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及其转化酶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运动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青 王庆广 李现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6,共9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Ⅰ、AngⅡ、Ang1-7]及其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ACE2]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2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Ⅰ、AngⅡ、Ang1-7]及其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ACE2]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23年9月1日—2024年6月1日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患者200例,通过采集病史、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量表以及国际运动障碍协会PD评分量表等,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评估。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血清样本的ACE、ACE2、AngⅠ、AngⅡ、Ang1-7等指标水平,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PD认知及运动障碍的预测分析。结果:基于ACE、AngⅠ、AngⅡ、Ang1-7及年龄等指标构建的PD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度为0.84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9。基于ACE、AngⅠ和Ang1-7构建的PD运动障碍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AUC为0.618。不论是否伴有认知障碍,早期与晚期运动障碍患者的ACE、AngⅠ、AngⅡ和An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和AngⅠ,在PD认知和运动障碍中的差异性表明其在PD病程进展中可能扮演关键角色。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PD认知障碍方面表现良好,有助于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敏 孙国珍 +5 位作者 王倩怡 王洁 黄杨曦 于甜栖 刘沈馨雨 温高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150-3158,共9页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运动康复依从行为,有效及科学地评估其运动康复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公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评价工具。目的编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运动康复依从行为,有效及科学地评估其运动康复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公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评价工具。目的编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为快速便捷地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提供科学、适宜的工具。方法在前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结合课题组意见,形成初始条目池;根据小样本预调查、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临床测试版量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江苏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发放有效量表274份,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和经典测量理论对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版量表;第二阶段发放有效量表282份,对正式版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形成最终版量表。结果正式量表包括2个维度11个条目。各条目的难度合理,且均未出现逆反阈值,条目区分度、项目信息量及项目特征曲线均较优。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5,其中“处方依从”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5,“监测依从”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10。总折半信度为0.724、重测信度为0.902。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70.231%,进一步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模型各参数较优,拟合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的条目难度、区分度合理,项目信息量较好,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 运动依从性 经典测量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国庆 朱祖福 +1 位作者 王辉 徐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T灌注参数方面,结局不良组具有较大的梗死核心[49(20,84)ml比8(2,19)ml,Z=-7.049,P<0.01]和缺血半暗带体积[164(107,243)ml比55(17,131)ml,Z=-6.1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OR=1.203,95%CI:1.085~1.334,P<0.01)、梗死核心体积(OR=1.048,95%CI:1.023~1.073,P<0.01)。联合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结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联合入院NIHSS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或可对结局不良患者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预测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梅春浩 杨阳 +1 位作者 郭效宁 杜春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AngⅣ水平变化,并分析患者血清Ang、Ang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80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AngⅣ水平变化,并分析患者血清Ang、Ang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80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147例(≥27分)和认知障碍组133例(<27分);认知障碍组133例分为轻度组50例(21~26分),中度组44例(10~20分),重度组39例(<10分)。另外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体积(V),将280例ACI患者分为以下3个亚组:V<5cm^(3)为轻度梗死组80例;V 5~10cm^(3)为中度梗死组130例;V>10cm^(3)为重度梗死组70例。分别比较不同组别血清Ang、AngⅣ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ng、AngⅣ与A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血清Ang、AngⅣ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ng、Ang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血清Ang、AngⅣ水平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血清Ang、AngⅣ水平高于中度组(P<0.01)。重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轻度梗死组血清Ang、Ang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重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血清Ang、AngⅣ水平高于轻度梗死组(P<0.01);重度梗死组血清Ang、AngⅣ水平高于中度梗死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Ang、AngⅣ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764,P=0.000;r=0.792,P=0.000),血清Ang、AngⅣ水平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01,P=0.000;r=0.80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遗传、Ang、AngⅣ均为影响认知的高危因素。结论ACI患者血清Ang、AngⅣ水平升高。随着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升高及梗死面积增大,ACI患者血清Ang、AngⅣ水平越高,且呈正相关。血清Ang、AngⅣ水平可以作为判断ACI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且影响认知的高危因素较多,其中血清Ang、AngⅣ水平也是其中之一。临床应结合高危因素优化治疗方案,以降低ACI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LOGISTIC模型 数据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抑癌方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IGF-1、EGF、TK1、CRP、CA199及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殷华芳 王琼 +2 位作者 孙霞 袁明 吴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抑癌方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 目的:探讨扶正抑癌方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予XELOX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抑癌方,21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周期,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1、EGF、TK1、CRP、CA199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所占的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F-1、EGF、TK1、CRP、CA199水平及外周血NK、CD3^+、CD4^+、CD8^+细胞所占比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F-1、EGF、TK1、CRP及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NK、CD3^+、CD4^+及CD8^+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能明显降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IGF-1、EGF、TK1、CRP及CA19-9水平,提高CD4^+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扶正抑癌方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质胸苷激酶1 C反应蛋白 糖类抗原199 CD4^+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0
