 吴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究异氟醚单凭吸入麻醉法用于糖尿病大鼠玻璃体注射的可行性。方法20只同龄SD雄性糖尿病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B组,A组腹腔注射水合氯醛(4 mg·kg-1)麻醉,B组采用体积分数1.5%异氟醚吸入法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显微镜下行大鼠玻... 目的探究异氟醚单凭吸入麻醉法用于糖尿病大鼠玻璃体注射的可行性。方法20只同龄SD雄性糖尿病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B组,A组腹腔注射水合氯醛(4 mg·kg-1)麻醉,B组采用体积分数1.5%异氟醚吸入法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显微镜下行大鼠玻璃体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比较2组动物的麻醉起效时间、肛温、呼吸频率、麻醉时间、死亡率、玻璃体注射操作成功率。结果麻醉后,A、B两组动物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3.75±0.63)min、(4.78±0.47)min,肛温分别为(34.70±0.43)℃、(35.18±0.22)℃,呼吸频率分别为(58.56±4.64)次·min-1、(56.80±2.61)次·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组麻醉时间分别为(27.33±3.87)min、(4.84±0.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1只麻醉死亡、B组有1例晶状体扎伤外,其他大鼠均成功进行了玻璃体注射,2组的死亡率和操作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异氟醚吸入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作为糖尿病大鼠短时间操作(如玻璃体注射等)的首选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吸入麻醉 糖尿病大鼠 玻璃体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非蓝视滤过紫外光型和普通滤过紫外光型人工晶状体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玲 何向东 何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黄色非蓝视滤过紫外光(ultraviolet-cut and cyanopsia,UVCY)型和普通滤过紫外光(ultraviolet-light-fil-tering,UV)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患者并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探讨对比黄色非蓝视滤过紫外光(ultraviolet-cut and cyanopsia,UVCY)型和普通滤过紫外光(ultraviolet-light-fil-tering,UV)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患者并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排除眼部及影响眼部的全身性疾病。其中使用UVCY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有71例79眼(男34例39眼,女37例40眼),使用UV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有67例83眼(男32例39眼,女35例44眼);除UVCY型人工晶状体中添加了一种黄色染料用于防止光毒性作用外,其他方面如生物相容性、人工晶状体形状等2种人工晶状体完全相同。所有的手术由同一技术熟练的术者按同一种手术方法进行操作。患者在术前、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抗炎治疗。术后随访(24.00±0.25)个月,比较2组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结果应用UVCY型人工晶状体患者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7.6%(6/79),而应用UV型人工晶状体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为17.5%(15/83)。经χ2检验,2组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1,P<0.05)。结论黄色UVCY型人工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比同种材料的普通UV型人工晶状体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光毒性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觉电生理学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宇飞 樊少群 +1 位作者 安宁 刘技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色觉是视觉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色觉的检查主要依靠主观检查方法,研究和探索色觉客观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法医学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视觉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色觉临床诊断与研究的重要手段。视网膜... 色觉是视觉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色觉的检查主要依靠主观检查方法,研究和探索色觉客观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法医学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视觉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色觉临床诊断与研究的重要手段。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可以对不同的锥细胞及色觉异常进行区分,不同颜色刺激所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也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对不同视觉电生理学检测方法,尤其是视网膜电图、闪光诱发电位、图形诱发电位等在色觉研究方面的新进展等文献的复习表明,色觉电生理研究技术将为网膜功能、脑功能的法医临床学评定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色觉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高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的效率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玲 周小煦 +1 位作者 苏畅 吴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6-227,231,共3页
目的将超声波应用于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研究质量。方法取SD大鼠25只,尾静脉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制作I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均分2组,胰蛋白酶机械振荡消化组(每隔20 min使用摇床振荡2 m... 目的将超声波应用于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研究质量。方法取SD大鼠25只,尾静脉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制作I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均分2组,胰蛋白酶机械振荡消化组(每隔20 min使用摇床振荡2 min)和超声波(16.5 kHz)辅助胰蛋白酶振荡消化组,分别制作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PAS常规染色,比较铺片成功率和光镜观察铺片形态学。结果 8周后,将血糖值稳定于16.7 mmol·L-1以上的20只SD大鼠纳入研究,超声波辅助胰蛋白酶振荡消化法比胰蛋白酶机械振荡消化法的铺片成功率高(分别为85%和55%,P<0.05)。在理想的全视网膜血管铺片上可发现典型的形态学变化,如周细胞核固缩和无细胞毛细血管。结论超声波辅助胰蛋白酶制作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成功率高且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鼠 视网膜血管铺片 超声波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7-7,共1页
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3平方米,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有关方面提出,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如何达到?笔者认为,高校体育场所的全面开放是其途径之一。
