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校园生态足迹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妍芳 燕彩霞 何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池州学院的生态效率为1.732 6人/hm^2。[结论]池州学院符合绿色大学的定义,说明该校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效率 低碳校园 池州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视角下的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乐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5-42,共8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状态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静动态协调度;基于静动态协调度变化值,构建高质量发展判断体系,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进行判别;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掣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支撑及环境保障系统得分,分别由2005年的42. 33、36、31. 05攀升至2016年的82. 33、75. 74、69. 15; 2)考察样本期,静、动态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 508 0、0. 498 8,多年平均呈准高质量发展状态; 3)高质量发展最大障碍因子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障碍度均值为23.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判别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状态协调度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9
3
作者 荣慧芳 陶卓民 +2 位作者 刘琪 许源 程海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协调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在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发展上各有所长,黄山旅游产业发展超前,铜陵、马鞍山城镇化水平突出,池州、宣城生态环境优越,芜湖发展较为均衡;(2)协调度值在考察期内一直处于0.751~0.821之间,整体处于失调状态。6城市中除铜陵市的协调度值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余城市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3)协调发展度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失调阶段。城镇化水平滞后是制约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4)皖南6市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特征各异。芜湖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余地市均为失调型。基于此,提出了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性 时空演变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格局探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探索安徽省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格局,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测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进行了测算,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为探索安徽省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格局,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测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进行了测算,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2014年安徽省16个地市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05~3.82,均值达1.89;2水资源生态压力全局自相关Moran指数为-0.115 3,呈不显著空间异质格局,其中,位于皖南的黄山、池州、宣城及皖西南的安庆4市水资源生态压力小,而淮南、马鞍山、铜陵三市压力大;3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散点图显示,位于第二(LH)、第四(HL)象限的地市有13个,而位于第一(HH)、第三(LL)象限的仅有3个,滁州市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293 7,为显著低值异质中心,黄山市该指数为0.961 5,为显著低值聚集中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差别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压力 空间格局 生态足迹模型 空间自相关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心模型的安徽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匹配度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荣慧芳 方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1,共8页
研究目的:以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安... 研究目的:以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地区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呈下滑趋势,"凸""凹"相致,逆向明显;(2)城镇化重心与生态环境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偏移幅度明显大于南北方向的偏移幅度;(3)城镇化重心、生态环境重心均向西南偏移,但前者的变化过程较后者更为明显;(4)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演化轨迹均呈M型,但整体匹配性较差,匹配年份仅占22.22%,平均匹配度仅为-0.1605。研究结论:2005—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状态整体处于较不匹配状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坚持集约、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未来安徽省城镇化演进中破解环境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匹配度 重心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C模型的安徽省环境质量好转条件下城镇化规模测算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乐勤 张诗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8-15,共8页
探索环境质量改善条件下城镇化规模,对指导管理层制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协调融合的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选取人均工业废水排放等11个指标构建环境污染评价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对安徽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进行测算;运用LMDI分解... 探索环境质量改善条件下城镇化规模,对指导管理层制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协调融合的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选取人均工业废水排放等11个指标构建环境污染评价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对安徽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进行测算;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进行考察;基于EKC建模机理,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添加趋势线,构造了城镇化进程与其引致污染的三次曲线,采用高数求导判别拐点分析方法,揭示了环境质量好转条件下城镇化规模。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由2001年的0.056 1跃升至2013年的0.805 8,呈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与城镇化规模间契合呈倒N型曲线关系;城镇化规模达3 106.26万人为安徽省环境质量开始好转的规模临界值,现阶段,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处于倒N型中部上升通道。为促进生态安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从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依法严格环境管控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规模 环境质量 熵值赋权法 LMDI分解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及其演化特征探析——基于安徽省的实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乐勤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3,共7页
以安徽省为例,基于Romer经济增长资源约束尾效模型及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半对数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进行了测度,借助SPSS软件,运用曲线回归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资源尾效演化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 以安徽省为例,基于Romer经济增长资源约束尾效模型及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半对数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进行了测度,借助SPSS软件,运用曲线回归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资源尾效演化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1997-2012年,安徽省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年均尾效分别为0.00305642、0.00709057、0.0288303、0.02176369,总尾效达0.06074101;②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契合S型曲线演化轨迹,若城镇化按惯性发展模式,资源要素对城镇化进程约束将日趋增强,预计2015年、2020年总尾效将分别达0.153795、0.158643。依据研究结果,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技术在经济与城镇化发展中内生动力,促进科技对资源、资本要素投入替代性等五方面,提出了减缓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效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镇化 自然资源 尾效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约束下安徽省适宜城市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演进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乐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究资源条件约束下安徽省城市人口规模,为安徽省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资源消耗综合视角,运用SPSS软件,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和分形模型对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分形特征进行探索。