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物流仓储类退役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敏琦 李明姣 +2 位作者 陈嘉禾 张丹 杜喜臣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67,共9页
为探究物流仓储场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北方某市郊区物流仓储退役场地为研究区域,检测分析4个样地土壤的污染水平,并进一步评价污染物的累积程度及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个样地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水平均未... 为探究物流仓储场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北方某市郊区物流仓储退役场地为研究区域,检测分析4个样地土壤的污染水平,并进一步评价污染物的累积程度及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个样地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水平均未超过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二类建设用地标准值,但部分重金属元素特别是Pb和Hg的浓度高于区域背景值,且4个样地的重金属综合累积指数均超过1,说明物流仓储活动对该地区的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显示,4个样地的总致癌风险均高于1×10^(−6),属于不可接受水平,需要进一步关注污染的潜在人群健康损害。研究结果可为物流仓储场地土壤污染防控以及潜在风险识别和管控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仓储 重金属 表层土壤污染 累积性指数 环境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生产场地土壤中砷的污染特征及其概率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丹华 贾晓洋 +3 位作者 李文波 梁竞 夏天翔 吴志远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900,共14页
砷(As)主要通过采矿、冶炼和燃煤等工业过程进入环境,然而玻璃生产中使用大量含砷原料,却鲜见相关土壤污染的报道.为探究玻璃生产场地土壤中As污染及健康风险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体外测试、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 砷(As)主要通过采矿、冶炼和燃煤等工业过程进入环境,然而玻璃生产中使用大量含砷原料,却鲜见相关土壤污染的报道.为探究玻璃生产场地土壤中As污染及健康风险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体外测试、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曾进行50余年生产活动的某平板玻璃厂土壤中As的污染浓度、空间分布及来源,并进一步结合生物可给性和本土化暴露参数(体质量、室内暴露频率、室外暴露频率、每日空气呼吸量),计算了健康风险水平及风险控制值.结果表明:该平板玻璃厂493件土壤样品中As的超标率达21.5%,As最大浓度位于平拉车间,高达317 mg/kg,其中80.3%来自配合料泄露.土壤中As的生物可给性范围为10.24%~54.35%,土壤理化性质对生物可给性结果具有显著影响.As的致癌风险范围为2.23×10^(−7)~1.22×10^(−3),95%分位值为5.77×10^(−5),危害商范围为9.49×10^(−3)~56.08,95%分位值为2.62;相应地,基于致癌风险的As风险控制值为0.50~3.57 mg/kg,其5%分位值为0.75 mg/kg,略低于传统点评估方法(DRA)的风险控制值(1.13 mg/kg).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可给性对风险控制值计算结果的影响(−64.38%)最大,其次是体质量,成人与儿童的敏感性分别为10.96%及19.18%,其余参数的敏感性均小于10%.总之,玻璃生产场地土壤中As污染不可忽视,使用本土化的暴露参数,并且将生物可给性纳入现有健康风险方法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其健康风险水平,可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玻璃厂 土壤 生物可给性 概率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工业污染土壤中PFASs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琳 王观送 +6 位作者 姜林 夏天翔 张文毓 钟茂生 梁竞 李吉鸿 杨硕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5-934,共10页
电镀工业是环境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本文选择华北某搬迁电镀企业检测土壤样品中PFASs,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评估土壤PFASs对人群的概率健康风险,并进行筛选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种PFASs检... 电镀工业是环境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本文选择华北某搬迁电镀企业检测土壤样品中PFASs,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评估土壤PFASs对人群的概率健康风险,并进行筛选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种PFASs检出,检出率范围为0~89%,浓度范围为n.d.~388ng/g,全氟辛烷磺酸(PFOS)为浓度和检出率最高的PFASs.厂区土壤PFASs的空间分布与生产单元的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镀铬车间土壤样品检出PFASs种类数量高于其他采样点,PFASs的总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除PFOS浓度(388ng/g)高于其他采样点之外,全氟己烷磺酸(PFHx S)的浓度也相对较高(7.07ng/g).不同暴露途径摄入量分析结果表明,PFASs经口暴露量占总暴露量的75.2%~77.6%.全氟辛酸(PFOA)的致癌风险水平为6.22×10^(-11),致癌风险较低.土壤中PFOS的风险商大于1,对人体具有不可忽视的非致癌风险,其他检出的PFASs非致癌风险较低.对PFASs非致癌风险水平进行概率分析,PFOS风险商的范围为0.731~5.38,95%分位数为3.85,其他PFASs风险商的95%分位数的范围为8.77×10^(-6)~0.0137.PFASs的土壤筛选值范围为78~38826ng/g,其中PFOS筛选值最低,为78n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土壤 赋存 概率健康风险 筛选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酚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氧化修复半径确定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蔡敏琦 李慧颖 +4 位作者 杜喜臣 冯宇 张丹 李艳丹 夏天翔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2-2381,共10页
