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发展路径探讨——以池州市A村为例
1
作者 朱志磊 《村委主任》 2024年第4期200-20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相融合,以实现乡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议题。因此,将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地整合到乡村振兴中,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相融合,以实现乡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议题。因此,将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地整合到乡村振兴中,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池州市A村为例,探讨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旨在为其他乡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振兴 池州市A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以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贾莉 孙建平 +2 位作者 何小青 刘赵文 潘文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As、Ni、Hg、Pb、Cr、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1,25.80,33.31,0.23,33.17,46.59,37.15,130.28 mg·kg^(-1),其中,Cd、As、Ni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筛选值;而且除Cr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值和中值均超过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评价污染指数平均值依次为Cd>As>Cu>Hg>Ni>Zn>Cr>Pb,且Cd单项指数平均值为轻度污染等级,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等级,表层土壤样品中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的占比分别为15%(6/40)、85%(34/40),各点污染在可控等级范围;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安全、警戒线、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等级的比例分别为7.5%、15%、45%、30%和2.5%,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77,超过警戒线级别,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是最主要影响元素,与单因子评价结果一致;8种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single factor eco-logical risk index)大小依次为Hg>Cd>As>Cu>Ni>Pb>Cr>Zn,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平均值为194.73,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d是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Hg是潜在生态风险高的重金属,需加强对Cd、Hg的风险管控。该区域农田土壤存在酸化趋势,是重金属累积的重要因素,其他人类活动增加了重金属积累的风险,需强化对该土壤有效的安全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祺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228-230,共3页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随着测绘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用途越来越广。但是,目前测绘新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针对此问题,文章...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随着测绘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用途越来越广。但是,目前测绘新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针对此问题,文章通过对测绘新技术进行简单概述,重点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土地管理、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监测三个方面的应用,以期能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测绘新技术 土地管理 农业发展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市A镇新型旅游乡镇规划
4
作者 程昌昊 《村委主任》 2024年第7期139-141,共3页
旅游型乡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任务。黄山市A镇是典型的旅游型乡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该镇在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和文化特色,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文章以黄山... 旅游型乡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任务。黄山市A镇是典型的旅游型乡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该镇在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和文化特色,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文章以黄山市A镇为例,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基于地方特色和现状进一步促进旅游型乡镇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同类型乡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转型升级 新型旅游 文化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地方经济发展 双重任务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景观整治的规划策略与实践--以安徽省酉华镇金峰村为例
5
作者 韩雪 郑荣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81-185,共5页
以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自然、经济条件和建设概况,厘清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总体规划和包括路网... 以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自然、经济条件和建设概况,厘清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总体规划和包括路网、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等在内的7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景观小品设计方案,以期为美丽乡村规划提供新的设计灵感,使村庄整体风貌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景观整治 乡村聚落空间 规划策略 实践 文化传承 美丽乡村建设 安徽省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羽山特长公路软岩隧道初始地应力反演分析
6
作者 陶文斌 张志峰 +3 位作者 王飞 朱方华 吴华 侯俊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3-988,995,共7页
针对毛羽山公路隧道工程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探明毛羽山公路隧道轴线方向的初始地应力场状态,文章基于现场水压致裂法获得隧道初始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毛羽山隧道工程区三维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水压致裂法各测点位置的地... 针对毛羽山公路隧道工程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探明毛羽山公路隧道轴线方向的初始地应力场状态,文章基于现场水压致裂法获得隧道初始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毛羽山隧道工程区三维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水压致裂法各测点位置的地应力量值,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毛羽山公路隧道全长范围内轴线方向上的初始应力分布规律开展反演分析。实测地应力数据表明毛羽山隧道工程区构造应力在地应力分布中占主导地位,最大水平主应力以西北—东南向挤压为主。基于数值模拟展开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的初始地应力回归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误差基本控制在20%以内,验证了反演回归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通过毛羽山地应力反演回归计算表明,毛羽山隧道工程区作用应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最大水平主应力σ_(H)、垂直应力σ_(v)、最小水平主应力σ_(h),且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量值差距较大,隧道平面内存在较大的剪应力,易导致围岩产生过大变形或破坏。该研究成果对毛羽山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围岩稳定性的评判及施工加固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初始地应力 水压致裂法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金生 彭海平 +2 位作者 许信旺 王文彦 刘洋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7期201-207,共7页
