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周年种植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文玘 伊淼 +6 位作者 张佳蕾 杨莎 孟静静 张正 郭峰 王建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4-675,共12页
为探究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周年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的影响,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3种轮作种植方式;其中夏玉米Ⅱ夏花生间作设置3∶4,3∶6和6∶8三种行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 为探究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周年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的影响,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3种轮作种植方式;其中夏玉米Ⅱ夏花生间作设置3∶4,3∶6和6∶8三种行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Ⅱ夏花生种植模式能够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玉米单作相比,土壤CO_(2)和N_(2)O的平均排放通量降幅分别为10.24%~18.75%和10.78%~23.93%、排放总量降幅分别为8.30%~19.12%和14.09%~26.81%。间作减少了后茬冬小麦(轮作模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间作处理的后茬冬小麦较玉米单作处理的后茬冬小麦土壤CO_(2)排放通量减少3.79%、排放总量减少3.84%;土壤N_(2)O排放通量减少16.80%、排放总量减少17.66%;土壤CH_(4)排放总量呈现“汇”现象。此外,单作玉米生产过程中碳足迹主要来源是氮肥,占总排放的49.13%;单作花生生产过程中碳足迹主要来源是氮肥和地膜,分别占总排放的23.77%和26.06%;间作模式下碳足迹主要来源是氮肥、柴油和地膜,分别占总排放的31.50%、16.74%、17.92%。间作模式增加了后茬小麦碳排放效率、降低了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综上,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间作玉米花生行比3:6)周年种植模式能够减少农田碳排放与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碳足迹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Ⅱ花生模式对花生产量及氮和钙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婷婷 伊淼 +7 位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刘珂珂 高华鑫 崔利 张正 郭峰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的玉米||花生模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氮、钙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最佳的间作模式,设置5种种植方式,即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玉米||花生行比3:4(IMP1)、3:6(IMP2)、6:8(IMP3)。2018-2019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间... 为明确不同的玉米||花生模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氮、钙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最佳的间作模式,设置5种种植方式,即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玉米||花生行比3:4(IMP1)、3:6(IMP2)、6:8(IMP3)。2018-2019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的玉米产量和花生产量均低于单作,但三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IMP2最高。对于间作体系总产量而言,IMP1和IMP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IMP3,较IMP3分别提高4.69%~4.70%和5.04%~5.97%。间作花生群体干物质、氮素和钙素积累量在花生结荚期后显著低于单作。在三种不同的间作模式中,IMP2的群体干物质、氮素和钙素积累量显著高于IMP1和IMP3模式,成熟期IMP2的花生群体干物质较IMP1、IMP3分别提高40.07%~47.16%和25.24%~25.72%;群体氮积累量分别提高33.63%~43.28%和26.58%~29.34%;群体钙积累量分别提高33.48%~49.06%和34.25%~38.97%。IMP2和IMP3的中垄(MR)花生群体干物质、氮素和钙素积累量均高于东垄(ER)和西垄(WR),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以上分析可得,玉米花生间作行比3:6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量 钙素积累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思培 伊淼 +7 位作者 王建国 杨莎 彭振英 崔利 张正 郭峰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对植株碳积累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植株碳积累、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设置5种种植方式,小麦-单作花生(W-P)、... 为探究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对植株碳积累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植株碳积累、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设置5种种植方式,小麦-单作花生(W-P)、小麦-单作玉米(W-M)、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3∶4,W-MⅡP1)、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3∶6,W-MⅡP2)、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6∶8,W-MⅡP3)。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2018-2019年花生、玉米植株碳积累显著低于单作处理,但间作模式的碳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以MⅡP2处理最大。与玉米茬小麦(W-M)相比,间作茬(W-MⅡP)、花生茬(W-P)小麦植株碳累积量增加了487.09~1148.08 kg/hm^(2)。间作茬口降低冬小麦季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冬小麦季深层土壤小颗粒团聚体(0.25~2 mm)和冬小麦季表层土壤微团聚体(<0.25 mm)的比例。三种间作模式中,MⅡP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MⅡP1和MⅡP3,分别提高3.22%、8.29%。间作茬口增加冬小麦季0~60 cm土层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小麦茬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其中W-MⅡP2的有机碳储量与W-M和W-P相比分别增加2.55%和4.05%。总之,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改善了深层土壤小团聚体和表层微团聚体结构,提高了作物植株碳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Ⅱ花生 土壤理化性质 碳积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校”现象中的教育公平与效益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承毅 李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择校”现象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效益 教育经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泊湖岩溶台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元元 曲来叶 +1 位作者 曲秀春 杜淑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27-2836,共10页
