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张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5、10、15 d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病耻感量表中文版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工具生活量表、躯体生活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社会支持度 病耻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损害概念探讨
2
作者 戴静洁 包俊 谭俊华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民法学界长期误将各种不适、愤怒等的应激反应作为精神损害本身,这与精神医学与心理学中的概念有一定差异,以此作为精神赔偿的价值判断,可能有损公允。精神损害的核心内涵不仅体现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还体现在个体精神功能损害上。精神损... 民法学界长期误将各种不适、愤怒等的应激反应作为精神损害本身,这与精神医学与心理学中的概念有一定差异,以此作为精神赔偿的价值判断,可能有损公允。精神损害的核心内涵不仅体现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还体现在个体精神功能损害上。精神损害的外延包括广义精神利益的损害。基于法律层面的价值判断,虽在形式上将一般不利益扩张至精神损害的外延之列,但实质上系法律用来推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与数值限度的抽象损害。不仅如此,该种价值判断还使上述精神利益的损害和抽象损害的外延在数值限度上的进一步扩张成为可能。故而澄清精神损害的概念,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定位、数额计算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研究的展开方向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精神损伤 精神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