为探究确定更加合理的原位化学氧化(ISCO)地下水修复半径,本文以北方某地下水挥发酚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建立了一套由1口注射井和6口地下水观测井组成的现场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试验系统,估算单井氧化药剂注入影响半径。结果表明:(1... 为探究确定更加合理的原位化学氧化(ISCO)地下水修复半径,本文以北方某地下水挥发酚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建立了一套由1口注射井和6口地下水观测井组成的现场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试验系统,估算单井氧化药剂注入影响半径。结果表明:(1)通过不同方向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不同特征因子检测浓度变化趋势相互校准验证分析,氧化药剂扩散呈现各向异性的结果。(2)注射井向四周扩散的速率不相同,沿地下水流向下游方向扩散速度最快,其次是药物注射井和已有污染监测井连线方向,上游扩散速度最慢。(3)单次连续注射药剂量2 m^(3)条件下,地下水下游方向(OA)的影响半径约为3.0 m,地下水垂直方向(OB和OD)的影响半径出现不同的形态,其中OB方向与地下水上游方向(O)一致,约为0.8 m,但OD方向影响半径约为1.5 m。研究显示,本次现场试验验证了氧化药剂的修复效果,确定了单井氧化药剂注入影响半径及其几何形态的技术效果,提高了影响半径的判定精度,可为相关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氧化修复半径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挥发酚 原位化学氧化 修复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污染场地的风险管理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67
5
作者 姜林 梁竞 +3 位作者 钟茂生 张瑞环 夏天翔 赵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复杂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介质的非均质性、污染物形态归趋变化的复杂性是导致复杂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基于侵入式采样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等高成本调查技术无法理想反映复杂场地的真实污染分布... 复杂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介质的非均质性、污染物形态归趋变化的复杂性是导致复杂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基于侵入式采样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等高成本调查技术无法理想反映复杂场地的真实污染分布,简单的定值风险评估结果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线性化场地管理技术体系不能适应复杂污染场地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二精一优”的场地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体系,即:①基于“有效数据理论”的定量测试与半定量实时监测技术相结合的精准调查技术;②基于污染物形态归趋规律,综合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多证据和概率分析等多种手段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技术;③动态调整优化的非线性场地风险管理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风险管理 不确定性 非均质性 形态归趋 多证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场地土壤中重金属人体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6
作者 姜林 彭超 +4 位作者 钟茂生 姚珏君 夏天翔 贾晓洋 韩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6-414,共9页
模拟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系统中的溶解量(即人体可给量),并以此作为暴露剂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基于总量评估导致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可给性测试方法,着重介绍了PBET(physiologicall... 模拟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系统中的溶解量(即人体可给量),并以此作为暴露剂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基于总量评估导致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可给性测试方法,着重介绍了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ified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RIVM(rijksinstituut voor volksgezondheid en milieu)及UBM(the unified bioaccessibility method)这4种常用方法的原理及主要参数取值;对目前测试方法在参数(pH、提取时间、提取液组分)取值、模拟过程与环境(消化过程、模拟环境、食物、微生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介绍了基于重金属人体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建议应在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①基于我国人体胃肠生理特征建立土壤中重金属可给性的标准测试方法;②研究影响重金属可给性的关键因素并建立经验预测模型;③结合in vivo测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耦合结肠癌细胞跨膜转运测试模型,研究测试重金属的人体有效性的标准方法;④建立基于重金属可给性的层次化风险评估方法,完善现有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 重金属 人体可给性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姜林 钟茂生 +6 位作者 张丽娜 张俊丽 贾晓洋 韩丹 张丹 夏天翔 姚珏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共10页
