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先进高强钢的典型汽车零件辊压成形关键技术及开发 被引量:23
1
作者 韩非 石磊 +3 位作者 肖华 蒋浩民 刘继英 艾正青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9,120,共6页
轻量化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采用先进高强钢是轻量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某应用超高强钢的门槛加强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开口型非对称辊压成形典型零件工艺技术研究与样件开发,利用解析和有限元仿真,对影响先进高强钢辊压成形的回弹控... 轻量化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采用先进高强钢是轻量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某应用超高强钢的门槛加强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开口型非对称辊压成形典型零件工艺技术研究与样件开发,利用解析和有限元仿真,对影响先进高强钢辊压成形的回弹控制、预冲孔畸变进行研究,获得了优化的设计工艺参数;分析非对称辊压件的纵向弯曲、侧弯、扭转缺陷产生的机理,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超高强钢的辊压成形工艺试验,制造了满足尺寸精度要求的典型样件。该研究为大批量产业化应用先进高强钢提供了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辊压成形 回弹控制 边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地板纵梁高强钢应用及回弹控制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运 吴彦骏 陈新平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研究造型相对复杂的前地板纵梁高强钢(HSS)应用回弹变形特点,探寻回弹控制方法。方法借助CAE分析技术,对零件进行全工序和回弹仿真分析,深入探讨零件回弹特点,提出回弹整改控制措施。结果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样件尺寸精度达到1 mm... 目的研究造型相对复杂的前地板纵梁高强钢(HSS)应用回弹变形特点,探寻回弹控制方法。方法借助CAE分析技术,对零件进行全工序和回弹仿真分析,深入探讨零件回弹特点,提出回弹整改控制措施。结果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样件尺寸精度达到1 mm控制要求,零件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满足质量要求。结论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对零件的成形性及回弹进行预测,为工艺设计及模具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提出的回控制技术可用于指导同类型高强钢零件的模具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控制 高强钢 前地板纵梁 CA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板冲压位移回弹补偿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晖 潘志红 +2 位作者 蒋浩民 徐伟力 吴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7,共6页
回弹是高强钢板零件冲压中的一大难题,当前工程应用中仍然依赖大量修模解决回弹问题。该文采用全工序仿真计算和回弹补偿方法,提高回弹计算的数值模拟精度;利用位移回弹补偿原理,对拉延型面和修边型面进行回弹补偿,使冲压回弹后的零件... 回弹是高强钢板零件冲压中的一大难题,当前工程应用中仍然依赖大量修模解决回弹问题。该文采用全工序仿真计算和回弹补偿方法,提高回弹计算的数值模拟精度;利用位移回弹补偿原理,对拉延型面和修边型面进行回弹补偿,使冲压回弹后的零件尺寸满足设计产品的精度要求。该研究提高了高强钢冲压件的质量,实际生产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冲压件 高回弹 应用 补偿技术 高强钢板 位移 仿真计算 钢板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汽车用钢板应变速率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平 万敏 +1 位作者 吴向东 刁可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9,共6页
为研究应变速率对汽车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向拉伸实验,对3种不同强度级别的典型汽车用钢板进行应变速率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电镀锌BSUFD+Z钢板的屈强比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烘烤硬化BH220钢板,敏感性最小的是双相D... 为研究应变速率对汽车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向拉伸实验,对3种不同强度级别的典型汽车用钢板进行应变速率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电镀锌BSUFD+Z钢板的屈强比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烘烤硬化BH220钢板,敏感性最小的是双相DP600钢板;双相DP600钢板的硬化指数具有较大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而电镀锌BSUFD+Z钢板和烘烤硬化BH220钢板的硬化指数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较低;3种钢板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电镀锌BSUFD+Z钢板最大,烘烤硬化BH220钢板次之,双相DP600钢板最小。研究结果为汽车钢板快速冲压生产工艺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拉伸实验 屈强比 硬化指数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0 MPa热冲压用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和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浩 谭宁 金鑫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5,121,共5页
