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以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贾莉 孙建平 +2 位作者 何小青 刘赵文 潘文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As、Ni、Hg、Pb、Cr、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1,25.80,33.31,0.23,33.17,46.59,37.15,130.28 mg·kg^(-1),其中,Cd、As、Ni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筛选值;而且除Cr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值和中值均超过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评价污染指数平均值依次为Cd>As>Cu>Hg>Ni>Zn>Cr>Pb,且Cd单项指数平均值为轻度污染等级,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等级,表层土壤样品中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的占比分别为15%(6/40)、85%(34/40),各点污染在可控等级范围;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安全、警戒线、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等级的比例分别为7.5%、15%、45%、30%和2.5%,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77,超过警戒线级别,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是最主要影响元素,与单因子评价结果一致;8种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single factor eco-logical risk index)大小依次为Hg>Cd>As>Cu>Ni>Pb>Cr>Zn,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平均值为194.73,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d是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Hg是潜在生态风险高的重金属,需加强对Cd、Hg的风险管控。该区域农田土壤存在酸化趋势,是重金属累积的重要因素,其他人类活动增加了重金属积累的风险,需强化对该土壤有效的安全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某卫生院土壤环境现状调查
2
作者 刘赵文 方骏 +1 位作者 姚怀宇 叶姗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8期148-151,172,共5页
选取池州市原灌口乡卫生院4个不同位置的采样点,对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重金属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与土壤评价标准对比,土壤中所有检测出的污染物均在土壤评价标准值以下,不会影响人体健... 选取池州市原灌口乡卫生院4个不同位置的采样点,对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重金属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与土壤评价标准对比,土壤中所有检测出的污染物均在土壤评价标准值以下,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无需再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发性有机化合物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
作者 龚淑芬 方宇媛 +1 位作者 胡欢欢 贾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5年第9期165-172,共8页
针对传统教学“知识碎片化、技术脱节化、价值引领弱”的三大痛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以“微观生命赋能宏观治理”为内核,融合OBE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三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教学“知识碎片化、技术脱节化、价值引领弱”的三大痛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以“微观生命赋能宏观治理”为内核,融合OBE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三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含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教学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整合、技术应用能力和价值引领素养的提升。改革通过构建理论实践融合、产教研贯通的微生物学育人新模式,形成了从知识掌握到工程转化的完整能力培养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创新 能力培养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复合自修复涂层
4
作者 焦佐军 吴量 +6 位作者 郁富兵 田珍珍 周岩 姚文辉 袁媛 谢治辉 吴国志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3-46,共14页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_(3)^(−),原位生长获得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涂层。在低温(50℃)水浴下,分别引入水杨酸(SA)和2-羟基-1,4-萘醌(HNQ),制备自修复涂层(MgLiAl-LDHs-SA、MgLiAl-LDHs-HNQ)。采用SEM、EDS、XPS、FT-IR、XRD表征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利用电化学实验、划伤实验和SVET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并结合测试结果分析其耐蚀和自修复机理。结果复合涂层制备成功,它表现出LDHs结构(003)和(006)X射线特征衍射峰,在引入缓蚀剂后LDHs特征峰向小角度偏移。缓蚀剂分子成功结合到LDHs涂层表面。MAO呈现典型的火山口形貌,LDHs纳米片对MAO涂层具有良好的封孔效果,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结构更致密,缓蚀剂的加入进一步增大了复合涂层的致密度和厚度。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样品MgLiAl-LDHs-HNQ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降至4.74×10^(−7)A/cm^(2),电荷转移电阻达到5.7×10^(5)Ω·cm^(3),且析氢速率大幅下降。涂层划伤实验结果表明,LDHs涂层抑制了MAO划伤位置的扩展,缓蚀剂通过与游离金属离子形成了稳定沉淀物,并在裸露合金表面吸附成膜,实现了涂层的动态自修复。SVET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划伤位置的自腐蚀电位经过浸泡后明显降低,进一步验证了涂层的自修复性能。结论所制备的MgLiAl-LDHs-HNQ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自修复效果,该研究对镁锂合金表面耐蚀自修复功能涂层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水滑石 缓蚀剂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es and luminescence of four Cd(Ⅱ)/Zn(Ⅱ)complexes constructed by 1,3-bis(4H-1,2,4-triazole)benzene
5
作者 PENG Yanfen WANG Xinyue +2 位作者 LIU Tianbao WU Xiaoshuo WEI Yuj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6,共11页