在分析借鉴国外污染场地管理框架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近几年在污染场地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方面的经验以及各地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建立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程序、层次化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标准体系构想。
关键词 筛选值 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地规划的大型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丽娜 姜林 +3 位作者 钟茂生 张志杰 夏天翔 朱笑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795,共8页
以某焦化类大型污染场地苯污染土壤为例,针对S1(单一用地)、S2(多种用地)、S3(考虑建筑设计)3种暴露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场地土壤中苯污染的暴露途径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S1情景下的苯致癌风险为9.2×10-5.在S2情景下,规划的5个分区... 以某焦化类大型污染场地苯污染土壤为例,针对S1(单一用地)、S2(多种用地)、S3(考虑建筑设计)3种暴露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场地土壤中苯污染的暴露途径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S1情景下的苯致癌风险为9.2×10-5.在S2情景下,规划的5个分区中仅E区(居住用地)苯的致癌风险(4.3×10-4)高于可接受水平(1.0×10-6),考虑到各功能区累积致癌风险,则E区高污染可导致其他4个功能区〔A区(商业用地)、B区(城市绿地)、C区(居住用地)、D区(商业用地)〕的累积致癌风险(分别为6.5×10-6、2.2×10-6、7.3×10-6、2.2×10-5)均高于可接受水平,表明单一用地会低估污染物聚集区的风险.在S3情景下,A、B、C区土壤中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2×10-7、2.7×10-7、2.5×10-7)均未超过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D区由于污染土壤被完全清除,不存在健康风险;E区开发后由剩余土壤产生的苯致癌风险为2.7×10-5,D区受E区影响产生的累积致癌风险(1.5×10-6)高于可接受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场地的用地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因素将影响风险评估中关键参数(包括污染源浓度、水文地质参数、暴露参数、受体参数等)的取值,从而影响风险评估结果;此外,各功能区之间的风险影响也不容忽视.对于大型污染场地,结合用地规划进行暴露情景分析与风险评估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健康风险评估 用地规划 功能区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策略的筛选及评估 被引量:18
9
作者 钟茂生 姜林 +4 位作者 张丽娜 夏天翔 韩丹 姚珏君 郑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604,共9页
以某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将健康风险评估用于场地风险管理策略的筛选.结果表明:1该场地不同深度土壤均受到氯仿、二氯甲烷和苯的污染,污染物垂向迁移特征明显,最大迁移深度... 以某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将健康风险评估用于场地风险管理策略的筛选.结果表明:1该场地不同深度土壤均受到氯仿、二氯甲烷和苯的污染,污染物垂向迁移特征明显,最大迁移深度达25.8 m,其中深度≤15.0 m的土壤污染较重.2基于保守的通用场地概念模型对将其规划为居住用地时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显示,氯仿、二氯甲烷和苯的致癌风险分别达6.0×10^-2、2.9×10^-4、7.4×10^-5,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三者修复目标分别为0.22、12.00和0.64 mg/kg.如采取策略一,即将场地内超过修复目标的土壤进行清除,需修复的土壤深度达24.0m,修复土方量为33.4×10^4m^3.3结合污染物垂向分布及场地未来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提出策略二,即对0~15.0 m深度范围内重污染土壤进行清除异位修复、〉15 m深度范围内土壤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实施策略二后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虽然〉15.0 m深度范围内土壤中依然存在w(氯仿)超过修复目标的采样点,但致癌风险(8.3×10^-8)远低于可接受水平;概率风险评估显示,该风险值对应的累计频率为99.5%,考虑各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后,风险模拟结果最大值也仅为1.06×10^-7.可见,策略二足够保守,能够保障未来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策略一相比,策略二可减少修复土方量6.4×10^4m^3,因此更具经济性,为风险管理策略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VOCs污染场地 管理策略 场地概念模型 概率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方法在污染场地修复验收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林 张丽娜 +4 位作者 钟茂生 梁竟 姚珏君 夏天翔 李敬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3-878,共6页
