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类生物质隧道式沼气发酵技术与装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心才 邓佳佳 张建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9-1273,共5页
传统隧道式沼气池由于工艺落后、产气率低,已很难适应现代沼气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传统隧道式沼气池中发酵原料的存在状态与运行方式,原料、沼气菌、水三者之间的接触方式以及发酵特点的分析,指出了传统隧道式沼气池存在的问题。针对存... 传统隧道式沼气池由于工艺落后、产气率低,已很难适应现代沼气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传统隧道式沼气池中发酵原料的存在状态与运行方式,原料、沼气菌、水三者之间的接触方式以及发酵特点的分析,指出了传统隧道式沼气池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出一种新型隧道式沼气发酵装置,发酵原料在新型隧道式沼气发酵装置中的存在状态由原来的混乱、自然分层、堆集变成了可控、有序排列、悬浮,沼气池的容积率、产气率和原料利用率变得更高,原料适应范围更广,管理更简单,使定量管理沼气发酵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类生物质 隧道 沼气发酵 定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池多床沼气发酵技术
2
作者 张心才 《河南农业》 2019年第34期31-31,共1页
一、装置结构单池多床沼气发酵装置顶部一侧与内部连通设置有进料口,底部一侧与内部连通设置有出渣口,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沼气排出口,内部层叠设置有布料发酵单元。布料发酵单元包括分流器、上分散固菌床、下聚合固菌床和布料排气管。分... 一、装置结构单池多床沼气发酵装置顶部一侧与内部连通设置有进料口,底部一侧与内部连通设置有出渣口,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沼气排出口,内部层叠设置有布料发酵单元。布料发酵单元包括分流器、上分散固菌床、下聚合固菌床和布料排气管。分流器固定设置于壳体的芯部,进料口出口位于分流器正上方,锥形面状的上分散固菌床设置于分流器的下方,倒锥面状的下聚合固菌床固定设置于上分散固菌床的下方,且上分散固菌床的直径小于下聚合固菌床的直径,下聚合固菌床的芯部下方设置下一个布料发酵单元的分流器,以此循环设置。上分散固菌床的上锥面上交错圆周均布设置布料排气管,下聚合固菌床的内锥面上交错圆周均布设置布料排气管,布料排气管将上分散固菌床和下聚合固菌床的上下方空间分别相互连通。出渣口的管道上竖直设置有溢流管,且溢流管的高度与发酵装置高度匹配(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床 沼气发酵 分流器 发酵装置 进料口 溢流管 装置结构 芯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沼气消化装置与常规消化装置对比分析研究
3
作者 唐浩 张心才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5期143-144,147,共3页
针对高固体含量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处理难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附着膜型厌氧消化装置,即单池多床型厌氧消化装置。运行试验表明,单池多床型厌氧消化装置与常用的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相比,发酵原料和微生物的分布更加均匀、融合,... 针对高固体含量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处理难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附着膜型厌氧消化装置,即单池多床型厌氧消化装置。运行试验表明,单池多床型厌氧消化装置与常用的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相比,发酵原料和微生物的分布更加均匀、融合,运行过程中料液能实现自动搅拌,不易出现原料短路、堵塞现象,微生物滞留期(MRT)长而稳定、抗冲击,而且适宜的发酵浓度、原料利用率、池容利用率、沼气产气率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建设成本,综合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体 有机废水 厌氧消化 单池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