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S和双酚AF的环境分布及微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思橙 张晓兰 +3 位作者 申秉煜 张颜 张文辉 季荣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0-804,共15页
双酚S(bisphenol S,BPS)和双酚AF(bisphenol AF,BPAF)是两种使用量最大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替代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和日常消费品领域,近年来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相较于其他双酚类物质,BPS和BPAF因其化学结构特性而难以被生物利用... 双酚S(bisphenol S,BPS)和双酚AF(bisphenol AF,BPAF)是两种使用量最大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替代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和日常消费品领域,近年来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相较于其他双酚类物质,BPS和BPAF因其化学结构特性而难以被生物利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然而,目前已有少量研究表明在土壤、沉积物和活性污泥中BPS和BPAF可被有效转化.本文在阐述环境中BPS和BPAF的来源和分布的基础上,回顾了已报道的具有转化BPS和BPAF功能的微生物,总结其转化产物和途径,并提出BPS和BPAF转化机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期为双酚类化合物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S 双酚AF 环境分布 生物降解机制 降解菌 转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户外广告环境容量研究——城市视觉环境污染控制新领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钢 朱晓东 孙翔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3,共4页
随着城市发展,新型环境污染逐渐涌现并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户外广告无序发展造成的视觉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身心健康。本文针对城市视觉环境的独特性,立足于环境科学、视觉环境和景观生态学三个学科的交叉点,创造性地提出"城市... 随着城市发展,新型环境污染逐渐涌现并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户外广告无序发展造成的视觉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身心健康。本文针对城市视觉环境的独特性,立足于环境科学、视觉环境和景观生态学三个学科的交叉点,创造性地提出"城市户外广告环境容量"的概念,并提出"建筑立面户外广告密度指数"对户外广告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和评价。通过在南京市进行实例研究作为验证,为城市视觉环境污染的评价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污染 户外广告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污泥低温催化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龙茂 陈建林 +2 位作者 李娣 齐凯 高强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6-159,共4页
文章研究了在固体残留物催化作用下,不同热解温度下污泥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特性。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相比,污泥低温热解所得的液体产率、油品产率、气体产率和固体减少率明显增加。油品最大产率所需温度从440℃降低至400℃,油品最大产率... 文章研究了在固体残留物催化作用下,不同热解温度下污泥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特性。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相比,污泥低温热解所得的液体产率、油品产率、气体产率和固体减少率明显增加。油品最大产率所需温度从440℃降低至400℃,油品最大产率从20.5%增加到24.5%,油品的品质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低温热解 催化热解 固体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EDDS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薛腊梅 刘志超 +2 位作者 尹颖 孙媛媛 郭红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52-1557,共6页
为了快速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采用微波强化[S,S]-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简写为EDDS)淋洗方法,做了微波时间、功率对Cd、Pb、Zn去除效率影响的实验,并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微波强化EDDS淋洗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快速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采用微波强化[S,S]-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简写为EDDS)淋洗方法,做了微波时间、功率对Cd、Pb、Zn去除效率影响的实验,并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微波强化EDDS淋洗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900W,时间10min条件下,EDDS对Cd、Pb、Z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9%、89%、71%,比未引入微波时淋洗的各重金属的最高去除率分别提高8%、26%、33%,且明显缩短了处理时间(从6h缩短为10min)。与处理前原土壤相比,土壤在微波辐射淋洗处理后,主要污染重金属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明显降低(其中Cd降低34%,Pb降低90%、Zn降低83%),残渣态增加,从而有效降低了土壤中毒害污染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重金属可利用性,减轻了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微波辅助淋洗修复可作为一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快速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淋洗 微波强化 ED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污染超滤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春金 李磊 +3 位作者 焦真 李爱民 张志炳 张全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共5页
本文在介绍超滤膜污染机理的基础上,从材料和成膜方法的角度对耐污染超滤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关键词 耐污染 超滤膜 研究进展 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燕 双陈冬 +2 位作者 张宝军 高将 李爱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6,23,共7页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是近年来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归纳了PPCPs的来源及迁移路线;简述了PPCPs的污染现状,PPCPs在世界各地的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有的已经具有生态风险;总结了目前PPCPs的主要去除方法及...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是近年来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归纳了PPCPs的来源及迁移路线;简述了PPCPs的污染现状,PPCPs在世界各地的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有的已经具有生态风险;总结了目前PPCPs的主要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联合使用等,并对各种技术去除PPCPs的优势和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PPCPs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展望,多技术整合、生态技术、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技术将是PPCPs去除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新兴污染物 污染现状 去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翔 肖芸 +2 位作者 阚慧 朱晓东 赵德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38,共6页