为合理评估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结果,运用2种统计学方法——平行样t检验和UCL(置信上限)评估方法,对修复案例场地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逐一对比方法,有8个采样点的w(As)和1个采样点的w(Hg)超过修复目标;平行样t... 为合理评估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结果,运用2种统计学方法——平行样t检验和UCL(置信上限)评估方法,对修复案例场地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逐一对比方法,有8个采样点的w(As)和1个采样点的w(Hg)超过修复目标;平行样t检验法显示,这9个超标采样点中,S48采样点w(As)和S1采样点w(Hg)略微超过修复目标,是由采样与实验室误差引起,可视为已经达到修复效果;95%UCL评估方法结果则显示,w(As)和w(Hg)的95%UCL分别为23.81和5.83mgkg,均小于对应的修复目标值,只有S26采样点w(As)大于修复目标值的2倍,可判定该场地土壤中除S26采样点w(As)外,其他均已达标.研究说明:①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可节省不必要的修复成本;②传统的逐一对比方法适用于修复场地面积较小、采样数量有限的情况,平行样t检验则可剔除采样过程或实验室分析误差导致的超标值的影响;③95%UCL评估方法可从整体上判断场地修复效果,适合于修复面积较大、采样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应用时注意95%UCL应小于修复目标值,污染物含量的最高检测值应不超过修复目标的2倍且不出现局部连续超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修复验收 T检验 UCL(置信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北京市土壤通用筛选值推导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茂生 姜林 +4 位作者 贾晓洋 李婷婷 姚珏君 夏天翔 樊艳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8-897,共10页
分别采用三相平衡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1)和SESOIL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2)对北京市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永定河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区域、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下27种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31种SVOCs(半挥发... 分别采用三相平衡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1)和SESOIL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2)对北京市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永定河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区域、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下27种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31种SVOCs(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11种农药PCBs(多氯联苯)及二英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通用筛选值进行推导.结果表明,下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最保守,顶部区域次之,中上部区域最宽松.采用方法1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分别是顶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1.1-1.4、9.9-34.9倍,顶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是下部的10.7-24.9倍;采用方法2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是下部区域的9.8-49.9倍.对于有连续非饱和带弱水层的中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方法 2推导的结果较方法 1宽松.其中,PAHs(多环芳烃)、PCBs、二英、多数农药及酯类等高Koc(有机碳-水分配系数)污染物均难以穿透清洁非饱和土壤进入地下水;而对于VOCs、酚类等低Koc污染物,方法2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普遍是方法 1的4.3-18.4倍,下部区域为方法 1的3.0-24.6倍.考虑到土壤通用筛选值应具有风险筛选功能及一定保守性,建议各种污染物以顶部区域方法 1推导结果及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方法2推导结果中最保守的值作为北京市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通用筛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通用筛选值 三相平衡模型 SESOIL模型 地下水稀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爆药污染场地土壤中锑的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昱聪 贾晓洋 +2 位作者 夏天翔 李宁 张文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93,共9页