在传统1500 MPa热冲压用钢22MnB5基础上,通过成分优化开展1800 MPa热冲压用钢研发与样件组织性能评估研究。采用热膨胀仪测量1800 MPa实验钢不同冷却速率下温度-膨胀量曲线,结合扫描电镜微观组织和显微维氏硬度,获得不同冷却速率下实验... 在传统1500 MPa热冲压用钢22MnB5基础上,通过成分优化开展1800 MPa热冲压用钢研发与样件组织性能评估研究。采用热膨胀仪测量1800 MPa实验钢不同冷却速率下温度-膨胀量曲线,结合扫描电镜微观组织和显微维氏硬度,获得不同冷却速率下实验钢冷却相变规律,并绘制成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s时,组织中包含铁素体与珠光体;当冷却速率增加至2℃/s时,组织中出现部分贝氏体;当冷却速率高于10℃/s,组织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同时实验钢基板硬度增加至500 HV以上,且后续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根据上述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开展保险杠样件热冲压试制与评估,实验钢热冲压零件抗拉强度达到1851 MPa,相对于22MnB5的1525 MPa提升21.3%,其伸长率和弯曲性能良好,热冲压保险杠最大变形量相对于22MnB5零件减少32%,其最大载荷提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用钢 CCT曲线 显微组织 样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构Fe-Mn-Al-C系TWIP钢的低温拉伸变形行为研究
6
作者 吴岱霏 郭王斌 +3 位作者 陈孟 茅玮辰 欧小琴 宋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58-3668,共11页
高锰奥氏体钢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如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是低温应用领域的潜力材料之一。本文利用XRD、SEM和HRTEM等手段分析Fe-Mn-Al-C系孪生诱发塑性(TWIP)钢在液氮温度(77 K)下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 高锰奥氏体钢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如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是低温应用领域的潜力材料之一。本文利用XRD、SEM和HRTEM等手段分析Fe-Mn-Al-C系孪生诱发塑性(TWIP)钢在液氮温度(77 K)下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氮温度(77 K)下,该TWIP钢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930 MPa和1 140 MPa,总伸长率为36%,其中塑性伸长率为26%;相比于室温条件,其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与室温变形相比,低温拉伸下TWIP钢的变形机制包括位错滑移、孪生以及孪晶-层错、层错-层错和孪晶-孪晶之间的交互作用等更复杂;此外,该TWIP钢组织呈明显的异质结构特征,启动非均匀变形诱导硬化新机制,显著提高了该TWIP钢在低温下的加工硬化能力和塑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突破传统材料尤其是高强度纳米结构材料强度和塑性不可同时提高的瓶颈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异质结构 低温拉伸 变形机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厚板(VRB)的汽车前纵梁内板开发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兵 高永生 +2 位作者 张文 蒋浩民 魏元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使用变厚板零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变厚板的板厚及材料力学性能非均一性,文章采用数字散斑单向拉伸试验对变厚板等厚区和厚度过渡区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讨退火工艺对变厚板不同厚度区域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结合数... 使用变厚板零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变厚板的板厚及材料力学性能非均一性,文章采用数字散斑单向拉伸试验对变厚板等厚区和厚度过渡区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讨退火工艺对变厚板不同厚度区域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结合数字散斑单向拉伸试验和厚度分区离散的变厚板过渡区力学性能表征;仿真分析某汽车前纵梁内板变厚板冲压成形性,并与试制样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变厚板过渡区表征方法正确可靠,且变厚板制作的汽车前纵梁内板件成形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板 前纵梁内板 冲压 成形性 VRB (Variable-thickness ROLLED Blan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部冲裁对双相钢拉伸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欢 吴彦骏 +3 位作者 刁可山 庄新村 陈劼实 赵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为研究边部冲裁对双相钢(DP590、DP780和DP980)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冲裁和线切割2种方法制备实验试样.基于MTS793材料试验机,使用非接触式视频应变测量方法,在常温下完成静拉伸实验.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曲线,分析原始标距对拉伸性能的影... 为研究边部冲裁对双相钢(DP590、DP780和DP980)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冲裁和线切割2种方法制备实验试样.基于MTS793材料试验机,使用非接触式视频应变测量方法,在常温下完成静拉伸实验.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曲线,分析原始标距对拉伸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断面质量下拉伸试样的力学性能响应、颈缩过程与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原始标距减小,基本不影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而断裂总伸长率显著增大;冲裁试样与线切割试样在拉伸颈缩段存在较大差别,断裂总伸长率低于线切割试样,且随着冲裁间隙的增大而减小;DP590和DP780冲裁试样在非均匀颈缩和横向裂纹出现后,呈现折线状断口,而DP980冲裁试样则与线切割试样的剪切滑移型断口类似,颈缩时产生显著的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冲裁 拉伸 原始标距 颈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件应用的第3代高强钢——QP钢的成形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连昌伟 陈新平 叶又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4期79-84,共6页
