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品质Mn-Cr系汽车齿轮钢质量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何肖飞 郭涛 +2 位作者 孙鸿平 陈武 曹红福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齿轮作为变速箱核心零件,需要具备高质量性能稳定性,以避免因个别齿轮提前失效导致整个变速箱损坏。而质量稳定性齿轮的制造,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稳定性齿轮钢材料的供应。以上百炉次Mn-Cr系汽车齿轮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冶炼成分、成品材... 齿轮作为变速箱核心零件,需要具备高质量性能稳定性,以避免因个别齿轮提前失效导致整个变速箱损坏。而质量稳定性齿轮的制造,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稳定性齿轮钢材料的供应。以上百炉次Mn-Cr系汽车齿轮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冶炼成分、成品材C波动、淬透性、带状组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国内Mn-Cr系汽车齿轮钢质量稳定性控制水平和技术。结果显示,通过工艺技术参数优化,国内Mn-Cr系汽车齿轮钢可以实现冶炼终点C偏差稳定≤±0.01%,Mn,Cr偏差稳定≤±0.05%,成品材截面C波动≤0.02%的比例达95%以上,而淬透性带宽稳定≤4HRC、带状组织稳定≤2.0级。通过大批量生产和实践,国内Mn-Cr系汽车齿轮钢能在达到高性能的同时,还具备高的质量稳定性,这有益于加速推进我国高等级变速器的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钢 质量稳定性 成分 淬透性 带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36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2
作者 白云 孙宪进 +4 位作者 刘观猷 葛亮 李良 徐连勇 韩永典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1,共9页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8%(LC)和0.12%(MC)的80mm厚EH36钢板的填充层进行焊接,在1/4厚度处截取疲劳试样后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材料、不同热输入的交叉疲劳试验和硬度试验,并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和疲劳断口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热输入为7 kJ/cm的LC(LC-7)和MC(MC-7)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0 MPa和359 MPa,热输入为50 kJ/cm的LC(LC-50)和MC(MC-50)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1 MPa和354 MPa,各试验钢按照390 MPa应力幅下的平均循环寿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LC-50、MC-50、LC-7、MC-7。结论 不同焊接热输入、不同碳含量对海工钢的疲劳极限无显著影响,高应力水平下高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明显优于低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但在相同热输入条件下,不同碳含量对钢材疲劳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所有试样的断口均具有典型的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36 P-S-N曲线 疲劳性能 热输入 焊接接头 疲劳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3200m^3高炉风口损坏原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海洋 张建良 +1 位作者 王广伟 徐振庭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对兴澄特钢3200m^3高炉风口损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风口损坏的统计数据表明,3200m^3高炉风口损坏的主要形式是熔损(占损坏总数的75.70%)和磨损(占损坏总数的16.82%),认为风口前端熔损的主要原因是炉缸活跃程度差,风口内孔磨... 对兴澄特钢3200m^3高炉风口损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风口损坏的统计数据表明,3200m^3高炉风口损坏的主要形式是熔损(占损坏总数的75.70%)和磨损(占损坏总数的16.82%),认为风口前端熔损的主要原因是炉缸活跃程度差,风口内孔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煤枪插入角度过大。并从风口设计及制造、高炉生产操作两方面,提出了延长风口寿命的一些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风口 熔损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烧结优化配矿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秋明 吴胜利 韩宏亮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兴澄特钢常用铁矿粉的常温特性、微观特性以及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铁矿粉的合理使用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烧结效果,验证了基于铁矿粉自身特性的烧... 对兴澄特钢常用铁矿粉的常温特性、微观特性以及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铁矿粉的合理使用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烧结效果,验证了基于铁矿粉自身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方法的可行性,为兴澄特钢充分利用既有的铁矿粉资源,改善烧结矿质量和降低烧结矿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烧结试验 烧结性能 优化配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3200m^(3)高炉钛矿护炉若干因素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志苗 张宏星 张建良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0,共3页
