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短时随机充电数据和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
1
作者 申江卫 折亦鑫 +4 位作者 舒星 刘永刚 魏福星 夏雪磊 陈峥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5-1595,共11页
用户充电过程较强的随机性,导致很难获得完整且固定的充电段用于精确表征电池健康状态的变化。针对充电行为的无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健康指标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对锂电池的原始充电电压时序数据进行分割作为随... 用户充电过程较强的随机性,导致很难获得完整且固定的充电段用于精确表征电池健康状态的变化。针对充电行为的无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健康指标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对锂电池的原始充电电压时序数据进行分割作为随机充电数据,使用单一卷积神经网络架构从中自适应提取老化特征,并采用蜣螂优化算法对其参数寻优,建立了多阶段模型。仅使用短时随机原始充电电压数据即可实现电池健康状态估计,且有效适用于不同充电模式和充电速率。实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连续5 s(100个数据点)的原始电压时序数据,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式下,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07%,在多阶段恒流充电模式下,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态 随机充电 数据分割 卷积神经网络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离合器协同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态协调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德华 容香伟 +3 位作者 汪少华 张开美 陈龙 李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7-1888,共12页
针对集成多离合器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了包含两个离合器状态协同切换的纯电动模式到混合动力模式的瞬态切换行为及动态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杠杆法和矩阵法建立系统不同切换阶段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发动机起停控制及模式切换... 针对集成多离合器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了包含两个离合器状态协同切换的纯电动模式到混合动力模式的瞬态切换行为及动态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杠杆法和矩阵法建立系统不同切换阶段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发动机起停控制及模式切换需求对双离合器工作序列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制定模式切换逻辑,在此基础上,针对双离合器协同滑摩导致的切换品质下降,以整车纵向冲击度、离合器滑摩功及模式切换时间为加权优化目标,基于模拟退火算法优化不同离合器接合和分离过程的滑摩行为,为解决固定发动机转速调节策略难以适应不同加速工况需求的难题,构建了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调节策略,实现基于不同工况需求转矩的电机MG1转矩自适应调节。仿真测试和硬件在环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协调优化控制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小双离合器协同时的功率分流式HEV瞬态模式切换冲击度,而且具有优异的工况适应性,能够保证不同加速工况下的瞬态模式切换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动态协调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拟退火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耦合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模式划分与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歆悠 伍家鋆 魏申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430,共7页
为充分发挥一款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汽车(DMCP-EV)多驱动模式的节能优势,制定了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驱动模式控制策略。根据该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电机4种驱动模式并分别建立其动力学驱动模型和系统效率模型。在满足... 为充分发挥一款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汽车(DMCP-EV)多驱动模式的节能优势,制定了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驱动模式控制策略。根据该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电机4种驱动模式并分别建立其动力学驱动模型和系统效率模型。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并划分了各驱动模式的工作范围,以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的驱动模式切换控制和转矩分配策略。开展了Matlab/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系统效率优化的驱动模式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经济性,能耗降低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 驱动模式 粒子群优化算法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仲文 汪鑫 +1 位作者 江维海 李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1-2000,共10页
有效的热管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s,FCV)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多采用各子系统独立管理方式,然而这种独立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余热从而提高热管理效率和续航里程。对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燃料... 有效的热管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s,FCV)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多采用各子系统独立管理方式,然而这种独立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余热从而提高热管理效率和续航里程。对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整车集成式热管理(vehicle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VITM)系统,采用热交换器进行一体化的VITM,实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回收和各部件高效的热管理,通过六通阀的集成设计实现各回路解耦的灵活管理。