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Ag-PbO_(2)/Co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苯酚降解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建彬 卫新来 王磊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112,共7页
为获得较高的催化效果,通过在钛网上镀银并在PbO_(2)活性层中掺杂Co元素制备出Ti/Ag-PbO_(2)/Co电极。首先对电极进行表征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随后对比了不同电极在苯酚去除中的效果。结果表明,镀银处理可以增加PbO_(2)晶体的结晶度... 为获得较高的催化效果,通过在钛网上镀银并在PbO_(2)活性层中掺杂Co元素制备出Ti/Ag-PbO_(2)/Co电极。首先对电极进行表征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随后对比了不同电极在苯酚去除中的效果。结果表明,镀银处理可以增加PbO_(2)晶体的结晶度和含量,Co掺杂处理可以使PbO_(2)晶体尺寸变小,这些均有利于增强电极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当两者共同作用时,电极的电子转移阻力明显减小,电化学性能更强。将其应用于电催化苯酚性能研究,确定了Ti/Ag-PbO_(2)/Co电极在氯化钠添加量2 g/L、电流密度10 mA/cm^(2)、搅拌速度120 r/min下对260 mL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进行催化降解,效果最佳,反应30 min时苯酚去除率为99.8%,能耗仅为1.0 kWh/m^(3)。该电极进行10次重复试验后对苯酚去除率没有明显降低,表明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Ti/PbO_(2)电极 苯酚 废水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曹开银 丁海涛 +3 位作者 邓超 卢文 陈俊 金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设计实验利用湿地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在巢湖烔炀湿地采集再力花、美人蕉、鸢尾、黑藻、水芹、鸭舌草、田字草、狐尾藻8种水生植物,就COD_(Cr)、NH_3-N、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水力停留时间为30 d,COD_(Cr)去除率最高的是... 设计实验利用湿地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在巢湖烔炀湿地采集再力花、美人蕉、鸢尾、黑藻、水芹、鸭舌草、田字草、狐尾藻8种水生植物,就COD_(Cr)、NH_3-N、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水力停留时间为30 d,COD_(Cr)去除率最高的是再力花,达到81. 33%; 8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COD_(Cr)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再力花>美人蕉>狐尾藻>水芹>鸭舌草>鸢尾>黑藻>田字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H_3-N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美人蕉>水芹>再力花>黑藻>狐尾藻>鸭舌草>鸢尾>田字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P的去除率高低依次为水芹>美人蕉>再力花>鸭舌草>黑藻>狐尾藻>鸢尾>田字草。再力花、美人蕉、水芹对水中NH_3-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75. 54%、84. 66%、76. 22%和73. 61%、77. 33%、82. 67%,8种植物对水体中TP的去除率均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分解电渗析绿色高效制备醋酸锂 被引量:3
3
作者 卫新来 李旭 +1 位作者 吴克 王研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醋酸锂在锂离子电池、生物制药和陶瓷玻璃等生产制备中有广泛应用,但传统醋酸锂制备方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醋酸锂绿色生产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初级锂盐——硫酸锂为原料,采用复分解电渗析法一... 醋酸锂在锂离子电池、生物制药和陶瓷玻璃等生产制备中有广泛应用,但传统醋酸锂制备方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醋酸锂绿色生产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初级锂盐——硫酸锂为原料,采用复分解电渗析法一步制备醋酸锂.研究了初始醋酸钠浓度、操作电压、初始硫酸锂浓度对复分解电渗析性能的影响,并对醋酸锂产品进行评价与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初始醋酸钠浓度可以提高醋酸锂产品浓度;提高操作电压可以缩短反应时间,但醋酸锂产品浓度没有明显变化;同比例提高初始的硫酸锂与醋酸钠浓度,可以显著提升醋酸锂产品的最终浓度,提升系统的产能.在操作电压为20 V,初始醋酸钠浓度为0.6 mol/L,初始硫酸锂浓度为0.3 mol/L的条件下,制备的醋酸锂的工艺过程成本约为5590元/t CH_(3)COOLi.复分解电渗析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等明显优势,对电驱动膜分离在锂盐的生产制备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锂 复分解电渗析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应用于臭氧处理偶氮废水优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俊 吴妍蓓 +4 位作者 金杰 邓呈逊 杨宏星 吴克 晋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152,共7页