Four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Cd(mbtx)(4OHphCOO)]NO_(3)}n(1),{[Zn(mbtx)(1,4-bdc)_(0.5)(H_(2)O)_(2)]·(1,4-bdc)_(0.5)·4H_(2)O}n(2),{[Cd2(mbtx)(5NO_(2)-bdc)_(2)(H_(2)O)_(3)]·4.5H_(2)O}n(3),and{[Zn(H_(2)... Four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Cd(mbtx)(4OHphCOO)]NO_(3)}n(1),{[Zn(mbtx)(1,4-bdc)_(0.5)(H_(2)O)_(2)]·(1,4-bdc)_(0.5)·4H_(2)O}n(2),{[Cd2(mbtx)(5NO_(2)-bdc)_(2)(H_(2)O)_(3)]·4.5H_(2)O}n(3),and{[Zn(H_(2)O)6][Zn_(2)(mbtx)_(2)(btc)_(2)(H_(2)O)_(4)]·2H_(2)O}n(4)(mbtx=1,3-bis(4H-1,2,4-triazole)benzene,4OHphCOO-=p-hydroxybenzoate,1,4-bdc2-=1,4-benzenedicarboxylate,5NO_(2)-bdc2-=5-nitro-isophthalate,btc3-=1,3,5-benzenetricarboxylate),were synthesized under room temperature condi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elemental analyses,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lexes 1 and 3 are 2D networks.In 1,the adjacent 2D networks are linked to a 3D network byπ-πstacking interaction.2 and 4 exhibit 1D chains,and the 1D chains are connected into a 3D network byπ-πstacking interaction and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Luminescence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of the four complexes were discussed.CCDC:2416406,1;2416407,2;2416408,3;24164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bis(4H-1 2 4-triazole)benzene π-πstacking interaction LUMINESCENCE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 hydrogen bo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浙江省新能源农机应用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杨军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新能源农机作为现代农业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低碳环保、无污染、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在新能源农机应用和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丰富经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根据新能源农机在浙江... 新能源农机作为现代农业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低碳环保、无污染、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在新能源农机应用和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丰富经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根据新能源农机在浙江省的应用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能源农机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CoMn_(2)O_(4)/N-C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程二波 王尚岱 +3 位作者 黄守双 陈大勇 胡张军 陈志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阳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但因其电导率低,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常会导致容量的快速衰减.碳包覆是提升金属氧化物导电性的有效方法,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 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阳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但因其电导率低,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常会导致容量的快速衰减.碳包覆是提升金属氧化物导电性的有效方法,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MnO2纳米线为模板制备出MnO_(2)@ZIF-67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再通过退火处理合成了氮掺杂碳包覆的MnO@CoMn_(2)O_(4)纳米线复合材料(MnO@CoMn_(2)O_(4)@N-C).ZIF-67的有机配体在高温煅烧过程中发生碳化反应,产生了氮掺杂碳,提升了导电性.当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时,MnO@CoMn_(2)O_(4)/N-C纳米线复合材料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594.6 mA·h/g,并且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925.8 mA.h/g,在0.5 A/g电流密度下经2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837.6 mA·h/g,同时具有优异的倍率循环性能.这种优异的电化学储能特性主要来源于复合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氮掺杂碳的包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氮掺杂碳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和组学方法的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德武 张鵾 +1 位作者 何小青 谢建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调控网络与整合网络等方面总结网络分析方法在关键电子传递分子识别、电子传递模块挖掘、电子传递途径推断等方面的应用;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多组学与宏组学等方面总结使用组学方法识别电子传递基因及其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介绍整合生物网络与组学数据在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生物分子协调利用、关键基因与基因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整合多种生物网络和组学数据开展产电微生物EET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物网络 组学方法 胞外电子传递 产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接枝共聚物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性能
9
