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对交通流运行状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华珺 孙智诚 +1 位作者 赵俊玮 朱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2,共9页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车碰撞风险,但其对交通流长时间运行状态的影响有待探究。运用Net Logo软件,基于智能体建模思想设置车辆和行人运动模式,选择平均车速波动情况和车辆等待时间、行人等待时间、行人速度分布评估传统车辆...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车碰撞风险,但其对交通流长时间运行状态的影响有待探究。运用Net Logo软件,基于智能体建模思想设置车辆和行人运动模式,选择平均车速波动情况和车辆等待时间、行人等待时间、行人速度分布评估传统车辆、行人检测系统车辆和人车通讯系统研究车辆运行时的交通流稳定性和通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行人主动安全系统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性能互有差异;行人检测系统的使用不利于交通流运行的稳定性;人车通讯系统的普及可能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加剧城市拥堵。研究为驾驶人培训、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准入、道路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行人保护 交通流稳定性 通行效率 Net Logo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Kriging模型的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方义 文忠武 +2 位作者 刘杰 荣见华 李凤玲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为减少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序列Kriging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以整车质量作为优化目标,选取整车耐撞性指标作为可靠性约束,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Latin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汽车正... 为减少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序列Kriging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以整车质量作为优化目标,选取整车耐撞性指标作为可靠性约束,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Latin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构建目标和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方法 (SORA)将该嵌套优化问题解耦为单层次优化问题;优化每一迭代步,基于Kriging模型采用功能度量法评定概率约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满足工程设计所需的效率和精度要求,满足了整车安全性、轻量化和可靠性设计要求,整车质量减少约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耐撞性 KRIGING模型 可靠性优化设计 序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凸集混合模型的汽车正面碰撞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方义 荣见华 +2 位作者 胡林 李凤玲 易继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20,230,共7页
基于概率和凸集模型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汽车吸能结构厚度、材料参数等不确定参数类型,分别采用概率和多椭球凸模型进行描述,以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指标为约束,考虑汽车吸能结构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模型可靠性优... 基于概率和凸集模型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汽车吸能结构厚度、材料参数等不确定参数类型,分别采用概率和多椭球凸模型进行描述,以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指标为约束,考虑汽车吸能结构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模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利用功能度量法评定概率约束,通过基于移动因子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将嵌套优化解耦为单层次优化。实际算例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及精度,对实际设计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 凸模型 混合模型 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中骑乘人员损伤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铁方 王冠 +1 位作者 胡林 武和全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1-627,643,共8页
为探索骑乘人员的损伤差异,基于PC-Crash仿真软件,以车型、碰撞车速和碰撞形态为变量进行147组汽车碰撞载人摩托车的仿真,在此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碰撞条件下,包括不同碰撞车速,骑车人头、胸部和撞击侧... 为探索骑乘人员的损伤差异,基于PC-Crash仿真软件,以车型、碰撞车速和碰撞形态为变量进行147组汽车碰撞载人摩托车的仿真,在此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碰撞条件下,包括不同碰撞车速,骑车人头、胸部和撞击侧下肢损伤指标参数的均值均高于后座乘员;此外,当碰撞车速分别为45和50 km/h时,骑车人和后座乘员的头、胸部损伤都超过其安全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汽车-摩托车事故 骑乘人员 损伤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鑫 付庆 +1 位作者 尹来容 张志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1-527,共7页
计及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在非线性区间数规划(NINP)和局部加密近似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根据实车前碰撞试验结果对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区间序关... 计及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在非线性区间数规划(NINP)和局部加密近似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根据实车前碰撞试验结果对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区间序关系将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换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IP-GA)和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μMOGA)来求解满足乘员约束系统防护性能的非支配解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乘员约束系统最佳匹配参数,从而确保汽车乘员的安全性,在汽车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约束系统 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 局部加密 近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传递函数试验辨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白艳 贾鑫 +1 位作者 宗长富 管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针对汽车转向盘角脉冲输入场地试验数据的特点,对实际数据处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了采用FFT方法和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结果,并详细分析了FFT方法在实际数据处理中存在上述问题时,数据处理精度不高的原因。