针对偶氮废水深度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8.0.6.1软件和Central Composite实验设计原理,以偶氮废水脱色率为响应值,设计了一个4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法用于臭氧深度处理偶氮废水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对于200 mL初始... 针对偶氮废水深度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8.0.6.1软件和Central Composite实验设计原理,以偶氮废水脱色率为响应值,设计了一个4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法用于臭氧深度处理偶氮废水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对于200 mL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橙黄Ⅱ废水,当臭氧通量为1 602.06 mg/h,MgO投加量为0.32 g,废水初始pH为7.04,反应温度为29.32℃,反应5 min后废水脱色率达到最大值,为95.52%。通过软件对模型的方差分析、残差分析和模型验证,得出模型相关系数为0.992 3,Fisher(F)值为138.11,概率(P)值<0.000 1,变异系数(CV)为2.26%,信噪比为49.124,这些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故该模型可信度和准确性较高,预测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偶氮废水 臭氧氧化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催化热解及其产物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卫新来 冯玲玲 +4 位作者 慈娟 王翔 俞志敏 蔡敬民 吴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巢湖蓝藻为原料,分子筛38%HZSM-5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热解研究,考察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催化剂含量三因素对热解效果的影响。以产油率最大为目的,得出较为适宜的催化热解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为450℃、热解时间为30 min、催化剂质量分数... 以巢湖蓝藻为原料,分子筛38%HZSM-5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热解研究,考察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催化剂含量三因素对热解效果的影响。以产油率最大为目的,得出较为适宜的催化热解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为450℃、热解时间为30 min、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此时热解炭得率可达29.1%,热解液产率最高可达58.4%。对热解固体产物进行SEM表征发现热解炭表面无明显的孔结构,经XRD表征发现热解炭在2θ为23°附近有一个肩宽峰,大部分的炭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经GC-MS对热解液表征发现液体成分主要包括:烷烃类、含氮化合物、酸类和其他有机物(包括醇、酚、酯及未知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催化剂 催化热解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白云石-铝盐即时合成Mg/Al-LDH去除水中的胭脂红
6
作者 陈冬 徐礼坤 +3 位作者 谢晶晶 刘海波 孔殿超 陈天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5-1481,共7页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具有很强的阴离子交换能力,在深度处理废水中阴离子染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今以煅烧白云石与Al Cl3·6H2O为原料采取即时合成LDH的方法处理胭脂红染料模拟废水,考察不同胭脂红初始浓度、水温、煅烧白云石...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具有很强的阴离子交换能力,在深度处理废水中阴离子染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今以煅烧白云石与Al Cl3·6H2O为原料采取即时合成LDH的方法处理胭脂红染料模拟废水,考察不同胭脂红初始浓度、水温、煅烧白云石添加量及其与铝盐的比例对即时合成LDH去除胭脂红的影响。利用XRD、FT-IR、FE-SEM等表征分析结果探讨即时合成LDH去除胭脂红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9、初始浓度为500 mg?L-1、Mg:Al=3:1(mol)、温度为30℃,药剂添加量为1.7 g?L-1时,胭脂红去除效果为89.34%。溶液中的胭脂红以可交换离子的方式进入到即时合成LDH结构层间,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煅烧白云石 铝盐 胭脂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夏赛 卫新来 +1 位作者 金杰 陈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对脱硫废水产生来源、水质特点及其危害进行了简述,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水处理技术发展水平和我国工业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传统处理技术和零排放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不同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相应改良措施,实现脱... 对脱硫废水产生来源、水质特点及其危害进行了简述,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水处理技术发展水平和我国工业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传统处理技术和零排放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不同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相应改良措施,实现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脱硫废水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生活垃圾产量多模型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汪平生 陈俊 +3 位作者 陈召明 王磊 卫新来 金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64-67,共4页