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定性分析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基于池州、合肥、芜湖、铜陵、安庆、黄山6个城市2019年数据,运用SPSS分析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6个城市旅游竞争... 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定性分析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基于池州、合肥、芜湖、铜陵、安庆、黄山6个城市2019年数据,运用SPSS分析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6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合肥、芜湖、池州、安庆、黄山、铜陵,分值分别为0.84、0.59、-0.18、-0.29、-0.34、-0.61。结合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池州市应采取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培养人才、加强区域联动等措施,以提升其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生产减污降碳协同性驱动因子识别及响应
8
作者 纪凯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将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关键阶段,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污染物排放清单法与碳排放模型测算2005—202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污染物排...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将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关键阶段,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污染物排放清单法与碳排放模型测算2005—202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并结合动态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减污降碳协同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年均降幅分别为8.065%、6.270%,减污强度与降碳强度间协同性处于中度协同等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规制政策、技术进步为影响两者协同性的关键因素。为推动农业生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应健全农业生产减污与降碳规制体系,依靠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地位,以乡村经济发展成果助推农业生产减污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减污降碳 协同性 动态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池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文琴 杨璨 贾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4期104-106,111,共4页
农村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管理施行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业生产活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池州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流... 农村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管理施行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业生产活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池州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池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池州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 现状 对策 池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池州市海绵城市景观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平月 田可可 +3 位作者 汪小燕 郑东 蒋茂林 纪凯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期76-80,133,共6页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景观组合的效果对其效益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选取池州市5个典型海绵城市景观建设项目,采用SD法对其观赏效果、生态效果、功能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查了,并运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定...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景观组合的效果对其效益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选取池州市5个典型海绵城市景观建设项目,采用SD法对其观赏效果、生态效果、功能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查了,并运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定量处理和定性分析,从感知情况出发对其景观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池州市海绵城市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法 景观评价 海绵城市 池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AHP分析的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策略研究——以淮北市南湖公园为例
11
作者 赵衡哲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7期154-157,173,共5页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拥有工业遗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城市旅游业转型更加受到重视。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新阶段学者的研究方向。该研究以淮北市南湖公园为例,基于SWOT-AHP分析,通过计算判断矩阵得出淮北市南湖公园的产业发...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拥有工业遗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城市旅游业转型更加受到重视。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新阶段学者的研究方向。该研究以淮北市南湖公园为例,基于SWOT-AHP分析,通过计算判断矩阵得出淮北市南湖公园的产业发展的优化路线,给出科学的规划发展意见,以促进淮北市南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加速淮北市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为旅游型城市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市南湖公园 SWOT-AHP 旅游开发 城市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乐勤 陈永卓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2-127,132,共7页