为了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分别选取镜泊湖岩溶台地草本、矮灌木、高灌木、小乔木与灌木混生(简称混生)群落、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6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为了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分别选取镜泊湖岩溶台地草本、矮灌木、高灌木、小乔木与灌木混生(简称混生)群落、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6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土壤微生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和代谢功能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差异。演替前期的草本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代谢活性及丰富度指数均最低,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它植被类型。矮灌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受植被类型的影响。高灌木群落和混生(小乔木与灌木混生)群落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但在碳源利用类型上两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落叶阔叶林代谢活性最高,碳源利用能力最强,能利用BIOLOG微孔板中的所有31种碳源,这与其具有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细菌生物量一致,其代谢功能丰富度最高。演替后期的针阔混交林下的土壤pH最低,真菌比例升高,在碳源丰富的条件下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仅次于落叶阔叶林),但在碳源贫瘠的条件下其利用碳源能力较弱(仅高于草本)。植被可能主要通过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植被类型 岩溶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 a来秦岭山地≥10℃积温时空演变及亚热带-暖温带界线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善红 白怡 +3 位作者 宋连环 展晓玮 屈妍 梁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5-764,共10页
选用秦岭及其周边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实测数据,采用M-K检验、Anusplin等研究方法,对1960—2019年秦岭山地≥10℃积温的时空变化以及亚热带-暖温带的界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秦岭山地≥10℃积温呈现增加的趋势... 选用秦岭及其周边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实测数据,采用M-K检验、Anusplin等研究方法,对1960—2019年秦岭山地≥10℃积温的时空变化以及亚热带-暖温带的界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秦岭山地≥10℃积温呈现增加的趋势,其变化率为71.72℃·(10 a)^(-1)。>1000~2000和>2000~3000℃积温段区域面积占比逐年减少,>3000~4000和>4000℃积温段区域面积占比逐年增加;≤1000℃积温段区域面积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从空间尺度上看,秦岭山地≥10℃积温在南北方向表现出中间低周边高、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减少的规律;研究区积温高值区面积增加,积温低值区面积减少;秦岭山地≥10℃积温增加趋势显著,其中秦岭北坡增加最为明显。(3)对比阶段Ⅰ(1960—1989年)和阶段Ⅱ(1990—2019年),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整体向高海拔攀升和向高纬度北移,秦岭以北“跨越式”进入了亚热带气候格局,随着气候变暖,秦岭亚热带北界可能会跨越秦岭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积温 Anusplin 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 秦岭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3年商洛植被NPP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善红 宋令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67-70,97,共5页
基于2000~2013年的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对商洛地区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模拟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商洛地区的NPP呈显著的增长趋势(P〈0.01),年均NPP为841.64 g C/m2;春季、秋季、冬季的NPP在波... 基于2000~2013年的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对商洛地区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模拟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商洛地区的NPP呈显著的增长趋势(P〈0.01),年均NPP为841.64 g C/m2;春季、秋季、冬季的NPP在波动中增长,其中春季增长最快,而夏季的NPP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商洛地区的月均NPP与当月、提前1个月、提前2个月、提前3个月的月均气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其受当月气温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NPP 气温 商洛地区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的电离的迁移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典军 刘鹏 张洪违 《化学教学》 CAS 2008年第5期71-72,共2页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生成H3O^+和OH^-:2H2O= H3O^++OH^-;通常简写为:H2O=H^++OH^-。这种电离方式的本质是“质子(H^+)转移自电离”。其中,C(H^+)·C(OH^-)=Kw,Kw为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叫做水...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生成H3O^+和OH^-:2H2O= H3O^++OH^-;通常简写为:H2O=H^++OH^-。这种电离方式的本质是“质子(H^+)转移自电离”。其中,C(H^+)·C(OH^-)=Kw,Kw为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电离 应用 迁移 OH^- 离子积 电解质 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L-D_(1)等位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9
