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分析及改进趋势综述
1
作者 舒俊豪 武小花 +1 位作者 杨佳珞 徐鑫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2,共9页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们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对近6年内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了起火车型和起火原因。对电池过充、过放、内外部短路、挤压...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们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对近6年内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了起火车型和起火原因。对电池过充、过放、内外部短路、挤压碰撞、热失控等安全事故机理进行了描述,综述了电池热失控时的特征参数,基于运行数据分析了某事故车在起火时的特征参数变化,最后对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并重点描述了基于大数据建立的电池模型和智能算法,为今后的动力电池故障诊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事故分析 电池安全 热失控 大数据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云协同下动力电池多级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2
作者 成林穗 杨继斌 +3 位作者 邓鹏毅 武小花 徐晓惠 邓柯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47,共11页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云协同的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尺度上,车端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值-率模型和电压二维故障特征提取,实现对电池包异常值和不一致性的实时诊断与报警。长时间...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云协同的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尺度上,车端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值-率模型和电压二维故障特征提取,实现对电池包异常值和不一致性的实时诊断与报警。长时间尺度上,云端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和车端预警信息,结合改进香农熵、多尺度模糊熵和异常系数的方法,基于传入数据进行热失控的趋势预测。最后,基于实际热失控车辆的历史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在云端至少提前5天发出预警,实现动力电池车-云两端长短时域协同多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失控 车云协同 电池管理 多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的驾驶场景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崎瑞 张道文 +3 位作者 周华 庞劭荣 李哓艳 王朝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0-145,共6页
智能汽车对驾驶场景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预期功能安全。为准确可靠地从感知层面进行场景评价,提出一种新的驾驶场景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推理,在分析场景和场景要素的基础上,首先,从驾驶人感知层面进行场景的模糊感知判断,建... 智能汽车对驾驶场景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预期功能安全。为准确可靠地从感知层面进行场景评价,提出一种新的驾驶场景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推理,在分析场景和场景要素的基础上,首先,从驾驶人感知层面进行场景的模糊感知判断,建立场景模糊等级,利用模糊关系,建立场景要素间的联系;然后,按照决策函数计算场景的评价值;最后,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考虑驾驶人对场景的感知,更全面地认识场景,在场景评价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预期功能安全 场景评价 模糊推理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延和参数不确定性的智能汽车轨迹跟踪鲁棒协同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强 魏洪乾 +5 位作者 艾强 林晨 尹志华 郑楠 王洪荣 张幽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3-936,共14页
针对参数不确定性和网络时滞效应引起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衰退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误差快速收敛的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根据汽车参数的不确定性来源和网络信号的随机时延特性,构建了包含两类不确定项的多胞体控制模型,并通过鲁... 针对参数不确定性和网络时滞效应引起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衰退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误差快速收敛的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根据汽车参数的不确定性来源和网络信号的随机时延特性,构建了包含两类不确定项的多胞体控制模型,并通过鲁棒状态观测器实现对状态变量的精确观测,结合采用快速收敛约束设计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有效提高了车辆的轨迹跟踪精度和横摆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策略可以有效消除两类不确定性对跟踪控制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和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其轨迹跟踪精度分别提高了83.70%和19.41%,横摆稳定性分别提高了72.88%和40.74%,实车试验表明其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汽车 轨迹跟踪 时滞动力学 参数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道文 董鑫驰 +5 位作者 雷毅 黎华惠 罗晶 张诚龙 赵成一 汤楷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69,共9页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严重伤害两类。考虑到数据异质性,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与k-means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对聚类分析得到的两类集群进一步分析,从预测准确率和协变量共线性指标两个方面确认了模型的适用度。