6
作者 朱冬敏 林征 +2 位作者 刘洪珍 吴蕾 孙艺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2-1005,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随访观察12周,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HF的症状(67.9%)、常见并发症知识(69.8%),CHF的药物治疗知识(71.7%)、每日盐的摄入量(77.4%),适宜运动对CHF的重要性(79.2%)、心理因素对CHF的重要性(69.8%)、CHF的自我监测指标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采用低盐饮食"及"按医嘱服药"外,观察组患者EHFSCB-9各条目得分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维度得分(6.9±5.2)、身体活动维度得分(11.6±6.7)、情感维度得分(4.7±4.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剑宇 彭岚 +1 位作者 刘冬柏 刘定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4-1425,共2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101例患者(男65例,女56例),观察...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101例患者(男65例,女56例),观察组:120例患者(男68例,女52例)。三七皂甙片200mg,每日3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于治疗后分别检测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5.83%)与对照组相比(1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可能与三七皂甙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三七皂甙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杜春艳 王庆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研究其对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研究其对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给予一般治疗方案,包括降糖、调压、防治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15PNA单位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ox-LDL、PCT、hs-CRP、TNF-α以及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清ox-LDL、PCT、hs-CRP、TNF-α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ox-LDL、PCT、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血清ox-LDL、PCT、hsCRP、TNF-α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治疗前,两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清ox-LDL、PCT、hs-CRP、TNF-a和T细胞亚群水平,进一步说明了其联合用药的协同增效作用,也说明两药用于急性脑梗死可以抑制血栓扩大,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炎性因子 T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余堂宏 胡宏 刘金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1241-1242,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所有患者行每周3次的规律血液透析,并严格控制血压、空腹血糖(FBG)、纠正贫血,部分患者行洋地黄治...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所有患者行每周3次的规律血液透析,并严格控制血压、空腹血糖(FBG)、纠正贫血,部分患者行洋地黄治疗。在此基础上,仍有心衰发作的患者,在透析结束时予左卡尼汀1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连续应用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压、FBG、Hb、白细胞比容(Hct),彩超监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结果2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后LAD、LVEDd明显缩小,EF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压、FBG、Hb、H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评价射频消融后40例心肌损伤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东升 张华 +2 位作者 崔俊友 郑若龙 苏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9-530,共2页
关键词 血清 肌钙蛋白 评价 射频消融 心肌损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微信群通讯方式对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新军 郑若龙 +5 位作者 李伟章 钱惠东 蒋文龙 魏峰 徐卓文 张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手机微信群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 h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的作用。方法 2014年建立江苏省江阴市STEMI救治微信群,将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的近200名医师通过手机微信群建立相互联系... 目的探讨利用手机微信群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 h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的作用。方法 2014年建立江苏省江阴市STEMI救治微信群,将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的近200名医师通过手机微信群建立相互联系,在遇有怀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时,第一时间上传相关资料至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AMI救治组,明确AMI诊断及再灌注方案,并记录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患者生存状况、心功能等,并与之前(2013年)同期STEMI患者的救治情况及生存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4年江阴市医疗机构共收治发病在24 h之内的STEMI患者19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72例,急诊溶栓4例,其余14例因患者原因未行上述治疗;相比2013年,STEMI患者178例,行急诊PCI154例,急诊溶栓4例,其余20例因患者原因未行上述治疗。自2014年开通手机微信群和快速转诊系统后,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由2013年的(128.6±33.9)min缩短至2014年的(102.3±21.4)min(P<0.01);入门-球囊扩张时间由2013年的(76.5±18.3)min缩短至2014年的(62.3±13.8)min(P<0.01);住院天数由2013年的(8.8±2.4)d缩短至2014年的(7.1±1.9)d(P=0.045);2013年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22例,2014年发生12例(P=0.045)。结论手机微信群可快速传递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重要信息,有利于上级医院快速会诊及下级医院及时转诊,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该方法为AMI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模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盛蕾 张兰坤 +9 位作者 刘定华 彭岚 胡丹 丁彩霞 肖婧 李传游 朱羽佳 凌志香 姜寒 汤银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690-3692,共3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情况,探讨脑卒中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0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血红蛋白和蛋白尿;采用简化"肾脏...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情况,探讨脑卒中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0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血红蛋白和蛋白尿;采用简化"肾脏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法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GFR);按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中的肾功能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1)GFR≥90 ml.min-1.(1.73 m2)-1(A组),(2)60≤GFR<90 ml.min-1.(1.73 m2)-1(B组),(3)GFR<60 ml.min-1.(1.73 m2)-1(C组)3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GFR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果分别有50.6%和13.4%的脑卒中患者GFR<90 ml.min-1.(1.73m2)-1和肾功能减退;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为25.1%。其中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P<0.01);无论老年还是中年女性,肾功能减退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老年、女性、吸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肾功能损伤发生率较高,与老年、女性、吸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俊友 张华 +4 位作者 殷泉忠 易桂斌 陆叶 王东升 徐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80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入组,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各40例,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以及起搏心电...