为研究起爆药污染场地土壤中Sb(锑)的环境风险,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Tessier逐级提取法、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毒性浸出法及SBET(simplied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方法,分析了某起爆药... 为研究起爆药污染场地土壤中Sb(锑)的环境风险,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Tessier逐级提取法、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毒性浸出法及SBET(simplied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方法,分析了某起爆药场地表层土壤中Sb的价态、形态、浸出水平和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健康风险水平和地下水环境风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中w(TSb)为26.7~4255.0 mg/kg,是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的1.33~212.75倍,最大值超过相应管制值的10.82倍.土壤样品中Sb主要以Sb^5+存在,w(Sb^5+)在w(TSb)中的占比达65.57%~95.46%.②土壤中不同形态Sb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残渣态(38.05%~94.2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0.01%~31.80%)、有机结合态(0.32%~21.55%)、碳酸盐结合态(0.01%~11.16%)和可交换态(0.42%~3.70%).土壤中w(可交换态Sb)与CEC(阳离子交换量)呈负相关,w(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b)与w(Fe)、w(Mn)均呈正相关.③土壤中Sb的浸出浓度为0.22~35.49μg/L,并随土壤中w(砂粒)、w(TSb)、w(碳酸盐结合态Sb)和w(可交换态Sb)的增大而升高,随CEC的增大而降低.④土壤中Sb的生物可给性范围在8.03%~67.69%之间,w(Fe)和w(OM)的增加能够降低Sb的生物可给性.⑤基于Sb生物可给性健康风险水平和基于Sb价态健康风险水平的结果分别是以w(TSb)为暴露浓度计算的传统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结果的8.00%~67.69%和62.00%~77.01%,土壤中Sb的实际浸出浓度较常规模型(三相平衡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预测值低3~5个数量级.研究显示,充分考虑Sb在起爆药污染场地土壤中的赋存特征能够降低常规风险评估方法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Sb) 起爆药 污染土壤 浸出水平 生物可给性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汞污染场地概率风险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卓 张丹 +2 位作者 吴志远 贾晓洋 夏天翔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48-2756,共9页
为准确客观地评估汞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风险,克服当前土壤修复目标值过于保守的缺陷,对我国东北某大型汞化工废渣遗留场地进行详细环境调查,使用场地均匀设置的313个土壤样品(地表下0.5 m)的总汞含量检出数据、9个样品的零价汞含量占比... 为准确客观地评估汞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风险,克服当前土壤修复目标值过于保守的缺陷,对我国东北某大型汞化工废渣遗留场地进行详细环境调查,使用场地均匀设置的313个土壤样品(地表下0.5 m)的总汞含量检出数据、9个样品的零价汞含量占比数据、30个样品的胃肠可给态汞含量占比数据进行蒙特卡洛概率模拟,使用参数的概率模拟值进行汞经口摄入和气态呼吸吸入的人体健康风险和修复目标值的概率预测.结果表明:①场地的总汞含量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变化范围为0.002~579.14 mg/kg,变异系数为3.88,且主要集中在0~2.5 m;零价汞含量占比平均为15.2%±6.4%,与土壤总汞含量呈显著对数负相关(R 2=0.7845);胃肠可给态汞含量占比平均为2.74%±2.81%,与总汞含量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②气态呼吸吸入是该场地主要的人体健康风险来源,占总风险值的90%,风险不可忽略(危害商大于1)的概率为5.00%;经口摄入的风险不可忽略(危害商大于1)的概率为0.15%.③基于零价汞、胃肠可给态汞含量的修复目标值累积概率分布的5%上分位数为53.8 mg/kg,相应的修复面积分别为5427.9 m^(2),显著低于以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8 mg/kg)为修复目标值而确定的修复面积(37057.6 m^(2));零价汞含量占比与儿童体重是影响修复目标值最主要的参数,对修复目标值的不确定性贡献率分别为-78%和42%.研究显示,基于土壤汞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概率风险评估能更为准确地显示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风险及主要风险途径,也能有效降低相应的修复目标值,避免对场地过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汞 胃肠可给态 蒙特卡洛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空间插值的污染场地土壤锑修复范围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琳 夏天翔 +2 位作者 张丽娜 贾晓洋 张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7-826,共10页
以污染场地土壤锑超标地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每层锑含量的分布特点,分析和比较了克里格插值模型(OK、UK)、反距离插值(IDW)、泰森多边形(TIN)和分区预测模型(OK+TIN)对不同深度土壤锑修复范围及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方法确定的... 以污染场地土壤锑超标地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每层锑含量的分布特点,分析和比较了克里格插值模型(OK、UK)、反距离插值(IDW)、泰森多边形(TIN)和分区预测模型(OK+TIN)对不同深度土壤锑修复范围及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方法确定的0~1 m地层修复面积大小顺序为IDW>OK=UK>TIN>OK+TIN,修复面积依次为74154、57427、37338、32707 m2;各方法确定的1~3.8 m地层修复面积大小顺序为IDW>UK>TIN>OK+TIN>OK,修复面积依次为13089、11030、9660、2183、1231 m2,克里格插值带来的平滑作用导致超标范围的遗漏和未超标区域纳入修复范围。在受成本和污染物空间分布制约的情况下,TIN方法从几何原理的角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不同深度土壤锑的修复范围;克里格插值(包括OK+TIN方法)和反距离插值受数据分布假设的约束,平滑效应明显,估计精度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空间插值 修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气的场地VOCs污染刻画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郝辰宇 钟茂生 +3 位作者 姜林 李吉鸿 马琳 汪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00-5708,共9页