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变道或超车、车龄、支路及环形交叉口、双幅路(有中央分隔带)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有异质性影响;行人年龄大于46岁和夜间行车会明显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其中,变道或超车和行人年龄对新能源汽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比传统人-车事故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新能源汽车 行人交通事故 严重程度 聚类分析 二项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管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武小花 杨钢 +2 位作者 周鸿旭 陈洲 范占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031-7039,共9页
水热管理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散热需求大、低温冷启动慢、寿命短等问题。对大功率燃料电池进行动态响应试验,利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验证了温湿度与有效输出电压的相关性,... 水热管理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散热需求大、低温冷启动慢、寿命短等问题。对大功率燃料电池进行动态响应试验,利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验证了温湿度与有效输出电压的相关性,并通过文献分析水管理和热管理对燃料电池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的水热管理方法与建模方式。水管理方法主要有反应气体加湿、内部结构设计和排水控制,但无法实现较为准确的水含量在线检测,闭环控制较为困难。而热管理技术较为成熟,利用传统热机的水冷却方法并结合所制定的温度控制策略对热管理子系统中的水泵和风扇进行控制,使电堆温度和进出口冷却水温差稳定在合理的范围。温度与电堆内部水分布具有强耦合性,往往单一的温度变量、水变量研究并不能真实反映温度和水含量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未来使用高效的水热耦合技术,综合考虑温度与水含量对PEMFC的影响才是提高其性能、有效改善附件寄生功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管理 热管理 耦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混行交通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秋实 王艳阳 +3 位作者 邬昌良 黄俊富 张胜根 罗浩轩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灯上层控制策略;在下层混行队列控制研究中采用“1+N”模式,建立混行队列动力学模型,选取车辆能耗模型,以队列经济性最低为目标,提出基于最优控制的混行队列下层控制策略。在上、下层控制策略验证的基础上,对协同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性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控制方法在不同交通场景下,均能有效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和车辆经济性;当最小绿灯时长和控制区长度的取值越小时,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平均百公里油耗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交叉口 混行队列 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内颗粒沉积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孟忠伟 宋蔷 +1 位作者 姚强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基于可视化单通道实验系统,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方法,对柴油机颗粒在陶瓷捕集器内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在线测量.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深床期、长树期、搭桥期和颗粒层期;颗粒层厚度的增加在长树期迅速增长,而后在颗粒层期呈... 基于可视化单通道实验系统,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方法,对柴油机颗粒在陶瓷捕集器内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在线测量.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深床期、长树期、搭桥期和颗粒层期;颗粒层厚度的增加在长树期迅速增长,而后在颗粒层期呈缓慢增加的趋势.颗粒层过滤期颗粒层的孔隙结构受过滤速度的影响,过滤速度增大,颗粒层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减小,形成的颗粒层致密.实验结果证实了当Pe<1时,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随Pe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显著;当Pe>1时,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随Pe数的变化趋于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颗粒层 渗透系数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秋生 徐延海 +1 位作者 陈启 张众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0-1091,共12页
针对目前所研究的四轮独立驱动(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实验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控制且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失稳状态的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分层方法,上层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 针对目前所研究的四轮独立驱动(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实验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控制且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失稳状态的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分层方法,上层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变量并考虑其误差变化率的高阶滑模控制器,采用消除两控制变量耦合影响的协调控制策略产生维持汽车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根据所需附加横摆力矩的大小,在下层分配设定一个阈值判断模块,通过判定在效率车轮"差值驱动"或"差值驱动+差动制动同步协调"的四轮驱动/制动力协同分配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选择来产生附加横摆力矩的方法对汽车失稳状态进行主动干预,最后在所建立的包含"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及集成电机控制模型的九自由度非线性4WID轮毂式电动汽车模型进行了典型试验工况下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3个评价操稳性的重要参数在系统控制下得到很好地改善,横摆角速度的变化幅值能控制在0.291 rad/s以内,基本跟随转向输入的变化,且很好地跟踪二自由度理想汽车模型下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同时质心侧偏角变化幅值则控制在0.077 rad以内,并接近所期望的质心侧偏角幅值0.025 rad;侧向加速度最大幅值也由无控制的8.224 m/s2变化到了6.545 m/s2,且跟随转向输入而变化。