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沅江县苎麻生产经验总结
1
作者 傅建卿 《中国麻作》 1981年第4期34-36,共3页
地濒洞庭湖区的湖南省沅江县,是个盛产苎麻的地方,种植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高。继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两年连续大丰收后,一九八○年苎麻生产获得了新的发展,产量和收购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县6万亩苎麻(包括社员自留地种麻1... 地濒洞庭湖区的湖南省沅江县,是个盛产苎麻的地方,种植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高。继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两年连续大丰收后,一九八○年苎麻生产获得了新的发展,产量和收购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县6万亩苎麻(包括社员自留地种麻1.18万亩),其中收获面积4.8万亩,总产13.5万担,比上年增产3.8%;向国家交售13.44万担,比上年增加6%;与一九七七年比较,面积增加了2.2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江 增加 社员 收购量 收获面积 自留地 种植面积 苎麻 种麻 单位面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Ⅲ.稻田主要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及其保护、协调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盛富 肖永和 +2 位作者 黄志农 阳万能 肖祥梓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重视汛期过后白叶枯病的防治
3
作者 曹涤环 李春芳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7-27,共1页
1988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地处湖北洞庭湖区的沅江市,全市降雨量达550~741毫米,出现了近百年来未有的特大秋汛,垸内受渍的晚稻达到32万多亩,占全市晚稻面积的71.1%而垸外外湖洪水达到防汛警戒水位,垸内渍水无法外排,使晚稻受渍时间长... 1988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地处湖北洞庭湖区的沅江市,全市降雨量达550~741毫米,出现了近百年来未有的特大秋汛,垸内受渍的晚稻达到32万多亩,占全市晚稻面积的71.1%而垸外外湖洪水达到防汛警戒水位,垸内渍水无法外排,使晚稻受渍时间长达5~7天。至9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防治 白叶枯病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然优势 发展苎麻生产
4
作者 傅建卿 《中国麻作》 1984年第3期35-39,共5页
苎麻是沅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早在南朝就有种植。唐代的“沅麻”已驰名中外,远销重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据县物产志和县志记载,沅江种植苎麻起源于六世纪初叶,即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原名“药山县”,就有“药山苎麻... 苎麻是沅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早在南朝就有种植。唐代的“沅麻”已驰名中外,远销重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据县物产志和县志记载,沅江种植苎麻起源于六世纪初叶,即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原名“药山县”,就有“药山苎麻”之称。在唐朝宁中时(公元894年以前)“山区广栽之,湖区间有之”的记载。民间用于搓绳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种植 沅江 记载 利用 湖区 生产 自然优势 发展 传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种根芽苗移栽技术试验初报
5
作者 黄业菊 王国栋 蔡孟初 《中国麻作》 1983年第3期37-38,28,共3页
为加速苎麻良种繁殖,扩大良种栽培面积,1982年,我们以深根型品种“牛耳青”为试材,采用冬催芽,春剃头取蔸,细切带芽直栽和地膜复盖育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繁殖和大田栽培,达到了老园不毁,新园当年受益的目的。现初报于下:
关键词 初报 种根 芽苗移栽技术 苎麻 大田栽培 老园 良种栽培 受益 扩大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