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过程的风险因子主要产生于原料运输与存储、预处理、堆肥、废物填埋和肥料化产品施用5个过程,其风险影响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盐碱化和影响作物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害。基于生命周期全过... 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过程的风险因子主要产生于原料运输与存储、预处理、堆肥、废物填埋和肥料化产品施用5个过程,其风险影响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盐碱化和影响作物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害。基于生命周期全过程分析,以好氧堆肥为代表的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的环境风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归纳并提出风险源项估算以及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和相关参数,通过南京市餐厨垃圾示范性项目案例,说明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风险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肥料化利用 环境风险评价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体微污染有机物及其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梦乔 周庆 李爱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6,96,共7页
水体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已得到很好的去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微量有机污染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地研究微污染有机物及其去除技术,对微污染... 水体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已得到很好的去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微量有机污染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地研究微污染有机物及其去除技术,对微污染有机物的种类、性质和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法、膜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技术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有机物 种类 性质 危害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增银 张满成 +1 位作者 韦蒙蒙 刘福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6,共6页
吸附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经济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其中介孔氧化硅由于具有长程有序性、孔道和表面结构易于调控、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水污染防治吸附材料。本文概述了介孔氧化硅材料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吸附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经济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其中介孔氧化硅由于具有长程有序性、孔道和表面结构易于调控、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水污染防治吸附材料。本文概述了介孔氧化硅材料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吸附去除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对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的风化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飞高 汤剑 高士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39,49,共5页
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是重要文物遗迹六朝石刻之一,其表面风化严重。探讨了麒麟石刻的风化原因,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作了测试。结果表明,麒麟石刻属于石灰岩,主要由方解... 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是重要文物遗迹六朝石刻之一,其表面风化严重。探讨了麒麟石刻的风化原因,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作了测试。结果表明,麒麟石刻属于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麒麟石刻的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其外表面层和断面层加入了环境中某些污染成分。对麒麟石刻附近的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离子色谱分析了空气中TSP的水溶性元素和雨水中主要化学物质和元素。结果显示,NO2和TSP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雨水pH均值为4.7,麒麟石刻附近道路扬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南京市 麒麟石刻 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室内灰尘与青少年头发指甲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静 施姜丹 +3 位作者 温勇 历红波 崔昕毅 朱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1-459,共9页
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集南京市某中学高一学生的家庭室内灰尘样品及学生头发、指甲样品,对其中的Cr,Cu,Mn,Ni,Pb五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室内灰尘、头发和指甲中五种重金属浓度水平,研究了室内灰尘暴露与青少年体内重金属累... 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集南京市某中学高一学生的家庭室内灰尘样品及学生头发、指甲样品,对其中的Cr,Cu,Mn,Ni,Pb五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室内灰尘、头发和指甲中五种重金属浓度水平,研究了室内灰尘暴露与青少年体内重金属累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家庭室内灰尘中Cr,Cu,Mn,Ni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20,184.87,211.90,64.32,112.53 mg·kg^(-1),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室内灰尘中五种重金属均有相似的来源.中学生头发中Cr,Cu,Mn,Ni,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6,44.57,0.80,2.62,1.97 mg·kg^(-1),指甲中Cr,Cu,Mn,Ni,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6,5.61,1.12,2.21,0.70 mg·kg^(-1).女生指甲中的Ni浓度显著(p<0.05,2.77 vs 1.34 mg·kg^(-1))高于男生.室内灰尘和头发以及室内灰尘和指甲的成对样品中,同一重金属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本研究中室内灰尘暴露可能并不是Cr,Cu,Mn,Ni,Pb五种重金属在青少年体内累积的主要来源.未来研究应评估饮食暴露、大气颗粒物吸收等途径对人体重金属累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室内灰尘 头发 指甲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提升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国兵 易芬 +1 位作者 郭丽丽 郭红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09,共10页