表明采用的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汽车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 滑模控制理论 主动横摆力矩控制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4WID电动轮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秋生 徐延海 +1 位作者 谭妍玮 吴晓建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1,共8页
为充分利用四轮独立驱动(4WID)电动轮汽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可控及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稳定性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以车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动态仿真平台Matlab/Simulink建立包含"魔术公式"轮胎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 为充分利用四轮独立驱动(4WID)电动轮汽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可控及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稳定性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以车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动态仿真平台Matlab/Simulink建立包含"魔术公式"轮胎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在内的九自由度整车闭环动力学系统。利用分层思想,上层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变量的模糊控制器,并采用"当质心侧偏角较小时以理想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为主,当质心侧偏角较大时以抑制质心侧偏角过大为主"的耦合协调控制策略产生所需附加主动横摆力矩。根据附加横摆力矩的大小,在下层分配设定一个阈值判断模块,通过判定选取效率车轮"差值驱动"及"差值驱动+差动制动相结合"的四轮驱动/制动协同分配模式来产生附加横摆力矩的方法对汽车失稳状态进行主动干预,最后在汽车典型的试验工况下进行稳定性控制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的控制系统能够将质心侧偏角控制在稳定范围内,并能够很好地跟踪汽车的期望横摆角速度,提高电动轮汽车极限行驶工况下的横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WID电动轮汽车 模糊控制理论 横向稳定性 主动横摆力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轮毂电动机前沿技术动态及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勇 吴浩 张博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8,275,共9页
介绍了国内外轮毂电动机技术的前沿动态与应用现状,系统叙述了永磁轮毂电动机的类型、结构与研究概况,归纳总结了永磁轮毂电动机磁场调节的3种方式,阐述了永磁轮毂电动机结构优化设计、转矩控制策略、轮毂电动机电磁振动与电磁噪声控制... 介绍了国内外轮毂电动机技术的前沿动态与应用现状,系统叙述了永磁轮毂电动机的类型、结构与研究概况,归纳总结了永磁轮毂电动机磁场调节的3种方式,阐述了永磁轮毂电动机结构优化设计、转矩控制策略、轮毂电动机电磁振动与电磁噪声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同时,对永磁轮毂电动机多物理场耦合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电动汽车用轮毂电动机集成设计、容错、线控、多场耦合分析及整车优化设计等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 驱动系统 多场耦合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轻量化车辆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12
作者 蒋康 孙仁云 +2 位作者 李卓霖 张国灏 刘金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2,共8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8的车辆目标改进算法,采用改进的REPELAN模块替换C2f模块,以减少参数量,实现模型轻量化。使用一种轻量化共享卷积检测头(LSCD head)取代原始检测头,在减小模型的基础上提高精度。在骨干网络中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以... 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8的车辆目标改进算法,采用改进的REPELAN模块替换C2f模块,以减少参数量,实现模型轻量化。使用一种轻量化共享卷积检测头(LSCD head)取代原始检测头,在减小模型的基础上提高精度。在骨干网络中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以提高对车辆目标的检测性能。使用WISE-IoU损失函数替换YOLOv8网络中的原CIOU损失函数,以加快网络收敛速度。使用处理后的KITTI和SODA10M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相比YOLOv8n,mAP0.5、mAP0.5~95、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提升了1.4%、1.0%、1.8%和1.2%,计算量、参数量、模型体积分别减少37.0%、46.7%、46.8%,有效实现了模型轻量化和性能的平衡,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满足了在计算资源受限环境下的部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检测 轻量化 YOLOv8 REPVGG 坐标注意力机制 Wise-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博弈的高速作业区人机共驾切换策略决策
13
作者 周倩西 巫诚诚 +1 位作者 胡政 石亮亮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7-495,共9页