作者 姜辉 郑锦秀 +7 位作者 王永翠 张超 王秀丽 陈莹 高明伟 王家宝 柴启超 赵军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2-421,共10页
【目的】L-D_(1)基因调控陆地棉叶形。本研究设计特异分子标记精准鉴定L-D_(1)等位基因,为其在陆地棉冠层结构改良中的应用提供支撑。【方法】利用具有鲁棉研28号遗传背景的L-D_(1)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分析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对叶形的影... 【目的】L-D_(1)基因调控陆地棉叶形。本研究设计特异分子标记精准鉴定L-D_(1)等位基因,为其在陆地棉冠层结构改良中的应用提供支撑。【方法】利用具有鲁棉研28号遗传背景的L-D_(1)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分析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对叶形的影响。根据4个等位基因的启动子和编码区的多态性设计特异分子标记,并对不同叶形中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L-D_(1)基因从3叶期开始调控叶片叶裂的形成,4~8叶期叶裂不断加深,从9叶期开始基本稳定;L-D_(1)等位基因不同组合可形成相似叶形,仅从形态上难以准确辨别。克隆获得L-D_(1)位点4个等位基因起始密码子前约4 kb的启动子片段,发现24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1个133 bp及1个14 bp的插入缺失。根据等位基因启动子及编码区的SNP和缺失插入开发了1个Indel分子标记InDel_8和2个衍生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标记dCAPS_192、dCAPS_519,分别为l2、L2o、L2s的特异分子标记。【结论】根据陆地棉中控制叶形的L-D_(1)等位基因间的差异开发了3个特异性分子标记,可用来鉴定不同的L-D1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改良 叶形 L-D_(1)位点 特异分子标记 陆地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令勇 宋连环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27,共4页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依次让学生体会到"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依次让学生体会到"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起学生的实践动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以“分子筛”生产流程为背景的题目
11
作者 侯典军 刘鹏 张洪违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1期60-61,共2页
[题目]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用两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可制成能高效隔音、隔热的玻璃。其中,最常... [题目]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用两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可制成能高效隔音、隔热的玻璃。其中,最常用的干燥剂是硅胶和分子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生产流程 复合粘结剂 中空玻璃 建筑材料 干燥剂 建筑物 气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以“化学抗旱制剂”为背景的题目
12
作者 刘鹏 侯典军 张洪违 《化学教学》 CAS 2010年第11期57-59,共3页
1题目 2010年,我国南方出现罕见的旱情,不仅造成了南方居民饮水困难,很多农作物也都枯死。应用化学抗旱制剂调控农田水分和作物耗水,是减缓水资源短缺威胁和干旱危害的有效途径。目前应用的主要有种子的化学处理、保水剂和抗旱剂。
关键词 应用化学 抗旱剂 制剂 水资源短缺 饮水困难 作物耗水 农田水分 干旱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13
作者 张洪违 刘鹏 侯典军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2期75-76,共2页
1乙烯与浓硫酸不反应? 实验室制备乙烯用的是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迅速加热到170℃反应。根据这个反应很多教师推测乙烯与浓硫酸不反应,不然不会有乙烯生成。
关键词 化学基础 乙烯生成 误区 教学 实验室制备 浓硫酸 反应 混合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14
作者 师蕾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3年第07M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教师评价 教学手段 考试成绩 评价理念 评价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破”经纬网
15
作者 宋令勇 《地理教学》 2016年第7期39-41,共3页
经纬网这部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存在困惑。文章通过经纬网变形、方法总结、联系生活三个步骤,巧妙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关键词 经纬网 变形 方法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思维的“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学探讨与思考
16
作者 高艳峰 宋令勇 《地理教学》 2017年第9期36-39,共4页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要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时空综合的角度及地方综合的角度去分析相关问题和现象。“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是七年级地理教学的难点,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笔者从教学建议、例题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要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时空综合的角度及地方综合的角度去分析相关问题和现象。“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是七年级地理教学的难点,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笔者从教学建议、例题分析、方法总结三个方面对这部分教学进行研究,旨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增强记忆,起到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思维 世界气温分布 教学建议 例题分析 方法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新冠肺炎的战“疫”思维
17
作者 胡克海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6期72-73,共2页
利用学生对新冠肺炎的关注热度,本文以战疫热点为主线,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归纳所渗透的科学思维,引领学生“消化吸收”战疫中的思维营养。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科学思维 生物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