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选择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贺武 欧阳明高 +1 位作者 李建秋 杨福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中国在2016年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规划了2020、2025和2030年的里程碑,并在随后的5年开展了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区域性示范推广应用,在2022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又对路线图和里程碑进行了修订,时间节... 中国在2016年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规划了2020、2025和2030年的里程碑,并在随后的5年开展了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区域性示范推广应用,在2022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又对路线图和里程碑进行了修订,时间节点延展到2035年。该文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总结了代表性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基础设置规模以及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堆关键性能技术指标超过2020年预期,部分接近2025年里程碑;在以张家口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寒冷区域,绿氢的制储运加注和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具有可借鉴性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可结合京津冀和河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的具体情况,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路线图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视角下中美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章博文 李显君 闫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深入分析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基于中美两国公开发表的与电动汽车直接相关的专利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针对年新增专利数量、主要专利权人和专利所属技术领域,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历程、研发热... 为深入分析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基于中美两国公开发表的与电动汽车直接相关的专利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针对年新增专利数量、主要专利权人和专利所属技术领域,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历程、研发热点和创新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选择两国典型汽车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政府重视以及政策支持,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在2001年后得到了高速发展,与美国的整体技术差距显著缩小;动力电池及其与内燃机的协同控制等相关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重点研究领域;在车辆子系统联合控制和电数字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方面,中国与美国还存在明显差距.国家应继续支持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企业应抓住政府创造出的机会窗口快速发展,在促进产销量提升的同时提升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专利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 动力电池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HB系统的自适应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雍加望 李岩松 +1 位作者 冯能莲 刘亚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降低汽车碰撞风险,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液压制动(ESHB)系统的自适应自动紧急制动(AEB)的分层控制策略。考虑了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构建车辆模型、轮胎模型及路面峰值附着因数观测器;进行台架测试和实车... 为降低汽车碰撞风险,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液压制动(ESHB)系统的自适应自动紧急制动(AEB)的分层控制策略。考虑了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构建车辆模型、轮胎模型及路面峰值附着因数观测器;进行台架测试和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路面附着因数观测稳态误差小于3%;制动压力跟随稳态误差小于100 kPa;在相对车速70 km/h以内实现有效避撞;在兼备舒适性前提下,相较于固定即碰时间(TTC)阈值的多级制动控制策略,本策略的一级和二级制动请求分别提前了0.2 s和0.1 s。因此,本策略能适应路面附着条件的变化,实现避撞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自动紧急制动(AEB) 电动伺服液压制动(ESHB) 路面附着因数 多级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式半主动磁流变抗冲击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4
作者 亓昌 徐博 +1 位作者 余洁 杨姝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为在爆炸冲击下保护特种车辆内乘员安全,利用自建的四自由度集中参数人体模型,提出了一种两级式半主动抗冲击软着陆控制座椅概念设计。通过垂向冲击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磁流变阻尼器Hysteretic模型,建立了阻尼器力学模型... 为在爆炸冲击下保护特种车辆内乘员安全,利用自建的四自由度集中参数人体模型,提出了一种两级式半主动抗冲击软着陆控制座椅概念设计。通过垂向冲击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磁流变阻尼器Hysteretic模型,建立了阻尼器力学模型;通过振动测试台,辨识了阻尼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用自建的两级式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抗冲击座椅的抗冲击和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原有设计,本文座椅可使乘员头部加速度峰值降低42.5%;使最大有效幅值传递率下降了19.4%。从而,提高了舒适性,降低了乘员头部损伤风险,满足抗爆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抗冲击座椅 两级悬架系统 磁流变 软着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高速公路施工区车路协同系统的驾驶分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家夏 李雪玮 +1 位作者 赵晓华 冯笑凡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为明确车路协同系统(CVIS)对驾驶分心的影响,提升车路协同系统在高速公路施工区场景下的安全应用水平,该文基于驾驶模拟技术搭建车路协同仿真测试平台并开展实验,从注视分配和分心程度两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为明确车路协同系统(CVIS)对驾驶分心的影响,提升车路协同系统在高速公路施工区场景下的安全应用水平,该文基于驾驶模拟技术搭建车路协同仿真测试平台并开展实验,从注视分配和分心程度两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有无车路协同系统条件下各指标的差异。车路协同车载终端人机交互界面(HMI)使用后,驾驶人前方道路注视时间比例与注视次数比显著降低,分心指数及单位分心指数显著升高。结果表明:车路协同HMI会占用驾驶人视觉资源并具有分心隐患。因而,车路协同安全评估及HMI设计优化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系统(CVIS) 高速公路施工区 人机交互界面(HMI) 驾驶模拟 视觉特性 驾驶分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EMFC动态降载特性的FCV制动能量回收协调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大钢 衣丰艳 +1 位作者 胡东海 程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0-357,共8页
为使燃料电池汽车(FCV)更大程度回收制动能量,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动态降载特性,研究了一种FCV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动态特性模型,提出考虑PEMFC动态降载特性时基于协调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用自行搭建... 为使燃料电池汽车(FCV)更大程度回收制动能量,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动态降载特性,研究了一种FCV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动态特性模型,提出考虑PEMFC动态降载特性时基于协调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用自行搭建燃料电池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硬件在环(HIL)仿真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协调的控制策略下,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在城市工况下提高1.3%,在高速工况下,提高2.0%;对应的最大冲击度分别降低3.2%、2.1%。因而,燃料电池汽车回收更多的制动能量的同时,制动舒适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FCV)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制动能量回收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L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的侧向车速估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阳俊 贺帅 +5 位作者 帅志斌 李建秋 盖江涛 李勇 张颖 李国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16,共8页
为精确估计车辆行驶状态,提出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侧向车速估计方法。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范式,设计了侧向车速估计方法的架构;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设计了DRL智能体;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搭建了DDPG算法中的Actor... 为精确估计车辆行驶状态,提出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侧向车速估计方法。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范式,设计了侧向车速估计方法的架构;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设计了DRL智能体;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搭建了DDPG算法中的Actor网络和Critic网络。基于设计的奖励函数和训练场景,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完成了算法的实现和训练;并通过在车辆双车道变换等实际行驶工况的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经过了630次的学习训练之后,与扩展Kalman滤波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估计精度提升40%。因而,本文方法能够在常用行驶工况中对车辆侧向车速进行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控制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 侧向车速估计 深度强化学习(DRL)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