为有效缓解高速公路作业区路段混合交通流所导致的瓶颈效应,提升路段行车安全性,针对高速公路作业区行驶路段的人机共驾车辆控制权分配决策,提出了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非合作Nash博弈组成的动态组合博弈模型。利用VISSIM软件构建作业... 为有效缓解高速公路作业区路段混合交通流所导致的瓶颈效应,提升路段行车安全性,针对高速公路作业区行驶路段的人机共驾车辆控制权分配决策,提出了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非合作Nash博弈组成的动态组合博弈模型。利用VISSIM软件构建作业区路段微观混合交通流仿真场景,验证决策模型有效性并分析模型对交通流安全性和通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区路段仿真试验中所提出的决策模型有效性超过66%,平均降低冲突发生率34.15%,低流量下冲突发生率最高降低70.77%,该模型显著提升了作业区路段的安全性,并在91.67%的行车场景中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未来在作业区路段的交通管制中,考虑进一步应用和优化该模型,以实现更高效的交通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人机共驾 驾驶策略 高速公路 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氢燃料电池客车故障预测
14
作者 程培高 李健平 +1 位作者 何梓豪 孙仁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4,共8页
针对氢燃料电池客车运行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方法。通过整合、清洗和预处理燃料电池客车的历史运行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处理数据缺失、异常和重复值,运用SMOTE和随机欠采样解... 针对氢燃料电池客车运行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方法。通过整合、清洗和预处理燃料电池客车的历史运行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处理数据缺失、异常和重复值,运用SMOTE和随机欠采样解决不均衡指标,提高预测准确率。选用朴素贝叶斯、决策树等7种算法作为基模型,进行集成学习训练,选用性能较优的随机森林、XGBoost和Bagging 3种基模型构建安全监控系统,得到多指标故障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准确预测氢燃料电池的各种行驶状态,为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监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大数据 集成学习 氢燃料电池客车故障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C理论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脉冲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国英 张大伟 +2 位作者 易兴利 邓鹏毅 孙树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1-90,150,共11页
基于广义多项式混沌(gPC)理论和汽车系统动力学,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振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法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电动乘用车为例,分别在整车和电机总成两类参数不确定(10%~30%变异系数)条件下... 基于广义多项式混沌(gPC)理论和汽车系统动力学,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振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法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电动乘用车为例,分别在整车和电机总成两类参数不确定(10%~30%变异系数)条件下,计算了汽车以10~60 km/h车速通过脉冲型路面时的平顺性指标和电机振动响应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概率密度和分布以及超限概率等统计指标,分析了不同变异系数下两类参数不确定对各自振动响应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gPC理论能快速给出参数不确定对各统计指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且该影响十分显著;在所分析速度域内,随参数不确定程度的增加,各均值响应最大值基本不变,但其方差、变异系数和分布范围均不断增大,超限概率的变化规律存在多样性。当不确定参数变异系数为30%和车速为60 km/h时,车体加速度、悬架压缩量、轮胎载荷、电机加速度和悬置压缩量响应最大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可达34%,47%,42%,15%和51%;不同参数变异系数和车速条件下,以上各响应最大值超越给定限值的最大概率分别达53%,36%,30%,75%和68%,车轮离地最大概率则达到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平顺性 广义多项式混沌(gPC) 参数不确定 变异系数 超限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Crash车车事故再现实验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华 陈佳 +3 位作者 杨建军 曹毅 刘峰 何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针对"汽车事故工程"课程设计了用于汽车事故教学的仿真实验。从汽车事故不易复现及课程教学直观性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该仿真实验的实验目的、方法、过程及结果对比,并用一例典型的车车碰撞事故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 针对"汽车事故工程"课程设计了用于汽车事故教学的仿真实验。从汽车事故不易复现及课程教学直观性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该仿真实验的实验目的、方法、过程及结果对比,并用一例典型的车车碰撞事故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事故过程中车辆、环境等参数设置,结合实际事故中的现场、车损和人伤情况,该仿真实验能够对交通事故过程进行再现,所设计的车车事故再现实验能够用于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能够用于"汽车事故工程"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实验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测试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忆强 陈超 +2 位作者 甘海云 丁宗恒 熊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24,共10页