目的研究第3代高强钢——QP钢在实际零件上应用涉及的成形特性问题。方法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单向拉伸、成形极限、V形弯曲回弹等试验,分析探讨了QP钢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成形极限和弯曲特性,并与广泛应用的DP钢对比。结果 QP钢HC600/... 目的研究第3代高强钢——QP钢在实际零件上应用涉及的成形特性问题。方法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单向拉伸、成形极限、V形弯曲回弹等试验,分析探讨了QP钢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成形极限和弯曲特性,并与广泛应用的DP钢对比。结果 QP钢HC600/980QP的成形性能好于相同强度级别的DP钢HC550/980DP,与HC420/780DP相当;QP钢弯曲回弹量比同等强度级别DP钢大。通过2个试冲零件的分析,验证了QP的成形特性,并从零件应用角度提出了QP钢的零件适用范围和零件设计要点。结论 QP钢具有综合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有助于解决局部特征复杂的难成形零件和具有等截面特征的零件,在汽车车身结构件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成形特性 冲压 高强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热环境下汽车用钢DP590板材屈服行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建 刁可山 +2 位作者 吴向东 王文平 万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通过20℃、60℃、100℃、150℃、190℃温度下的单拉试验得到了汽车用钢DP590板材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DP590板材在0°、45°、90°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随温度升高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现象... 通过20℃、60℃、100℃、150℃、190℃温度下的单拉试验得到了汽车用钢DP590板材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DP590板材在0°、45°、90°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随温度升高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现象。通过温热环境下的十字形试件双向拉伸试验,获得了DP590板材在温度20℃、60℃、100℃、150℃、190℃等效塑性应变在0.2%、1.0%、2.0%下的屈服轨迹。发现在同一温度下,DP590钢板在不同等效塑性应变下的屈服轨迹相似;而在同一等效塑性应变下,DP590板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屈服轨迹形状不同,满足的屈服准则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590 温热环境 单向拉伸 双向拉伸 屈服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强化模型对QP钢回弹预测精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牛超 陈新平 陈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1-226,共6页
对第3代先进高强钢QP980和QP1180材料的4种强化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特征帽型零件比较了模型的回弹预测精度,然后采用最优模型在某车型A柱零件上开展回弹分析并进行实际零件预测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QP980和QP1180均表现出一定的... 对第3代先进高强钢QP980和QP1180材料的4种强化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特征帽型零件比较了模型的回弹预测精度,然后采用最优模型在某车型A柱零件上开展回弹分析并进行实际零件预测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QP980和QP1180均表现出一定的包申格效应; Chaboche、NSK Swift和Y-U模型均能描述材料的包申格效应,但Y-U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等向强化模型Swift不能描述包申格效应;比较4种模型对帽型零件的回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可知,Y-U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比较Y-U模型在A柱零件关键截面上回弹预测与试验结果可知,轮廓重合性较好,并在一些关键点进行比较,计算与实测误差较小,说明Y-U模型对该零件回弹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申格效应 Y-U模型 先进高强钢 回弹 QP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超高强钢冷冲压门环零件开发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炳元 罗爱辉 张建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研究整体式超高强钢门环对车身碰撞安全性能的影响,探索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制作整体式冷冲压门环零件的可行性。方法充分利用高性能超高强钢的材料特性,设计开发整体式超高强钢冷冲压门环零件,通过结构设计、坯料制备、样模开发... 目的研究整体式超高强钢门环对车身碰撞安全性能的影响,探索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制作整体式冷冲压门环零件的可行性。方法充分利用高性能超高强钢的材料特性,设计开发整体式超高强钢冷冲压门环零件,通过结构设计、坯料制备、样模开发、零件试制,研究门环零件焊缝优化、闭环坯料拼焊、大尺寸模具调试等关键工艺技术。结果整体式超高强钢冷冲压门环零件可以有效提高整车侧面碰撞性能,增强抵御25%小偏置碰的能力,实现质量减轻2%,回弹仿真精度达到75%。结论这是对整体式超高强钢门环零件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整体式超高强钢门环较分体式门环在满足相同碰撞安全要求前提下,具有结构简单,可实现减重、降低模具数量和生产成本等优势,后续在零件回弹控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拼焊 门环 超高强钢(UHSS) 冷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特性数据对成形仿真精度的影响(上)——实验数据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连昌伟 吕超 胡卫龙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共11页