[结果... [目的]探究资源条件约束下安徽省城市人口规模,为安徽省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资源消耗综合视角,运用SPSS软件,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和分形模型对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分形特征进行探索。[结果]安徽省资源消耗与城市化规模契合S形曲线演化规律。资源条件约束下,安徽省城市人口适宜规模理论值为2 184.30万人;安徽省城市人口呈低水平均衡分布态势,首位城市(合肥市)的垄断性不强,其分形维数D值为1.54,首位城市(合肥)人口理想规模为371.67万人;安徽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在于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域小城镇集聚及增强首位城市的龙头地位。[结论]安徽省未来城镇化建设重点在于加快首位城市(合肥)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域小城镇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约束 适宜人口 人口规模 曲线回归 分形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贵池区创新发展多措并举推进绿色畜牧业循环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廊 荣慧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91-1894,共4页
近年来,各地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贵池区按照“就地消纳、综合利用、能量循环、变废为宝”的原则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种养结合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 近年来,各地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贵池区按照“就地消纳、综合利用、能量循环、变废为宝”的原则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种养结合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有效提高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弃物 粪污治理 资源化利用 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气象数据空间插值方法比较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10
作者 赵冰雪 王雷 程东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安徽省境内80个气象站点2011—2014年的降水量和2015年的逐日气温数据为基础,结合该区30m的DEM数据,选取反距离权重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普通克里金法(OK)和协同克里金法(CK)对降水和气温数据分别进行了空间插值,并对模... 以安徽省境内80个气象站点2011—2014年的降水量和2015年的逐日气温数据为基础,结合该区30m的DEM数据,选取反距离权重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普通克里金法(OK)和协同克里金法(CK)对降水和气温数据分别进行了空间插值,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了纬度和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效果最好,降水和气温的插值误差排序均为:CK<OK<RBF<IDW,并对插值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降水和气温空间分布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特点,并与经纬度、高程进行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表明气象要素纬度地带性显著,降水量主要由纬度和高程决定,气温则主要受纬度的影响,月均气温与经度和纬度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降水 气温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生态安全的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严超 张安明 +3 位作者 石仁蓉 郭欢欢 郭栋梁 荣慧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通过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黔江区2005—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由200... 通过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黔江区2005—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426 9上升到2012年的0.586 2,土地生态安全级由"较不安全"上升到"临界安全",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还有待改善,需要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2)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级上升到"较安全"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达到0.748 9;(3)从优化结果看,农用地中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都有所增加,建设用地中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有所减少。研究结果对黔江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结构优化 土地生态安全 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严超 张安明 +4 位作者 石仁蓉 郭欢欢 郭栋梁 吴仕海 荣慧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62-268,共7页
[目的]揭示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黔江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4个方面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区... [目的]揭示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黔江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4个方面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改善;(2)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区中心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低,四周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论]主客观组合赋权有助于克服单一的主观赋权及单一客观赋权的不足;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自然—经济—社会"模型有机结合构建的基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了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差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动态 空间差异 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避视角下乡村旅游行为特征、机制与模式——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2 位作者 周年兴 侯曼青 荣慧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乡村旅游地游客的逃避行为因子、旅游逃避后效果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旅游逃避行为先后分为逃避动机和逃避效果两个维度。逃避动机主要... 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乡村旅游地游客的逃避行为因子、旅游逃避后效果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旅游逃避行为先后分为逃避动机和逃避效果两个维度。逃避动机主要由环境、社会关系、驱动力、自我、转换需求5个因子构成,逃避效果由自我、旅游条件、社会关系3个因子构成。②在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社会关系、融合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游客的逃避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③去往乡村旅游地的游客行为呈现出自我转变、关系逃避、游憩休整、环境逃避4种模式;在5个逃避因子中,环境因子的解释力和显著性最为突出,交互提升效果最强。④在动态的逃避行为中,显性逃避因子具有直接触发功能,但在旅游逃避效果中,隐性因子更为突出。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的交替作用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避视角 乡村旅游 旅游动机 地理探测器 南京高淳国际慢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ESDA模型的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空间格局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驱动因素,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安徽省2011-2014年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GeoDA095i与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用水驱动效应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安徽...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驱动因素,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安徽省2011-2014年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GeoDA095i与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用水驱动效应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安徽省用水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增量效应,而用水强度则呈现为负向减量作用;2)经济增长效应、结构变动效应、用水强度效应呈现为不显著聚集特征;3)合肥市、安庆市为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高值聚集中心和结构变动效应的显著低值聚集中心,马鞍山市、淮南市为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低值异质中心以及结构变动效应、用水强度效应的显著高值异质中心,六安市为用水强度效应的显著低值聚集中心。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制定差别化的水资源可持续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变化 驱动效应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1995-2013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素平 张乐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67-173,187,共8页