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驱动因子,对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及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运用IPCC碳排放测度模型,测算了2005—202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情况,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考察了农业生产碳排放效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 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驱动因子,对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及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运用IPCC碳排放测度模型,测算了2005—202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情况,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考察了农业生产碳排放效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由2005年的987.40万t攀升至2020年的1227.59万t,年均增长1.46%。农业生产碳排强度由2005年的1.21 t/万元下降至2020年的0.49 t/万元,年均下降5.85%;农业生产碳排放与其强度呈显著剪刀差态势,两者间夹角达33.52°。农业科技创新、农机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1.728、-0.562,均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动力因子;规制政策、城镇化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085、0.619、1.232,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制约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安徽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碳排放 驱动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气象与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雷 周颖 龚年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研究污染发生时段的气象和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此次O_(3)污染过程中,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5.5~34.7℃,风速整体小于4 m/s,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午后的相对湿度在40%左右。在该时段内,滁州市基本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之中,且受到锋面气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②O_(3)污染发生期间,滁州市主要受东南方向气流的影响,但来自山东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气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月9日夜间至10日上午的O_(3)浓度异常高值,与9日下午的气压异常低值及9日夜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高值密切相关。上述气压及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值的出现使得上风向高浓度O3被输送至滁州。③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中西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上述区域的加权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值大于0.4,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值超过了100μg/m^(3)。今后,滁州市在O3污染防控工作中应加强与上述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 污染输送 潜在贡献源区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与绿化投入的居民健康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香 纪凯婷 +3 位作者 孙建平 兰春 谢辉 荣慧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77-11187,共11页
城市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对居民的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将城市绿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匹配,构建定序响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定量探讨了城市绿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效应,并考察社会经... 城市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对居民的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将城市绿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匹配,构建定序响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定量探讨了城市绿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效应,并考察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在其中引起的健康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引入绿地投入指标作为探讨绿地公平性的突破口。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发现,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0151,P<0.01),分区域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绿地健康促进效果远高于中西部;(2)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绿地与居民健康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β=0.0215,P<0.01),调节效应占比为42%;(3)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效益在不同收入和不同社会地位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收入和社会地位不利群体在绿地对健康的影响过程中获益较少,这造成了我国绿地环境福利不公平现状;(4)绿化投入分析发现,增大绿化投入力度可有效促进居民的健康,并且高绿化投入下才能有效提升绿地对经济弱势群体的健康效益。因此,建议政府应加强绿化投入力度,为经济地位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社会环境福利保障,使绿地“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的宏伟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健康 绿化投入 城市绿地 群体差异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数据的苏南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荣慧芳 陶卓民 +2 位作者 李涛 卢淑莹 濮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77,共7页
基于2009-2018年苏南地区乡村旅游网络游记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乡村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客源时间分布呈“四峰四谷”形变化轨迹,淡/旺季特征及周末效应明显。2)乡村旅游客源... 基于2009-2018年苏南地区乡村旅游网络游记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乡村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客源时间分布呈“四峰四谷”形变化轨迹,淡/旺季特征及周末效应明显。2)乡村旅游客源地呈集聚分布,客源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规律,以上海、南京和苏锡常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是苏南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点的客源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城郊型乡村旅游点客源吸引半径最小,客源高度集中在50 km以内;景郊型和独立型客源市场吸引力相似,客源主要分布在51~100 km范围内。3)闲暇时间和气候条件是乡村旅游客源时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的资源禀赋和服务品质、旅游通道的空间邻近性和交通条件是客源市场空间演变的直接驱动力。基于网络数据的乡村旅游客源时空特征研究为客源市场精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研究视角,对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市场营销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乡村旅游 客源市场 时空演化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今1600年来南通如东国清寺遗址地层微体古生物记录的海岸带变化特征
16