板料成形的仿真精度主要取决于描述材料塑性变形特征的塑性本构关系。而塑性本构关系的预测能力则是由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所定义。用于描述板材塑性变形特性的实验数据包括初始屈服、后续强化以及各向异性塑性变形参数等... 板料成形的仿真精度主要取决于描述材料塑性变形特征的塑性本构关系。而塑性本构关系的预测能力则是由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所定义。用于描述板材塑性变形特性的实验数据包括初始屈服、后续强化以及各向异性塑性变形参数等。为了应用不同的实验数据来恰当地表征仿真所用的材料模型,首先需要了解仿真成形零件的主要加载应力特性;其次需要合理应用由不同实验方法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使所定义的材料塑性本构模型能够充分反映出材料在整个均匀塑性变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材料强化与塑性变形特性,而非局部区域或者某一特定点处的实验特性。分析了应用不同实验数据定义仿真材料塑性本构关系对模拟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在应用材料的一些特殊实验结果时,除了需要考虑选择不同的流动准则,还需要考虑所涉及的塑性本构关系是否可以充分揭示出材料所对应的实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拉实验 双拉实验 纯剪切实验 拉-剪实验 拉-压实验 仿真材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钢DP600帽型梁碰撞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亚 陈新平 连昌伟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87-92,共6页
目的分析双相钢DP600的烘烤特性对碰撞实验的影响,以及验证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对双相钢DP600动态力学性能描述的准确性。方法对DP600帽型薄壁梁结构试件在轴向冲击下的压溃变形模式与吸能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前处理软件Hyper Work... 目的分析双相钢DP600的烘烤特性对碰撞实验的影响,以及验证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对双相钢DP600动态力学性能描述的准确性。方法对DP600帽型薄壁梁结构试件在轴向冲击下的压溃变形模式与吸能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前处理软件Hyper Works和LS-Dyna求解器对DP600帽型梁轴向压溃实验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通过对比烘烤前后的碰撞实验结果,发现烘烤前后压溃力、位移与时间曲线吻合较好,变形结果基本一致。将实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论烘烤温度为180℃,时间为20 min的烘烤工艺对材料特性影响不显著。验证了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DP600的动态力学性能,可以应用于整车碰撞仿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钢 有限元分析 帽型梁 碰撞 烘烤效应 高速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HC950LA典型零件应用及回弹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正略 徐栋恺 陈新平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以低合金超高强度钢HC950LA为对象,研究其在汽车座椅滑轨零件上的典型应用及回弹控制。方法通过V弯试验分析HC950LA在不同弯曲角度下的最小弯曲半径,根据试验结果优化滑轨零件折弯圆角设计,使HC950LA满足滑轨零件的成形性要求,并通... 目的以低合金超高强度钢HC950LA为对象,研究其在汽车座椅滑轨零件上的典型应用及回弹控制。方法通过V弯试验分析HC950LA在不同弯曲角度下的最小弯曲半径,根据试验结果优化滑轨零件折弯圆角设计,使HC950LA满足滑轨零件的成形性要求,并通过试制滑轨零件,在成形过程中研究回弹控制进行方法。结果 HC950LA沿着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折弯性能较好,成形模具半径可以小至1 mm,满足滑轨零件成形需求。使用HC950LA试制座椅滑轨零件,通过优化产品折弯圆角设计、模具型面调整及改变零件弯曲时的应力分布状态对零件进行回弹控制,零件回弹控制效果明显。结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HC950LA冲压座椅滑轨零件成形性良好,满足零件精度、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950LA 低合金超高强钢 汽车座椅滑轨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板材冲裁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业全 罗爱辉 徐伟力 《精密成形工程》 2018年第4期151-155,共5页