结合兴澄3200m^(3)高炉两个阶段的钛矿护炉实践,对护炉过程中钛平衡、风口布局、造渣制度和出铁口环流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二阶段按照[Ti]0.08%-0.10%,钛负荷3~4kg/t控制,护炉效果优于第一阶段。认为适当提高炉渣二元碱度、降低(或局... 结合兴澄3200m^(3)高炉两个阶段的钛矿护炉实践,对护炉过程中钛平衡、风口布局、造渣制度和出铁口环流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二阶段按照[Ti]0.08%-0.10%,钛负荷3~4kg/t控制,护炉效果优于第一阶段。认为适当提高炉渣二元碱度、降低(或局部降低)铁水环流、保持合适稳定的冶炼强度,是增加炉缸钛沉积量的有利途径,并指出低[Ti]护炉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钛矿护炉 钛沉积量 侧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宏星 史志苗 刘影 《炼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7,共4页
在“经济料”条件下,高炉实现170 kg/t以上的煤比是兴澄特钢炼铁工作者奋斗的目标.2019年,兴澄特钢通过采取夯实原燃料基础管理、优化燃料结构、调整高炉操作制度等措施,控制煤气流合理分布,形成合理的操作炉型,4座高炉在短时间内煤比... 在“经济料”条件下,高炉实现170 kg/t以上的煤比是兴澄特钢炼铁工作者奋斗的目标.2019年,兴澄特钢通过采取夯实原燃料基础管理、优化燃料结构、调整高炉操作制度等措施,控制煤气流合理分布,形成合理的操作炉型,4座高炉在短时间内煤比大幅提高,3月4座高炉煤比均达到165 kg/t以上,4月3座高炉达到170 kg/t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比 原燃料 煤粉 配煤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高铁低硅烧结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秋明 徐东良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
经采取优化配矿、配加蛇纹石和生石灰强化制粒、低温厚料层烧结、强化操作等措施,将烧结矿SiO2降低到4.5%左右,并保持了较好的产质量指标。
关键词 高铁低硅烧结 优化配矿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2号高炉不同富氧率下的吨铁成本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士杰 徐振庭 崔广信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8,42,共4页
探讨了兴澄特钢2号高炉在相同风量下,富氧率对产量增长率、燃料比、吨铁煤气发生量、吨铁发电量、吨铁煤气消耗量等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富氧率下吨铁成本的变化规律。认为2号高炉吨铁成本与富氧率的关系虽然是动态变化的,但总体的... 探讨了兴澄特钢2号高炉在相同风量下,富氧率对产量增长率、燃料比、吨铁煤气发生量、吨铁发电量、吨铁煤气消耗量等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富氧率下吨铁成本的变化规律。认为2号高炉吨铁成本与富氧率的关系虽然是动态变化的,但总体的变化趋势是稳定的,即:随着富氧率的增加,吨铁成本(不含用矿成本)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且富氧率在2.3%左右时吨铁成本最低,富氧率在5%~6%时,吨铁成本增加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富氧率 吨铁成本 产量 燃料比 煤气发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3200m^(3)高炉大修快速降料面操作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和祺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9,共4页
对兴澄特钢3200m^(3)高炉大修期间快速降料面操作进行了总结。在维持炉况稳定顺行的前提下,通过预休风处理漏水冷却壁水管及风口小套,并对仪表、电气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和确认。采用空料线炉顶打水方法停炉,辅以炉顶、炉身静压点及风口煤... 对兴澄特钢3200m^(3)高炉大修期间快速降料面操作进行了总结。在维持炉况稳定顺行的前提下,通过预休风处理漏水冷却壁水管及风口小套,并对仪表、电气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和确认。采用空料线炉顶打水方法停炉,辅以炉顶、炉身静压点及风口煤枪等处通入氮气稀释煤气中氢气等组分,合理配置各项操作参数,优化炉前渣铁排放,安全顺利,全程无爆震,快速将料面降至风口下沿,累计用时15.2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大修 降料面 休风料 煤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余热锅炉在兴澄特钢电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佩泉 《冶金能源》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简单介绍了兴澄特钢100 t电炉余热回收改造的过程,从换热元件的工作原理上对热管余热锅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及总结。