为评估复配钝化剂在真实环境下对Cd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安徽某地开展连续3 a的原位钝化修复实验,分析钝化剂对水稻Cd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钝化... 为评估复配钝化剂在真实环境下对Cd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安徽某地开展连续3 a的原位钝化修复实验,分析钝化剂对水稻Cd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钝化剂[1%生物炭+0.2%硅肥(BS)和1%生物炭+0.2%石灰(BL)]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29.4%~40.1%);复配钝化剂可使水稻籽粒Cd含量降低60%以上,优于2%的单独生物炭处理,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复配钝化剂使土壤pH、有机质含量(OM)、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了0.77~1.25个单位、13.5%~52.0%、8.4%~38.5%,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脲酶、磷酸酶、FDA水解酶的活性随着BS的施加分别提升了31.3%、38.7%、33.1%。同时,钝化剂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CEC、DTPA提取态Cd含量等)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表明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微生物功能预测表明与碳代谢、能量代谢等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簇的丰度在BS处理下明显提高,证明复配钝化剂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综上,复配钝化剂BS不仅可以实现Cd污染稻田的原位钝化修复,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钝化剂 Cd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修复长效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功能材料原位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长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翠翠 唐卫杰 +2 位作者 张满成 王水 郭红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1,共9页
针对我国地下水氯代烃污染问题,以椰壳生物炭和零价铁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功能材料,并在江苏某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场地开展了中试研究.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复合功能材料可持续缓释碳源和铁源,能够实现脱氯降解菌驯化... 针对我国地下水氯代烃污染问题,以椰壳生物炭和零价铁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功能材料,并在江苏某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场地开展了中试研究.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复合功能材料可持续缓释碳源和铁源,能够实现脱氯降解菌驯化生长.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运行1140天时,复合功能材料中脱氯降解菌的相对丰度(1.9%~8.3%)高于初始PRB材料(0.5%).PRB运行1140天后,复合功能材料的表面形态仍保持稳定.在2000天的运行周期内,PRB对不同氯代烃污染物的去除率为13.7%~100%.复合功能材料可通过吸附、铁还原和微生物降解复合机制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研究可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功能材料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 氯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有害结局路径(qAOP)评估环境化学物质毒性的研究进展Ⅱ:类二噁英物质及AhR-qAOP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明明 彭颖 +2 位作者 张睿 张瀚心 张效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共16页
环境中不断检出具有二噁英结构并存在潜在生物毒性的新型污染物类二噁英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DLCs),识别并评估其生态与人体毒性对化学品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品毒性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评估大批环境化学物质风险的需... 环境中不断检出具有二噁英结构并存在潜在生物毒性的新型污染物类二噁英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DLCs),识别并评估其生态与人体毒性对化学品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品毒性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评估大批环境化学物质风险的需求,基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为准确评估潜在DLCs的生态与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策略。为指导预测新型DLCs的毒性,需在定性AhR-AOP基础上发展定量AOP。本文综述了AhR-AOP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AhR激活-胚胎毒性”定量AOP的最新进展,包括定量模型的开发、相关体外测试技术、对新型DLCs和不同物种的危害评估的适用性等。最后探讨了AhR-qAOP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潜在解决方案,对其应用于DLCs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价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二噁英物质 生态风险评估 预测毒理学 定量有害结局路径 物种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基因组学在环境化学品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明明 夏普 张效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认识化学品的毒性机制是开展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掌握化学品有害效应的遗传易感性机制是开展精准的健康风险评估的前提。传统的毒理基因组学主要分析化学品暴露诱导的组学表达图谱,不能建立生物学表型与特定基因/通路表达的直接... 认识化学品的毒性机制是开展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掌握化学品有害效应的遗传易感性机制是开展精准的健康风险评估的前提。传统的毒理基因组学主要分析化学品暴露诱导的组学表达图谱,不能建立生物学表型与特定基因/通路表达的直接关联。功能基因组学通过敲除或者敲降全基因组或者特定的基因集,建立基因-化学品毒性的直接关联,进而研究化学品致毒的过程和机制,同时可以提供与化学品暴露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分子响应信息。本论文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发展,介绍了酵母、鸡DT40细胞和RNA干扰等功能基因组学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详述了CRISPR功能基因组学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化学品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联合应用分子流行病学和CRISPR功能基因组学,开展化学品有害效应的易感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化学品 人类细胞系 细胞毒性 功能基因组学 CRISPR-Cas9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有害结局路径(qAOPs)评估环境化学物质毒性的研究进展Ⅰ:模型构建与应用案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颖 张瀚心 张效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近年来,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框架逐渐发展成熟,将生物信息组织成一种可用于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生物毒性的新方法,其开发的目的是用于化学品的评估和监管工作,包括优先级评估和危害性预测,最终实现风... 近年来,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框架逐渐发展成熟,将生物信息组织成一种可用于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生物毒性的新方法,其开发的目的是用于化学品的评估和监管工作,包括优先级评估和危害性预测,最终实现风险评估并服务于管理决策。尽管AOP框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将其有效应用于化学品监管需要对分子启动事件、关键事件和有害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因此发展定量AOPs(quantitative AOPs,qAOPs)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AOP框架的现状,包括AOP数据库(AOP Knowledge Base)、定性AOPs(qualitative AOPs)和qAOPs。其次主要介绍了qAOPs构建的基本框架与步骤、方法模型,现阶段已构建的qAOPs案例及其应用现状。最后论述了当前qAOP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在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风险评估 预测毒理学 定量有害结局路径 混合物危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多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研究