关键词 高校体育场馆 全面开放 全民健身运动 场地面积 体育场所 平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乙素对氧化损伤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英俊 白鸽 +2 位作者 何向东 张东蕾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研究秦皮乙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μmol/L秦皮乙素组、40μmol/L秦皮乙素组、80μmol/L秦皮... 目的研究秦皮乙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μmol/L秦皮乙素组、40μmol/L秦皮乙素组、80μmol/L秦皮乙素组和100μmol/L秦皮乙素组,空白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模型对照组使用900μmol/L t-BHP单独作用细胞4 h,后4个组分别使用900μmol/L t-BHP+不同浓度的秦皮乙素共同作用细胞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染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活性;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μmol/L秦皮乙素组、40μmol/L秦皮乙素组、80μmol/L秦皮乙素组和100μmol/L秦皮乙素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1.58)%、(49.19±1.06)%、(76.82±3.48)%、(103.90±1.60)%、(111.70±3.36)%和(113.40±3.0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44,P<0.01),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ROS荧光强度相对值、MDA水平、SOD活力值、CAT活力值、GSH-Px活力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5.20、40.61、1802.00、41.62、38.31,均P<0.01),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组ROS荧光强度相对值、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CAT活性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秦皮乙素通过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或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对氧化损伤的ARPE-19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蓝色素对前囊膜染色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彤 王卓实 +2 位作者 徐玲 郑玉强 卢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栀子蓝色素对晶体前囊膜染色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能。方法:利用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栀子蓝色素对晶体前囊膜染色效果、眼前节毒性。制备不同浓度(5%、4%、3%、2%、1%、0.5%)的栀子蓝染色剂对兔晶体前囊膜进行染色,观... 目的:探讨栀子蓝色素对晶体前囊膜染色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能。方法:利用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栀子蓝色素对晶体前囊膜染色效果、眼前节毒性。制备不同浓度(5%、4%、3%、2%、1%、0.5%)的栀子蓝染色剂对兔晶体前囊膜进行染色,观察染色效果,确定最佳染色剂浓度。选取27只健康无眼病新西兰白兔,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栀子蓝染色剂组;bio-blue阳性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检测1、7、14 d内兔眼压、前房炎症、角膜内皮损伤情况、前房角病理变化。结果:栀子蓝色素浓度为2%时对晶体前囊膜染色效果最佳,前房注射短时间内眼压没有变化、前房未见炎症反应,前房角无病理变化,角膜内皮无损伤。结论:栀子蓝色素浓度为2%时对晶体前囊膜染色效果最佳,同时染色剂对眼前节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蓝 染色剂 前囊膜染色 连续环形撕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寿菊悬浮培养细胞中的叶黄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晓辉 王莉洁 +1 位作者 孙丹 何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6-1580,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万寿菊悬浮培养细胞中叶黄素的方法。样品冷冻干燥后,经甲醇溶液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分离,柱温为25℃。以乙腈-甲醇(90∶10,v/v)(A)-水(B)为...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万寿菊悬浮培养细胞中叶黄素的方法。样品冷冻干燥后,经甲醇溶液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分离,柱温为25℃。以乙腈-甲醇(90∶10,v/v)(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L/min。进样体积为5μL,检测波长为448 nm。在1.56-25 mg/L范围内,叶黄素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中叶黄素的含量,并进行了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为102%-105%,相对标准偏差(n=5)为0.11%-1.19%。该方法快速、操作简单,适合于分析植物培养细胞中叶黄素的含量和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叶黄素 悬浮培养细胞 万寿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黄斑病变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与视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阳 蔺云霞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0,46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的无黄斑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及微视野改变规律,并分析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的无黄斑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及微视野改变规律,并分析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199眼)无黄斑病变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HD-OCT测量RT及GCIPL厚度;采用MAIA微视野计检测视网膜黄斑区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MS)。根据屈光度不同分为A组(-1.0^-3.0 D)、B组(>-3.0^-6.0 D)、C组(>-6.0 D),比较各组所有测量参数的差异。分析患者屈光度与微视野计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相同解剖位置的黄斑区RT、GCIPL厚度与MS相关性。结果黄斑区4个方位RT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方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4个方位视网膜GCIPL厚度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总体MS,4个方位MS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方位视网膜MS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所有参数在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显示A组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体视网膜MS及4个方位视网膜MS与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中心方位视网膜MS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黄斑区RT与视网膜GCIPL厚度4个方位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两者上、下方位2个参数与视网膜MS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余方位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无黄斑病变近视患者即使最佳矫正视力≥1.0,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黄斑区结构及功能改变,二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采用OCT和微视野二者相结合进行近视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度 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 微视野 视网膜光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