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之刍议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巍 万兴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4,共3页
通过研究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国外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阐释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战略决策和有... 通过研究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国外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阐释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战略决策和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 我国 体育产业政策体系 刍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层次理论下近代中国城市体育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2,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和行为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法,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梳理和分析近代各时期中国城市体育空间的演变历程,并总结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解决新时代人民需求与体育空间的矛盾提供启示。研究发现:1)近代中国城市体育空间起源于清末、扩... 采用文献资料和行为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法,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梳理和分析近代各时期中国城市体育空间的演变历程,并总结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解决新时代人民需求与体育空间的矛盾提供启示。研究发现:1)近代中国城市体育空间起源于清末、扩展于民国、萎缩于日本侵华时期,这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正与国人各时期的需求——生存与安全需求、社会归属与尊重需求和需求的回落一一对应。这表明城市体育空间的演化受到主体需求层次变化的影响,随着需求层次的升高而发展,需求层次的降低而萎缩,二者基本呈正相关变化。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高层次需求出现并决定了体育空间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实现尊重的需求,树立文化自信,建构体育历史文化空间;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普及全民健身,打造全方位的体育空间;保障国家稳定发展,提升国民需求层次,塑造新时代体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近代中国 城市体育空间 演变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体育与城市共生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响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体育事业和城市发展的共生联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和建议:体育与城市是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城市培育庞大而稳定的体育主体、提供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体育竞赛的顺利举办;体育促进城市...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体育事业和城市发展的共生联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和建议:体育与城市是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城市培育庞大而稳定的体育主体、提供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体育竞赛的顺利举办;体育促进城市布局和功能性完善、丰富市民城市生活、展现城市面貌。这既为当今社会体育在东北蓬勃发展提供借鉴,为东北三省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转变奠定基础,更为重振东北老工业城市提供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建国初期 东北地区 体育与城市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转型、政治改良与社会运动--以和会期间陈独秀的转变为中心
4
作者 朱东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6期57-61,共5页
国际和会期间,陈独秀以和平民意为原动力,进行政治改良尝试。他提出调解时局的主张,寄希望于和平的外国干涉,期望舆论内力与友邦外力共同发挥作用,完成废督裁兵。然而,特殊势力的障碍以及外部作用的不确定性,促使陈独秀转向社会运动的方... 国际和会期间,陈独秀以和平民意为原动力,进行政治改良尝试。他提出调解时局的主张,寄希望于和平的外国干涉,期望舆论内力与友邦外力共同发挥作用,完成废督裁兵。然而,特殊势力的障碍以及外部作用的不确定性,促使陈独秀转向社会运动的方法,实现政治问题的根本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和平会议 政治改良 调解时局 根本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情境及其对工匠创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慧 王以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工匠创造力体现在工匠的创造活动之中,表达了一种求新求异的工匠精神,技术情境影响到工匠精神,并由此影响了工匠创造力。以情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借鉴创造力的4Ps理论,探讨了技术情境对工匠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和创造产品特征... 工匠创造力体现在工匠的创造活动之中,表达了一种求新求异的工匠精神,技术情境影响到工匠精神,并由此影响了工匠创造力。以情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借鉴创造力的4Ps理论,探讨了技术情境对工匠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和创造产品特征的影响。即技术情境塑造工匠创造主体的技艺特征,技术情境影响工匠创造过程的具体方式和路径,技术情境影响工匠创造产品品质。基于技术情境视角对工匠创造力进行研究,对技术创造力以及工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情境 4Ps理论 工匠创造力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