关键词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 ARMA模型 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后防护装置碰撞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小燕 余政涛 +3 位作者 秦箫 陈野 张国胜 李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72,共9页
为了有效降低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与大型车辆追尾碰撞事故的严重性,提出了在罐体尾部加装后部防护装置的设想。通过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在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碰撞车辆质量、碰撞速度、碰... 为了有效降低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与大型车辆追尾碰撞事故的严重性,提出了在罐体尾部加装后部防护装置的设想。通过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在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碰撞车辆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质心高度的工况下,罐车的动态响应特性和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模型具有可行性;设计的后部防护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碰撞工况且防护性能良好,在相对碰撞速度低于50 km/h时均具有良好防护效果;能够正常阻挡25 t以下客车的冲击;在120°的区域范围内能有效保护罐体;在不同质心高度下最大加速度峰值均不超过1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 追尾碰撞 后部防护装置 有限元仿真 实车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应激交通事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付威 王畅 +1 位作者 马勇 徐云杰 《公路与汽运》 2016年第6期41-44,186,共5页
通过对城市道路环境中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实际道路应激事件实地调研,分析了城市道路环境中典型应激事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FORUM 8软件开发了城市道路环境中典型应激事件三维场景,并基于典型应激事件三维场景设计问卷调查... 通过对城市道路环境中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实际道路应激事件实地调研,分析了城市道路环境中典型应激事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FORUM 8软件开发了城市道路环境中典型应激事件三维场景,并基于典型应激事件三维场景设计问卷调查,确定了各类典型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发生频率;利用Visual C++和Access建立了城市道路典型应激事件数据库,用于城市道路环境驾驶人应激操作行为分析,指导驾驶人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应激事件 危险程度 发生频率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态交通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换道意图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新锋 王万宝 +1 位作者 柳欢 赵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共8页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高速动态复杂交通场景下车辆换道意图识别精度和预判能力,提出了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残差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识别模型。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车辆运动状态特征;将构造的特征向量作为BiLSTM输入信息;...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高速动态复杂交通场景下车辆换道意图识别精度和预判能力,提出了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残差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识别模型。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车辆运动状态特征;将构造的特征向量作为BiLSTM输入信息;通过残差连接,解决多层BiLSTM易出现的优化瓶颈和梯度消失问题;利用注意力机制,调整残差BiLSTM不同时刻输出权重;应用Softmax函数计算驾驶意图概率。采用NGSIM高速公路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其他4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换道意图整体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7.44%,在换道前2.5 s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90%以上,具有更好的识别精度和预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道意图识别 自动驾驶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交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玲 胡昊 +2 位作者 赵炜华 朱彤 刘浩学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6-1646,共11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在划分隧道路段为入口段、行车段和出口段的基础上,通过切分行车区间,对比分析出入口段2类驾驶人行为风险变化特性及整个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的行为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1)在隧道内部,相对于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表现出更高的行为风险值;在隧道外部,则非熟练驾驶人的行为风险值更高一些。2)所有类型驾驶人在普通高速路段行为风险值最高,在隧道入口段的行为风险值最低。上述结果说明:在隧道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车速行为并不安全,行为风险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 驾驶人行为风险 实车试验 安全车速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火灾致因规律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韡 白琛琛 +1 位作者 田梦 娜仁图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0-734,共5页