[目的]探索安徽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为管理层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C-D生产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5—2013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 [目的]探索安徽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为管理层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C-D生产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5—2013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突出。人口由1995年6 000万,增至2013年6 929万,呈线性增长态势,而耕地面积则由1995年4.29×106 hm2减少至2013年4.19×106 hm2,呈下降态势;(2)研究时序内,耕地压力指数均值为0.345,承载力指数均值为0.747,耕地资源禀赋尚处盈余状态,为全国商品粮盈余地区,平均盈余率达25.32%;(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影响,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1 458,0.116 508,有效灌溉面积、劳动力、农机总动力、化肥、农膜、农药、农村用电量对粮食生产具有弱负向影响。[结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保障安徽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压力模型 C-D生产模型 驱动因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用水效率影响测度与分析——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58,88,共6页
水资源短缺为掣肘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约束因素之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其关键。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就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对安徽省单位GDP水耗贡献份额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技术进步导致安徽省单位GDP用... 水资源短缺为掣肘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约束因素之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其关键。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就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对安徽省单位GDP水耗贡献份额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技术进步导致安徽省单位GDP用水年均下降31.91m3,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关键因素,贡献率高达88.69%,三次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45.19%、38.59%、4.91%;(2)产业结构调整对安徽省单位GDP用水强度下降贡献率为11.31%,三次产业变动贡献率分别为-4.98%、0.62%、15.66%。提高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核心在于: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制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 完全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方法的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效应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用水效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其指数进行了测算;借助SPSS19.0软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贡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考察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用水效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其指数进行了测算;借助SPSS19.0软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贡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考察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科技创新指数由2005年的0.0129跃升至2014年的0.974 2,而用水效率指数由2005年的0.461 6攀升至2014年的0.855 8,两者呈同向演化规律;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总弹性系数为0.097 99,其中,直接弹性系数为0.065 253,间接弹性系数为0.032 737;经济增长、规制政策、产业结构的间接弹性系数分别为0.025 83、0.007 54、0.000 27。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用水效率 边际效应 偏最小二乘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安徽省用水强度驱动效应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乐勤 朱超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索用水强度驱动效应空间关联格局,为制定优化水资源配置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为例,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用水强度驱动效应进行测算;基于ArcGIS平台,运用Kriging插值及热值分析方法,对用水强度驱... [目的]探索用水强度驱动效应空间关联格局,为制定优化水资源配置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为例,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用水强度驱动效应进行测算;基于ArcGIS平台,运用Kriging插值及热值分析方法,对用水强度驱动效应空间关联格局及热点(冷点)地区进行考察。[结果](1)2011—2014年,技术效应均值为94.09%,结构效应均值为5.91%;(2)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半变异函数分析块金系数分别为1,0.843 9,空间自相关性弱,整体结构性差,区域差异明显;(3)技术效应、结构效应热点与冷点地区分别占总数的31.25%,37.5%,温点地区占68.75%,62.5%,分布于皖江中下游、皖南地区及皖北的蚌埠市。[结论]用水强度驱动效应空间异质特征显著,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为提升区域用水强度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强度 驱动效应 完全分解模型 半变异函数 热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方法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污染影响效应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63-570,共8页
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工业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典型相关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方法,就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污染影响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0.537 1降至2015年的0.469 3,年均下... 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工业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典型相关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方法,就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污染影响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0.537 1降至2015年的0.469 3,年均下降1.34%;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直接利用外资额、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均为工业污染驱动因子;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交互项对工业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其增加1%时,分别导致工业污染指数下降0.087 8%、0.047 0%、0.000 9%、0.027 6%、0.259 8%;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直接利用外资额、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当其增加1%时,工业污染指数分别增加0.036 6%、0.000 2%、0.271 8%、0.008 1%、0.03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工业污染 影响效应 STIRPAT模型 PLS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用水强度降幅多情景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乐勤 张诗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33-37,共5页
探索安徽省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用水强度降幅,对新常态下制定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具有参考、启示意义。运用IPAT模型,模拟了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要求情景、规划情景、社科院预测情景的安徽省2020... 探索安徽省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用水强度降幅,对新常态下制定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具有参考、启示意义。运用IPAT模型,模拟了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要求情景、规划情景、社科院预测情景的安徽省2020年用水强度降幅。结果表明:1)若用水总量维持2015年水平,3种情景下,万元GDP水耗降幅临界值分别为6.10%、11.27%、5.79%;2)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3种情景万元GDP水耗年均降幅分别为7.38%、12.48%、7.07%,分别高出临界值1.28、1.21、1.28个百分点;3)3种情景下,2020年安徽省万元GDP水耗分别降至89.41m3、67.36m3、90.92m3,与2015年相比,降幅分别达31.84%、48.65%、30.69%。基于研究结果,从实施创新驱动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用水红线目标实现的政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强度 IPAT模型 情景模拟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