针对合肥市生活垃圾产量现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ARIMA)、多元线性回归(MLR)、灰色系统GM(1,1)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验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RIMA(0,1,2)模型的MAPE、MAE、RMSE、NRMSE分别为1.879%、2.240、2.781... 针对合肥市生活垃圾产量现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ARIMA)、多元线性回归(MLR)、灰色系统GM(1,1)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验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RIMA(0,1,2)模型的MAPE、MAE、RMSE、NRMSE分别为1.879%、2.240、2.781、0.021,其精度最高、效果最好,为合肥市生活垃圾产量的最佳预测模型。用该模型预测合肥市2021—2025年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8.89万t~290.7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产量 预测模型 对比分析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分解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旭 卫新来 +1 位作者 吴克 洪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4,共5页
介绍了复分解电渗析的构成与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复分解电渗析在无氯钾肥等高价值盐类生产、工业废水处理和海水、浓盐水淡化等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同时指出复分解电渗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复分解电渗析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 介绍了复分解电渗析的构成与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复分解电渗析在无氯钾肥等高价值盐类生产、工业废水处理和海水、浓盐水淡化等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同时指出复分解电渗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复分解电渗析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分解电渗析 无氯钾肥 脱盐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琴 金杰 +1 位作者 卫新来 王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124-126,147,共4页
该文对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结合现阶段渗滤液处理的现状,对渗滤液膜处理进行了展望,旨在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渗滤液 处理技术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巢湖抱书河污染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宇 陈俊 +4 位作者 吴克 金杰 宋永莲 刘俊 李驰骋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74-76,共3页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丰水期为81.25%、62.5%、75%,总体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枯水期监测断面轻度污染占比6.25%、中度污染占比43.75%、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6.25%,平水期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56.25%,丰水期重度污染占比31.25%、严重污染占比68.75%,枯水期水质略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NH_3-N、TP、COD、pH、DO、浊度、电导率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磷为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 水环境 源解析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钠离子对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中鸟粪石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陶琼 陈天虎 +1 位作者 刘海波 朱守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7-423,共7页
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等高氨氮废水中钾钠离子浓度较高,而钾钠离子对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氨的影响规律尚未了解。本文通过向人工配制不同钾钠浓度的模拟和实际RO浓缩液中投加镁盐、磷酸盐促使鸟粪石结晶,测定结晶前后溶液中氨氮、磷酸盐、钾... 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等高氨氮废水中钾钠离子浓度较高,而钾钠离子对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氨的影响规律尚未了解。本文通过向人工配制不同钾钠浓度的模拟和实际RO浓缩液中投加镁盐、磷酸盐促使鸟粪石结晶,测定结晶前后溶液中氨氮、磷酸盐、钾钠离子浓度,并利用XRD、SEM分析结晶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探讨钾钠离子对鸟粪石结晶及氨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浓度增加,氨氮回收率由96. 5%降至83. 0%,结晶产物中K^+质量分数由2. 4%升至6. 4%;鸟粪石特征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说明K^+进入鸟粪石晶格位置形成含钾鸟粪石;由于K^+与NH4+存在竞争,在相同镁、氨氮、磷配比条件下会降低氨的回收率,但K^+对鸟粪石粒径和形貌基本无影响。Na+对氨氮回收率影响不显著,但会影响鸟粪石晶体形貌。用实际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实验表明,在鸟粪石结晶回收氨氮的水处理中考虑到K^+的竞争,提高镁盐、氨氮与磷酸盐的投加比例为1. 8∶1∶1. 5即可保证氨氮的回收率,同时还可部分回收其中的K^+成为缓释肥营养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RO浓缩液 钾钠离子 氨氮 鸟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