为了全方位地了解汽车火灾的致因,对2005-2016年间某机动车物证司法鉴定中心的汽车火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状态和起因、车型、时间、起火部位和故障类型等。研究发现:汽车自燃的比例远大于由于碰撞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汽车火灾比例;客... 为了全方位地了解汽车火灾的致因,对2005-2016年间某机动车物证司法鉴定中心的汽车火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状态和起因、车型、时间、起火部位和故障类型等。研究发现:汽车自燃的比例远大于由于碰撞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汽车火灾比例;客车的起火风险总体小于货车,但大客车风险仍然较大,货车的高起火风险主要来自于中、重型货车,而轻型车风险较低;汽车火灾呈现出典型的季节差异;电气设备是最易起火的部位,电气故障也是最主要的故障类型。提出汽车火灾防治对策以及交通安全与消防技术协作机制,分别从汽车运行阶段、火灾扑救阶段和事后统计阶段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火灾 火灾原因 火灾调查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t模型的城乡结合部不同车型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世峰 李贵强 刘恩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与城市地区相比,城乡结合地区交通具有事故频发、严重程度高等特点,虽经多方努力但效果有限,已成为影响我国交通安全的重点瓶颈地区。采集某城市城乡结合地区近3年来的事故数据,引入车辆保护性和攻击性指标作为车型安全性指标,基于多分... 与城市地区相比,城乡结合地区交通具有事故频发、严重程度高等特点,虽经多方努力但效果有限,已成为影响我国交通安全的重点瓶颈地区。采集某城市城乡结合地区近3年来的事故数据,引入车辆保护性和攻击性指标作为车型安全性指标,基于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设计了城乡结合地区不同车型安全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各车型安全性,深入分析了各因素对车型安全性影响,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LOGIT模型 城乡结合地区 车型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作记忆容量和时间压力影响的驾驶绩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伟 张会明 +2 位作者 赵天欣 郭应时 王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2-873,共12页
随着风险驾驶机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外部情境因素和驾驶人内部认知差异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为研究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与驾驶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约束和动机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压力的施加,采用复杂跨度... 随着风险驾驶机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外部情境因素和驾驶人内部认知差异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为研究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与驾驶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约束和动机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压力的施加,采用复杂跨度范式测量驾驶人工作记忆容量。基于驾驶模拟器系统构建相关驾驶场景,开展心理学与模拟驾驶行为试验,采集驾驶人心理、操作和车辆运行数据,分别就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组合对驾驶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超速比例、碰撞概率、制动反应时间、左转选择间隙皆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且时间压力越高,超速比例越大、碰撞概率越高、制动反应时间越快、左转选择间隙越小的频次越多;工作记忆容量仅对制动反应时间有影响,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制动反应时间越快;时间压力与工作记忆容量对制动反应时间无交互影响,但随着时间压力的增大,高工作记忆容量人群与低工作记忆容量人群在制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逐渐变小。这些发现为研究时间压力下的驾驶绩效提供了驾驶人认知方面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绩效 时间压力 工作记忆容量 模拟驾驶 心理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件浮动人字行星齿轮传动系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进科 李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1,共11页
针对单排人字行星齿轮的轴向自由窜动受太阳轮与齿圈限制及其齿面接触间隙、力的耦合特点,提出考虑构件浮动的齿面承载接触分析数值方法,为重要应用场合人字齿功率分支系统的齿面设计、分析提供理论参考。该方法以啮合理论、有限元及优... 针对单排人字行星齿轮的轴向自由窜动受太阳轮与齿圈限制及其齿面接触间隙、力的耦合特点,提出考虑构件浮动的齿面承载接触分析数值方法,为重要应用场合人字齿功率分支系统的齿面设计、分析提供理论参考。该方法以啮合理论、有限元及优化方法为基础,建立内、外齿轮副瞬时啮合齿对的变形协调、啮合总力平衡、构件径向和轴向浮动下行星轮的力学平衡等方程;将各齿轮副左、右齿面的精确几何与力学特性紧密融合,更能够反映齿面分布力系的相互耦合作用,仅需一次有限元数值计算可快速获得齿面载荷、承载变形、浮动位移和均载系数等。结果表明:中心轮的径向浮动保证行星轮之间载荷均匀,而行星轮左、右齿面的均载性与其轴向自由窜动位移相关,当行星轮轴向浮动前的内与外啮合副轴向力方向相反即行星轮整体轴向力被抵消大部分时,则浮动后的行星轮的轴向窜动位移较小,其左、右齿面均载性能无大的改善;反之,当行星轮轴向浮动前的两齿侧轴向力方向相同时,则其浮动后的轴向窜动位移相对较大,左与右齿面均载性有较大改善。浮动后的承载传动误差幅值及均值减小,且各内、外齿轮副的几何传误差或均载系数或轴向力数值规律基本相同。从结构上保证行星轮的轴向自由窜动是改善人字齿行星传动系左、右齿面偏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行星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径向浮动 轴向浮动 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三角形负泊松比结构的面内压缩刚度可调控特性
15
作者 魏路路 许世维 +1 位作者 朱国华 赵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通过准静态面内压缩试验揭示星型-三角形结构(star-triangular honeycomb, STH)的刚度可调控特性。利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非均匀壁厚STH的面内压缩刚度可调控机制,分析不同类型胞壁厚度比(t_(1)=t_(3))/t_(2)及胞壁角对其面内压缩刚... 通过准静态面内压缩试验揭示星型-三角形结构(star-triangular honeycomb, STH)的刚度可调控特性。利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非均匀壁厚STH的面内压缩刚度可调控机制,分析不同类型胞壁厚度比(t_(1)=t_(3))/t_(2)及胞壁角对其面内压缩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TH在面内压缩载荷下呈2个线弹性阶段,且强化刚度比初始刚度显著增大。适当地增大内凹胞壁和垂直胞壁的厚度可同时提高STH的初始刚度及强化刚度;当(t_(1)=t_(3))/t_(2)>1.575后,初始刚度仍持续增大,而强化刚度反而逐渐减小,最终不再具有强化刚度阶段。胞壁角α≤30°时,增大胞壁角可提高STH的初始刚度及强化刚度,反之,初始刚度及强化刚度对应的应变随胞壁角的增大逐渐增大,而强化刚度逐渐减小并趋于消失。该研究将为可调节刚度负泊松比结构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三角形结构(STH) 负泊松比 可调控刚度 非均匀壁厚 准静态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实车驾驶数据的驾驶人跟车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袁伟 付锐 +2 位作者 马勇 郭应时 杜春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9-685,共7页