作者 朱诚 田晓四 +2 位作者 姚志强 郭天虹 贺云翱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对如东国清寺遗址地层微体古生物的鉴定发现,该剖面的底栖有孔虫大致可以划分出半咸水、广盐滨岸和盐度要求较高(多盐-真盐)的近岸浅海属种等三类,再加上浮游有孔虫共计可分为四大类.其中半咸水类在我国东、黄海沿岸主要见于盐度低于20... 对如东国清寺遗址地层微体古生物的鉴定发现,该剖面的底栖有孔虫大致可以划分出半咸水、广盐滨岸和盐度要求较高(多盐-真盐)的近岸浅海属种等三类,再加上浮游有孔虫共计可分为四大类.其中半咸水类在我国东、黄海沿岸主要见于盐度低于20‰的潮上带、潮间带和河口等少盐至中盐的半咸水环境.广盐类是我国东海和黄海沿岸广布的底栖有孔虫,广见于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潟湖和河口的少盐(1‰~5‰)至真盐(30‰~35‰)内陆架海水中.近岸浅海类在现代主要分布于水深小于100 m的内-中陆架和河口地区的前三角洲正常盐度的海水中.自110 cm以后,直至5 cm,发现较多的陆相介形虫:Ilyocypris bradyi,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a sp..这是首次在全新世海侵的末期发现如此多的陆相介形虫.这一发现表明当时本区有淡水流入,也表明海湾相从此进入消亡期,由海湾相逐渐变成淡水湖泊相,海水慢慢地退出本区.分析了遗址剖面有孔虫和介形虫剖面数量变化特征,重建了当地海岸线在全新世海侵末期后的变化规律,对深入认识我国东部海岸线在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东国清寺 遗址地层 微体古生物记录 海岸带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志强 陈实 +3 位作者 胡文海 吴琼 黄银兰 章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8-226,共9页
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及空间分异驱动机制对于探索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皖江城市带ESV,利用贡献度和空间统计方法对ESV时空演变进... 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及空间分异驱动机制对于探索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皖江城市带ESV,利用贡献度和空间统计方法对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应用地理探测方法揭示了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及因子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ESV呈先增后减变化,主要受粮食价格波动及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耕地对ESV变化贡献最大,ESV空间分异显著,低值ESV在快速发展城镇化区域扩展。(2)ESV空间分异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多因素交互协同非线性增强的结果,主导影响因子是人类活动强度(HAI),其次是归一化植被指数,其他因子影响较小。(3)ESV变化与主导因子HAI变化呈现出由正相关转为负相关并逐渐增强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生态系统调控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当量因子 地理探测 皖江城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纪凯婷 张乐勤 王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深入探索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对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演进乃至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绿色生态、高效发展、生活美好5个方面构建了安徽乡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和... 深入探索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对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演进乃至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绿色生态、高效发展、生活美好5个方面构建了安徽乡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和GeoDA,综合运用熵权法、自然断裂点法、Moran's I指数和基尼系数等,揭示了2010—2019年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乡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综合指数由0.3948增至0.5134,增长30.02%,年均增长3.34%;各地级市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处于0.30~0.64之间,平均水平0.4725,其中黄山(0.5112)显著高于其它城市,最低为亳州(0.4469)。(2)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时空演化呈现出“中高、南北低”向均匀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皖中(0.4122)>皖北(0.3936)>皖南(0.3845),2019年3个区域均为0.515±0.005,其中铜陵、马鞍山和宿州3个地级市增长幅度最大。(3)研究期内,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集聚效应,分时段2010—2012年、2013—2019年具有异质性,但趋异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绿色发展 熵权法 水平测度 时空演变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三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生态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海中 胡刚 +1 位作者 田晓四 张乐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26-33,共8页
为厘清土地利用时空异质性以及用地转型对生态质量动态响应规律,利用1980-2020年5期遥感数据,基于土地三生功能分类视角,应用土地动态度、生态效应评价指标,探究安徽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并对研究区生态等级进行划... 为厘清土地利用时空异质性以及用地转型对生态质量动态响应规律,利用1980-2020年5期遥感数据,基于土地三生功能分类视角,应用土地动态度、生态效应评价指标,探究安徽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并对研究区生态等级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三生空间下的安徽省生产用地占比最高,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沿江平原以及江淮丘陵区,生态用地次之,集中分布于皖西、皖南低山丘陵以及皖东部分丘陵地区,生活类用地规模最小且分布相对分散;2)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由1980-1990年的0.04逐步提升到2010-2020年的0.18,且增幅呈不断扩大态势,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呈差异性演变;3)生态指数由1980年的0.4499降低为2020年的0.4406,高生态质量区集中于皖南低山丘陵、皖西山区,低生态质量区较多集中于皖北,县域尺度下的生态分区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阶梯式下降的分布特征;4)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农村用地是造成安徽省生态质量退化的主导性因子,而农业用地向水域、林地的转变是生态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考察期内土地转型造成生态负效应超过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功能 遥感 三生用地 生态效应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2020-2022年间10 m空间分辨率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3
20
作者 申格 刘航 +2 位作者 李丹丹 陈实 邹金秋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2期2-8,共7页
及时准确地获取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对于农业生产管理、种植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北三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为研究区,基于哨兵二号(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建立每一省份特定年份的耕地与非耕地样本1... 及时准确地获取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对于农业生产管理、种植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北三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为研究区,基于哨兵二号(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建立每一省份特定年份的耕地与非耕地样本12个月份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库;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计算平台,依据耕地与非耕地样本的NDVI的差异性特征进行监督分类,建立了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等东北三省2020—2022年间逐年10 m空间分辨率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该数据集为东北地区最近年份的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更新,可为该地区的黑土地科学保护、“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以及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遥感 Sentinel-2 Google Earth Engine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