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植物乳植杆菌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夏苏宁 乌日娜 +5 位作者 李彤 杨海鑫 安飞宇 薛瑞霞 武俊瑞 迮晓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114,共17页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的植物乳植杆菌。进一步测定这8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氧化、耐酸、耐胆盐能力,筛选出一株能力优良的植物乳植杆菌FS5-5。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植物乳植杆菌FS5-5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FS5-5具有较高的酒精代谢速率,同时表现出较高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35.99 U/mL和162.11 U/m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FS5-5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并降低血清乙醇浓度(P<0.05)。此外,高剂量FS5-5(1×10^(9) CFU/mL)组可显著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肝脏丙二醛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提高谷胱甘肽含量,同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肝脏的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炎症损伤(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通过调节肝脏中Nrf2、Cyp2e1、NF-κB、Tlr4基因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减轻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从而对酒精性肝损伤产生辅助保护作用。希望研究可为开发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发酵策略的乳酰-N-三糖Ⅱ模块化合成研究
2
作者 黎玉 李忠霞 +4 位作者 邓明超 王志杰 周文 Wengang CHAI 张洪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4,共9页
母乳寡糖在调节婴儿肠道菌群和保障婴儿健康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乳酰-N-三糖Ⅱ(lacto-N-trioseⅡ,LNTⅡ)是母乳寡糖的核心结构单元。目前合成LNTⅡ的方法存在价格昂贵、操作繁琐等缺点。该研究以乳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用三菌株... 母乳寡糖在调节婴儿肠道菌群和保障婴儿健康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乳酰-N-三糖Ⅱ(lacto-N-trioseⅡ,LNTⅡ)是母乳寡糖的核心结构单元。目前合成LNTⅡ的方法存在价格昂贵、操作繁琐等缺点。该研究以乳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用三菌株耦合发酵策略合成LNTⅡ。首先构建用于合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ate,GlcNAc-1-P)模块的Escherichia coli JM109(DE3)/pET28a-nahK工程菌,优化发酵条件后,GlcNAc-1-P最高产量为16.88 g/L,转化率为70.05%。然后构建分别包含agx1、agx2、pmglmU基因的3株工程菌,并筛选出E.coli JM109(DE3)/pET28a-agx1,其合成尿苷二磷酸乙酰氨基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acetylglucosamine,UDP-GlcNAc)的能力最优,在优化的生产体系中UDP-GlcNAc的最大产量为24.78 g/L。最后构建工程菌E.coli JM109(DE3)/pET28a-lgtA并与E.coli JM109(DE3)/pET28a-nahK、E.coli JM109(DE3)/pET28a-agx1耦合发酵合成LNTⅡ,通过优化三菌株耦合发酵体系,LNTⅡ产量达到3.03 g/L,比优化前提高近4倍。该文基于三菌株耦合发酵策略实现了LNTⅡ的合成,这种策略具有通用性强、简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优点,将为母乳寡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TⅡ 耦合发酵 母乳寡糖 UDP-GLCNAC GlcNAc-1-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Bgl3热稳定性有益突变的鉴定与结构基础分析
3
作者 许本宏 蒋奕文 +5 位作者 罗敬时 杨向鹏 李广 袁珊 刘玉焕 曹立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共8页
DNA shuffling是蛋白质定向进化的一种常用策略,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积累多突变效果,但同时由于突变数较多,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突变及其结构基础往往不清楚。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高效降解的限速酶,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其实际催化效率的... DNA shuffling是蛋白质定向进化的一种常用策略,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积累多突变效果,但同时由于突变数较多,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突变及其结构基础往往不清楚。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高效降解的限速酶,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其实际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以DNA shuffling策略产生的热稳定性β-葡萄糖苷酶突变体Bgl3-6511(含60个突变,T_(50)值比野生型提高4.6℃)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比对、定点突变和热稳定性测定,对其中的有益突变进行鉴定。结果显示,6个单点突变Y50F、R52H、R56K、V65I、T67A和P143A分别将该酶的T_(50)值提高2.9、4.2、1.5、2.8、3.2、1.2℃。同时,鉴定到5个有害突变将该酶的T_(50)值降低1.0~3.4℃。将获得单点有益突变进行组合,获得T_(50)值提高13.4℃的M6(Y50F/R52H/R56K/V65I/T67A/P143A),说明DNA shuffling策略积累的有害突变确实损害了性能优化。结构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有益突变主要是通过增强分子内氢键、π-π键和稳定二级结构发挥作用。该研究对Bgl3-6511中的单点有益突变进行鉴定,对其结构基础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热稳定性更加优良的突变酶,相关信息可为其他酶的分子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热稳定性 DNA shuffling 有益突变 定点突变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