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的跟车数据,分析了跟车过程中加速、稳速和减速阶段的划分标准,探讨了稳速跟车阶段驾驶人的期望跟车间距与跟车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期望间距跟车模型,并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所用的安全距离模型... 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的跟车数据,分析了跟车过程中加速、稳速和减速阶段的划分标准,探讨了稳速跟车阶段驾驶人的期望跟车间距与跟车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期望间距跟车模型,并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所用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速和减速阶段,驾驶人的反应并非对称,加速阶段的车辆状态变化更频繁;在稳速跟车阶段,驾驶人的期望跟车间距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加;与安全距离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期望间距跟车模型更符合驾驶人跟车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跟车 稳速阶段 期望跟车间距 反应时间 驾驶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货车长下坡行驶制动器温升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轩 余强 +1 位作者 袁晓磊 史培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5,共4页
针对重型货车长下坡路段行驶安全性问题,对制动器温升模型进行研究。将重型货车坡道行驶制动器温度变化过程分解为制动器升温和降温两个过程分别建模。基于升温和降温模型建立了重型货车长下坡路段行驶制动器温升模型。最后在京昆高速... 针对重型货车长下坡路段行驶安全性问题,对制动器温升模型进行研究。将重型货车坡道行驶制动器温度变化过程分解为制动器升温和降温两个过程分别建模。基于升温和降温模型建立了重型货车长下坡路段行驶制动器温升模型。最后在京昆高速公路上进行了长下坡制动器温升试验,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重型货车长下坡路段行驶制动器温升预测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7.74%,说明该模型是准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货车 长下坡行驶 制动器温升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加速度标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进 杨奎 +3 位作者 罗骁 汪旭 邵毅明 彭金栓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88,共8页
为标定运行速度模型中的汽车加速度值,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小客车连续行驶实验,采集轴向加速度的连续数据,并通过断面观测得到大客车和大货车的加速度值,获得峰值加速度的累积频率曲线以及统计分布特性,并建立加速度-道路几何参数关... 为标定运行速度模型中的汽车加速度值,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小客车连续行驶实验,采集轴向加速度的连续数据,并通过断面观测得到大客车和大货车的加速度值,获得峰值加速度的累积频率曲线以及统计分布特性,并建立加速度-道路几何参数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小客车的入弯减速度幅值要比出弯加速度高一倍左右,不宜将加、减速度简化成同一个值,应该分别进行标定;加速度和减速度累积频率曲线的斜率突变点都不是发生在85^(th)百分位,而是临近95^(th),应重新考虑85^(th)百分位的使用价值;大客车的加、减速度幅值非常接近,而重载货车的减速度要明显大于加速度,同时,重载货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值要双双低于大型客车;小客车的加速度与弯道半径负相关,而与弯道转角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速度 自然驾驶 加速度 减速度 轴向加速度 纵向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道预警系统中越线时间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畅 付锐 +1 位作者 郭应时 袁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4,共6页
为预测车辆换道预警系统中的越线时间,利用视觉传感器实时采集自然换道过程中的横向位移,采用7次多项式轨迹模型对换道过程横向位移的时间历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拟合精度均达到0.99以上,且换道轨迹之间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换道轨... 为预测车辆换道预警系统中的越线时间,利用视觉传感器实时采集自然换道过程中的横向位移,采用7次多项式轨迹模型对换道过程横向位移的时间历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拟合精度均达到0.99以上,且换道轨迹之间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换道轨迹相似性建立了换道过程越线时间预测算法,检验结果表明,超过90%的预测误差不超过0.1s,且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道预警 越线时间 轨迹拟合 多项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率值的驾驶人视觉与心理负荷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彭金栓 高翠翠 郭应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为明确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与心理负荷的影响机理,选择合适的被试驾驶人,设计了城市道路环境下的驾驶行为提取试验。划分兴趣区域,引入注视熵率值的概念,分析了熟练程度及交叉口不同通行方式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并探析了驾驶经验对... 为明确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与心理负荷的影响机理,选择合适的被试驾驶人,设计了城市道路环境下的驾驶行为提取试验。划分兴趣区域,引入注视熵率值的概念,分析了熟练程度及交叉口不同通行方式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并探析了驾驶经验对驾驶人心理负荷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熟练驾驶人的视觉搜索频率高于非熟练驾驶人;交叉口的不同通过方式中,左转时的搜索频率显著高于右转及直行;相似环境下,熟练驾驶人的心理负荷低于非熟练驾驶人。研究结论对驾驶人熟练程度评价及驾驶适宜性检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熵率值 驾驶人 视觉特性 心理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