17
作者 刘昆 南晨曦 +3 位作者 孔令冉 刘慧婷 付翯云 瞿晓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准确评估污染物在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过程是污染场地安全管理和再利用开发的重要环节.以我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场地有机污染物分配评估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_(OC)... 准确评估污染物在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过程是污染场地安全管理和再利用开发的重要环节.以我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场地有机污染物分配评估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_(OC))预测模型,揭示了有机污染物在场地土壤中有机质上的吸附机制.该场地土壤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构建了预测场地土壤中有机质吸附有机污染物的K_(OC)的多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pp-LFER).ppLFER模型相较于常用的单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sp-LFER)展现出更好的场地吸附数据的预测能力(R^(2)=0.919).同时,采用其他文献报道的pp-LFER模型对该场地污染物K_(OC)进行预测,发现预测偏差较高(RMSE>1.12),这表明pp-LFER模型的预测效果受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性质影响较大,其跨区域应用性仍待提升.进一步结合pp-LFER模型中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和各项系数解析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机制,发现疏水作用和极化作用是吸附过程的重要作用力,氢键作用显著影响极性化合物的吸附过程.本研究基于实际污染场地土壤构建了高精度吸附预测模型,为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利用提供了更准确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污染 土壤有机质 有机污染物 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基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骨架纳米片固相微萃取涂层用于水中硝基芳烃的检测
18
作者 马璞 汪轶睿 +1 位作者 陶庆文 孙敬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采用水热反应合成了镍基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骨架纳米片(Ni-MHOF)材料,通过聚硅氧烷胶黏附法制得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研究了该涂层对水中硝基芳烃(Nitro-PAHs)的萃取性能.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实验探究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盐浓度、pH、搅... 采用水热反应合成了镍基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骨架纳米片(Ni-MHOF)材料,通过聚硅氧烷胶黏附法制得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研究了该涂层对水中硝基芳烃(Nitro-PAHs)的萃取性能.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实验探究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盐浓度、pH、搅拌速度、解吸温度、解吸时间和纤维长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结合气相色谱建立了基于该涂层的水体Nitro-PAHs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Ni-MHOF的萃取效果优于普通商用涂层,特别是对有四个环的Nitro-PAHs,具有超高的富集系数(3447~5238),方法的线性范围宽(0.01~8.00μg·L^(-1),R^(2)≥0.990),检测限低(0.001~0.02μg·L^(-1)),精确度好(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8%~12.0%,三日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6.7%~11.8%,多根纤维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4%~12.3%).该方法对自来水、湖水、污水等实际水样中的Nitro-PAHs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加标回收率达到69.9%~1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骨架纳米片 硝基芳烃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曲常胜 毕军 +2 位作者 黄蕾 李凤英 杨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7-482,共6页
为评估我国省域环境风险状况,构建了由危险性指标和脆弱性指标两大类指标组成的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是由评价区域、指标和时间构成的三维时序立体数据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时间序列中对象的属性不断变化... 为评估我国省域环境风险状况,构建了由危险性指标和脆弱性指标两大类指标组成的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是由评价区域、指标和时间构成的三维时序立体数据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时间序列中对象的属性不断变化,需要对各环节实行动态化处理。为此,引入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确定时间权向量,实现了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近5年环境风险状况的动态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将评价区域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展示了我国的环境风险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解析各区域具体特点,为区域环境风险削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动态综合评价 TWOA 聚类 危险性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模拟吸附水体硝态氮潜力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丽 陈旭 +2 位作者 吴丹 王爱丽 杨柳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为了有效去除水体硝态氮污染,对两种生物质炭(花生壳炭、小麦秸秆炭)进行铁改性处理,研究其对硝态氮吸附特性,考察吸附时间、硝态氮初始浓度、p H、生物质炭添加量和共存离子对改性生物质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粉末态生... 为了有效去除水体硝态氮污染,对两种生物质炭(花生壳炭、小麦秸秆炭)进行铁改性处理,研究其对硝态氮吸附特性,考察吸附时间、硝态氮初始浓度、p H、生物质炭添加量和共存离子对改性生物质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粉末态生物质炭易随水流失的问题,对改性生物质炭进行固定化处理,探索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吸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6 h,并在24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硝态氮浓度的上升而升高,改性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对硝态氮最大吸附潜力分别为2674、1285 mg N·kg-1,且酸性至中性条件有利于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的吸附。在20 mg·L-1的硝态氮溶液中,改性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的适宜固液比分别为10、28 g·L-1,其去除率达到80%。当包埋载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改性生物质炭含量为0.1 g·m L-1时,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微球成形完整,对硝态氮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固定化并未显著降低改性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因此,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水体硝态氮,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等低污染水硝态氮去除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改性 硝态氮 吸附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