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建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3,共7页
从选本批评的角度看,《御选古文渊鉴》是康熙与诸臣构建起来的文学批评国家话语体系。《御选古文渊鉴》收录的张英评语,也构建了由价值观、通变观和审美观组成的批评体系,尤其于儒者共性的道德追求中,于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释放生命的能量... 从选本批评的角度看,《御选古文渊鉴》是康熙与诸臣构建起来的文学批评国家话语体系。《御选古文渊鉴》收录的张英评语,也构建了由价值观、通变观和审美观组成的批评体系,尤其于儒者共性的道德追求中,于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释放生命的能量,张扬主体个性特色的形态之美、意态之美与生命之美。张英的个人话语一方面与国家话语有基本的一致性,印证、诠释、细化与落实了文学批评国家话语的基本价值标准与要求,另一方面又有着由宗经尚用的价值观、承变相生的通变观与气韵有余的审美观构成的较为系统的个人话语体系。张英的评语既凸显了其与康熙、先贤与诸臣的话语的不同,又在与国家话语互动、互补、互证与互融中实现了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的互换与共生,成为国家话语体系的有机成分。这体现出国家话语的构建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性特征,正是这种间性实现了国家话语一致性与丰富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英 《御选古文渊鉴》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电影作为“物”的本体论与间性论
2
作者 曹敬波 朱怡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5,共9页
在数字技术语境下,语言文字建构的抽象的、理想的本体论思维已经无法应对电影实践与电影理论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从新唯物主义物体间性视角出发,通过结合本体论的理念性与间性论的现实性,充分认识后电影作为“物”的感知能动性和情动... 在数字技术语境下,语言文字建构的抽象的、理想的本体论思维已经无法应对电影实践与电影理论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从新唯物主义物体间性视角出发,通过结合本体论的理念性与间性论的现实性,充分认识后电影作为“物”的感知能动性和情动自主性,才能全面把握数字时代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及影像类型。电影是一个感觉的聚合体、一个感知和情动的组合物,任何影像类型必然包含感知与情动,后电影的摄影机意识和空间蒙太奇意识共同奠定了电影感知的能动性基础,其身体感触与联觉感知协同编织了电影情动的自主性本原。间性论思维更有效地融合了传统电影中的写实主义和形式主义、后电影中的沉浸感、交互性与叙事性,为电影在数字时代的多元发展夯实了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电影 感知-影像 情动-影像 物体间性 可能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英对桐城派的贡献 被引量:4
3
作者 章建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41,共13页
张英是桐城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龙眠古文初集序》是桐城派开宗立派的标志和文学纲领,他的创作落实了这一文学纲领,丰富了桐城文学的内涵。张英还是桐城派文学思想最重要的传播者。他在担任帝王之师、庶常之师和儿孙之师过程中传播了... 张英是桐城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龙眠古文初集序》是桐城派开宗立派的标志和文学纲领,他的创作落实了这一文学纲领,丰富了桐城文学的内涵。张英还是桐城派文学思想最重要的传播者。他在担任帝王之师、庶常之师和儿孙之师过程中传播了桐城文学思想,使桐城文学思想从翰林院、朝廷扩展到全国,推动了桐城派的发展与壮大。张英对桐城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桐城派其他文人无法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英 桐城派 教师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频网站的融合价值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延伸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3,共6页
文章研究在市场经济领域中适合大众日常生活需求的视频网站价值构建路径,以期进一步理清视频网站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新思路,文章主要从硬件入口的用户价值、视频电商的平台价值两个维度介入,集中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视频网站价值链... 文章研究在市场经济领域中适合大众日常生活需求的视频网站价值构建路径,以期进一步理清视频网站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新思路,文章主要从硬件入口的用户价值、视频电商的平台价值两个维度介入,集中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视频网站价值链延伸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 产业融合 用户价值 视频电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语用准则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春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4-162,共9页
危机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依靠话语的运用,危机管理与语用关系密切。近些年来,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如果危机管理沟通中语用不当,就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由此,如何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避免语用不当,以发挥语用的最佳效能便成为一个值得... 危机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依靠话语的运用,危机管理与语用关系密切。近些年来,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如果危机管理沟通中语用不当,就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由此,如何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避免语用不当,以发挥语用的最佳效能便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为使语用的效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为其确立了几条语用准则:其一,态度准则,以获取认同为目标;其二,求同准则,以增进共识为目标;其三,时间准则,以有效应对为目标;其四,互动准则,以促进会话为目标。此四者各有功用,又互为补益,共同指导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管理主体的话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危机管理 语用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出土古玺释文补正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保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一书,制作精美,内容美富,但该书诸多古玺的释文未能及时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尽可能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释文做些补正,这将更有利于发挥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出土玺印 古文字 释文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的观看范式:从被动的集体欢腾到具身的触感视觉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敬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3,共7页