作者 吴敏 汪钟凯 +1 位作者 蒋峰 周亮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功能性,经常被应用于合成或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领域。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极性的木质素与非极性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不相容,直接利用木质素改性低密度聚乙烯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负面影响...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功能性,经常被应用于合成或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领域。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极性的木质素与非极性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不相容,直接利用木质素改性低密度聚乙烯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负面影响。通过ARGET ATRP法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接枝到木质素上,制备全生物质木质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OL-g-PLMA)共聚物,将LDPE和OL-g-PLMA按不同比例熔融共混制备LDPE/OL-g-PLMA材料。结果表明,木质素接枝PLMA后可以有效提高与低密度聚乙烯间的相容性,与添加未改性木质素(3.4%)相比,LDPE添加OL-g-PLMA共聚物(3.2%)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能提高了1倍以上。SEM观察结果表明,木质素接枝PLMA后有助于提高其在LDPE基质中的分散性,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相容性。DMA测试也发现了OL-g-PLMA共聚物分子链与LDPE分子链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会限制LDPE分子链运动。在保证可见光高透过率条件下,添加OL-g-PLMA可以赋予LDPE薄膜阻挡紫外线的功能,并且使LDPE的氧气透过率下降40%。因此,LDPE/OL-g-PLM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紫外性能和阻隔氧气性能,在食品、医药包装行业有着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低密度聚乙烯 OL-g-PLMA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脱羧3-硝基邻苯二甲酸构筑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物理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国志 汪鹏飞 +1 位作者 李善青 方霄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32,共7页
利用水热反应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3-NPAH2)和菲咯啉(phen)或1,2,4-三氮唑(Htrz)分别与ZnSO4·7H2O和Pb(NO3)2反应,成功组装了2个配合物:[Zn(3-NBA)(trz)]n(1)、[Pb(3-NBA)(phen)2]NO3(2)。在反应过程中3-硝基邻苯二甲酸发生了原位... 利用水热反应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3-NPAH2)和菲咯啉(phen)或1,2,4-三氮唑(Htrz)分别与ZnSO4·7H2O和Pb(NO3)2反应,成功组装了2个配合物:[Zn(3-NBA)(trz)]n(1)、[Pb(3-NBA)(phen)2]NO3(2)。在反应过程中3-硝基邻苯二甲酸发生了原位脱羧反应而产生3-硝基苯甲酸(3-HNBA),理论计算也证实了实验结果。利用红外光谱、粉末XRD、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存在N-O…π弱相互作用。配合物2具有零维单核结构,这些单核单元通过π…π弱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2个配合物室温条件下的固体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3O4与CoO纳米粉体的制备及超电容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昌杰 桂君 +2 位作者 王守玲 陈大勇 吴国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采用简单液相沉淀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钴前驱体,在空气或氢气中热处理分别获得立方晶系Co3O4与CoO纳米粉体材料。与CoO相比,Co3O4的尺寸略小,比表面积、孔径及孔容略大。电化学结果显示,Co3O4电极材料由于活性较高显示更大的比容量,在0.5 ... 采用简单液相沉淀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钴前驱体,在空气或氢气中热处理分别获得立方晶系Co3O4与CoO纳米粉体材料。与CoO相比,Co3O4的尺寸略小,比表面积、孔径及孔容略大。电化学结果显示,Co3O4电极材料由于活性较高显示更大的比容量,在0.5 A/g时Co3O4及CoO分别为618 F/g及147 F/g。CoO具有更优的倍率充放电性能,10A/g相对于0.5 A/g时的容量保持率为49.0%,高于Co3O4的37.9%。经2000次循环,Co3O4及CoO的容量分别为初始容量的100%及137%,显示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氧化亚钴 纳米粉体 超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沿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绍义 王红新 +1 位作者 刘文彬 陈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2-1137,共6页
为探讨升金湖沿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以林地、农田、菜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pH、C/N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 H大小顺序为:农田>草地>林地>菜地,菜地和林地pH... 为探讨升金湖沿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以林地、农田、菜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pH、C/N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 H大小顺序为:农田>草地>林地>菜地,菜地和林地pH均为弱酸性;(2)土壤有机质含量顺序为:菜地>林地>农田>草地,菜地和林地有机质含量丰富,农田和草地稍欠缺;菜地C/N最高,农田C/N最低;(3)土壤全氮含量顺序为:菜地>林地>农田>草地;全磷、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对二者影响不大;菜地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农田中有效磷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升金湖湖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区域生态协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C/N 土壤有机质 升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格局——基于高速铁路流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建平 胡文海 傅妍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高速铁路流数据,结合客流组织系数、社区挖掘和网络可视化等方法分析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格局,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结构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层级...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高速铁路流数据,结合客流组织系数、社区挖掘和网络可视化等方法分析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格局,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结构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层级特征和廊道效应明显,强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缺乏强中心的支撑;(2)通过社区挖掘识别出7个城市集聚区,与城市群和行政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耦合,不同地域系统内城市网络自成体系;(3)综合地理网络和拓扑网络,将各集聚区内部城市关联形态划分为单中心、双中心、多中心和低水平均衡4种格局,以多中心格局为主,7个城市集聚区网络化程度的不均衡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流 城市网络 社区挖掘 城市集聚区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4⁃取代双三唑配体构筑的三个锌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艳芬 刘天宝 +1 位作者 吴秋艳 武梦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2,共9页