并在AMESim仿真平台上开展热管理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VITM系统能保持燃料电池汽车各部件稳定维持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在-10℃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燃料电池余热作为热源的热泵空调给动力电池加热,与直接加热模式相比,加热时间缩短55%;给乘员舱加热的时间缩短85%,且能耗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为4,能耗降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集成式热管理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度、强度与频率约束下的白车身板厚尺寸优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左文杰 陈继顺 +1 位作者 李亦文 刘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全面地考虑了刚度、强度与频率约束,对某轿车的白车身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对白车身结构进行了组件化建模,选取了关键的82个组件,每个组件中的板单元的厚度相同。其次在静态弯扭工况与自由模态工况下对车身结构进行了... 全面地考虑了刚度、强度与频率约束,对某轿车的白车身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对白车身结构进行了组件化建模,选取了关键的82个组件,每个组件中的板单元的厚度相同。其次在静态弯扭工况与自由模态工况下对车身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然后以质量最小为目标,以弯扭刚度、应力和前3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板厚为设计变量,建立了白车身结构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序列线性规划进行非线性优化,取得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白车身质量减轻34.6kg,减轻率达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刚度 强度 频率 结构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流自适应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过街意图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胡远志 蒋涛 +1 位作者 刘西 施友宁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5-332,共8页
对城市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了一种判别行人过街意图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双流、时空自适应图卷积神经网络(2s-AGCN),联系了行人骨架的动力学与行人过街意图;以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的动作识别为基础,加入自适应图卷积神... 对城市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了一种判别行人过街意图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双流、时空自适应图卷积神经网络(2s-AGCN),联系了行人骨架的动力学与行人过街意图;以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的动作识别为基础,加入自适应图卷积神经网络结构(AGCN);在骨骼的长度和方向上,设计了双流网络,将2个网络输出的Softmax分数融合,来预测行人过街意图。根据自动驾驶联合注意力公开数据集(JAAD),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2s-AGCN行人过街意图识别方法的准确率达到了89.36%,比ST-GCN神经网络的结果高3.36%。因此,该方法识别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车辆 驾驶安全 行人过街意图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冲压工艺的前纵梁前端结构碰撞模型的标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左文杰 白建涛 李亦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1-566,共6页
采用自主开发的SuperSection软件建立了前纵梁前端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碰撞力标定模型确定薄壁梁的最优断面形状。以最大峰值碰撞力和平均碰撞力与对标值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吸能和冲压工艺要求为约束,以断面节点坐标和薄板厚度为设... 采用自主开发的SuperSection软件建立了前纵梁前端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碰撞力标定模型确定薄壁梁的最优断面形状。以最大峰值碰撞力和平均碰撞力与对标值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吸能和冲压工艺要求为约束,以断面节点坐标和薄板厚度为设计变量建立标定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标定模型。数值算例表明:随着迭代的进行,断面形状逐渐被改进,碰撞力曲线趋近于对标曲线,碰撞中吸收的能量增加且满足冲压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梁 碰撞模型标定 形状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门座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驰 高炳桢 +3 位作者 周涛 康彦东 赵随波 楚夏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175,共7页
针对照门座零件进行注射成形数值模拟研究并验证模拟结果和进行实际生产,得到了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零件。照门座零件的数值模拟过程包括产品网格划分、确定浇口位置、设计冷却水路等。喂料注射过程模拟研究涉及流动波前、翘曲变形。当... 针对照门座零件进行注射成形数值模拟研究并验证模拟结果和进行实际生产,得到了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零件。照门座零件的数值模拟过程包括产品网格划分、确定浇口位置、设计冷却水路等。喂料注射过程模拟研究涉及流动波前、翘曲变形。当注射温度为190℃,注射压力为28 MPa,浇口流率为20 cc/s时,数值模拟结果最佳。根据模拟结果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得到烧结后的零件硬度达到21~23HRC,产品的尺寸偏差在公差范围(±0.06%)之内,且零件的相对密度为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形 照门座 数值模拟 流动波前 翘曲变形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大腿冲击器的生物仿真度
9
作者 胡远志 王波 +1 位作者 刘西 廖高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针对汽车行人保护碰撞试验中大腿冲击器的生物力学特性问题,采用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人体模型与大腿冲击器进行对比仿真分析.模拟THUMS-SUV行人交通事故,并对THUMS人体模型大腿所受冲击力和弯矩进行了输出.根据事故中... 针对汽车行人保护碰撞试验中大腿冲击器的生物力学特性问题,采用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人体模型与大腿冲击器进行对比仿真分析.模拟THUMS-SUV行人交通事故,并对THUMS人体模型大腿所受冲击力和弯矩进行了输出.根据事故中行人大腿初始碰撞条件和行人大腿最低能量状态,分别建立两种工况的行人大腿冲击器碰撞模型并进行模拟,对比分析行人大腿冲击器和THUMS人体模型大腿的动态响应、最大瞬间冲击力和最大弯矩.仿真结果表明:相对THUMS人体模型而言,大腿冲击器的最大瞬间冲击力偏高而最大弯矩偏低,行人小腿和上身的运动和接触作用,会影响大腿部位的接触力和最大弯矩,因此大腿冲击器的生物仿真度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仿真度 THUMS人体模型 大腿冲击器 冲击力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