将影院电影的观看范式自然化、合法化与辖域化是一种本质主义精神偏执症的表现。数字技术通过不断迭代逐步弥合大小银幕审美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彻底消除了各种观影特权,也为“长尾效应”下促进电影多样性发展提供可能。接受美学和以联... 将影院电影的观看范式自然化、合法化与辖域化是一种本质主义精神偏执症的表现。数字技术通过不断迭代逐步弥合大小银幕审美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彻底消除了各种观影特权,也为“长尾效应”下促进电影多样性发展提供可能。接受美学和以联觉感知为基础的触感学派,实现了数字时代电影接受从影院电影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到“解辖域化”或更为宏阔的解构主义意义上“后电影”的范式演变。数字影像技术与后现代文化环境共同重构了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文化的现代性 接受美学 触感视觉 混合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三国吴简中的“茠粻”与“葌米”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翠萍 王保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59,共3页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出现不少新鲜的词汇,其中有些词语释读有误,如:"茠粻",当释为"秫粻",指黏性的稻谷;"葌米",即"稴米"、"秈米",是指早熟而少黏性的稻米。"秫粻"与"...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出现不少新鲜的词汇,其中有些词语释读有误,如:"茠粻",当释为"秫粻",指黏性的稻谷;"葌米",即"稴米"、"秈米",是指早熟而少黏性的稻米。"秫粻"与"葌米",是三国时期东吴地区从稻米胶稠度的角度对栽培稻作出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茠[米长] 秫[米长] 葌米 谦米 籼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丰都东汉纪年陶盘试解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保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丰都汇南17号墓出土的陶盘,盘底刻有16字,内容为纪年和符咒,是道教遗物。陶文的书体风格,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近似,很有时代性,值得研究。正确解析这件东汉陶盘,将为道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汇南墓地 陶盘 铭文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人到人机再到人工智能:互动影视的文本生成机制走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0-84,共5页
在影视创作实践中,人类始终在探索如何参与叙事,打破单向传播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导演威廉·卡斯尔的电影《猎尸者》(Mr.Sardonicus)于影院放映过程中在某个情节点暂停,主持人上台引导观众进行现场纸质投票,以决定电影结... 在影视创作实践中,人类始终在探索如何参与叙事,打破单向传播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导演威廉·卡斯尔的电影《猎尸者》(Mr.Sardonicus)于影院放映过程中在某个情节点暂停,主持人上台引导观众进行现场纸质投票,以决定电影结局的走向”[1]。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导演拉杜兹·辛瑟拉的电影《自动电影:一个男人和他的房子》(Kinoaut omat:One Man and His House)“使得观众可以通过座椅上的按钮投票,决定电影的情节走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点 单向传播 影视创作 人工智能 参与叙事 文本生成 主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恨水与现代作家轶事钩沉——与刘半农、徐志摩、丁玲
11
作者 谢家顺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
现代著名报人、作家张恨水由于其记者身份,结交了众多社会名流、文人雅士。作为一位政治上中立、文学创作上独立独行的写家来说,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梳理张恨水与现代作家交往的点滴往事,对从更深层面了解作家,丰富现代文学史料无疑具... 现代著名报人、作家张恨水由于其记者身份,结交了众多社会名流、文人雅士。作为一位政治上中立、文学创作上独立独行的写家来说,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梳理张恨水与现代作家交往的点滴往事,对从更深层面了解作家,丰富现代文学史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钩沉张恨水与刘半农、徐志摩、丁玲的或"道义"之交或"神交",以求证传统文学与新文学之间并不排斥反而具有一种互通性。文末所附短文均为现有《张恨水全集》未收录,属于张恨水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现代作家 轶事 钩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梅戏改编的影视及其网络视听传播
12
作者 高祥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9-63,共5页
“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融文学、音乐、表演、美术为一体。创作者以独特的东方式的智慧,将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熔铸成精彩绝伦的舞台艺术”[1]。提起戏曲,黄梅戏《天仙配... “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融文学、音乐、表演、美术为一体。创作者以独特的东方式的智慧,将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熔铸成精彩绝伦的舞台艺术”[1]。提起戏曲,黄梅戏《天仙配》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女驸马》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等这些黄梅戏的经典唱词就会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仙配》 舞台艺术 黄梅戏 《女驸马》 艺术样式 精彩绝伦 视听传播 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幕电影的美学溯源、自动机制与审美反思
13
作者 曹敬波 董雨虹 刘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4-39,共6页
屏幕电影在技术、审美、文化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借助智能终端对“现成”客观影像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环境下的搜索、导航、探寻、拾得、生成与拼贴,最终完成对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高度危机状况的影像化记录、呈示与反思。同时,屏幕电影... 屏幕电影在技术、审美、文化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借助智能终端对“现成”客观影像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环境下的搜索、导航、探寻、拾得、生成与拼贴,最终完成对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高度危机状况的影像化记录、呈示与反思。同时,屏幕电影把传统影像中摄影机的自我意识转换为“技术主义”的装置范式,屏幕影像的最大价值和最大依据在于真实性,而这一特性也限制了其语言的灵动性及由此带来的韵律与节奏等诗意美感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 屏幕电影 自动机制 诗意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媒体关注与企业技术创新
14
作者 姚冲 李成民 黄睿航 《统计与决策》 2025年第17期177-183,共7页
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能,并揭示媒体关注在其中的作用,是关乎企业突破创新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文章结合外部生态信息视角,基于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企业人工智能、... 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能,并揭示媒体关注在其中的作用,是关乎企业突破创新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文章结合外部生态信息视角,基于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企业人工智能、媒体关注和企业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且在非国有企业、创新投入较高的企业以及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和创新平台生态嵌入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媒体关注的“聚光灯”效应显著增强了人工智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媒体关注 企业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