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80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入组,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各40例,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以及起搏心电图的QRS宽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各1例术后发生电极脱位。全部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RVOTS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19.8±6.4 vs 10.3±4.8,P<0.01);术中心室的起搏阈值RVOTS组高于RVA组(0.61±0.23 vs 0.48±0.17,P<0.05),但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阻抗、感知在术中及术后无统计学差异,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心脏起搏 主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邵荣 张敏 +3 位作者 刘澄英 沙江明 刘定华 朱祖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7例,在发病3d内完成常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使用MRI自带软件勾画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7例,在发病3d内完成常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使用MRI自带软件勾画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比较皮质脊髓束不同损伤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使用Fugl-Meyer评分(FM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及影响FMS的危险因素。结果Ⅲ级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Ⅰ级、Ⅱ级患者(P<0.05)。Ⅰ级运动功能恢复最好,评分最高,Ⅲ级最差,评分最低。与入院时比较,Ⅰ级、Ⅱ级、Ⅲ级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6个月FMS明显改善[(90.00±4.30)分vs(85.00±4.50)分,(78.40±3.80)分vs(73.00±3.90)分,(72.50±3.80)分vs(67.00±4.00)分,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脑白质病变等级及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因素(P<0.01)。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锥体束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儿童与成人反应抑制功能的f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庞高峰 王苏弘 +4 位作者 马岭 刘冬柏 陈杰 任艳玲 董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采用fMRI结合持续性操作测试(CPT)探讨正常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正常儿童与成人各12名在执行CPT任务的同时进行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两组脑功能活动图对比。结果:儿童组在中央额前叶... 目的:采用fMRI结合持续性操作测试(CPT)探讨正常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正常儿童与成人各12名在执行CPT任务的同时进行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两组脑功能活动图对比。结果:儿童组在中央额前叶和扣带回激活的强度和区域明显小于成人组,在小脑、右侧前额叶腹外侧皮层比成人组激活明显;儿童组在左侧岛叶、成人组在梭状回有激活。结论:儿童的执行功能随着中央额前叶和额前叶背外侧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且其在执行反应抑制时依赖更多的脑区协调,提示儿童执行反应抑制与成人采取的策略可能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操作测试 反应抑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鱼中毒2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鹏飞 夏惠治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232,238,共2页
关键词 河豚鱼中毒 诊断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怡燕 吴永发 +3 位作者 徐灿 邹多武 周国武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克罗恩病患者18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5mg/kg静滴0、2、6周,以后每8周1次,维持46周),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英夫...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克罗恩病患者18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5mg/kg静滴0、2、6周,以后每8周1次,维持46周),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2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缓解,全身营养状况改善迅速,并发症如瘘管等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中CDAI评分从321.5±34.5降为98.0±25.1(P<0.05);ESR(mm/h)从43.6±18.6(25~76)下降为6.8±3.1(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且有很好的安全性,但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抗肿瘤坏死因子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庆广 赵辉 +3 位作者 崔桂云 陆军 祖洁 沈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79-83,8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脑出血组(138只),脑出血组再分...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脑出血组(138只),脑出血组再分为出血后1、3、6、12、24、36、48、72h和7d亚组(每组15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用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血肿周围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规律。每组3只大鼠用于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含水量和EB含量在造模后1h起开始增高,48h达到高峰,各时点(除外术后7d的脑组织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在脑出血后1h,同侧基底核MMP-2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h前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恢复正常;MMP-9在脑出血后6h开始表达,48h达到高峰,7d前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恢复正常;TIMP-1在脑出血后12~36h表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同侧基底核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r=0.940,P〈0.01)、MMP-9表达(r=0.913,P〈0.01)、1~24h MMP-2表达(r=0.903,P〈0.05)呈正相关;与1~24hTIMP-1表达(r=-0.922,P〈0.05)呈负相关。EB含量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930,P〈0.01),与1~24h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950,P〈0.05)。④电镜观察显示,大鼠脑出血后48h,基底核区脑组织血管内皮基底膜遭到明显破坏。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MMP-2、MMP-9的表达增加而TIMP-1表达减低,使MMPs与TIMPs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基底膜破坏增加,促进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明胶酶A 明胶酶B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3 位作者 高志强 陆强彬 周国庆 方琪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及90 d病死率。结果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4.17%和0(P=1.000),两组90 d病死率均为4.17%(P=1.00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及未溶栓组90 d m RS评分为0~2分的比率分别为83.33%和54.17%(P=0.029)。结论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不增加急性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可以改善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增加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桂云 王庆广 +4 位作者 赵辉 陆军 葛巍 张作慧 沈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μg/ml)。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MMP-2的表...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μg/ml)。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MMP-2的表达,伊文思蓝(EB)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并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结果在脑出血后24h,同侧基底核MMP-2的表达至高峰,脑出血组、等渗盐水组和阿加曲班干预组的MMP-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8±0.9、3.2±0.4和14.9±1.0;EB含量分别为(20.8±0.9)、(4.6±0.7)和(15.4±0.9)ng/mg;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84.3±1.1)、(78.7±1.5)和(81.2±1.6)%。脑出血组与等渗盐水组及阿加曲班干预组同侧基底核的MMP-2表达、E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MMP-2的表达,诱导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阿加曲班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阿加曲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凝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