在某场地苯重点污染区布置10个钻孔,按规范采集检测了63对土壤-土壤气样品,基于土壤和土壤气VOCs浓度分别刻画了场地污染并评估了风险.结果显示,土壤采样和土壤气采样两种方法揭露的污染垂向分布特征基本一致,10个钻孔中采集的土壤气样... 在某场地苯重点污染区布置10个钻孔,按规范采集检测了63对土壤-土壤气样品,基于土壤和土壤气VOCs浓度分别刻画了场地污染并评估了风险.结果显示,土壤采样和土壤气采样两种方法揭露的污染垂向分布特征基本一致,10个钻孔中采集的土壤气样品均存在一定程度超标,超过土壤气筛选值1.242mg/m^(3)的样品比例为35%,最大超标1000倍,但仅3个钻孔中采集的土壤样品存在超标,超过土壤筛选值1mg/kg的样品比例为5%,最大超标30倍.可见,仅检测土壤样品可能低估场地中VOCs的污染范围和程度,在以砂土为主的场地尤为明显.采用线性分配模型基于土壤中苯检出浓度预测的健康风险较基于实测土壤气中苯浓度预测的风险总体高约1个数量级,因为“老化”、“锁定”等环境行为导致实际污染场地中VOCs在土壤固-液-气间的分配并不完全遵循瞬间平衡分配原理,线性平衡分配模型预测的土壤气浓度显著高于实测值.此外,不考虑苯系物这类易生物降解的VOCs在传输过程中的生物降解过程可导致场地实际健康风险被高估至少2个数量级,评估结论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因此,我国应尽快启动基于土壤气的VOCs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的系统研究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为场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刻画 蒸气入侵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在焦化厂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值制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贾晓洋 夏天翔 +3 位作者 姜林 钟茂生 姚珏君 梁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4,共8页
以某焦化污染场地为例,采用PRA(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了17个人体暴露参数和5个土壤理化性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土壤中8种污染物修复目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RA与DRA修复目标值的比值仅深层Nap为0.9,其余为1.11~2.49,因此,采用传统的DRA(... 以某焦化污染场地为例,采用PRA(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了17个人体暴露参数和5个土壤理化性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土壤中8种污染物修复目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RA与DRA修复目标值的比值仅深层Nap为0.9,其余为1.11~2.49,因此,采用传统的DRA(确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制定的修复目标值容易偏保守;将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到PRA修复目标值所产生的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表层土壤Ben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最大;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成人暴露周期(EDa,贡献率为35%~59.8%)和儿童暴露周期(EDc,6.2%~20.2%)对各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不确定性的影响均较大,此外,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如土壤有机碳含量(foc)、土壤孔隙中空气体积比(θair,vad)和土壤孔隙中水体积比(θwater,vad)对易挥发的Ben和Nap影响较大,儿童每日土壤摄入量(IRs-c)对不易挥发的BaA^DBA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 土壤修复目标值 敏感性分析 焦化厂 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在焦化厂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姜林 贾晓洋 +3 位作者 夏天翔 姚珏君 梁竞 王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以北京市某炼焦化学厂场地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PRA(概率风险评价)研究了15个人体暴露参数和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对苯、苯并[a]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表层和深层土壤,苯、苯并[a]芘各暴露途径及总暴露途径PRA95%... 以北京市某炼焦化学厂场地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PRA(概率风险评价)研究了15个人体暴露参数和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对苯、苯并[a]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表层和深层土壤,苯、苯并[a]芘各暴露途径及总暴露途径PRA95%分位值均小于相应DRA(确定性风险评价)风险值;该场地整个土层中苯的PRA总风险值为1.5×10-8~6.9×10-3,苯并[a]芘为2.3×10-9~2.2×10-3,二者95%分位值分别为3.8×10-4和1.1×10-4;苯、苯并[a]芘的DRA总风险值分别为PRA96.8%和99.1%分位值,并且二者的DRA总风险值/PRA95%分位值分别为1.5和3.2,表明DRA风险值偏保守.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对苯总风险不确定性贡献较大的为深层土壤中的苯浓度(贡献率为94.63%,下同)和成人暴露周期(4.12%),苯并[a]芘为表层土壤中苯并[a]芘浓度(92.63%)、成人暴露周期(2.40%)、儿童每日土壤摄入量(2.12%)和儿童暴露周期(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 健康风险评价 敏感性分析 污染土壤 焦化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中Cd人体可给性影响因素及对筛选值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钟茂生 彭超 +4 位作者 姜林 韩丹 夏天翔 姚珏君 郑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17-2224,共8页
