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1
作者 程滨 赵永军 +1 位作者 张文广 安树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8-1637,共10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研究能量和碳、氮、磷等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各种生态系统过程(如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参与者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并分析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研究能量和碳、氮、磷等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各种生态系统过程(如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参与者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并分析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C∶N∶P化学计量学研究已深入到生态学的各个层次(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区域等不同尺度。近年来,由于认识到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把生态实体的各个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因此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许多生态系统的新兴研究工具。其中,C∶N∶P化学计量学是各种生态过程研究中的核心内容。论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C∶N∶P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相对生长率 生物地球化学 养分循环 食物网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基层实验室如何开展VOC分析
2
作者 陈正夫 王向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54,共4页
探讨基层实验室如何开展VOC分析陈正夫(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王向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随着来自水源污染源扩大,自来水加氯灭菌过程中,有机物卤代产生的卤化烃浓度日益增加。由于... 探讨基层实验室如何开展VOC分析陈正夫(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王向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随着来自水源污染源扩大,自来水加氯灭菌过程中,有机物卤代产生的卤化烃浓度日益增加。由于各种工厂大量使用合成的挥发性有机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 挥发性有机物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水生植物去污抗逆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黄蕾 翟建平 +2 位作者 聂荣 王传瑜 蒋鑫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8,共6页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太湖地区初春较寒冷的气象条件下,对5种能越冬的水生植物(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石菖蒲和水芹菜)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去除氮磷的效果和一些反映其抗逆能力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太湖地区初春较寒冷的气象条件下,对5种能越冬的水生植物(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石菖蒲和水芹菜)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去除氮磷的效果和一些反映其抗逆能力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均能较好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以水芹菜和微齿眼子菜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5种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均与水体营养物质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同试验条件下,水芹菜和微齿眼子菜体内脯氨酸的积累倍数最高,表明二者的抗逆能力也较强;但当水体营养物质的质量浓度超过一定限值后,5种植物的生物量增长率均随水体营养等级的增高而下降。水芹菜和微齿眼子菜可作为构成双层次群落结构(FAMS)的优选植物种类,用于修复太湖地区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低温 脱氮除磷 富营养化 抗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浅水湖泊中新发现的磷化氢 被引量:25
4
作者 牛晓君 耿金菊 +2 位作者 马宏瑞 谷孝鸿 王晓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和南京乌龙潭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液两相平衡法,配合柱前2次冷阱富集和GC/NPD法,分析了原始湖水和经过0.45μm滤膜处理的湖水,均检测到了磷化氢.原始湖水比经过0.45μg滤膜过滤的湖水中的磷化氢含量高2~14倍.表层湖水... 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和南京乌龙潭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液两相平衡法,配合柱前2次冷阱富集和GC/NPD法,分析了原始湖水和经过0.45μm滤膜处理的湖水,均检测到了磷化氢.原始湖水比经过0.45μg滤膜过滤的湖水中的磷化氢含量高2~14倍.表层湖水与底层湖水中磷化氢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磷化氢浓度相差不大.太湖,乌龙潭中微量磷化氢的发现,对湖泊水体中磷循环的深入研究和水体富营化的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富营养湖泊 气液平衡技术 过滤湖水 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动态释放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牛晓君 张景飞 +4 位作者 史小丽 王晓蓉 高光 季江 Dietmar Glindemann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富营养水体磷化氢的释放可能在引起湖泊水华暴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氧化产物 动态释放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废水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6
作者 何岩 赵由才 周恭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结合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特点,评述了主要的氨氮处理技术,包括折点氯化法、吹脱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及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同时还评述了硝化反硝化、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亚硝酸型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新型生物脱氮... 结合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特点,评述了主要的氨氮处理技术,包括折点氯化法、吹脱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及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同时还评述了硝化反硝化、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亚硝酸型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的处理原理、研究现状、适宜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了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脱氮技术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对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慧云 李小路 +1 位作者 徐小花 高士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59-6164,共6页