关键词 电炉 热管 余热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特钢链篦机-回转窑回热风机的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佩泉 丁铁华 沈惠国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5,共3页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120万t/a氧化球团生产线投产后,由于回热风机叶轮磨损严重,寿命短,影响了生产线的作业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厂针对影响叶轮寿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叶轮结构和叶片材质,同时改造了烟气除尘系...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120万t/a氧化球团生产线投产后,由于回热风机叶轮磨损严重,寿命短,影响了生产线的作业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厂针对影响叶轮寿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叶轮结构和叶片材质,同时改造了烟气除尘系统,使回热风机的叶轮寿命由原来的4个月延长到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球团 回热风机 叶轮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3200 m^(3)高炉热风炉凉炉及烘炉再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和祺 《冶金能源》 2021年第5期34-37,共4页
利用大修机会,对兴澄特钢3200m^(3)高炉3座顶燃式热风炉进行凉炉检修。通过对硅砖热风炉凉炉方案的合理确定,采用强制通风凉炉与自然降温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计划凉炉曲线降温实现了安全顺利凉炉。总结操作经验,为今后硅砖热风炉凉炉及烘... 利用大修机会,对兴澄特钢3200m^(3)高炉3座顶燃式热风炉进行凉炉检修。通过对硅砖热风炉凉炉方案的合理确定,采用强制通风凉炉与自然降温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计划凉炉曲线降温实现了安全顺利凉炉。总结操作经验,为今后硅砖热风炉凉炉及烘炉再生产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炉 凉炉 硅砖 顶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3200m3高炉炉况连续失常简析
13
作者 徐振庭 王梦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3,共3页
对兴澄3200m^3高炉六次炉况失常进行了分析总结。处理兴澄3200 m^3高炉炉况失常的主要经验:①对炉况失常判断要准,减风幅度要大,每次减风500~1000m^3/min;②加焦量要足,首次集中加焦应在100t以上,合计加焦应不低于160t;③加风应谨慎,... 对兴澄3200m^3高炉六次炉况失常进行了分析总结。处理兴澄3200 m^3高炉炉况失常的主要经验:①对炉况失常判断要准,减风幅度要大,每次减风500~1000m^3/min;②加焦量要足,首次集中加焦应在100t以上,合计加焦应不低于160t;③加风应谨慎,待气流走稳,炉缸热量蓄积到一定量后才可加风;④风温要高送,煤比要维持160 kg/t以上;⑤维持一定的矿石批重,不低于80t;⑥维持一定的负荷,坚持走循环焦,燃料比650~680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况失常 热负荷 焦炭反应后强度 焦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3200m^3高炉生产实践
14
作者 陈志焕 樊建业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对兴澄3200m^3大型高炉开炉31个月以来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2年多的努力探索,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稳步提高,高炉生产稳步发展,无炉况严重失常情况出现,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煤气利用率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式燃烧在兴澄特钢步进梁式炉上的应用
15
作者 黄盛 孙利华 柳琴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主要介绍蓄热式燃烧技术在江阴兴澄特钢步进梁式加热炉上的应用效果与实际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 步进梁式加热炉 蓄热式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澄3200m^(3)高炉大修开炉及快速达产实践
16
作者 杨和祺 徐振庭 《冶金能源》 2021年第3期51-56,共6页
兴澄特钢3200m3高炉大修历经112d,为确保公司铁钢产量正常衔接,在开炉前精心准备、充分试车,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于2020年9月29日点火开炉。开炉后4d内实现全风全氧,利用系数达2.5t/(m3·d),全焦负荷恢复至4.85t/t。高... 兴澄特钢3200m3高炉大修历经112d,为确保公司铁钢产量正常衔接,在开炉前精心准备、充分试车,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于2020年9月29日点火开炉。开炉后4d内实现全风全氧,利用系数达2.5t/(m3·d),全焦负荷恢复至4.85t/t。高炉开炉顺利,实现了快速达产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开炉 达产 装料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轧板坯自动转钢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昆鹏 王孝敏 +2 位作者 崔广礼 邓能辉 石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宽厚板生产过程中,其粗轧工艺需控制交叉的锥形辊实现板坯长宽方向的对调,该过程严重依赖人工操作,节奏无法有效控制,制约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进程。结合视觉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的粗轧板坯自动转钢系统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在粗轧机出入... 