目的解决不同高强钢板材在冲裁时所需冲裁力不同的计算问题。方法搭建了高强钢板材冲孔实验平台,结合车身上广泛应用的DP、QP钢系列以及MS系列超高强钢板,设计了相应的冲孔试样,通过冲孔实验,获得了不同超高强钢板材所需的冲裁力,并结... 目的解决不同高强钢板材在冲裁时所需冲裁力不同的计算问题。方法搭建了高强钢板材冲孔实验平台,结合车身上广泛应用的DP、QP钢系列以及MS系列超高强钢板,设计了相应的冲孔试样,通过冲孔实验,获得了不同超高强钢板材所需的冲裁力,并结合超高强钢板的冲裁力经验计算公式,得到适用于计算不同高强钢材料冲裁力的经验系数,最后将经验公式进行修正,获得了适用于不同高强钢板材冲裁力与抗拉强度的修正关系式。结果选用DP980及1700MS高强钢进行冲孔实验可知,两者实验冲裁力与通过修正公式计算所得冲裁力误差分别为2%和2.2%。结论验证了所得修正关系式的可行性,可为高强钢零件冲切压力机吨位的选取和模具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冲裁力 冲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MPa先进高强钢材料在门槛加强梁上的辊压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骥超 张骁杰 +1 位作者 石磊 肖华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为获得980 MPa级别不同先进高强钢材料在辊压零件上应用时的差异,研究典型980 MPa先进高强钢的辊压成形特性。方法采用调研和统计方法获得门槛辊压用材的主流强度与钢种,基于三点弯曲的实验方法,获得了980 MPa先进高强钢材料在指定... 目的为获得980 MPa级别不同先进高强钢材料在辊压零件上应用时的差异,研究典型980 MPa先进高强钢的辊压成形特性。方法采用调研和统计方法获得门槛辊压用材的主流强度与钢种,基于三点弯曲的实验方法,获得了980 MPa先进高强钢材料在指定角度和弯曲半径下的回弹特性,针对典型的门槛加强梁零件,采用CAE方法评估材料应用的可行性。结果门槛零件980 MPa级别所采用的主要先进刚强钢钢种为双相钢(DP)和马氏体钢(MS),在相对弯曲半径比R/t=2.5的情况下,980DP回弹角度最小,980QP次之,980MS最大;早期模具回弹补偿设计时对于90°圆角可给予11°~14°的回弹过弯角度;成形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边波缺陷,需优化辊压成形变形过程。结论 980 MPa先进高强钢材料在应用于辊压零件时,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材料回弹特性,同时变形过程应合理,避免产生边波等质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辊压 门槛加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不同汽车用板材成形性能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纪登鹏 连昌伟 刘兵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5,共8页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多种汽车用板材,包括不同强度级别的先进高强钢、传统高强钢、铝合金板材进行室温拉伸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全场应变,对比了不同板材的成形性,讨论了材料成形性能的评估方法。结...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多种汽车用板材,包括不同强度级别的先进高强钢、传统高强钢、铝合金板材进行室温拉伸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全场应变,对比了不同板材的成形性,讨论了材料成形性能的评估方法。结果表明:汽车用板材的断裂应变整体上远大于断裂总延伸率,相比于断裂总延伸率,断裂应变与强度更符合负相关的关系;最大力总延伸率反映材料的硬化与均化应变的能力,不是塑性的直接指标,断裂应变表征材料的真实塑性;成形性指数综合考虑了硬化能力与真实塑性,相比于单一的延伸率指标能更好地评价材料的成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硬化能力 真实塑性 整体成形性 局部成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热处理对超高强度钢扩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琦 徐晨阳 +4 位作者 侯泽然 刘亿 仇俊鹏 韩非 闵峻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5-230,共6页
针对DP1180和MS1500两种超高强度钢,采用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拉伸试样进行了激光热处理,通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的单向拉伸实验和显微硬度测试获得激光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并确定了最优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基于该参数对扩孔试... 针对DP1180和MS1500两种超高强度钢,采用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拉伸试样进行了激光热处理,通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的单向拉伸实验和显微硬度测试获得激光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并确定了最优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基于该参数对扩孔试样进行了激光热处理和扩孔实验,研究了激光热处理对两种超高强度钢扩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热处理后两种超高强度钢的扩孔性能均显著提升。DP1180在激光功率700 W、扫描速度5 mm·s^(-1)热处理后的扩孔率较基材增加约25.4%。MS1500在激光功率625 W、扫描速度5 mm·s^(-1)热处理后的扩孔率较基材增加约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热处理 超高强度钢 扩孔 局部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和DP钢面内成形性能与边部成形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志鹏 牛超 束祺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与DP钢相比,同等强度级别QP钢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均明显更高。在面内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钢极限成形深度均明显大于DP钢的,但主、次应变大小差异不大。在边部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DP钢极限成形深度以及主、次应变大小均差异不大。QP、DP钢面内成形最大主应变均明显大于边部成形最大主应变。结论与同强度级别DP钢相比,QP钢具有更高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QP钢材料的加工硬化系数高,材料内部协同变形能力强,面内成形性能明显优于DP钢材料的,但两者的边部成形性能差异不大;QP、DP钢材料能承受更大的面内主应变,受边部加工硬化及毛刺的影响,冲裁后,边部应变明显降低,在QP、DP超高强钢零件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边部发生较大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DP钢 面内应变 边部应变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