研究了烯效唑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可以刺激伊乐藻新芽萌发,新生枝条节间距减小,叶片紧密,同时烯效唑对成熟枝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0mg/L)、短时间的烯效唑暴露可促进叶绿素a... 研究了烯效唑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可以刺激伊乐藻新芽萌发,新生枝条节间距减小,叶片紧密,同时烯效唑对成熟枝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0mg/L)、短时间的烯效唑暴露可促进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降低,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烯效唑胁迫下,伊乐藻体内3种抗氧化酶反应灵敏,SOD活性受到显著诱导,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后又升高。说明烯效唑可对植物产生氧化胁迫,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当胁迫超过一定强度时,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对植物体产生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伊乐藻 氧化胁迫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菌株F-3-4对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海娟 李光明 +1 位作者 张亚雷 方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7,共4页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的菌株F-3-4,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定菌液生长值以及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苯酚浓度,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值、通气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以...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的菌株F-3-4,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定菌液生长值以及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苯酚浓度,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值、通气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以及苯酚降解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迟滞期随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延长,苯酚浓度增大对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mg/L苯酚浓度的完全降解时间在36h之内,该菌株降解苯酚基本发生在对数期,其对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温度35℃,pH7~8,该菌为好氧菌,通气有利于苯酚的降解。在最适条件下其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特征符合Mono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降解菌 降解特性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环境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耿金菊 王强 +1 位作者 牛晓君 王晓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7-520,共4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考察了水泥比、搅动、铁盐(Ⅱ、Ⅲ)和锰盐(Ⅱ)等理化因素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比为3∶1时,吸附态磷化氢和顶空磷化氢气体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7517ng·kg-1和40ng·...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考察了水泥比、搅动、铁盐(Ⅱ、Ⅲ)和锰盐(Ⅱ)等理化因素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比为3∶1时,吸附态磷化氢和顶空磷化氢气体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7517ng·kg-1和40ng·m-3。扰动对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生成和释放均有影响。50r·min-1的低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变化不显著;100r·min-1的中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量先增加后下降,其净含量是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相互平衡后的结果;扰动强度增加到150r·min-1后,磷化氢释放加剧,吸附态磷化氢的量急剧下降。铁盐(Ⅲ)可加速沉积物中磷化氢的消失,铁盐(Ⅱ)和锰盐(Ⅱ)对吸附态磷化氢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化氢 产生 释放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氏菌株C-14-1对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海娟 李光明 +1 位作者 方萍 张亚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46,53,共5页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烷烃和丁二腈的菌株C-14-1,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很好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定菌液生长值以及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苯酚浓度,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通气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以及苯...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烷烃和丁二腈的菌株C-14-1,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很好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定菌液生长值以及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苯酚浓度,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通气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以及苯酚降解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迟滞期随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延长,但比同类报道的苯酚降解菌要短;600mg·L-1苯酚浓度的完全降解时间在20h之内,该菌株降解苯酚基本发生在对数期,对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温度35℃、pH7~8,该菌为好氧菌,通气有利于苯酚的降解。在最适条件下其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特征符合Andrew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降解菌 降解特性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正夫 徐思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73-476,共4页
介绍利用色谱保留值结合质谱信息鉴定多环芳烃方法在焦化度水形态分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多环芳烃的Lee保留指数推广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条件和范围.探讨全过程跟踪式的焦化废水采样方式.分析方法切实、有效.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气相色谱 多环芳烃 采样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质谱鉴定香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正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77-481,共5页
介绍色谱-质谱(GC-MS)鉴定香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大孔型树脂XAD-4液固萃取分离废水中有机物,采用质谱检索参考色谱保留值对有机物定性,方法简捷有效.