为建立我国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AEBS)的测试及评价方法,根据我国交通事故类型、伤亡人数及财产损失等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数据,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车辆AEBS的多种不同测试工况。利用层次分析法... 为建立我国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AEBS)的测试及评价方法,根据我国交通事故类型、伤亡人数及财产损失等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数据,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车辆AEBS的多种不同测试工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搭建AEBS城市道路工况的层次模型,确立各层次间的判断矩阵,获得AEBS评价所需的各工况权重系数。通过某样品车型的AEBS实车测试对所提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城市道路工况 层次分析法 实车测试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因素属性及层级关系的十字路口汽车事故致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道文 董鑫驰 +2 位作者 汤楷文 王朝健 雷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33-4041,共9页
为了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分析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引入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模型并加以改进,利用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4个省份共290起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数据,建立事故致因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灰色关... 为了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分析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引入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模型并加以改进,利用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4个省份共290起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数据,建立事故致因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灰色关联度矩阵与解释结构模型并进行混合建模,揭示各因素间的层级作用关系。同时,采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驱动力依赖性坐标图以进一步分析各致因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十字路口汽车交通事故致因可划分为6级3阶的递阶结构,其中道路状况和交通管理因素是最根本因素,道路设施因素是最关键的间接因素,人的影响是最直接因素。这表明优先解决不良道路状况和其他驱动力因素会明显减少汽车事故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因素属性 层级关系 十字路口 汽车事故致因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的AEB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道文 李哓艳 +2 位作者 金思雨 黎华惠 ZHANG Tianshu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为研究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的效能,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88起汽车与二轮车事故,运用PreScan搭建预碰撞场景,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AEB控制算法模型,... 为研究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的效能,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88起汽车与二轮车事故,运用PreScan搭建预碰撞场景,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AEB控制算法模型,分析优化触发宽度、制动提前时间后事故避撞情况。利用PC-Crash重建未避撞事故,研究优化前后二轮车骑车人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当触发宽度为3.75 m、部分制动提前时间为1.6 s、全力制动提前时间为0.6 s时,汽车速度小于30 km/h,避撞效果最优;当触发宽度为3.75 m、一级制动提前时间为1.6 s时,汽车速度小于40 km/h,事故均可避撞;当汽车及二轮车速度均大于40 km/h时,事故均未避撞。同时优化两参数也存在无法避撞的事故,二轮车速度对无法避撞影响最大,应将其纳入决策变量;未避撞的事故优化后较优化前骑车人身体各部位损伤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AEB系统算法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汽车与二轮车事故 垂向行驶工况 自动紧急制动(AEB) 触发宽度 制动提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和CDPF主动再生排放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忠伟 曾渤淞 +1 位作者 冉格萌 陈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台架和颗粒物加载装置,探究了不同再生温度和碳载量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催化型DPF(CDPF)主动再生时出口气体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铂(Pt)的涂敷有利于碳黑(PU)的氧化,在相同碳载量条件下,CDPF更易产...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台架和颗粒物加载装置,探究了不同再生温度和碳载量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催化型DPF(CDPF)主动再生时出口气体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铂(Pt)的涂敷有利于碳黑(PU)的氧化,在相同碳载量条件下,CDPF更易产生温度波峰,且再生效率略高于DPF;DPF再生过程中伴随着较高体积分数的CO排放,且升温阶段会出现一个低浓度的核模态颗粒排放窗口,后续再生阶段几乎无颗粒物释放;CDPF再生过程中几乎没有CO生成,但在再生阶段会伴随着大量的30 nm以下的小颗粒释放,且随着再生温度和碳载量的升高,CDPF出口颗粒物浓度逐渐升高.DPF和CDPF再生时分别具有不同优化窗口,既有利于减少颗粒物排放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再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气体排放 颗粒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