宽厚板生产过程中,其粗轧工艺需控制交叉的锥形辊实现板坯长宽方向的对调,该过程严重依赖人工操作,节奏无法有效控制,制约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进程。结合视觉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的粗轧板坯自动转钢系统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在粗轧机出入口分别安装视频监控相机,捕捉转钢辊道区域上板坯的状态,利用改进的包含去雾模块的PIDNet(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network)模型提取板坯前景轮廓,通过组合式角度度量方法实时跟踪板坯旋转角度。过程中融合安全限位、位置优选、速度调控、过转修正等策略共同优化转钢控制,保证转钢的安全稳定,自主学习人工经验提升转钢效率。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可准确测量板坯角度并实现自动转钢功能,能够替代人工操作,节省能耗,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轧 自动转钢 PIDNet 角度跟踪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36厚壁海上风电用钢及其焊接热影响区的断裂韧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观猷 薛朝伟 韩永典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216,共8页
目的开发大壁厚抗断裂、耐不同线能量焊接EH36海上风电用钢,满足深水海上风电平台的服役需求。方法试制了80 mm厚的EH36海上风电用钢,研究了不同温度下EH36的断裂韧性变化规律,并进行了7 kJ/cm和50 kJ/cm线能量的焊接试验。通过裂纹尖... 目的开发大壁厚抗断裂、耐不同线能量焊接EH36海上风电用钢,满足深水海上风电平台的服役需求。方法试制了80 mm厚的EH36海上风电用钢,研究了不同温度下EH36的断裂韧性变化规律,并进行了7 kJ/cm和50 kJ/cm线能量的焊接试验。通过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评估母材及焊接CGHAZ的断裂韧性。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组织及其CTOD试样断口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EH36的断裂韧性在−10~−30℃区间内保持较高的值,−40℃为该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此时断裂模式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但其临界CTOD平均值仍高于标准要求。此外,7 kJ/cm热输入的CGHAZ临界CTOD平均值为0.658 mm,其微观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组成,50 kJ/cm热输入的CGHAZ临界CTOD平均值为0.468 mm,其微观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到CGHAZ内含有大量由Ti的氧化物组成的高熔点夹杂物,大量针状铁素体在其周围形核并生长,可有效提升CGHAZ的断裂韧性。结论所开发的EH36厚壁海上风电用钢具有优越的抗断裂性能和焊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 EH36 母材 粗晶热影响区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炉设计及装备水平的若干思考
19
作者 张宏星 陈龙智 史志苗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从一线高炉操作者的角度重点对炉缸设计、炉型设计及铜冷却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高炉设计是否合理,主要看是否能够使高炉操作有较大的调剂空间,为高产低耗创造条件。认为,炉缸更适合采用大块炭砖+陶瓷杯垫复合结构,死铁层深度应实... 从一线高炉操作者的角度重点对炉缸设计、炉型设计及铜冷却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高炉设计是否合理,主要看是否能够使高炉操作有较大的调剂空间,为高产低耗创造条件。认为,炉缸更适合采用大块炭砖+陶瓷杯垫复合结构,死铁层深度应实现死焦堆的浮起,将炉腹角控制在73°~78°、炉身角控制在82°~84°较为合理,炉身设计一段铜冷却壁即可,且铜冷却壁不宜过长。建议在高炉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外部条件与设计参数相匹配,即将装备水平、原燃料条件、建设成本等外部因素与炉型设计相匹配,做到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设计 炉缸 炉型 铜冷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炉缸双轮廓内型诊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20
作者 侯彬彬 张成博 +2 位作者 邵磊 魏国 邹宗树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5,61,共6页
基于可同步求解炉缸残衬和凝壳双轮廓的反问题模型,采用界面编制和软件封装技术,开发界面化在线高炉炉缸双轮廓内型诊断系统。将该诊断系统应用于某2500m^(3)高炉,对其开炉后近7年的炉缸双轮廓内型演变行为开展研究,并结合焦比、煤比、... 基于可同步求解炉缸残衬和凝壳双轮廓的反问题模型,采用界面编制和软件封装技术,开发界面化在线高炉炉缸双轮廓内型诊断系统。将该诊断系统应用于某2500m^(3)高炉,对其开炉后近7年的炉缸双轮廓内型演变行为开展研究,并结合焦比、煤比、鼓风动能等生产数据,对炉缸工作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炉缸炭砖加陶瓷杯复合结构,在高热阻陶瓷杯经受约一年半的快速侵蚀后,逐渐进入“自保护”模式;当死料柱透液性不断恶化时,导致炉底凝壳过度结厚;而当焦比、鼓风动能提高及煤比降低时,可促进炉底结厚凝壳消熔,从而有效改善炉缸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侵蚀 双轮廓内型 导热反问题 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