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2019年—2020年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龙飘飘 陈丽英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2019年—2020年58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征,为该类药物的ADR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医院2019年—2020年58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征,为该类药物的ADR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病历资料,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等方面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s的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58例ADRs报告中,以>60岁者为最多(22例,占37.93%),其次为40~60岁者(19例,占32.76%);涉及抗菌药物种类的前3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26例,占44.83%)、喹诺酮类(25例,占25.86%)和青霉素类(11例,占18.96%),且有38例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s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 d(32例,占55.17%)和>1~3 d(12例,占20.69%);ADRs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占37.93%)、消化系统(占20.69%)和神经系统(占17.24%);所有发生ADRs的患者最终均好转出院,包括4例严重ADRs的患者。结论:抗菌药物ADRs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涉及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等药物,给药途径多为静脉给药,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为主,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多留意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开展处置和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生素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芳 李德维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抗生素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AECOPD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Anthonisen分型决定抗生素使用和停用,观察组依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抗生素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AECOPD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Anthonisen分型决定抗生素使用和停用,观察组依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素使用和停用。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总有效率、二重感染发生率及1年内COPD再次急性加重发生率、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较对照组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二重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COPD再次急性加重发生率、再住院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指导AECOPD抗生素应用,可优化抗生素治疗,减少二重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蒋银送 龙飘飘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0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治疗的124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大于对照组的72.58%,差异...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治疗的124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大于对照组的72.58%,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DBP、SBP、FBG和FIN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对其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4
作者 王来有 范元 +4 位作者 李国泉 邓盈军 黄河 陈利明 赵健嫦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其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评分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以较好地抑制其炎症反应,降低其血清hs-CRP的水平,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