采用Unified bioaccessibility model(UBM)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测试了来自湖南、广西和大连12个污染土壤样品中cd的人体可给性.结果显示,cd在胃提取阶段的可给性为12.24%~81.10%,平均值为53.60%,肠提取阶段的可给性为2.01%... 采用Unified bioaccessibility model(UBM)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测试了来自湖南、广西和大连12个污染土壤样品中cd的人体可给性.结果显示,cd在胃提取阶段的可给性为12.24%~81.10%,平均值为53.60%,肠提取阶段的可给性为2.01%-43.30%,平均值为19.74%.胃提取阶段的可给性浓度仅与总镉(TCd)(P〈O.000,n=12)和总锰(TMn)(P=o.04,F12)显著正相关,肠提取阶段的可给性浓度与TCd(P〈O.001,n=12)、胃阶段Cd的可给性浓度(P〈0.001,F12)以及n佃(P=0.05,n=12)均显著正相关.胃阶段基于土壤中TCd和TP含量能较好的预测cd在胃阶段的可给性浓度,模型决定系数(R2^)达到0.992,肠阶段基于cd在胃阶段的可给性浓度及土壤pH值能较好的预测其在肠阶段的可给性浓度皿。达到0.999.考虑土壤中cd在胃中的可给性时,居住及工商业情形下土壤筛选值分别提升至未考虑可给性时的1.8倍(以可给性平均值计算)和1.2倍(以可给性最大值计算).考虑土壤中cd在肠阶段的可给性时,居住及工商业情形下土壤筛选值分别提升至未考虑可给性时的5.0倍(以可给性平均值计算)和2.3倍(以可给性最大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污染场地 土壤 人体可给性 影响因素 筛选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气中VOCs定量被动采样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姜林 赵莹 +1 位作者 钟茂生 付全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6-1753,共8页
污染场地中土壤气样品的采集是蒸气入侵风险评估的关键,目前最常用的主动土壤气采集技术包括真空苏玛罐和泵吸附管,其操作繁琐、成本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只能采集短时间的浓度.土壤气定量被动采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采样技术,很好地克... 污染场地中土壤气样品的采集是蒸气入侵风险评估的关键,目前最常用的主动土壤气采集技术包括真空苏玛罐和泵吸附管,其操作繁琐、成本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只能采集短时间的浓度.土壤气定量被动采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采样技术,很好地克服了主动式采样存在的不足,是目前污染场地中土壤气调查的研究热点.通过总结现有研究,就定量被动采样技术的理论、被动采样器吸附剂和外壳材料的选择、被动采样器吸附速率的研究及定量被动采样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综合研究发现,只要严格控制吸附速率,被动采样能够提供准确的定量土壤气浓度测量;采样器结构的设计、外壳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控制吸附速率;吸附速率受环境因素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场地校正是获得准确结果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土壤气采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建议:加大高效、广谱型或混合型吸附材料及相应测试方法和设备的研发;加强吸附速率的影响因子及场地校准方法的研究;加强土壤钻孔内土壤气的补给速率的模型和场地实测研究;增加不同种采样器的现场应用比较研究;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气 挥发性有机物 被动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强化机械通风法修复三氯乙烯污染土壤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妍 李发生 +5 位作者 徐竹 史怡 李慧颖 李政 黄绚 杜晓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共6页
机械通风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的土壤修复技术,特别适合大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但在环境温度低、土壤含水率高、土壤黏性大等情况下,其修复效果和修复周期会受到极大影响,且土壤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残... 机械通风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的土壤修复技术,特别适合大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但在环境温度低、土壤含水率高、土壤黏性大等情况下,其修复效果和修复周期会受到极大影响,且土壤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残留将严重影响场地修复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生石灰的强化措施。结果表明:(1)生石灰可以显著提高机械通风法修复三氯乙烯(TCE)污染土壤的效果,缩短修复周期,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浓度。(2)生石灰对TCE的强化作用与生石灰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有关,粉质黏土的强化效果要好于粉土和细砂,生石灰添加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3)生石灰强化处理TCE的主要机制是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中TCE的解吸和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 机械通风技术 强化修复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