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4‑Nbdc)(btx)]·2H_(2)O}_(n)(1·2H_(2)O)、[Zn(btx)_(1.5)(1,3‑bdac)]n(2)和{[Zn(mbtx)(1,3‑bdc)(H_(2)O)_(2)]·H_(2)O}_(n)(3)(btx=1,4‑二(4H‑1,2,4‑三唑)苯,mbtx=1,3‑二(4H‑1,2,4... 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4‑Nbdc)(btx)]·2H_(2)O}_(n)(1·2H_(2)O)、[Zn(btx)_(1.5)(1,3‑bdac)]n(2)和{[Zn(mbtx)(1,3‑bdc)(H_(2)O)_(2)]·H_(2)O}_(n)(3)(btx=1,4‑二(4H‑1,2,4‑三唑)苯,mbtx=1,3‑二(4H‑1,2,4‑三唑)苯,4‑Nbdc=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1,3‑bdac=间苯二乙酸根,1,3‑bdc=间苯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从元素分析、红外和粉末衍射等方面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4,4)网格结构,配合物2和3都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π‑π作用将一维链连接成三维网格结构。在配合物3中,分子间氢键将一维链连接成二维网格,2套二维网格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相互穿插得到2D+2D→2D的网格结构。同时,还研究了3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4H‑1 2 4‑三唑)苯 1 4‑二(4H‑1 2 4‑三唑)苯 π‑π堆积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Cu4(μ2-OH)2N12]的10-连接3D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天宝 彭艳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7-1332,共6页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2(OH)(btre)1.5(1,2,4-btc)]·13H2O}n(1·13H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2(OH)(btre)1.5(1,2,4-btc)]·13H2O}n(1·13H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1是基于四核铜簇[Cu4(μ2-OH)2N12]构筑的10-连接的3D框架,其拓扑符号为312·428·55。研究了1·13H2O的热稳定性以及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连接网格 铜配位聚合物 光催化降解 1 2-二(4H-1 2 4-三唑)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氰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小说 夏婷 +1 位作者 岑呈安 陈建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2-2024,2029,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稳定性更佳的Fe^(3+)离子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深蓝色普鲁士蓝,通过测定普鲁士蓝在700 nm处的吸光度,建立了测定微量铁含量方法。结果表明,铁含量在0.00~4.00μg/mL范围内,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1...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稳定性更佳的Fe^(3+)离子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深蓝色普鲁士蓝,通过测定普鲁士蓝在700 nm处的吸光度,建立了测定微量铁含量方法。结果表明,铁含量在0.00~4.00μg/mL范围内,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17154c+0.00443,相关系数R^(2)=0.9996,摩尔吸光系数ε=9.61×10^(3) L/(mol·cm)。该方法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双氧水为氧化剂,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本地西山焦枣中的铁含量,测量结果可信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3.6%,平均回收率为96.2%,有望应用于其他农作物、食品中微量铁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含量测定 亚铁氰化钾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湿地土壤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立伟 光辉 +2 位作者 叶姗 叶银 梁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选取退化湿地土壤样本,分别对不同样本的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理化性质中的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基本保持一致。土壤酶在土壤... 选取退化湿地土壤样本,分别对不同样本的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理化性质中的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基本保持一致。土壤酶在土壤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探究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对于揭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退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湖 湿地退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造模式绿化带降噪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和平 叶银 +2 位作者 毕佳美 光辉 杜宁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82-86,共5页
选取池州市8个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通过模拟噪声源和沿绿化带方向定向、定点测量噪声强度,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全草型4种典型绿化带下噪声值与空间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求取线性拟合函数,获得不同绿化带营造模式的降噪效... 选取池州市8个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通过模拟噪声源和沿绿化带方向定向、定点测量噪声强度,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全草型4种典型绿化带下噪声值与空间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求取线性拟合函数,获得不同绿化带营造模式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全灌型绿化带降噪效果最明显,全草型绿化带降噪效果最差。城市道路绿化带在栽种植被时,应优先选择分支点低、分支多、枝叶细密的常绿植物,同时选取不同层次的植物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消除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带 降噪效果 营造模式 池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