关键词 香料 废水 有机污染物 色谱-质谱 液固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提取法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提取太湖沉积物中有效砷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茜 张宇峰 +1 位作者 王晓蓉 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98-1403,共6页
以底栖生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实验生物,外源三价砷污染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富集实验分别比较了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和化学连续提取法所测浓度与河蚬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 以底栖生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实验生物,外源三价砷污染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富集实验分别比较了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和化学连续提取法所测浓度与河蚬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中染毒的总砷浓度(9.48,14.12,19.88,26.86,35.66,46.42,54.25mg·kg-1)增加,DGT测得砷浓度和化学提取法所测砷含量也随之增加,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P<0.01),表明这两种技术均能很好地预测沉积物中有效砷含量。通过河蚬对三价砷的暴露实验,发现当沉积物总砷含量在35.66mg·kg-1以下时,暴露14d和28d后河蚬体内富集的总砷含量与暴露浓度增加趋势一致。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DGT法和化学提取法测得结果均与河蚬体内砷的富集量显著相关,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预测河蚬体内肉质部的总砷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化学提取法 生物有效性 河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过程及规律 被引量:104
14
作者 潘慧云 徐小花 高士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常见沉水植物苦草、金鱼藻在自然衰亡过程中主要营养盐氮、磷的释放过程,探索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秋、冬季低温条件下,苦草、金鱼藻逐渐衰亡腐败,该过程向水体中释放的氮、磷很少,大...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常见沉水植物苦草、金鱼藻在自然衰亡过程中主要营养盐氮、磷的释放过程,探索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秋、冬季低温条件下,苦草、金鱼藻逐渐衰亡腐败,该过程向水体中释放的氮、磷很少,大部分氮、磷保留在植物残体中.至次年天气回暖后,植物体的腐败分解有所加快,向水体释放氮、磷并有部分氮、磷沉积进入底泥.苦草、金鱼藻具有较低的分解速度,有利于降低系统中氮、磷的循环速度.残留植物体的生物量可影响植物体的分解速度和程度,较大的生物残留量会引起水体缺氧,植物残体分解加剧,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衰亡 营养盐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4
15
作者 章婷曦 王晓蓉 金相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分(Ca-P和OP),这与太湖不同湖区水动力条件,污染状况及沉积环境的有关。TP的平均含量为606.6 ̄1691.8mg·kg-1,高营养程度的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无机磷(IP)是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54.7% ̄81.0%。在富营养程度高的藻型湖区梅梁湾,Fe/Al-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58.3%),远高于Ca-P(<25%)和OP(<20%);而在水质较好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则以有机磷(OP)(43%)为主;在中营养的贡湖,各形态磷比例相当。在垂向分布上,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不同湖区,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形态分布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PA)和磷形态的垂向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30
16
作者 章婷曦 王晓蓉 金相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富营养程度不同的点位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的垂向变化,并同步测定了相应柱状沉积物中各磷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酶活力与各磷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点位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小不同,...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富营养程度不同的点位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的垂向变化,并同步测定了相应柱状沉积物中各磷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酶活力与各磷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点位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力分布与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沉积环境有关,污染程度高、水动力条件差、水体交换能力弱的点位酶活力高。酶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最大值出现在湖泊沉积物的最表层,且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酶活力大小与磷形态相关性表明,与碱性磷酸酶活力最具相关性的是总磷(P<0.05),其次是无机磷(P<0.1),其相关性在水动力条件差的点位尤为显著,与总有机磷的相关性在不同点位则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垂向分布 沉积物 磷形态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彬 吴志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3,共5页
介绍了沸石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特性,并着重论述了近几年沸石在给水、微污染水源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关键词 沸石 水处理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肉桂油掺杂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正夫 徐思华 +2 位作者 张莹 金 卢峻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介绍用GC/MS鉴定天然中国肉桂油中掺杂合成中物的分析方法。测定掺杂合成物中特征副产品的色谱保留指数,通过单离子检测方式(SIM)检测该副产品的质谱离子,从而判断掺杂化合物的存在,方法简捷有效。
关键词 肉桂油 苯基戌二烯醛 鉴定 GC/MS 掺杂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分析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密 陈正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5年第2期12-14,共3页
综述了环境中多氯联苯(PCBs)分析方法的新进展。阐述液液,液固萃取、精制富集待测物,色谱、色/质鉴定。对多维气相色谱改进PCBs分离,色谱/富里叶红外、保留指数区分PCBs异构件进行讨论。
关键词 PCBS GC/ECD GC/MS GC/FTIR 环境分析 多氯联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氏菌株C-14-1基因工程菌ZM1对试验动物的安全性评估
20
作者 马海娟 李光明 +1 位作者 张亚雷 方萍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为了对诺卡氏菌株C-14-1以及转基因工程菌ZM1的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就C-14-1菌株以及ZM1菌株的粉剂对试验动物进行了... 为了对诺卡氏菌株C-14-1以及转基因工程菌ZM1的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就C-14-1菌株以及ZM1菌株的粉剂对试验动物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对昆明小白鼠的急性经口LD50>5000mg/kg,急性经皮毒性LD50>2000mg/kg,均属于微毒或无毒类;对大耳白兔皮肤刺激平均指数72h后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眼刺激平均指数48h后为0,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降解菌 转基因菌 生物安全 毒理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